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308节

梁启超笑道:“我原意是想和君汉谈谈进步党改组的事情,但碍不过皙子几次请求的情面,便带他一起来了。如果君汉觉得不妥,我就劝皙子不要再沾染政治啦!”

“哈哈,有什么不妥呢?”

林淮唐轻轻将孩子放下,告诫林徽因回房读书去,然后才带着梁启超和杨度二人在林宅小小的庭院里散步。

“民国是共和国,是人民之国,除了罪大恶极的反动派以外,谁都有沾染政治的资格,谁也都有讨论政治的权利,建言献策,本是我国家公民应有之义务,即便无职务在身,亦大可以放声献计。”

这种套话杨度当然不放在心上,但他也听得出来林淮唐并没有对前政府人员赶尽杀绝的意思。特别是像杨度这样早早跳船且和社会党本来就有一点联系的人,看来短时间内是不用担心上了政保局的名单,或是被戴上公审大会的木牌高帽。

“这段时间我和祖庵几次通信……嗯,就是湖南谭都督。”

林淮唐点头:“我知道,湖湘三公子嘛,他在长沙打了几通拥护国民大会的电报,但既没有向红军输诚,也没有出兵阻挡红军朝长沙继续前进,我们也不清楚谭延闿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谭祖庵这位儒雅随和的大名士,是想好了吗?”

杨度同梁启超对过眼神以后,即将一封手写书信递交给林淮唐。

“这是祖庵的亲笔信……我本意想托任公交给中央,但事关重要,因此还是决定亲自交到书记长您的手里。”

林淮唐心下一笑,明白杨度这是在寻求一切机会谋求政治地位。但红军进京以后,形势大变,旧的政治格局已经完全崩塌,杨度所信仰的那番帝王心术,在新的时代也无从发挥作用。

“谭都督不发电报联系,竟然送来一封亲笔信……”

林淮唐低下头,微微思索一会儿,道:“看来谭都督在长沙坐得不怎么安稳啊。”

信上所写的内容,除了湖南以外,还涉及到滇、桂两大军阀。按谭延闿的说法,自从中央表露除了要调地方省军去东北,还要对省军进行彻底整编的意思以后,陆荣廷和唐继尧就几次联系他,想要搞一个西南攻守同盟来拖延时间,以待时变。

这样重要的大事,谭延闿竟然不敢直接致电中央,要通过杨度这条线七拐八转地联系过来,看来他在湖南的地位也很是动摇。

“辛亥年焦达峰、陈作新两位出自底层会党的义士,振臂一呼而三湘响应,湖南革命遂成。但自从文正……但自从曾国藩以来,湖南绅权之强,冠于中国,像焦达峰和陈作新这样的泥腿子下等人,又如何坐得住湖南都督的位置。”

杨度一点点为林淮唐分析说:“辛亥年长沙兵变,焦、陈二都督被刺身亡以后,诸绅又推举祖庵为都督,这就是湖南的绅权不可侵犯。而自红军举义以来,天下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红军以消灭绅权为宗旨,山东、福建等地分田土改,更是震动天下人心,湖南之绅士怎么可能还坐得住呢?反亦亡,不反亦亡,谁又甘愿束手就擒?西南之惊变,恐怕已是千钧一发的局面。”

晚清湘军崛起,大批湘军官兵在江南烧杀掳掠后回乡买田,使湖南的乡绅群体在短短几十年内就飞速膨胀了起来。

这些人除了控制大量土地以外,还有经营洋务、从军练兵的经验和历史,手腕、目光,都绝非山东等地的一般反动劣绅可比。

此前的解放战争,红军尚未危及这一群体的根本利益,他们自然坐视北洋军的败亡,但解放战争以后,社会党在山东、淮海一带开始推行起了史无前例的土地改革。

即便社会党对相关的消息尽量采取封锁、压制的办法,但这也只能稍稍延缓土改消息的传播和影响。关系到那么多人的身家性命,矛盾会迅速激化起来,也是林淮唐早有所心理准备的事情。

“西南之事,中央自有布置。”

林淮唐脸上甚至还有些遗憾:“他们动作太慢反而令我失望!唐继尧犹豫不决,谭延闿与中央通信,只有陆荣廷的胆子大一点,至今还偶和红军交火,这样的魄力,怎么搞反革命嘛!”

“西南若反,红军自当用革命的武力扫除一切反动派,歼灭群凶!我担心,我只担心他们反的拖拖拉拉,反而拖延了我们的时间,也难免让红军束手束脚。”

杨度神情未变,只是眯起了眼睛:“林书记长行事每每部署周密,总能料敌先机,先发制人,此事看来真是我情急了,低估了中央的准备。”

“中央……中央希望早早解除西南的后顾之忧,我们的目光总是要向前看的,有一些敌人他不跳出来还麻烦一些,他若自己跳出来,那只能是方便红军将他彻底消灭掉。

皙子先生,你的手上没有沾染革命同志的血债,大可以光明正大地行走在新中国的红旗之下,倒也不用在去搞什么政治上的阴谋了咯……那总是落入下乘。

我之前给任公送过几本书,都是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还有一些辩证法相关的材料,我想皙子先生也读一读吧。我知道先生研究中西各国的政治制度研究很深,我们国家今后正要走上一条物质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在思想方面,确实中国的理论家还是太少。

皙子先生有很好的西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功底,这是硬功夫啊,如能夺多下一些功夫研究社会主义思想,那么我是很欢迎中国再多上一位政治学理论家的。”

社会主义思想流入中国其实也不过数年时间,而逐渐在一般人中流行起各种相关的概念,也就是在这两年了。

中间还多半靠的是社会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的硬性推广。

可是即便如此,就算社会党内部,林淮唐都不敢说真正理解了马克思那套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党员,能超过一千人。

中国社会党已有了十几万党员,还有数倍于此的外围组织成员,但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家呢?除了刘师复稍微沾点边,就算是林淮唐很看好的陈独秀、李大钊、周树人这几位,恐怕各方面的功底也都还嫌太浅!

他确实是很看好杨度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在后世历史中,这位袁世凯幕中的毒士,中国传统帝王术的传人,却在四一二的白色大恐怖里入党,至少这份铮铮铁骨的勇气,就和郭沫若一样,是不能因为任何其他历史而被抹除的。

作者的话:抱歉,因为某些商业原因,今天更新稍晚,大家请放心,本书不会因任何原因太监

第三十五章 列强伺候

春风细雨,古城洛阳干涸的土地上,难得迎来了一场久旱之后的甘霖。

但这场甘霖,又究竟属于谁呢?

至少它似乎并不属于冯国璋冯大帅。

冯国璋的洛阳剿总司令部已经摘掉了那块北洋军的牌子,至少在名义上他已经发电宣布了河南北洋军余部将会拥戴新政府和全国国大的选举。

洛阳城里一批在解放战争时期被逮捕的工会分子,也纷纷被释放出狱。原来已经完全转入地下的河南总工会、郑州铁路工人联合会和京汉铁路工人联合会,也全部都恢复了公开活动,一时间赤旗满中原,好像冻结人心的白色恐怖终于完全结束。

可实际又如何呢?

冯国璋手下还控制着一支规模庞大的北洋军军队,至少尚有数万可战之兵。

银元之役以后,社会党依靠经济手段接管了原本由交通系控制的京汉铁路。然后中央财经委员会下属的一个交通委员会,便向洛阳和郑州方面移文,要求郑州的铁路局、机务局和机车厂,把一切权力都移交给郑州铁路工人联合会。

虽然红军还没有打到郑州来,但铁路目前的股权确实在社会党手中。冯国璋继续控制铁路,不允许中央派员接管,不仅在法理上说不通,而且更致命的一点是还引起了洋人的干涉!

这是冯国璋怎么都没想到的事情。

“他娘的!那个林淮唐成日里对洋人喊打喊杀,怎么洋人还处处帮着他?都被灌了迷魂汤,迷了心窍啊!”

近二十年前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设立铁路总公司,以大官僚买办、天津关道盛宣怀为督办大臣,统筹卢汉铁路的修建。借款筑路的消息一经传出,美、英、法、比等国的公司派代表蜂拥来华,竞相兜揽。张之洞认为其他国家胃口太大,而比利时是个小国,钢铁资源丰富,铁路技术成熟,最主要是他们“于中国无大志”,比较让人放心。

经过谈判,清廷最终与比利时人达成了协议:清政府向比利时公司借款450万英镑, 该合同规定,筑路工程由比利时公司派人监造;所需材料除汉阳铁工厂可以供应外,都归比利时公司承办,并享受免税待遇。

最重要的一点,在借款期限30年间,京汉铁路的一切行车管理权都要由比利时公司进行监督。

庚子国难以后,收回利权的运动兴起,清廷几经周折,又拨官款500万两白银和借英国汇丰、法国汇理两银行款,还清了京汉铁路借款,把铁路赎回,收回京汉铁路管理权。

但是也因此,使得英法两国亦有权置喙京汉铁路的管理。

冯国璋的打算本来是要无视交通委员会的移文,如果交通委员会硬要派人来接管铁路,那他就可以来个“软拒绝”,派兵将这些人都挡在郑州外面,不让他们进火车站即可。

红军现在一时间也腾不出手来消灭他,冯国璋至少还可以安坐几个月的时间,看看风头。

但没想到不等他出兵抗拒接管,来自英国、法国、比利时三个公使馆的通告就先一步到了洛阳。

三个洋人国家!还有两个大大的列强!一起来给林淮唐说项,意思无非是目前京汉铁路的股权已被社会党收购,三国因此敦促冯国璋尽快接受新中央政府的接管要求,立刻恢复京汉铁路的正常运营,否则一旦使三国的铁路借款出现偿还风险,那就要冯国璋负担起一切责任。

洛阳剿总还控制着豫中大部分地盘和河南的大多数主要城市,冯国璋手里也还有几个装备精良、建制完整的老六镇部队,而且又控制着京汉铁路的中段。

所以冯国璋一直是自认为自己颇有几分资本,足可以和中央政府谈上一谈。

没想到中央还没谈上,先和洋人谈上了。

第二师师长王占元和袁世凯在河南的代理人张镇芳,北洋军在河南剩下的几个重要人物,几乎都赶了过来。

除了冯国璋以外,大家的意思都很一致,就那么一个意思。

“英国、法国、比利时……嗯?比利时是哪个国?唉,且不管这,华甫啊,英法两大列强一起来催促咱们,咱们怎么顶得住?万一惹起外国干涉,那我们就要步载勋、英年、毓贤的后尘啦!”

张镇芳慌慌张张地找上门来,他本来就是靠着袁世凯的裙带关系上位,一遇大事,洋人才不过移书一封,还没有任何举动,就把张镇芳吓坏了。

他所说的载勋、英年、毓贤都是当年清廷里支持义和团的大员,载勋是庄亲王,英年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毓贤是当时的山西巡抚。

签订辛丑条约的时候,列强专门设了一个专款,要求清廷处死一批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载勋和英年都被赐令自尽,毓贤则被革职处死。

张镇芳这番恐慌的口吻,就连同来劝冯国璋退让妥协的北洋军第二师师长王占元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馨庵……你也太慌了吧?列强还不至于因为这件事就杀我们的头。”

不过王占元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并不反对列强有权力杀他们的头,只是觉得事情还不到如此地步而已。

张镇芳却不管,他还是紧紧抓住冯国璋的手:“总统对你有知遇之恩啊!华甫,总统现在已经死了,你至少要给袁家的旧人留点后吧?”

即便一贯笑脸迎人的冯国璋,都有点忍不住:“我的女婿活活让蓝天蔚拿铁锤砸死,我说什么了?现在大家都是一艘船上的人,谁都不想船破人亡,又何止你一人呢?”

“司令。”王占元问道,“三国移文要求我们交出京汉铁路,咱们到底怎么办?硬扛恐怕是扛不住的啊。但是一旦交出铁路……红军肯定就要趁势杀进河南了。”

冯国璋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一碗茶始终是欲喝不喝的模样。

“红军在直隶最多能出动一个师南下,豫东、豫西还有那么几个旅的兵力,除此以外就再没多少部队了……这点兵力,你们挡得住吗?”

王占元犹疑道:“如若是正面战场,大家摆开架势真刀真枪的干,我们兵力还多,不一定输……但红军用兵从来诡谲莫测,而且大总统都死了,弟兄们都不看好北洋的前途……真打起来,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对抗中央,很难说啊。”

“那地方士绅呢?林淮唐在山东、淮海两省大开杀戒,到处夺人家财,我不信他们就没听到一分半分的风声。为身家性命顾,地方上那些名流缙绅就没有表示一点意思吗!”

张镇芳苦着一张脸:“戡乱以来,各地缙绅不都起来组织民团了吗?但华甫你总是说什么用兵要慎重,一直把部队集结在开封、洛阳、郑州,从来不离开城市和铁路作战。那些组织民团的缙绅贤达,这不就让中原红军一点一点都拔掉了吗?过去半年,蓝天蔚都不知道剿了多少民团、杀了多少缙绅啦!

大家看得明白,不管蓝天蔚杀多少人,我们北洋军也还是待在汴洛郑一动不动。现在谁还信跟着北洋军能有出路呢!”

张镇芳一下又把责任怪到了冯国璋的头上,但他说的也是事实,解放战争期间冯国璋始终按兵不动,坐观南北两军之间的成败。

冯国璋一直利用河南各地的缙绅组织讨赤民团,来对付中原红军,自己却打定了保存实力的主意,很少出兵协助民团作战。

结果就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原红军靠着到处消灭讨赤民团,力量由弱变强,河南地方上的土豪乡绅们,则对冯国璋完全丧失了信心。

如今红军力量比解放战争时又强大了许多,冯国璋的力量则又弱了许多,这要让那些解放战争期间损失惨重的乡绅们,如何信任冯国璋呢?

第三十六章 接管铁路桥

郑州郊外,京汉铁路横贯中州腹地,一座钢筋铁骨的铁路桥跨越黄河两岸,春汛以来河水滔滔,夹杂着无数泥沙朝东海汹涌而去。

北洋军第二师中装备最精良的第六团,就驻扎在黄河铁桥的北岸。官兵们在桥口东西两侧,分别修筑了一座桥头堡,数挺机枪对准河面和道路,封锁住了交通。

“洛阳还是没有消息吗?”

第二师在北洋六镇中,一直称不上有什么善战的名声。但第六团在团长孙传芳的严格训练下,还算得上是北军中的一支劲旅。

首节 上一节 308/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