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522节

一办办公楼建好的时间其实不长,但因为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比较廉价,再加上林淮唐不喜欢翻修的缘故,几年时间墙壁和油漆就剥落得斑斑驳驳。

当时天气很冷,黄公略踏进屋子,明显感到供暖不足,室温较低。但林淮唐看来毫不在意,他气色很好,身着黑色旧粗呢的中礼服,两鬓头发微微发白,不过眉眼间丝毫看不到皱纹,还是一副不足三十岁模样的外表。

待黄公略坐下后,林淮唐扫了他两眼,郑重其事道:“英国爆发了内战,国际上的无产阶级兄弟对中国这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国期待值很高啊……中央经过仔细研究以后,决定派出一部分精干的军事人员,以志愿军的身份到英国参战。我听说你英语很不错,又擅长指挥和组织小队的突击作战,很适合这个任务,你自己有什么意见吗?”

黄公略第一次面见书记长,心情当然是又兴奋又激动,对他这样年轻一辈的红军军人来说,林淮唐书记长更多时候像是一种神话般的存在,书记长真的是现实中存在的人物吗?直到此刻黄公略真的见到林淮唐本人的时候,才相信市面上关于书记长的种种传说一定都是真实的。

他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心情,被调离空降兵部队本来让黄公略很感失望,但新的任务却是参与支援英国革命的重任,很大可能要上最前线的地方战斗!对一名军人来说,再怎么新锐的实验项目也比不上能直接到前线开枪参战的机会好。

“书记长……我以前从没有担负过这样的工作,缺乏经验,怕误事。另外,不知道去多长时间,空降兵那边的工作都要放下吗?”

林淮唐微微一笑:“英国是个岛国,而且高度城市化、高度工业化,没有多少回旋、割据和僵持的空间,国情和中国、俄国大不一样,中央研究认为英国革命的时间应当不会很长,会更接近法国1919年革命的情况,是胜是败,都看这极短的一段窗口时间,你们去英国大概也不会去太长时间。”

林淮唐又明确表示说:“你到英国去,不是以中国红军的身份去,而是以国际志愿人员的身份去。你到英国去的任务有三条,第一是帮助英国革命同志作战,帮助他们推翻张伯伦、丘吉尔的反动政府,第二是沟通中英两国之间的关系,尽管和英国起义军中真正的革命派建立稳固关系,第三是调查英国当前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英国有很大优势而中国又急需要援助的一些工业技术,要留心调查。”

黄公略备觉责任重大,他望着书记长说:“我深感中央对我的信任,但这对我来说是一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工作,任务复杂而且艰巨,我担心难以胜任。”

林淮唐接住话头,说:“我们认为你是能够胜任的。”

中央秘书厅的主任谢逸谋又向罗贵波简要地介绍了英国目前的情况。他说:“伦敦当局还占领着英国多数大城市,手上也控制着英国军队大部分的主力,还拥有十分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作为后盾。但是革命武装已经通过铁路工会,陆续占领了英国国内大部分的交通要道,在英国北方的苏格兰地区,格拉斯哥正遭到大量英国正规军队的围攻,情况非常困难,在英国中部和南方,起义运动则如火如荼发展起来,伯明翰和朴茨茅斯分别成为一个新的革命中心。”

第二百零四章 政务院部长会议

林淮唐说:“中央认为,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正义斗争,援助英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国际主义义务。”他补充说:“更何况英国殖民主义者还在缅甸、新加坡和北婆罗洲等地区,经常制造针对华人和南洋社会主义者的迫害,打击伦敦政府也有利于中国在东南亚的革命输出。”

最终,黄公略站起身来,颇兴奋的向林淮唐敬军礼说:“我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

更早些时候,从欧战末期的印度阿姆利则惨案起义以后,中国和英国在亚洲的对抗关系就开始急剧升级起来。一方面是印度的局势动荡,迫使英国不得不把大批刚刚从欧战战场上退下来的远征军士兵,送到印度镇压起义活动,几年时间,英国人在印度不断增兵,到今天英国远征军已经常年在印度维持着多达四十万到六十万人的正规军队,在毗邻中国的尼泊尔、孟加拉三角洲和缅甸地区,经常性维持有十万到二十万人的远征军。

为了镇压南洋地区越来越激烈的革命反殖民主义革命运动,英国在海峡殖民地的驻军也不断上调,到今天,新加坡也驻扎有了将近十万人的英军部队。

可以说英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这样激烈的地步,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英国政府的穷兵黩武,为了控制这些亚洲殖民地无所不用其极,极在和平年代保持的军队数量几乎不比欧战时期要少多少,国内还要和德国比拼造舰竞赛,那也就难怪财政危机连连,国民经济萧条,最终引爆一场内战。

早在印度发生阿姆利则惨案的时候,政务院总理林时爽就针对英国人不断扩大的亚洲军事力量发表过一份声明,他指出:“……中国的外交立场一以贯之,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用暴力手段镇压人民群众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独立的一切应得权利,特别是在紧邻我国的边境地区,不管是何国家,只要发生这一类暴行,我国政府都保有权利过问这一事实,而轻忽中国诺言的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将对这种忽视行为负责,承担一切后果。”

林淮唐在书记局会议和政务院部长会议上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只要英国革命者建立起具有全国性质的政府机构,那么中国就应该在第一时间承认英国的革命政府,并同伦敦当局断交,并且还应该努力推动整个东亚联盟的成员国都进行相同的外交努力。

林淮唐亲自起草了一份电文,内容是:“……中国现认为位于伯明翰的英国全国劳联会革命委员会政府,是唯一代表英国人民意志的合法政府,中国中央革命政府愿意和英国劳联会政府立刻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借以巩固两国邦交,及加强两国的友好和合作。……”

林述庆在这个问题上还觉得时机没有成熟,他认为至少应该等到英国革命者占领伦敦以后再考虑断交、建交的问题,不然如果英国革命失败,那么中英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就会变得非常尴尬。

对此,林淮唐直言说:“如果中国必须要承担解放亚洲人民的历史责任和国际道义,那么中国与今天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之间就没有道理存在这样的外交关系。即便没有发生英国革命,出于我们解放婆罗洲、新加坡、缅甸和印度的责任和道义,中国也应当同英国断交。”

蔡绮洪说道:“红军现在可以接管香港。”

林淮唐问陈更新和谢葆璋:“红军有没有把握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接管香港?”

谢葆璋站起来回答:“英国海军的亚洲舰队均驻在印度和新加坡的港口内,目前还没有看出他们有守卫香港的动力和态势。”

陈更新说:“英国在香港的兵力主要为英印军和加拿大军团,总兵力不足一万五千人,其中大多数都是缺乏严格训练的新兵,英国人在香港沿岸的赤柱、白沙湾、大浪湾等地共设置了29处炮台,其具体位置均为红军所掌握,一旦开战,红军有把握在48小时内控制香港沿岸的全部炮台,至多花费一周时间即可占领香港全境。”

早在欧战末期,中国就已经收回了境内被外国占领的全部租借地和租界,只有香港出于贸易考虑而留了下来没有直接收回。但这几年来,红军早就对香港的一切军事情况了如指掌,方声洞也带领华南红军的参谋人员制订过好几个进攻香港的计划,即使按最悲观的估计,红军最多也只用花十四天时间就能占领香港全境。

只是收回香港容易,但红军若直接进攻香港,是否意味着中英全面战争的爆发?

姚雨平不得不提醒众人:“英国在尼泊尔、孟加拉、缅甸和新加坡等地,还驻扎有多达数十万人的远征军,这些部队泰半不是为了镇压当地的起义者,而多半是用于防备中国,对香港作战只用动用两三个师就能轻松结束战斗,但要对付英印殖民地的驻军,就要做更全面的长远考虑。”

“海军也是一个问题。”

欧战时期,英国最为强有力的是直接和德国公海舰队对峙的 本土舰队,这个舰队下辖4个战列舰分舰队、2个战列巡洋舰分舰队、4个装甲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分舰队,拥有21艘无畏舰、8艘准无畏舰、5艘战列巡洋舰以及多艘轻型舰艇。

当时英国国在本土以外拥有最为主要的兵力为以海军上将米尔恩爵士为司令官的地中海舰队,其编成为 1个战列巡洋舰分舰队、1个装甲巡洋舰分舰队、1个轻巡洋舰分舰队、1个驱逐舰队以及1个潜艇中队,主要基地为马耳他的瓦莱塔,在直布罗陀、塞浦路斯岛的法马古斯塔以及亚历山大也拥有全面保障地中海作战顺利进行的各个海军基地。

不过柏林和会以后,英国人在地中海的势力范围全面收缩,地中海舰队的规模也被不断缩小,仅保留下一个装甲巡洋舰分舰队,主力的战列巡洋舰则都被补充到远东和印度分舰队。

林时爽说:“如果英印和海峡殖民地当局,把英国远东和印度两支舰队集中起来使用,力量还是显著超过了中国红海军,除非我们得到日本人民赤海军的全力支援,才能保证海上航线的安全。”

中国和日本的关系相当密切,可是要让日本为了一个香港岛,就被中国拖入一场同英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可能性还是不高。

林淮唐沉吟说:“国防部和总参对香港作战,应以威慑为主,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不用冒然开战,但要向英军展示实力,必要时可以不动用海军和空军,只调集一些炮兵部队从南安给我炸英国人停泊在香港周边海域内的舰艇,不打岸上目标和其他国家船只,只打挂英国旗的舰艇,如英国人降下英旗,我们也放过不打。”

但林淮唐还是进一步考虑到如果英国殖民帝国完全垮台解体的情况,他提议说:

“我希望外交部尽快联系一下联盟内的各成员国,我们要把原定于1925年五一节前后召开的第五届东亚联盟峰会提前到年初,这样尽快统一联盟内的外交政策。如果英国殖民者即将在亚洲全线溃败,东共联应当做些什么呢?我们要承担国际道义,也不能错过这个历史机遇。中国红军有能力在亚洲和英国远征军一较高低,可是中国欠缺强大的海军和海运能力,这方面只有得到日本同志全心全意的帮助才能解决。”

第二百零五章 亚洲静坐战

除了通过国际志愿旅援助英国以外,林淮唐还更重视另一件事情,那就是援助北婆罗洲解放同盟的工作。

婆罗洲是南洋地区最大的一个独立岛屿,土地南北绵延遍布丛林,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特别丰富,特别是婆罗洲岛盛产的橡胶和原油都是中国比较缺少的重要资源。

英荷殖民势力在婆罗洲经略多年,势力根深蒂固,直到欧战以后才显露出疲态。如今英国国内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动荡,直接到了全面内战的地步,对北婆罗洲地区的控制力度肯定就会下降,荷兰人的实力则十分有限,如果英国垮台,荷兰人靠自己是保不住东印度群岛大片殖民地的。

林淮唐倾向于再朝北婆解放同盟派遣一些军事顾问,当然,英国远东舰队对婆罗洲岛的海上封锁十分严密,中国对北婆罗洲地区的援助,还是只能走秘密渠道,先运到荷兰,再由荷兰殖民地境内偷渡到北婆罗洲,这就决定了中国援助的人力和物资规模没办法很大。

陈嘉庚在政务院部长会议上,向林淮唐报告了一下北婆罗洲解放同盟的发展情况,他说:“北婆罗洲解放同盟的政治基础强大,军民士气高昂,但是缺乏稳固的后方,主要营地都是一些丛林里的游击队军营,而且缺乏正规军,缺乏攻坚和攻城的兵种和重型武器,缺乏快速通信手段,缺乏真正懂得韬略的指挥运动战的干部。”

陈嘉庚其实说的还比较乐观一些,对外情报处派过不少人到砂劳越搜集消息,冯白驹也给中革军委打过一份报告书,按照冯白驹所说的,解放同盟游击队的情况还要更差一些,部队普遍缺粮,油更谈不上,战士们体质虚弱;衣服多已破旧,大多数人打赤脚。武器装备更差,什么型号的枪都有,使弹药的补充很困难。特别是他们没有打过较大的战役,缺乏攻坚战的经验,纪律也很松弛。

首节 上一节 522/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