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503节

墨索里尼又说道:“政府已经决心彻底终结惠特利住宅计划,传闻结余的财政资金将用来填补保险金的不足,只是社会上还存在另一种说法——有人认为这是当局用来哄骗工人的谎言。”

惠特利住宅计划是工党议员惠特利提出的一份计划,内容就是通过国家补助金来为低收入工人建设住宅。大战期间大量工人加入军队,政府对军需品和建筑材料都进行管制,住房建设基本停止,住房需求则急速上升。

住房供应又停止,英国本土多数城市,特别是工人聚集的工业大都会房租都在战争爆发后疯狂上涨,不讲道德的房东地方,房租上涨问题更为严重。不讲道德的房东经常把现居住的房客的房租增加,使其无法承受,从而出租给更富裕的工人。

此外,还出现轮流使用同一住房的现象:房子白天出租给一群工人,晚上出租给另一群人。面对这种现象,政府通常采取回避的态度,但房东驱逐房客的行为易产生混乱。到1915年秋,伯明翰、卢顿、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及伦敦都发生了反对房租上涨的动乱。

就在里德脚下的格拉斯哥,还发生一场较大规模的罢工,参加罢工的绝大多数是女性,人数达到五千人,主要是支持一位面临被驱逐的贫困士兵的妻子。这一事件最后促使政府采取措施,出台了专门的法律限制房租和抵押利息的上涨。

但是这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人阶级住房短缺问题。实际上,限制房租将可能加重短缺。因为这一法规将房租被限定在1914年的水平,房东在战时不能增加房租,他们突然之间失去牟取暴利的机会,打击了私人建筑商建造用于出租给工人阶级住房的积极性。

在该法中,虽然并没有确定新房子的房租,但只要大部分工人支付受控制的房租,这就确定了大部分工人的房租水平。如果政府要扩大住房建设,满足工人阶级的住房数量增加、质量提高、能支付的住房房租的话,政府必定承担相当大的经济负担,而战时政府是无法做到的。

战争期间,政府组织实施的唯一一项有重大意义的建筑计划,就是政府为军需厂工人提供的住房建设。到战争结束时,军需部花费430万英磅用于其工人的住房建设,可这和英国工人所需要的住宅总数相比,简直不到九牛一毛。

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切都很难恢复到战前的状况,英国政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作为长期斗争的结果,英国工人群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选举权,拥有了自己的议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摆脱自由党为核心内容的独立劳工政治运动。

英国工人阶级既已拥有一定的选票影响力,既已建立自己的政党,那么原来一向充当工人群众的政治代言人和社会改革倡导者的自由党必定要丧失一定的社会基础,政治势力必定会削弱,其地位就终将为后来者所取代。面对工人阶级政治力量的强大和大战后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自由党和保守党都只能采取因势利导的温和灵活策略,其政策也开始关注与工人阶级的利益相关的问题,以争取工人选民对自己的支持。

战后的结婚潮、婴儿潮进一步增加了住房危机的严峻性,尽管战争造成英国数以百万人的伤亡,可是从1911年到1921年之间,英国的人口增长率还是达到4.75%这样一个不低的数字。

在这样的局面下,参加过红色克莱德河岸运动的下议院议员惠特利脱颖而出,他在议会中组织的住房委员会最终促成了惠特利住宅计划的通过。

这份计划系统通过国家补助的形式来修建工人住宅,惠特利考虑到了计划的方方面面,他的方案极为详细,再加上惠特利在建筑行业深耕多年培植出的庞大关系网,也使得他的住宅计划一经推出就造成了轰动性效果。

在战争结束以后,英国始终被迫笼罩在一层充满失败主义情绪的愁云惨雾里面,惠特利住宅计划就成为了这么多年英国人难得听到的一大好消息。

可就在计划已经完成一切准备,就要正式实行的时候,现在伦敦当局又决定取消这一计划,并把原本将用于惠特利住宅计划的资金全部挪用来支付社会保险金。

里德对英国国内政治的变迁已经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他马上问道:“工人群众的意见怎么样?”

第一百七十四章 采煤业起义

“大家都很怀疑,但是也很犹豫。”墨索里尼说,“惠特利住宅计划是一份非常理想和细致的住宅方案,但要完成这份计划,至少还要六七年时间。工人群众或许就连明天、后天都活不到,怎么能指望他们看到六七年以后呢?从去年开始,英国失业男子补助金就从每周18先令降低到了每周15先令,妇女失业补助金也从原来的每周2先令降低到了每周1先令。”

墨索里尼摊开双手:“战后英国那些老旧的工业部门整体都在衰落,企业主也只能惨淡经营,一些行业像采煤业、钢铁制造业、棉纺织业都一直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相关行业的就业者数量也比战前少了很多。这么多的失业者!”

以英国1919年和1913年的总产量数字相比较,煤炭产量从28740万吨下降到22800万吨;钢铁产量从1599.7万吨下降到1225.4万吨。1938年也才增加到1185.9万吨;棉纺锭额从1913年的5570万锭锐减到3690万锭。

英国的工业产值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也继续下降,从1914年的14%快速下降到现在的10%。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资本家忽视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对新兴工业重视不足,经济结构本身就缺乏合理性。

例如,英国汽车产业晚于法国,化工电力产业落后于德国,大战以后英国虽进行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但是收效甚微。通过政府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24年新型企业在全国工业产量中的比重为1/8,英国新兴工业发展的成果在很大范围内被老企业的衰败抵消,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在1920年,英国工业生产指数大幅度下降,由1913年的100下降到1921年的61.35,出口额减少了44.6%。失业人口数量快速上升,1920年失业人口为69万,到1921年6月增加到200万,占受失业保险人数的18%,采煤叶的情况则尤为糟糕。

工业革命后,采煤业在英国广泛兴起,英国成为主要的煤炭出口国,煤炭产业成为英国工业的基础。欧战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降低,对煤炭的需求也开始减少,英国所生产的煤炭供大于求,随着英国国内工业的萧条和煤炭出炭口的减少,煤矿业由原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成为亏损产业,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由于英国工业市场的紧缩,股票下跌进一步加速了煤炭产业的危机。随着美国、德国和中国经济在大战前后的增长,煤炭出口数量增加,使英国煤炭出口量急剧减少,煤炭产业在遭到严重冲击以后,引发了全国性的煤炭危机。

到20世纪20年代,相比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煤矿开采设备陈旧,机械化程度低,煤矿主只能雇佣工人进行手工采煤,煤炭行业竞争力因采煤成本高而受到影响。1840年英国煤炭产量占世界2/3,欧战以后,这一数字下降到了1/5。1921年的柏林和会以后,英国事实上丧失大量势力范围,煤炭输出数量继续降低,到1924年,由于经营困难,有1/5的煤矿产业关闭,大约有30多万矿工失业。

煤炭危机造成经济的萧条,各国之间为了争夺煤炭市场不断降低煤炭成本。德国由于在波罗的海港口的地理优势,煤炭运费降低了50%。煤炭价格下跌的现象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其中大部分国家将煤炭以低于市场价的59%出售,而英国由于设备老化、生产工具落后等原因,煤炭的生产成本偏高,只有在市场中卖出更高的价格才能维持煤炭的继续生产。英国政府为了挽留长期进口英国煤炭的老客户,政府只能通过对煤矿业补贴的措施降低英国煤炭的出售价格,这又进一步恶化了英国政府的财政状况。

而且由于英国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大地主贵族阶层主要占据了煤炭开采的矿山、道路,煤矿主们进行煤炭开采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向大地主贵族缴纳地租以及道路运输费,资本家开矿进行煤炭开采的同时还需缴纳地租,这无疑又加重了煤炭的成本。

格拉斯哥和伯明翰的煤矿开矿采煤,一年就要向当地的大庄园贵族交纳超过800万英镑的巨额地租,相关的道路运输费也高达数十万英镑,这种情况下,英国的采煤业哪还有什么国际竞争力可言。

而德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煤炭开采产量迅速提高,煤炭价格低于英国,这就使英国煤炭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煤矿主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缺乏更换陈旧设备条件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对工人增加工时,降低工资的方式提高煤炭产量,降低煤炭成本。

为了解决欧洲煤炭危机,英国政府开展了产业合理化运动。

在英国,合理化运动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合理化的主要内容是合并企业,如煤矿业、纺织业、铁路业;2、目的在于减少多余的生产力;3、合理化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国家的资助。

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传统工业的落后状态,合理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由于英国存在着大量的传统工业和落后的旧设备,要对他们进行合理化改造就需要大量投资,并存在种种阻力。

以煤矿业来说,南威尔士和英国东北区的老煤区,需要大量投资,机械化程度比欧洲内陆的对手低得多,到1925年,英国每对矿井的产量只比1914年增长了14%,而德国鲁尔煤矿增长达80%,就连波兰煤矿增长都达到50%以上。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繁荣,其支柱产业主要是建筑、机器制造、汽车及化工、电气等新兴产业部门,而一些传统工业部门,如采煤、纺织、航运、铁路等,都处于停滞甚至衰退状态。

英国政府想尽办法也没能改变工业不振的局面,只能通过增收人民的税款来勉强维系各种补贴。

1913年英国人民的捐税负担占到英国全国国民收入的比率是11%,这个数字到1924年则迅速上升到了24%。

墨索里尼解析道:“英国工业领域的失业情况极为严重,如果由政府财政来支付的失业补助金出现问题,那么后果肯定将会不可设想。肯定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张伯伦政府才会宁可取消惠特利住宅计划,也要优先稳住社会保险金。”

里德猜测:“看来大多数群众现在还比较支持这个政策?”

“难说,据我所知保守党政府还在推动一个《优待工业法》。”墨索里尼又说道,“这一法案的内容据说就是要提高物价和降低工人工资,而且还要增加劳动时间,以此来提高英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里德说:“这种法案只要公开,一定会激怒全英工人。”

“那是当然,所以保守党政府迟迟没在下议院把这法案提出来嘛!但是新闻界已经报道过几次,我听说也有一些大企业、大资本家正在冒天下之大不韪,拼命游说各党,希望能不惜一切代价来通过优待工业法。”

格拉斯哥的煤矿矿工,也是罢工委员会的主力军,煤炭工人一直都是英国无产阶级里最激进也最富有战斗力的一支队伍,如果英国政府能把他们压制下去,那么其他行业的工人也就不成问题。

里德好像嗅到了空气里飘动的煤灰味道,他说:“我能见到曼恩主席和斯诺登总书记这些工党的政治领袖吗?”

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八轮谈判

首节 上一节 503/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