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349节

从东非大裂谷走出的所有人类,终将有一天想起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相似基因,终将想起摆在人类之间的种种鸿沟只是历史开出的一个最微不足道的玩笑,也终将因那四海一家的旗帜团结一致,实现人类最原初的梦想。

“这是最后的进军,总有一天,这也会是最后的斗争……”

应景的组歌歌声响起,遍布原野,甚至超越了所有人耳边轰隆巨响的炮声:“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另一位来自意大利的志愿者,同样是第二次来到中国的意大利社会党机关报《前进报》主编墨索里尼,他双手握紧那杆广东省惠州兵工厂生产的步枪,锃亮的光头上戴着一项红军标志性的八角军帽,深深记下了眼前这一幕壮丽的画卷,并很快就把这些画面都用自己的手和笔描绘下来,传遍整个寰球世界。

这就是胶东战场上最后的进攻,天空上的乌云逐渐遮蔽住了淡薄的阳光,雨水开始稀稀拉拉地落在大地上,国际纵队和第一骑兵师就在这场小雨里成为了压垮日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罗莎卢森堡带着野战护士们忙得不可开交,她们一起顶着日本人机枪的火力,在前线的硝烟里救下了数不清的伤者,除了中国士兵和国际志愿者以外,伤患里还包括了不少日军战俘。

当一位受重伤的日本士兵在罗莎卢森堡的怀抱中醒来,睁开双眼的时候,他看着眼前西洋面孔的外国女人,满脸疑惑、诧异和不解,他不明白在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他又知道,这场战争,日本已然输掉。

第一百二十章 低调俱乐部

莱州湾。

雨水渐下渐大,这一个月来的胶东地区十天里有半数以上的日子都在下雨,泥泞的道路和恶劣的天气也都阻碍了日军进击的步伐。

海军方面竭尽全力在长山岛等地建立起来的兵站,也因为海上风暴频频的缘故,不能准时把补给品运上大陆。约有七八千名陆军士兵,直到现在还滞留在长山岛的临时驻地内,不过很快他们就要庆幸是这场暴风雨拯救了他们的命运。

太阳正在缓缓落下,海岸线上的日军士兵都陷入仓惶无措的精神状态里。有门路的军官也在到处打听前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大队长、联队长们忧心忡忡,既想解救熊本师团之围,又对暴雨滂沱中的中国腹地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恐惧感。

“熊本师团被中国军队包围在了白沙村一带,情况极度危急!”

“招远陷落,莱州和龙口的陆上通道已经遭到中国军队切断!”

“大岛混成旅团对石桥子的反攻还未取得显著进展,中国军队屡屡增兵,又趁雨势沿白沙河一线构筑工事……”

“大本营指示,全力进击,务必打破华军的包围网!”

“本土已经进行了二次动员,大本营将在半个月后新增两个师团登陆!”

“海军暂停胶州湾封锁行动,全部主力舰调至莱州湾参战,全力以赴营救熊本第六师团!”

……

在两次胶东战役爆发以前,日本陆家从来就没有过师团级别的覆灭先例。但崂山湾一战已经摧毁了日军师团绝不会歼灭的神话,甚至连天皇御赐的联队旗都被中国人缴获,但久留米第十八师团并非维新初期建立的常备王牌师团,如此惨败还勉强能够容忍。

可是熊本师团呢?这可是日本陆军王牌中的王牌,西南战争、日清战争、日俄战争……从来未逢敌手的最强部队,现在却被红军团团包围在了胶东半岛的内陆地区。

根据第五师团反攻石桥子失利的情况来看,红军还在陆续增兵加强对白沙一线的包围厚度,熊本师团携带的补给品最多也就只能再支撑一天时间,从明天开始堂堂的皇国常备师团就要陷入连一日之餐都吃不饱的惨淡境遇。

如果说久留米师团的全军覆没来得太突然、太仓促,令大本营当局只能毫无准备的接受。那么此时熊本师团的遭到红军合围,则由于还没有立刻被歼灭,给大本营当局留下这么一线希望,反而令人更加痛苦。

因为这唯一一线救出熊本师团的希望,又是如此的渺茫!

红军兵力在日本军队的四到五倍左右,日军脱离舰炮火力的支援以后,根本不可能打破红军依托固有阵地进行的坚强防御。

一个多月以来激烈的战事,都已经强有力的证明了这点——中国的革命军已然脱胎换骨,日军能够打出一比二的战损比就算非常成功,不要妄想用一比四甚至一比五的兵力差来对抗红军了。

伴随着又一次反攻白沙河阵地的失败,筋疲力尽的广岛师团内部也陷入了严重的厌战情绪。红军沿着河流逐步加强起来的那道防线,充分运用了从青岛接受到的大量德国军事物资,水渠、壕沟、散兵坑、野战工事、隐蔽火力点、铁丝网、机关枪交叉火力网……

这种仿照欧战那边马恩河战役以来新式防御战术的布置,简直让日本士兵瞌碎全部牙齿也难以寸进。

不知不觉中,日军士兵们在无穷无尽的反攻挫折面前,士气空前低落,军心空前迷茫,一小部分人似乎就想起了那些缴获到的红军宣传小册子,也想到了上面对于大本营侵略政策的犀利批判,想到了各种宣传材料上对日本军国主义宣传的剖析……

眼前这道由炮火、机关枪、壕沟和铁丝网构成的坚固防线,正如叹息之壁,让日本士兵在救援熊本师团的绝望情绪里,慢慢理解到了“一名日本士兵真正的要求应当是什么”。

反战情绪正在蔓延。

一天之间,无谋莽撞的反攻就让广岛师团付出了数以千计的伤亡数字,再这样打下去简直就要重蹈旅顺要塞攻坚战的覆辙了。

而受到大正民主运动影响的这一代日本士兵,可没有十年前那群日俄战争的参与者那般愚鲁。

军官们如果再继续强逼士兵去冲击红军的防御阵地,说不准就会引发一场兵变!

至于白沙河的南岸,正被红军二纵三个师、十一师、第一骑兵师、中央炮兵纵队和国际纵队重重合围起来的熊本第六师团,从上到下,从最普通的基层士兵到师团长,也都陷入到了更加凄惨悲凉的绝望情绪里。

虽然熊本师团还勉强维持着一条环状防御线,但军旗护卫队的士兵已经开始焚烧联队旗,任谁都知道这便是全军覆没的预兆。

特别是来自国际纵队的进攻,更让日本士兵们备受震惊——中国人怎么会有这么多西洋盟军?

一种相当靠谱的解释就浮现在了日本军人的脑海里:很显然光靠中国军队怎么可能能打败熊本师团呢?很明显就是欧洲人在帮助中国,日本是上了协约国的当,上了英国的当,这些欧美国家不仅给中国提供了那么多大炮和弹药,竟然还亲自派出军队帮助中国人作战……做到这地步,就是为了阻挡日本帝国的堂堂崛起吗!

这种想法虽然能消解日本军人内心对败给红军的不甘感,但同时也令他们更加丧失战意和斗志。因为单独对抗中国军队还好说,现在是欧美国家都在派出盟军帮助中国,那么单独一个日本如何能抵挡住白种人的联合进攻,真是可恨啊,只能咽下苦果,承认这场失败,承认日本还没办法挑战白种人的世界霸权……

衰颓绝望的情绪笼罩了整个熊本师团,红军的进攻则在不断加强,除了从南线战场调兵到白沙河一线以外,围攻军队也发起了许多小规模的渗透穿插,把熊本师团不少最外围防线的部队分割包围歼灭掉了。

在太阳彻底落下以后,又有数以百计的日军士兵放下武器投降,他们很快就会被编入“解放教育营”,接受红军政治干部们的再教育,同时也会接受那些先他们一段时间被俘虏的日军士兵的“亲身诉苦”教育。

等到战争结束以后,当这批日军士兵被重新释放回国的时候,他们就可能构成一种从日本本土撬动革命风暴的新因子……

数以千计的日本“解放战士”,在未来又将创造何等事业呢!

只是在今天的这一刻,伴随着红军包围网的不断收紧,任谁都知道反干涉战争已经开始走向结束。英国和美国的外交公使们,也开始频繁走动在中日两国之间穿针引线,协约国急于要求日本退出山东的战争泥潭,中国则以熊本第六师团为人质,以这一明治军兴以来日军王牌部队的生死作为条件,要求日军停战撤兵,并且解除对于山东沿海地区的海上封锁……

唐绍仪在美国驻华公使团一位副领事的陪同下,乘坐上了自徐州开回北京的火车。他手里还拿着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发来的电报,电文中的内容是以极为谦卑礼貌的口吻,请求中国留给日本人一个较体面些的撤军条约。

蓝钢特快列车风驰电掣开往北方,唐绍仪倚靠在车窗旁,朝汪精卫振动手中的信件,不无兴奋道:“何为公理?何为强权?我今知之!从来中国的外交官,就没有如今日这般受过列国的拉拢和优待过啊。”

汪精卫是接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廖仲恺的委托,代表新国民党来山东慰问红军的。他听到唐绍仪这话,立刻一挑眼说:“老国民党内很有一些人士看不起红军呢!他们都以为不管林主席如何神通广大,但对日本人一定没有办法,在北京大造空气,整天胡乱说什么一旦开战中国必败无疑,什么亡国近在咫尺云云。这之中在舆论界最有影响力的就是一个劳什子低调俱乐部,他们鼓吹自己是举国皆醉我独醒的低调人士,实则却是在日本人做鼓吹手,堪称是自带干粮的汉奸啊。

少川,我在北京冒险参加了这个低调俱乐部的几场会议,把他们之中较有影响力的人物都记了下来。你看,我这有一个名单,少川你现在在咱们林主席面前说得上话,一定要记得把这份名单交给我们林主席啊!”

汪精卫握紧拳头拍着胸脯说:“我们也要在这另一条没有硝烟的战线上,肃清一切汉奸!打倒汉奸万岁,中国社会党万岁,林主席万万岁!”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革命家

中日德三国围绕青岛归属展开的战争,爆发至今已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中央各部委机关迁往徐州的计划无论事前多么保密,到此时候也差不多是路人皆知了。

北京暂时失去了战时首都的地位,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北京市民对于这场国战的热烈讨论。当环卫工人们把清水泼在沙土飞扬的胡同口时,当粮食总局的国营商店和蔬果合作社把大批时令粮肉蔬果运到各家餐馆后的时候,北京大大小小的茶馆里就都爆发出了雀跃一致的欢呼声。

自道、咸之世以来,每每沉浸在末世气氛里的北京老少爷们重又狂喜了起来,包括一些自矜清高的文人,一些视革命党为篡清乱贼的前清士大夫,一些把社会党人当成黄巢李闯的绅商,此刻都跟着加入了庆祝生日的队列。

报童们都在刚刚平整过的前门大街上飞奔,稚嫩的脸庞上都挂满昂扬的希望。这群童工在红军入京时就获得了解放, 大部分人被重新安排去上学,但为了解决其中一部分人生计的问题,革命政府还是保留了不少十三岁以上的报童来做兼职。

每一张报道红军战胜消息的号外报纸,都成为洛阳纸贵四字最好的注脚。市民们一手高举红旗,一手举着各种各样写满庆祝标语的横幅,百忙中还要叫同伴们花市价两倍的价格去抢购那些号外报纸。

每当有人买到最新的号外时,周围的市民们便会蜂拥过来,此人立刻就会变成万众瞩目的焦点,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好多获得一些新消息。

“东洋倭寇狼子野心,连续吃了两场大败仗,他们还能继续打下去吗?我断定是万万不能啦!林主席神机妙算,红军这场国战算是一举打出我们共和国的国威啊。”

“我早说过,共和远胜君宪,中国乃是亚洲最先进之共和国,日本不过为一保守落后的君宪国,焉有不败之理。世界大势浩浩汤汤,民主自由一定战胜君主专权,公理正义一定战胜强权跋扈,此次欧战结果亦必定以民权之国的胜利告终!”

“你说欧战必以民权国取胜告终是什么意思?德国乃我中华之盟邦,其赠东亚舰队于我中国,正是君汉主席所言国际间以真诚平等待我的友邦,你说民权国一定取胜又是什么意思?”

“中德两国尚未正式签署盟约,谈何盟邦?德国兵寡力弱,绝不是协约国的对手,咱中国可不能和德国人一条道走到黑啊……”

“你敢质疑君汉主席的方略,我看你也是个狗汉奸,老少爷们啊,逮出这个狗汉奸!”

……

青岛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一大批满清的遗老遗少就只得挥泪告别青岛,北上寓居天津租界或上海的租界区。那位对德国最具好感的前任帝师康有为,也是在这时候狼狈逃到了天津,但他因为频频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支持德国,又惹起了控制天津租界当局的协约国不满,被驱逐出租界。

康有为本来就是受中央政府通缉的政治犯,在走投无路之下,他才终于接受了自己门生梁启超的劝说,主动前往北京投诚自首。

垂垂老矣的“康圣人”,以其年迈,再加上这个无能之人确实也没做成过什么危害共和、危害革命的事情,所以被中央政府予以假释,虽然头上还顶着不少罪名,人身自由也受到相当限制,但总算是可以出外就医了。

他女儿康壁同这天又到进步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总部,拜访梁启超,沿途所闻所见都是民众庆祝红军战胜消息的狂热景象。

康壁同受她父亲的影响,也对德国特别抱有好感,所以虽然政治立场和中央政府不一致,却也对这场战争的胜利结果表示了强烈的兴奋和祝贺:“任公,中国能够携手德国打败日本,这消息传到北京后老太爷也是高兴地手舞足蹈啊。”

梁启超哈哈一笑:“老师他年纪大了,还是要先养好身体的嘛。政府以涉嫌煽动暴乱罪,判了老师一个九年的有期徒刑,他现在是怎么想的啊?对中央有什么看法没有。”

康壁同回答说:“老太爷初时还很不服气,每天清晨都要在家里焚香礼拜光绪皇帝的牌位,对中央也有些微词。但自从日德开战以来,老太爷对中央政府的看法就大为改观,他一直都说深恨自己当年不晓事,上了伊藤博文、山县有朋这伙人的当,如今新政府能和德国联手打败日本,算是帮老太爷一雪前耻啦。”

梁启超脑海里顿时就浮现出康有为那副冥顽不灵中又想要投机的模样,忍俊不禁:“我们做洋务、做维新,几十年下来竟无一沾的上富国强兵边儿的成果,羞愧啊羞愧,真令人羞愧。但辛亥革命告成至今不过四年,社会革命的洗礼也不过一年时间,国家也好、民众也好,军人、政客和官僚也好,便都有如斯之巨的改观,我想凡有人心者,这时候都该承认林淮唐主义是一条正道啦!”

康壁同低下头,小声说:“也有低调俱乐部的人,把请柬送到我们家来……任公,老太爷叫我把这些书信都交给您。”

梁启超瞥了一眼那叠书信上的名字,暗自冷笑,多是一些拥戴宋教仁、张謇的老国民党党棍,这伙人满心以为国战爆发以后林淮唐一定不是日本人的对手,就连将来如何在日本人帮助下建立新政府的计划都拟好了,政保局早对他们进行严密的监控,这些人还不知道死期将至呢!

国战当头,就连北洋系的那群前清老官僚都跑出来支持革命政府,徐世昌、冯国璋和曹锟都捐了一笔家产支援红军军费,段祺瑞则听说在保释出狱以后,正在徐州筹办军校,都为国事做了些贡献。

反而是当初跟着宋教仁毁党造党的国民党元老,还有一批跟着张謇上蹿下跳的大商人,国战之时,居然还干一些勾结外人的蠢事。

不过梁启超对低调俱乐部的愚行其实是非常乐见,将来国内政坛形势,谁都知道最大的一块蛋糕肯定归属社会党无疑。

但剩下的部分呢?

本来以国民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遗产,靠着孙黄的声望,还有廖仲恺等一批人的努力,占据未来民国政治的第二把交椅问题肯定不大。

偏偏低调俱乐部这群人自寻死路,梁启超可是极希望这伙人再多疯狂一些,最后做成一起大案,把国民党人都牵连进去,彻底打垮国民党系统的势力,正好给他自己的进步党腾出位子来嘛。

梁启超说:“低调俱乐部不得人心,老师不掺和他们的事情,做的很对!今日之天下,谁还看不明白啊?林君汉有气吞山海之志,他的种种想法和雄心,那都已经不是老一辈文人士大夫所能理解的范畴了!人们都说日本近代以来有明治天皇这样的雄主,也有伊藤博文、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这样的豪杰,但日本维新群杰加在一起,恐怕都不及林淮唐目光十分之一长远。”

梁启超说着说着,便自觉的有些心有余悸:“这世界上真有人能够一眼望到寰球百年之后吗?横越万里,纵横一世纪,我中国真能有此天才的大革命家吗!”

第一百二十二章 香山

首节 上一节 349/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