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454节

林时爽也说:“是的,俄国的债务又和美国没有多少关系。只有公社政府把法国拥有的债权转让给美国时,贵国的资本家才有机会从白俄身上捞回大战期间损失的无数资本。”

休斯默然,停顿了好一会儿后才沉吟说:“你们想要什么?”

林时爽几人相视一笑:“美国将战争期间非法侵占的日本岛屿归还给我们,支持我们争取到一条更有利于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东方国境线,在票据问题上和我们站在一起对抗协约国集团。”

这个条件除了要求美国让出小笠原诸岛和硫磺列岛还需要休斯和美国国内通通气以外,剩下两点对美国而言几乎就毫无损失,甚至还能借机获得不少好处,实在没有拒绝的必要。

但休斯更谨慎的是另一件事情:“……美国政府不可能公开和社会党人站在一起,这会动摇我们现任政府的威信,而且也会导致德国认为美国在牵头组织一个全新的、反对德国的军事集团。”

“哈哈,您认为美国和第三国际可能联合起来吗?”

“重点不在于我怎么认为,而在于德国怎么认为。”

林时爽说:“我们也不需要美国公开和我们站在一起,只要美国不提出直接的反对,并且不支持协约国的诉求就可以。”

“这……”

林时爽所说的条件确实优越,休斯也要考虑如果他能为美国国内的金融垄断集团,争取到一个插手俄国财政的机会,对他和哈定总统的政治前途将有巨大好处。

“美国政府会认真考虑您的建议……至少我们不会加以反对。”

休斯没有直接给出完全的答案,只是谁都能看出美国人已然意动,只要拉住美国,那第三国际在柏林会议上就算成功了一大半。

返回酒店以后,林时爽马上就给国内拍回电报,给林淮唐报告了柏林会议前期发生的一切情况,包括法兰西公社政府提出的票据问题,也包括美国目前的摇摆性……

另外几个社会主义国家,法兰西公社对和会进程感到比较满意,日本、朝鲜、越南则唯中国马首是瞻,只有斯大林和布哈林对于俄国的事情还心存疑虑。

“远东苏维埃共和国希望争取到以亚欧分界线为两个俄国的国境线。”斯大林指着沙俄帝国的地图,给林时爽和乔治·瓦卢瓦解释说,“就是以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为界,我们希望得到车里雅宾斯克和叶卡捷琳堡,如果可能的话,还要争取到奥伦堡,只有这样远东苏维埃共和国才能保障自己的生存。”

林时爽说道:“我们拉到美国,一定能争取到国境线比目前的战线更向西方推进很大一部分。”

现在远东红军已经攻克了鄂木斯克,可是距离攻占车里雅宾斯克和叶卡捷琳堡还有很遥远的距离。如今白卫军在欧洲部分的主力军,已经纷纷陈兵乌拉尔山东麓,其实中央包括林淮唐在内,都是普遍认为斯大林他们的要求有些不切实际。

如能争取到以额尔齐斯河西岸的有利地形为国境线,对远东苏维埃共和国来说就非常够本了。

这话林时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也有所暗示,斯大林和布哈林两人难免略感失望,林时爽只得又补充说:“我们全力支持苏俄争取到一条有利于防守的新国境线。”

斯大林失望道:“如果苏维埃共和国不能拥有和白俄同一级别的国力,那您考虑过吗?未来中国将不得不派更多部队到远东协防。中国今天的一点犹豫,未来就会变成一种负担。”

“我们会在会议上为苏俄尽力争取。”

“今后两个俄国的陆地国境线上,肯定会冲突不断。”

“不管何时何地,一旦两个俄国发生冲突,中国都会给予远东苏维埃共和国鼎力支持。”林时爽最后又说,“德国也不会希望白色俄国太过强大,在这方面除了英国和国民法国以外,剩下的国家一定都会支持我们的诉求。”

“但愿如此。”

斯大林不再多言,他心中已隐隐约约感觉到中国方面对于苏俄,似乎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投入不菲的代价了。

第一百零二章 处决

协约国集团在柏林和会第一天的会议上吃亏以后,丘吉尔也迅速回过神来,他看得很清楚,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和以中法为首的第三国际集团,都是要将大英帝国置之死地而后快,只有国力强大的美国态度中立,尚可以拉拢。

在随后三天的会议间隙里,丘吉尔就像一只忙得不可开交的蝴蝶,不断穿梭在美国代表和德国代表之间,力图为英国拉拢一两个和会上的盟友。

可是休斯国务卿已被林时爽说服,至少在票据和债务问题上,美国就算不支持中国和法国,也不会站到第三国际的对立面上。

丘吉尔只是慢了半步,英国就错失了和会上最重要的一枚筹码。

可即便他反应惊人,第一时间就会见休斯国务卿陈述利害,英国手上又有什么利益可以拉拢住美国为其所用呢?除非英国愿意清偿大战期间欠下的无数美债,但这上百亿美元且不说英国政府和财经界十年八年内绝对拿不出来,就算有这笔钱,用来偿债换取美国的支持也显得很不划算。

第四天的最高会议上又讨论了地中海的自由航行权问题,威廉二世作为柏林会议的会长这时候已经不在现场,他除了忙于出席一些公众关注的大场面以外,具体谈判的细务都交给了首相贝特曼负责,在贝特曼身后德国的陆军和海军也分别对会议施加了影响力。

地中海航行权的问题,就是提皮尔茨坚持主张的,这又是一把戳在大英帝国胸膛上的利刃,而且也对国民法国造成很大威胁,因此提案立刻就得到了法兰西公社的支持。

大战结束以后,英国和国民法国依旧控制着地中海的绝大部分战略要地,诸如马耳他、塞浦路斯、直布罗陀等要隘均在英国人手上。德国即便即完全控制住了苏伊士海峡,也只能关上地中海的后门,还不能彻底动摇协约国在地中海的海权优势。

贝特曼和提尔皮茨姿在会议中提出地中海的自由航行权问题,就是把域外国家的力量也引入地中海,除了像法兰西公社由于缺乏制海权而倾向德国外,像中国、日本、美国等域外国家,当然也更愿意破除英国对地中海的垄断地位。

这份议案的要求一旦通过,那么英国海军就将无法再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卡住地中海的咽喉,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军事基地的重要性也会大大降低。

丘吉尔越发感到英国在柏林会议上的孤立无助,唯一的忠实盟友只有国力孱弱不堪的国民法国而已。他勉强据理力争,并提出大会应当设立一个专门委员会讨论地中海的航行权问题,并且应当只有地中海沿岸国家,以及在地中海内拥有领土的国家,才有权参加这个专门委员会。

不等德国人发话,林时爽、休斯、武藤纯子、乔治·瓦卢瓦……甚至包括白俄代表团的团长萨文科夫都表示反对,丘吉尔不愿意此时触怒美国,只好收回自己的意见。

休斯则旋即提出一个折中建议,他认为在解决地中海航行权的问题以前,应该先解决地中海上的领土纠纷问题。由于这时候地中海上存在领土纠纷的政权,主要就是国民法国和公社法国,所以休斯的建议直接使得和会终于开始谈及至关重要的法国内战和俄国内战问题。

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最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

林时爽于是也站起发言道:“大会的目的既然是为了实现世界之永久和平,那就不能不率先解决两个法国和两个俄国的国境线划分问题。当下,国民法国的海军舰队还在对法兰西公社的南部海岸地区制造破坏,这难道不是协约国集团没有真正接受停火协议的一种表现吗?”

丘吉尔当即反对:“这是法国的内政!并不属于国际间的争端。”

“那么巴黎就应该只派来一个代表团!丘吉尔阁下!”林时爽反驳说,“既然国民法国和公社法国都接受了大会双重代表团的安排,就也应该同样接受大会对地中海冲突和平进程的安排。”

林时爽驳斥完丘吉尔的话后,便主动坐下不再发言,把大会的舞台又交给了乔治·瓦卢瓦和斯大林去表现。他深知东亚四国目前暂时处于欧洲争端的漩涡之外,还应当多保持一段时间的韬光养晦,没有必要在大会上一开始就表露出过于激烈的态度。

这也可以延迟德国意识到第三国际阵营力量的时间。

首节 上一节 454/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