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不求生 第21节
就连林淮唐的入盟介绍人——同盟会福建支部会长郑祖荫,也是何子渊的朋友。
在蔡绮洪的引荐下,林淮唐终于在梅县县城外见到了何子渊老先生的尊荣——何子渊被称为渊公,但其实年纪还不算特别大,也不过四十多岁而已。
只不过在普遍年轻的革命者里,何子渊就显得年迈、成熟和稳健一些。
他着长衫,留着文人常见的长长胡须,笑起来很和蔼,和林淮唐印象里的老师荪公郑祖荫是非常相似的一类人。
只是何子渊是坐轿子来见林淮唐的,这让林淮唐不太喜欢,林淮唐自己的老师郑祖荫为着排满革命的事由,很早就提倡“汉人不应坐轿”的道理,因为这无形中有汉人欺压汉人的嫌疑。
何子渊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感叹:“英雄出少年,现在海内外都在热议君汉的名字,连孙先生都发来电报,盛赞君汉力挽狂澜的壮举。”
因为天气热,林淮唐只穿着短裤和麻布对襟短打,他赤着脚,双足直接踩在泥泞的地里,任泥浆沾染也浑不在意。
这样的细节让渊公心中微微一动,眼前名叫林淮唐的同盟会后起之秀,行事作风确和很多海外归来的留学生不大雷同。
林淮唐直接从蔡绮洪的口袋里扯出一条手帕,先把自己两手擦干净后,才和何子渊握手:“我才刚刚从官塘的堤坝工地上回来,手上太脏,真是不好意思和渊公握手。”
“哪里,我听燈途说君汉每天都会到梅江边做工?虽然深入百姓之中,是发展党人的好手段,但这样的小事并不需要君汉亲力亲为呀!”
林淮唐笑而不语,他知道像何子渊这样同盟会老一辈的元老,不少人出身富贵,即便曾经亲自参加或领导过武装暴动——如何子渊自己就参加过潮州黄冈起义——但和底层百姓之间始终存在隔阂,无法真正组织和动员起民力。
林淮唐并不在这件事上和何子渊辩解什么,他只是直入主题:“梅县各乡农会已经普遍被组织起来,近几个月的水灾也使得粤东北民气高涨,反对衙门、拒交租税的声音很大。
渊公,我们重举义旗出山的时机正在成熟,我估计至多四个月后,潮梅总农会就能发起暴动,所以……饷械问题,还是需要同盟会总部机关代为解决,除此以外,我们还非常需要专业的军事教官。”
何子渊颔首答复:“饷械问题殊为困难,我和汕头的高绳芝高先生从私囊中捐献二万银元,不知道能供君汉支持几时?香港方面,克强先生和遁初先生听闻你的事迹以后,穷极搜罗,已经找到了好几位正经新军学堂毕业的同志,不日就能抵达梅县。”
第三十四章 教官团
收藏榜冲到第一名了!推荐榜宇文也拜托大家了,所以今天还是三更。
同盟会派来的教官团,由姚雨平领衔,还包括了另外几位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留日军官生。
姚雨平就是嘉应州人,老家就在梅县隔壁的平远县,他在光绪三十一年考入广州黄埔陆军中学,在光绪三十三年加入同盟会,和朱执信、胡汉民资望相当,都属于孙中山的嫡系班底之列。
何子渊的六弟何贯中,也在宣统元年于南京陆军中学毕业,同样是有军事学历的嘉应州本地革命党人。
但现在何贯中被保送到保定军校学习,不便于离校回乡协助林淮唐展开革命工作。何子渊对他六弟不能回乡参加先锋队的壮举,不免为之抱憾。
“舍弟有果敢之质,正在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我虽然已经修书北上,但路途遥远,时间紧迫,大概是很难赶上君汉的壮举。”
林淮唐含笑说:“我等若在梅县举义旗成功,定能撼动全国,到时候贯中兄再回粤参加革命亦是无妨。”
姚雨平参加过潮州黄冈起义,又和梅县的同盟会前辈谢逸桥一起组织过嘉应州松口体育会,培养军事人才。松口体育学堂虽然只办了一期,但却为后来的革命培养了一批干将,林淮唐麾下的黄花岗七十二志士中有四位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此前广州起义时,姚雨平担任调度课长,奉命率军攻打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新军和防营入城。但他受到胡毅生的刁难,未能及时领到枪械,起义爆发后藏匿不出。
现在姚雨平能到梅县,回到广州起义的革命队伍里,林淮唐相信大部分党人都会热烈欢迎的。
除了教官团外,何子渊和汕头富商高绳芝一起筹措的二万银元革命经费,这次也被何子渊带了过来。
他指着身后的轿子说:“君汉世侄好像看不惯我乘轿而来?这是兰荪教诲之故吧!”
兰荪就是林淮唐的启蒙老师同盟会福建支部会长郑祖荫的表字,何子渊和郑祖荫两人也是旧相识,自然知道郑祖荫向来提倡革命党不应该坐轿子的事情。
林淮唐听到这,略微尴尬:“晚辈断断没有看不惯。”
何子渊拉开轿子内的夹层底布,在小轿的下半层,露出了好几只封闭起来的木匣:“这里是五千块小洋,我专程乘轿而来,就是为了把这批款子先给世侄送来。剩下的钱我和高先生还在筹措,这几天就会陆陆续续把款都交给你们手上。
世侄年轻气盛,有什么想法都很正常。我已经老了,不在乎什么了,但你们还年轻,今后革命党的事业还要靠君汉、燈途你们继承起来,不将满洲专制政府打倒,建立一共和的新中国,我岂能瞑目?”
蔡绮洪平素只像一个普普通通的纨绔公子,但到了革命党需要经费的时候,他就和何子渊一样,丝毫不以家财为意,真正是视金钱如粪土。
蔡绮洪同样变卖掉了他父亲留下的工厂、股票,为林淮唐筹措来近万元革命经费。
“我的钱暂存在汕头那边。”蔡绮洪变卖光了全部身家,还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大大咧咧道,“君汉若还需要钱,我还能找我父亲继续想想办法——蔡家只有我这根独苗,那些金钱与其日后被漂亮女人们骗走,不若现在都交给君汉用。”
林淮唐为之失笑:“淮唐是何德何能,在蔡先生心中的地位,竟然能够超过若干美女哩!”
蔡绮洪现在还是潮梅总农会名义上的会长,农会的多数办公经费靠他个人垫付,每天还要花费大半时间帮助林淮唐处理总农会的庶务工作,同样忙得不可开交。
这个浪荡的花花公子,经过一个多月忙碌的案牍工作以后,眼眶里面都布满血丝,近视度数大大加深,已经开始物色起合适的近视眼镜。
林淮唐还向他推荐:“蔡先生的俊朗好相貌,应该去香港配那种英吉利人喜好的单片眼镜,摩登的绅士风度可谓怡然自得。”
“哈哈哈!君汉说笑!——有推荐的洋行吗?”
三人在县城外说笑一阵,敲定了捐款费用的用途以后,林淮唐又劝何子渊一起加入到潮梅总农会的工作里,但何子渊犹豫再三,还是坦承农会工作繁重,不是他这样的年迈之人所能承受。
林淮唐思虑后说道:“晚辈听闻渊公和汕头开明电灯公司的老板高绳芝是至交,二位又都是潮、梅商界著名的领袖人物。晚辈有一个想法,由渊公和高绳芝先生牵头组织一个潮梅总商会,为将来革命做物质、经费上的储备,渊公可否考虑一下?”
潮汕一带倾向革命党的富商数量本来就不少,特别是近来清廷在铁路国有化及皇族内阁两件国策大政上,玩弄两面派的手段欺骗了士绅立宪派后,相当一部分的缙绅群体,正逐渐开始向激进主义的革命党转向。
林淮唐认为,除了在乡村地带发展总农会的坚固组织外,也有必要在汕头、潮州、惠州等大城市,同拥清保皇的立宪派争夺中间人群。
如果说组织潮梅总农会,属于做红区工作;那么组织潮梅总商会,就属于做白区工作。
做白区工作,就可以更大程度上借用同盟会已有之人脉、力量,快速建成组织,即便今后组织瓦解、崩溃、转向或被他人控制,至少在短期内,可以预见地就是在行将到来的全国起义阶段,能够为先锋队提供大量财力、物力上的补充。
“筹建潮梅总商会,实是要急之务,万望渊公伸出援手。”
何子渊年纪已大,自觉无法像林淮唐和蔡绮洪那样精力旺盛,承担起繁杂辛劳的农会工作,但组织商会,主要在于动员人脉,这方面他的资源还是比较充沛的。
何子渊一口答应下来:“这几天我就去汕头联系高绳芝先生,以商会名目发展革命力量,世侄,这真是一招妙手!不独广东可以这样做,全国各地党人都可以用农会、商会的名目,在官府眼皮子底下公然发展革命力量呀。”
林淮唐称是道:“对农会、商会的组织章程,我和阿文、燈途先生,已经写成一本《农、商会普遍组织办法》的小册子,也要拜托渊公拿去汕头印刷,并转交海外孙黄二先生。”
林淮唐对于利用农会发展革命力量,逐步用和平方式在基层建立隐秘统治,渐次替换掉清廷政权的秘诀,并不打算藏私。
小册子里就是这段时间来先锋队各种组织活动的经验之谈,既有林淮唐高屋建瓴的基础理论论述,也有林时爽、庄文统、蔡绮洪等人总结出来的具体活动方针。
如果孙中山和黄兴等人能够认识到小册子的重要性,真的发动同盟会力量,在全国普遍发展起农会的基层组织,对于林淮唐所希图推动的真正【大革命】。之到来,必将有绝大好处。
“我们翘首以盼大革命气候的到来,到那天再和渊公相见吧!”
第三十五章 秦汉唐
到八月仲夏时,广东水患有所减缓,天气也不断转好,海外归国的革命党人也陆续向粤集结。
黄兴派来支援先锋队的教官团,共有十七人,分为两队:一队由姚雨平带领,总计十人,在香港集合后坐船到汕头,至汕头后得到当地绅商何子渊、高绳芝的接济,以潮梅总商会的名义将他们化妆后密派至梅县;另一队由黄慕松带领,多为留学日本的陆士军官生,他们之中不少人尚未结业便迫不及待回国参加革命,所以是先从日本到烟台集合,再从烟台坐船前往上海,次第由上海前往广东。
黄慕松早年毕业于广东武备学堂,后被选送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回国任黄埔陆军小学监督。
他也是广东梅县人,与蔡绮洪祖籍一致,都是梅县松源人。
光绪三十年,黄慕松在武备学堂毕业后,就由军咨府选派留学日本,1905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也算是同盟会元老成员之一。
这批广东陆军中学、小学和日本陆士毕业的军官生,跋山涉水,万里援梅,可说给组织扩张中的先锋队送来了一根救命稻草。
林淮唐千呼万唤的军事教官们,姗姗来迟,但也终于到来了。
姚雨平、黄慕松等人先到梅县县城集会,因为姚雨平还是广州起义的通缉犯之一,所以此行众人都化了妆。
姚雨平为掩人耳目,甚至还剃光头发,在脑后装了一条假辫子,令他的老友黄慕松都忍俊不禁大笑起来。
大家聚在梅县县城内的一家客栈里,到广东前的旅费是由同盟会总部机关支出,到广东后的旅费则都是由刚刚成立的潮梅总商会垫付。
姚雨平和何子渊相识多年,知道何子渊虽然尽心革命,但却不是善于组织庶务那种类型的人才,所以也颇诧异潮梅总商会的成立:“我在汕头见了渊公一面,他和几年前一样,照旧老名士派头,没成想到却组织起潮梅总商会这种革命规模来,低估啊,这是我低估了渊公。”
黄慕松带来的陆士军校生里,有个操北方口音的大汉耿直言道:“哈哈!姚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听客栈的伙计说,主持商会、农会的,都是一位劳什子林老师。”
“林老师?”
姚雨平听到这个姓氏,估计这位林老师就是他离开香港前,黄兴和宋教仁托他认真考察和结交的黄花岗英雄林淮唐是也。
只不过姚雨平好奇:“林老师大抵便是咱们这回要去见的林淮唐吧?可他是广州起义的通缉犯,怎么连县城客栈里一个店员都知道他?真就不怕清廷的密探和屠刀吗?对了,这位同志怎么称呼?”
那人站起身来先同姚雨平握手:“晚辈秦汉唐,山东郓城人,第四期陆士辎重科留学生,是蓝季豪和张敬舆学长推荐我南下的。”
秦汉唐身材高大挺拔,姚雨平都要高高仰起头才能看清他的脸:“原来是山东人,难怪人高马大。”
秦汉唐口中的蓝季豪和张敬舆,指的就是同盟会前辈元老蓝天蔚和张绍曾,这两人加上一个同盟会在清军内部职务最高的清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并称为“士官三杰”,是革命党里的军事精英。
吴禄贞、蓝天蔚、张绍曾三人,这时候都在北方清军内部任职。宣统元年秦汉唐从日本归国后,本来也可以走“士官三杰”的路子谋得军职。
但他接受陆军部考试时,因为出言顶撞了时任考官的满洲宗室亲贵铁良,所以受到严厉贬斥,在北方混不下去,蓝天蔚遂建议他南下寻找机会。
秦汉唐一米八八的个头,放在清末中国人中,实在属于鹤立鸡群,为万人瞩目的焦点。
他站直身体,真使人想到“摸着天”一类的水浒绰号,黄慕松也夸赞说:“兆清是我的学弟,人很机灵。你瞧他这身材就知道,放在前朝定是位名留史册的猛将。只是兆清乃北方人士,多半听不懂广东人讲话,这方面还需要大家都多多帮衬他。”
兆清是秦汉唐的表字,明面上看有吉兆清朝的意思,实际要表达的则是“亡清之兆”的涵义。
这批教官团,没有一个简单人物,毕竟这时候能官派留学日本,或者在国内完成陆军中学、武备学堂以上教育的人,几乎都相当于是从前秀才、举人一级的人物。
像姚雨平和黄慕松,放在清朝废除科举前,努努力,考中进士都不算难事。
这样一批同盟会精英能悉数至梅增援,也是因为广州起义失败后孙、黄、宋等人都意志消沉,当他们突然得知林淮唐力挽狂澜救出无数党人的好消息后,当然兴奋激动难以自持。
孙中山和黄兴都把林淮唐当成了维系革命党最后一口气的希望,自然不吝啬于人员上的大力支持。
姚雨平出发以前,黄兴可是直接跟他讲了:
“弟到梅县后,万不能同林淮唐起冲突,万万不能揽权、争权,一切以告成革命的成功为首要之事!”
所以在黄兴的渲染下,姚雨平也对林淮唐这位黄花岗英雄,愈发感到好奇。
他们在梅县客栈等待总农会派人来接的时间里,姚雨平又和客栈里的伙计打听了一下“林老师”的事情,慢慢才弄清楚了为什么他能够这样光明正大在官府眼睛下面声名鹊起。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