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243节

现在安庆还在孙毓筠的控制下,但是江北的合肥据说已经沦陷,被柏文蔚、张汇滔等人率领淮北红军占领。而安徽省内的长江三大要隘,安庆和铜陵都还在孙毓筠控制下,只是守军兵力极为薄弱,至于临近南京的芜湖,据说已经失守,大约在华东野战军解放南京以后没几天时间就攻占了。

李烈钧很担心安庆、铜陵两城的存亡:“现在到处消息不通,孙都督到底还有没有控制住安庆,这很难说。万一红军抢先一步占领安庆,事情就麻烦起来了。”

当年湘军和太平军在安庆就爆发过一场旷日持久的争夺战,那场安庆保卫战的结果最终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命运。

李烈钧的父亲叔伯都是太平军残部,他对太平天国战史自然熟稔于胸,对于那场事关太平天国生死命运的安庆大战也做过极为深刻的研究。

“萨总司令,请再加快军舰的速度,我们必须赶在红军到达以前先行抵达安庆,否则我军不能据有长江优势,战事旷日持久,一旦引起外人干涉,我们就成了中国历史的罪人。”

萨镇冰轻叹数声:“传令各舰,加速前往安庆!”

第五十一章 笨人下棋,死不顾家

安庆城中,孙毓筠正坐立不安,他反反复复用大笔在桌上写着“笨人下棋,死不顾家”这句话,一遍写完以后又接着连写数遍,最后在长吁短叹中自己将每张纸都揉成一团丢进纸篓。

“笨人下棋,死不顾家”。

这是五十年前湖北巡抚胡林翼坐困武昌城时,绝望中发出的哀嚎。彼时楚军、湘军尽数在前线和太平军交战,清军主力纷纷猬集安庆城下,双方军队重叠包围,形成了层层的包围与反包围的战线。

最南第一层战线是长江中提督杨载福率领的湘军水师;第二层是坚守安庆城的叶芸来、张朝爵的太平军,他们为配合陈玉成的援军,已在菱湖南岸扎了5座营垒,并用小船与北岸的太平军大营互通消息;第三层是曾国荃包围安庆城的湘军,利用内外二条长壕阻挡太平军突围与救援;第四层是驻集贤关外的太平军西征精锐,与安庆城内太平军夹击曾国荃部湘军;第五层是湘军副都统多隆阿部,内围守军,外拒洪仁坏诹闶呛槿诗、林绍璋、吴如孝所部来自天京的援军。

整个战线犬牙交错,形势极为复杂。

如果太平军战败了,那么天京就失去了唯一的屏障,太平天国危在旦夕;湘军失败了,不仅安庆的包围圈被打破,安庆城下的湘军主力极可能全军覆灭。双方在此都横下了一条心,必欲死争安庆。

彼时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率军翻越了大别山,以横扫千军之势挺进湖北。他昼伏夜出避开湘军主力的截击,数天之内连克英山、蕲水等地,几天时间就打到距离武昌城仅二百里的黄州,其时武昌城内只有清兵2000余人,湖北巡抚胡林翼又急又气,吐血不止,这才发出了“笨人下棋,死不顾家”的哀嚎。

此时陈玉成如挥军直进,武汉当可一鼓而下。那么湘军后路已失,军心必乱。如回军救武汉,安庆之围可解;如不回军,陈玉成挥军夹击,湘军军械粮草来源已断,处境便很危险了。可惜的是,关键时刻,陈玉成误信了英国参赞巴夏礼的威胁,中止了向武汉的进军,由此成为了太平天国后期走向灭亡的历史转折点之一。

此时孙毓筠坐困安庆城中,他手头可用之兵不过四营皖军而已,而且缺饷少械,根本不具备什么战斗力。

当年胡林翼靠着英国人的干涉逃过一劫,并最终在皖北将陈玉成送上了千刀万剐的凌迟刑场。可今日,孙毓筠能够期待到他的巴夏礼吗?

“都督、都督,电报局终于收到侠公的电报啦!”

孙毓筠闻言一惊,大喜过望地跳了起来。自从“五月风暴”以来,社会党到处破坏电报线和铁路公路,使得江淮地区的交通、新闻传播都受到严重影响,安庆和九江、武昌之间的电报多半打不通,直到今天安庆才终于收到了李烈钧出兵的消息。

孙毓筠亲自赶到电报局察看情况,他一把抢过电报,连读数遍,喜不自胜:“鄂赣共同出兵援皖,还有海军萨提督参与,安庆有救啦、我皖有救啦!”

在民国历史上,“援”之一字的使用其实非常微妙,某省军阀出兵攻击另一省时,最爱用“援某”,如直湘鄂川四军援鄂战争、三方援闽之战、桂军援粤、粤军援桂、滇军援川和援黔之战,皆是如此。

但这次李烈钧、萨镇冰、黎天才出兵援皖,确实是真心实意相救,也无怪乎孙毓筠兴奋到了难以自制的地步。他两眶泛红,手里紧紧抓着电报纸,几乎是将要痛哭出声。

辛亥年以前,孙毓筠其实也算同盟会中一条敢死的硬汉。他作为同盟会的庶务总干事,却放下了这几乎仅次于孙中山一人的地位,从日本返回国内参与革命,秘密协助了安庆马炮营的起义活动,后来甚至还冒险刺杀两江总督端方而被捕入狱,直到辛亥革命时方才被解救出狱。

孙毓筠是晚清名臣、光绪帝师孙家鼐的侄孙,以他的家世背景,想要在大清朝享尽荣华富贵,不过是唾手可得的事情。

但他却甘愿放弃一切享受,冒死推动革命,应该说在那时候孙毓筠确实是一位英勇非常的革命志士。

可人的变化,总是很快。

孙毓筠两手还在瑟瑟发抖,他的胆气之弱有时候甚至就连身边的幕僚都看不过去眼。一切事出有因,辛亥革命以后,多方势力的平衡妥协之下,才使得入狱多年、毫无根基的孙毓筠成为安徽都督,他的都督府治所直到“五月风暴”以前,都是在合肥。

近代以来,安徽的城市发展中合肥已经渐渐赶上安庆,虽然整体经济还不可能同地处长江之畔的安庆相比,但合肥整体风气更为开明,同盟会的影响力也比较强大,很有一批青年人向往与支持革命。

但也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以后占据了淮北地区的社会党便以合肥为中心,向皖中一带做深入的发展。“五月风暴”时孙毓筠本人正在合肥,他亲眼目睹了红军发起的突袭和暴动,一夜之间,全城变色,国民党的多个党部都被工人纠察队捣毁,农会会员纷纷进城杀人,大街小巷到处都用一根长绳悬挂人头。

那天晚上孙毓筠恰巧不在官署,他在朋友家喝酒看戏,因而躲过一劫,当晚即从友人的帮助下化妆逃回安庆。

孙毓筠后来在安庆又收容了一些自合肥逃出的官绅难民,据他们所说,社会党人很早之前就在合肥官署的花厅底下埋藏了大量炸药,当晚一声巨响,官署就整个被掀上天空。

如果不是孙毓筠的好运气,他的人头现在大约也将被挂在合肥的正北城门上。

“红军就是一群疯子……”孙毓筠想起那天晚上冲天的火光与满城的喊杀声,依旧感到后怕,冷汗不经意间就浸透了他的衣裳,“咱们绝对斗不过社会党,他们就是一群疯子啊……”

孙毓筠的幕吏宽慰说:“都督,湖北、江西两省的援皖军最迟两天就到。萨司令带来了海军好几艘巨舰,就凭红军那些小炮是拦不住的。咱们安庆一定稳如泰山!”

孙毓筠点点头,心中也希望幕僚的判断能够是正确的,否则就凭他现在想到“红军”两个字就会浑身打颤的状态,孙毓筠没有一丁点同社会党交战的信心。

但是不等他再多喘一口气,刚刚恢复正常运转不到一个小时的电报局,便又收到了一条全新的军事情报。

“都督……”

电报局里顿时安静了下来,众人鸦雀无声,不光是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而且就连众人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只有一名电报局的职员,弱弱地举起手来说:“都督……铜陵……”

孙毓筠两眼睁大:“铜陵?铜陵怎么了?”

“铜陵……被红军占领。”

第五十二章 打到安庆去

“军号响,红旗展,林淮唐的命令往下传!号召华东野战军,创造千百个尖刀连——要顽强,要勇敢,朝着敌人心脏钻,刺刀见红咿啊呀敌人全部完了蛋!跟着林淮唐,敌人就全部完了蛋!”

华东野战军战士嘹亮的军歌声,已经响彻在了铜陵城中。

长江水哗哗作响,也难掩华东野第一师连战连捷的威名,张云逸才率部解放南京,没有休整几天时间,便又接着拿下芜湖和铜陵,创造了一月连克长江三大重镇的彪悍战绩,也让华东野第一师“大哥部队”的名号,真正得到了全军同志袍泽的信服。

张云逸和季方、严重等领导干部一起登上铜陵城头,一眼望去就能将近处的长江江面全部纳入眼中。码头左右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正在破坏港口的设施和库房,还有部队在设法将渔船沉入江面,以期起到破坏航道的效果。

季方是保定军校毕业的高材生,又在北伐军中受过实践的考验,他看着江岸上正在埋头苦干的红军战士,还是有些无奈地说:“大江滔滔,师长,光靠我们这点东西肯定拦不住北洋海军。”

社会党破坏了江淮地区的电报网络,极力堵塞着反动军政府的耳目,但社会党自己当然还保持着敏锐的嗅觉。

萨镇冰和黎天才刚刚在汉口誓师出发的时候,就有政保局的地下工作人员将消息传递到了上海。

这还要受益于黎天才,当年他带去援鄂的部队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光复军旧部,与北洋军也好,与国民党也好,都不是一路人,现在光复会就已经起义站到了红军的阵营上,要从中发展出一些社会党的同情者和合作者便绝非难事。

中革军委方面了解到反动军政府出动海军舰队,准备直捣南京的消息以后,这才改变了原来预订的作战方案,决定加快速度抢占芜湖、铜陵等地,确保南京上游的安全。

原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制订的作战计划,是在攻克南京以后,就迅速调江南的华东野主力部队北上支援山东战场。但现在由于形势上的变化,华东野主力精锐必须继续留在江南地区,山东方面只能由陈更新自己想办法,依靠“主观能动性”来迟滞北洋军段祺瑞兵团的进攻了。

华东野战军最前线的几支弱旅,现在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敌我势力差距之悬殊,绝非是靠一句发动群众破坏交通,或是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寻机歼敌就能够解决的。

张云逸从辛亥年开始就一直在陈更新、秦汉唐麾下作战,他和陈老总都属于那种平常沉闷话少,但是办事极为可靠的类型,所以两人感情一直非常好。

这种时候,张云逸当然也知道老领导的难处有多么大。

张云逸抿着嘴说:“铜陵、芜湖一带的江面过于开阔,北洋的军舰完全能够直接冲过去。只有安庆……我们必须拿下安庆,才能把反动军队挡在南京的上游,不然下一场战役就一定是爆发在南京城下。”

严重补充说:“就和1862年的安庆争夺战一样,守军失败以后,下一场保卫战就只能在南京打了。安庆形胜如此,无他法可行。”

南京是现在社会党政权的临时中枢所在地,也是社会党中央执委会、全国国民大会和中革军委的主要办公地。

如果让敌人反攻到南京城下,那么不仅政治上的影响极坏,而且也会严重破坏党中央的工作效率。

但张云逸心下也觉得中革军委一再抽调华东野的主力南下,实在是太不给陈更新余地。徐州难道就不重要?社会党一年计划的投资,泰半都砸在徐州,如果段祺瑞兵团一路打到徐州,就算没直接攻克徐州,以北洋军的军纪水平,张云逸也能想到这样的一场战事会对徐州的建设成就造成多么巨大的破坏。

红军的兵力实在捉襟见肘,虽然十五万红军比起二十余万北洋军,看起来差距并不悬殊。但这是没有考虑到国民党等其他杂牌军队的情况,如果把国民党、蔡锷、黎元洪这些力量都算进去,北洋军政府方面目前可以调动的军队总数恐怕在三十万到四十万左右,这就比十五万红军强大太多了。

“停止破坏航道吧。”张云逸说。

季方和严重都有些吃惊:“我们要撤回芜湖吗?”

张云逸低声说:“一鼓作气拿下安庆,我们要去到安庆布防阻击李烈钧。”

张云逸的话实在令周围人都感到震惊,华东野第一师连克南京、芜湖、铜陵,连续作战,战士们都普遍感到非常疲惫,虽然士气高昂,但过度前进也使得补给线被拉得非常长。

虽然有长江运输之便,但皖南一带并非社会党经营过的革命根据地,乡下土豪劣绅很多,红军的群众基础非常差,随时有遭到反动团练武装袭击的危险。

华东野第一师现在就是一支孤军,继续深入,实在有孤军冒进的风险。

可张云逸主意已定,他对“大哥部队”的战斗能力具备着异常强大的信心。而且山东方面的空前压力,也让张云逸觉得他们必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如果不能拿下安庆,暂时迟滞北洋海军顺江而下,中革军委势必就需要抽调更多部队来保卫南京和上海。

张云逸苦笑道:“我知道大家都很累,我和你们一样……华东野第一师的领导干部没有一个坐车骑马的,大家都是和普通战士一样靠自己两只铁脚板步行。这回……这回就请同志诸君再坚持一次!我们只有打到安庆去,才能起到保卫中执委、保卫书记长的效果。”

周围的普通红军战士听到这话,神色不再暗淡,眼中的光芒重又亮了起来。林淮唐在社会党中的威信之高,即便是孙中山威望最高时也不能相提并论。

所以当华东野第一师的革命官兵们,理解到部队的作战结果将直接关系到林书记长的个人安危时,全军便爆发出了一股殊为热烈的战斗热情。

“打到安庆去,保卫书记长!打到安庆去,保卫书记长!”

铜陵城中的华东野第一师部队几乎没做任何休整,只在城中留下很少量的守军以后就开始了继续的前进。江岸边还有许多渔船跟着部队一起前进,那些民船多数都是常州和江阴等地的农会动员起来的,船主们都是在社会党政权下切实享受到“新社会”福利的老会员,所以即便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即便自己的船只很可能被击沉,他们也坚持为华东野运输兵员和辎重。

而张云逸还不知道的一件事是,就在铜陵和安庆以北的合肥城中,“五月风暴”后控制了合肥政权的华东野高级指战员柏文蔚、张汇滔也组织了一支军队,正在从陆路上向安庆挺进。

这支部队的数量虽然较少,只有一个半团的规模,多数战士也都是淮北的工农会普通民兵,其中还有些人是“五月风暴”后才参加红军的进步学生,张汇滔带来的公安总队的一批战士,居然就能在这里面当上中层军官了。

但这支部队可以就近利用蚌埠的淮北修械所进行武装,他们带来了数量众多的中口径迫击炮和相应的炮弹。柏文蔚正在极力设法同华东野第一师取得联系,他带来的这批军械可以极大加强“大哥部队”的现有火力。

皖北大道上,这支比起华东野第一师显得散乱许多倍的部队,同样打着星轮红旗,在飒飒江风中飞速前进。

“我们是革命的前卫,我们是民族的英豪,辛亥以来立功劳……”

第五十三章 铜陵失陷

铜陵失陷的消息传到安庆,又是一番满城惊惶。特别是安徽都督孙毓筠才经历过在合肥死里逃生的事情,惊魂未定,对红军饱含恐惧,一听说华东红军正沿江西溯,立刻就有弃城而逃的打算。

若非正在长江上急速向安庆驶来的李烈钧,连续向刚刚恢复通信的安庆电报局中打来数封电报,孙毓筠现在肯定是已经跑得没影了。

“援皖军最迟两天就到,援皖军最迟两天时间就到……”

首节 上一节 243/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