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240节

所以他动怒之后,才出现了今天官署前“火烧政治犯”的一幕惊天活剧。

龙济光并非汉人,他是云南世袭土司之后,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岑春煊奉诏镇压广西游勇变乱,抽调南方七省兵力,龙济光得到兄长龙觐光的推荐,率领五千土司兵从广南等地进入广西百色地区参与镇压,并由岑春煊出资更换了一批新锐洋枪,龙济光麾下的数十营济军由此渐渐发展为了一股可以左右两广局面的军事力量。

前清时龙济光还曾亲自率军镇压了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并借由同盟会精英的人头步步高升,实授广西提督,所部兵力发展到三十营一万六千人之多。

清末时西南地区是岑春煊一派的势力范围,岑春煊卸任两广总督后,接任的张人骏、袁树勋都和袁世凯关系密切,所以也均遭到岑春煊的猛烈弹劾而落马,最后一任两广总督张鸣岐则是岑春煊的政治密友,在张鸣岐任上,龙济光的力量更进一步得到发展。

坊间传闻岑春煊现在正在上海活动,据说是有支持社会党倒袁的意图。但龙济光根本不把岑春煊十多年来的提拔知遇之恩放在心上,他现在只一心等着袁世凯许诺的军火送到梧州。

“大帅,济军各部已经整装待发,西江流域各路民军也都接受了中央发表的委任状,将引导我们长驱直入广州城下……还有肇庆镇守使李耀汉和广东绥靖处总办陈炯明,他们都向中央密电投诚,只要我济军一到,粤中诸军都将闻风响应。”

袁世凯和蔡锷对广东战局的布置,是以狮子搏兔之势,不留余力地去争夺粤省之地。因为清末民初广东省富甲天下,一省之力就超过了江西、福建、浙江三省财政收入的总和,经济基础甚至比包括大上海在内的江苏省还在。

所以北洋军政府对广东势在必得,蔡锷也认为广东战局不容有失,因此布置特别严密。

除龙济光一军控制梧州,战局了西江流域高屋建瓴的绝佳战略位置以外,袁世凯还向进步党和国民党做出相当让步,换取了进步党一系的云南都督唐继尧率领滇军援粤,国民党一系的湖南都督谭延闿也将派遣赵恒惕一师精兵南下广东。

袁世凯已经许诺,夺回广东以后,滇军、湘军进入广东省内的军队,可以就地设立军饷局,打下多少地盘就给他们多少地盘。

至于毗邻广东,军事实力最强的广西都督陆荣廷,袁世凯更给他开出了夺回广东就发表陆荣廷为两广巡阅使的价位。

滇、桂、湘各军,一时间都对广东富庶的地盘垂涎欲滴,龙济光虽然也从中央获得了广东都督的许诺,但面对群兽环伺的众多恶邻,他当然也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危机感。

“我们济军是要独霸广东的!”

龙济光站在他的梧州护军使署前——这座官署前后花费了民脂民膏银洋三百多万元,在民间又被人们叫做“龙王宫”——紧握拳头,朝着济军众多土司兵喊道:“广州遍地是钱,能从脚脖子淹到你的眼睛,咱们不能让陆荣廷这个老獠占到便宜!”

陆荣廷与龙济光大约同时发迹,两人都是受当时的两广总督岑春煊提拔才登上历史舞台,境遇差相仿佛,只是如今陆荣廷已经是一省都督,局面远比龙济光要好。

陆荣廷是游勇出身,他也不是汉族,而是比龙济光身份更低下的广西底层壮族出身。不仅如此,陆荣廷的父亲还是“长毛”也就是太平军的余孽,简直是下九流的出身,反贼中的反贼,土匪中的土匪。

因此在世袭土司贵族出身的龙济光看来,陆荣廷这种壮族“獠蛮”根本不配压在他的头上——当然真要严格按民族身份来算的话,龙济光本身也不过是云南“猓猓”罢了。

“陈炯明和李耀汉确系已经投诚了吗?”

“确系无误!陈炯明和李耀汉都向梧州送来一批军械弹药,以示诚意。他们都是国民党的嫡系,跟红匪不是一路人。”

“好!”

龙济光充满了信心:“我们马上出动,不要再等陆荣廷这老獠啦,先下广州者为都督,咱们可不能再一次落人后面。”

按照蔡锷的规划,广东战局必须万无一失,所以他以陆军部和参谋本部的名义调集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省的援军,三面围攻牵制粤军,再集中主力精兵配合龙济光作战,这样才能保证一举聚歼广东省内的叛军,并保证广东省这个财赋重地的安全。

“李耀汉守肇庆,陈炯明据三水,若二军皆迎我,则广州不战而下。我军鼓行东进,或可一战摧破叛匪,全复粤地。如此,虽唐继尧、陆荣廷、谭延闿亲来五羊与我相争,也抢不走多少地盘。”

龙济光决心已下,什么中央军令,什么蔡锷的苦心布置,济军就是要独走,龙济光决不允许其他军阀头子来广东跟他抢地盘。

“立刻准备出发,拿下广州城后全部鸟枪换炮,这江山我们未必不能坐上一坐。”

第四十五章 三水

从梧州通向广州的一路上就是西江流域,河水从滇黔高地上一路东下,冲灌东江,沿途密布大山丘陵,丛林众多,自太平军起义以来就是西南土匪啸聚之地。

像龙济光最讨厌的“老同事”,现在的广西都督陆荣廷就是西南土匪出身,并以清剿西南土匪发迹。

济军官兵对这条并不好走的老路非常熟悉,大约两年以前他们就是逆着现在的方向,被革命党人从富庶的珠江流域排挤到梧州。两年以后,时局颠倒,济军复仇的机会也就回来啦。

从梧州通向广州,中间必须经过肇庆、三水两大要隘。明末时清军占领福州以后,隆武小朝廷覆灭,占据广西的永历小朝廷就和占据广东的绍武小朝廷打起内战。

彼时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正在李过、高一功的领导下反攻荆州、苦战湖南,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则在孙可望、李定国领导下由贵州挺进云南,开辟了南明时最重要的抗清基地。

而继承明朝正统的永历、绍武两个小朝廷,则不失时机的大打出手。当时这两个小朝廷的内战,就是围绕肇庆、三水两地展开,永历军以广东学道林佳鼎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军务,夏四敷任监军,会同从韶州调来的武靖伯李明忠带领一万多名士卒迎击绍武军,双方在三水县城西交战,结果绍武政权的军队大败。

但林佳鼎初战告捷,踌躇满志,命令士卒昼夜行军,直奔广州,企图一举扫灭绍武政权,结果绍武方面的总兵林察利用与林佳鼎同族和过去共事关系,采取伪降诱兵深入之计,以招抚为名诱骗林佳鼎乘内河小船至海上招抚,结果被海盗伏击大败。

桂粤之间的这条道路上,三百年前的明末之世就已经发生过无数狗屁倒灶的事情。龙济光不爱读史书,虽然中华书局出版的《南明史》这几年早已风行海内,但龙济光从没把明末时局和他身处的民国之世对应起来看待。

这条满是草莽、遍布荆棘的小道,在龙济光的眼里只是一条通向财富和权力的康庄大道而已。

济军全军上下都对战胜的前景极为乐观,行军队伍也是松松垮垮,大炮和机关枪都落在后面,反而是龙济光心腹的警卫营、司令部和一批护军使署幕僚的官员走在最前面。

大家想的都只是尽快赶到肇庆、三水乃至于广州,先到的人肯定就能先捞一笔,而后到的人当然就只能吃一些残羹剩饭。

没有人考虑过打硬仗的事情,毕竟陈炯明、李耀汉相继投诚,就连龙济光都不觉得拿下广州会有什么困难,这至多算是一次武装游行而已。

龙济光很知道一些中央在南方用兵的内幕,他知道这几天时间中央对六国银行团的谈判已经结束,善后大借款的款项多半到位,广东叛军内部相当一部分将领和官员都已收了中央的钱财贿赂,将在关键时刻倒戈迎接。

陈炯明、李耀汉应该是都拿了北洋军的钱,虽然也有几个幕僚劝龙济光说济军独自行动以前,应该先发电报告中央,并将相关进展和行动情况转告给滇黔桂湘等部友军。

但龙济光对此很是不以为然。

“我们在中央没有地位啊。”龙济光连连摇头,向那几个书生语重心长道,“广东是一道硬菜,谁都想上去扒拉两口。让中央决定的话,就只能雨露均沾一番,无非见者有份,轮到咱们济军的时候还能剩下几份呢?”

至于说将济军的提前行动通告给其他友军,这种主意龙济光根本懒得搭理,甚至于怀疑提出这个建议的幕僚到底是自己的心腹,还是陆荣廷他们安插过来的卧底啊?

比起广州的廖仲恺和那些红军叛匪,龙济光更重视的很明显是隔壁的广西老表啊。

“大帅,是肇军派来带路的人!”

济军前方的道路上已经出现了一小队肇庆守军,那是肇庆镇守使李耀汉派来的部队。这群人没有携带武器,还举着一支白旗前来带路,更让龙济光坐实了自己内心的猜想。

龙济光估计袁世凯和蔡锷对广东局面布置已久,多番谋划收买,广州其实早就是一颗摇摇欲坠的果实。而广州城呢,龙济光估计城里现在肯定是内应遍地,等于是一栋破烂的小木屋,都不需要你上去动手开门,只要在大门上踹一脚,它就要支离破碎。

“肇庆来的人吗?好好好,我们要加快行军,拿下肇庆、三水。”

龙济光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又补充道:“向后方封锁消息,不能让后方知道任何我们的进军消息!”

那些从肇庆赶来远道迎接的“带路党”,对济军都表现出一番令人肉麻的殷勤态度,这更加深了龙济光挺进广州的信心。而后济军越是向肇庆挺进靠拢,沿途便会遇到越多李耀汉派来带路的小股部队,在不少路段甚至还有部分肇军押运粮饷弹药在等候龙济光,这形势倒真可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济军上下的兴奋腾跃更是达至一个极点。

龙济光也是感叹:“袁大总统的银弹战术当真天下无敌,咱们跟着北洋走的这步棋算是走通啦。”

李耀汉是前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旧部,他从前念过几年私塾,做过私塾馆伙夫和塾师。后到阳春贩卖生油因赌博输光本钱,投到北海门下参加绿林,被李准招安以后做了哨官,辛亥年时李耀汉在肇庆抢先反正,不久升任帮统,继升标统,驻防肇庆、德庆一带,组建了他自己的嫡系武装肇军。

肇军战斗力并不多强,人数也少,军械装备也很一般,所以龙济光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等到济军兵临肇庆城下时就连肇军司令李耀汉本人都出城相迎。

龙济光对李耀汉的识相态度相当满意,他在肇庆只留下二营人马,并抽调肇军三分之二的兵力跟随济军一起继续前进。

龙济光还敲打李耀汉说:“大家都是为大总统办事,子云兄你呢,想来已经拿了不少钱,等到广州以后还请多让着点济军弟兄。他们都是从穷地方过来的,在梧州蜗居两年,过得苦啊,这趟去广州总要让兄弟们多发发财。”

李耀汉大笑起来:“我听大帅的、我听大帅的!只要大帅保住肇军的地位,我们就都为大帅做马前卒。”

“三水的陈炯明呢?”

李耀汉依旧保持着满脸笑容:“陈总办和我们是一条心的,当年林淮唐逼死胡汉民、张弼士,早就和广东的国民党人闹翻天了。大帅,陈总办在三水有七八个营兵力,我们会师以后最多五天时间就能拿下广州。”

龙济光终于心满意足:“好极了!”他想了想,又觉得必须安抚李耀汉、陈炯明这些合作者,所以又说:“子云兄,我和你同去三水。我经常说一句话,当年林淮唐他能单骑到海珠亭去,我单独去三水县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会师以后,天时地利人和,广州怎么挡得住?廖仲恺他要是能活到下个月,我当场……”

龙济光拔出腰间的手枪,笑道:“我当场就把这把手枪吃掉。”

李耀汉哈哈大笑:“以大帅用兵,来日必是国之干城,难怪得总统器重如此啊哈哈哈。”

第四十六章 漫山遍野起赤帜

三水县在高要之东,西江为一水、北江为一水,合流而省城为一水,故名三水。三水县前的河口镇有一座白塔,相传是明朝嘉靖年间修筑的,现在被当地人叫做文塔,就耸立在河口镇的魁岗村孔庙前。

县城前是一片开阔的农田旷野,一眼望去,除了当年两广总督岑春煊主持修建的三水铁路经过以外,无非是平平无奇的乡村田园景象,也看不到任何其他哪怕稍高一点的建筑物。

广三铁路与西、北江航运连接,经佛山以后可以直达广州珠江南岸的石围塘。陈炯明亲自带着一营粤军守在三水火车站处,说是一个火车站,其实从外面看过去同一个小庙没有任何差别。

县城里最大的建筑物,还是英国人在三水县修筑的一座二层洋楼领事馆。由于三水的生活条件比较差,所以英国驻在三水的领事其实是在广州办公,领事馆中只有一些华人买办和当地雇佣的打杂人员而已。

陈炯明便趁机借用领事馆二楼,在最高处设立了一个观察哨,与河口镇文塔上的观察哨一起严密监控肇庆方向过来的道路。

三水县破败的民宅和佛寺前,也站满了一列列粤军官兵。另外数营部队则分散在县城郊外的各处要隘,特别是几处关键的渡口前,陈炯明还把手上为数不多的机关枪都安排了出去。

盛夏疯长起来的青葱密林隐蔽好了机枪阵地的位置,几名手臂上带着红色袖套的青年士兵又搬过来好几箱手榴弹,分发给其他战士。

“龙济光要来了吗?”

陈炯明的副手林虎满脸紧张,道:“肇军来信,说龙济光要单骑来三水。”

林虎是江西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和现在国民党系的江西都督李烈钧关系很深。但辛亥革命时他在钦州任清军的边防前路四营督带,两广风起云涌时林虎被廖仲恺说服率军东进,配合广东的国民党还有社会党人光复了广东全省,就此与国民党中以廖仲恺为首的激进派有了密切联系。

林淮唐率部北伐时,林虎曾受廖仲恺的推荐帮助过社会党训练民兵,他很熟悉红军的战法战术,与廖仲恺、陈炯明也都有很深厚的私交情谊,现在却率领部队准备迎接龙济光,态度相当微妙。

稻田对面几支旗帜飘扬舞动,肇军的先头部队首先抵近三水,陈炯明和林虎两人对视一眼,很有默契的点了点头。粤军官兵则派出一小支队伍渡河迎接,双方在西江对岸会晤以后,陈炯明才终于确定了龙济光本人真的只在少量肇军部队的簇拥下,孤身来到三水。

林虎为之咂舌:“这是关公还是郑芝龙?”

陈炯明面无表情:“让他先过河,要让济军都进来才行。”

三水县前有河流经过,两面又有丘陵包夹,形成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封闭的地形。纵横的河网与密布的山谷可以将济军的上万部队分割成好几个相互间难以进行支援的部分,而早就做好布置的粤军则占据了以逸待劳的优势。

龙济光还沉醉在即将占领广州的乐观情绪里,他骑着一匹枣红色的东洋战马,腰间斜挎狮头军刀,昂首阔步,简直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

肇军官兵在前面带路,肇庆镇守使李耀汉也亲自陪同在龙济光的左右。等到粤军从河对面的渡口派出数只小船后,龙济光才指着江水对面的三水县县城,笑道:“这么小的一座县城,陈炯明不反正投诚也没有别的办法啊!”

李耀汉满脸堆笑:“当然、当然,绝没有别的办法。”

陈炯明亲自乘船到对岸迎接龙济光,林虎则留在三水县城指挥守军加强防备。而龙济光才看到陈炯明亲自过河远迎以后,更对肇庆、三水的投诚反正再无一丝疑虑,心中所想只剩下如何快些赶去广州抢地盘了。

陈炯明笑眯眯的和龙济光握手,说:“今后我们就要和大帅一起干啦!”

龙济光哈哈一笑:“一起干、一起干,你们都是广东本地人,将来我督粤是需要你们来撑住场面的。”

陈炯明又低头说:“广州戒备松懈,济军主力什么时候到?我们要抓紧时间,趁快才行。”

济军的主力部队共三十个营一万六千余人,现在被拖成一字长蛇阵的队伍,首尾不能相顾,特别是司令部的指挥人员全都赶在最前头,整个部队成了步兵追着参谋跑、重武器追着步兵跑的奇葩格局。

在肇庆和三水之间的农田上,田埂之间的溪水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张把济军分割得支离破碎的大网。在网络在四面八方,则满布着严阵以待的粤军官兵。

首节 上一节 240/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