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202节

第八十三章 人革联!

“……我倡议组建政党联盟,结合三党为一健全之政团联盟,使我国国会,形成良好的二方势力平等对峙局面,此亦为先进宪政国之传统……”

林淮唐在前往临时参议院发表演说之前,首先与梁启超和孙武,一起参加了在京进步党、共和党党人的联合座谈会。

会上林淮唐提出的意见,又一次如平地惊雷般,在众人间造成无数涟漪。

就算是事事算得极周全的梁启超,也没有预料林淮唐会在座谈会上突然发表如此重大的意见。

“政、政党……联盟?”

孙武紧紧皱起眉头,他完全没弄懂林淮唐这话里头藏着的是什么意思,但从周围其他党人议员的脸色来看,肯定不是什么好主意,林淮唐肚子里究竟还藏着多少诡计?黎都督真傻,他和林淮唐这样的阴谋家合作,还不如和袁世凯亲近呢!

梁启超熟谙欧洲政治,但政党联盟一事,即便是在如今的英法等国,也还比较罕见,他想了又想,才盯住林淮唐直接问道:“宋遁初主张政党内阁,举国赞成。政党内阁的优势在于其纯粹性,避免了混合内阁由于阁员间的矛盾而使政府不能运行的弊端。所以政党内阁,必须以一个有绝对优势的单一政党组建,否则又与混合内阁性质何异?所谓政党联盟之说,依我来看,计出下策,就和混合内阁、超然内阁一般,有先天性弊端。”

林淮唐却反问道:“任公,袁大总统已经加入国民党,如果国民党又在正式国会中取得第一大党的优势,则国民党将垄断总统府、国会和国务院,掌握民国的一切权力,其又与满清专制政府何异?现在要与国民党的党势形成对峙,依靠任何单独一党都绝无可能,必须联合社会党、进步党、共和党多党之力,所以政党联盟,乃是当今唯一可行之计。”

梁启超也明白现在形势如此,袁世凯加入国民党以后,原来被袁世凯作为制衡国民党工具的进步党、共和党,一下子就被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了,地位更难自处,极为尴尬。

进步党、共和党两党在最近的国会大选竞选中,也处处被国民党人压制,普遍如丧家之犬般无所归宿,为之气结。

为了争取本党的生存,相互联合起来确实是唯一的一条出路。

可梁启超想的是社会党、进步党、共和党三党可以直接合并,形成一个规模超过国民党的新党。

他想的很妙,社会党的势力在三党中虽然最强大,可是德高望重的政治元老级别人物却很少。这样三党合并以后,进步党和共和党就能在新党高层占据优势地位,反过来吞并掉社会党。

梁启超打的如意算盘,现在却让林淮唐直接敲碎。

林淮唐直接走到座谈会会场的中央,摘下大檐帽放到桌上,掷地有声道:“袁世凯加入国民党以后,国民党已成了党势澎湃、莫能禁御第一大党。我料想诸公或以为三党若能合并,则新党必能力压国民党,然而合并之事涉及极广,绝非短时间内能够告成,国民党的进攻却已经迫在眉睫,当务之急,只有先采取政党联盟的形式对抗国民党,在此以后才能再谈进一步合并的事宜。”

社会党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党务组织体系,当然没有一丁点可能跟进步党、共和党这种政客俱乐部合并。梁启超想靠三党合并来吞并社会党,只能算是痴人说梦,梁任公虽然懂宪政,但对于先锋党这类组织形式,终究还是没赶上时代浪潮的最前沿,称不上懂王。

“三党合并,短期之内绝无可能。政党联盟,短期之内若不能成功,则淮唐也就再无留京活动的必要!”

林淮唐这话一说,已经是不再打算留任何余地,也不打算做任何退让了。

梁启超与进步党其余一些理事相顾失色,都说:“请给我们一些时间,进步党需要开一个内部会议来讨论!”

孙武到这时候也反应了过来,道:“我需要向黎都督打一个电报。”

林淮唐一概允诺,但又要求他们在今天立即给出答复。

社会党这种盛气凌人的态度,体现在林淮唐身上,还真是霸气外露,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刚被刺杀而上京讨公道的受害者,而活像一个要上京来搞别人的天杀星。

三党之中,进步党、共和党都有求于林淮唐,不以他为中心,则进步党、共和党在国会大选中都势必将被边缘化。

如此形势,林淮唐当然予取予求。

梁启超虽不满于林淮唐的咄咄逼人,带着进步党人离开会场,先到隔壁茶室单独开会,他愤愤不平可又没有别的办法,进步党其余理事也多认为三党合并确实操之过急,政党联盟的形式则很值得考虑。

孙武在当场电请黎元洪问完意见后,旋即面无表情道:“黎都督复电以为,为三党计,为敌觉计,皆宜组织政党联盟,使中国保有二大政治势力对峙之政象渐入于轨道。”

黎元洪方面同意政党联盟的计划以后,梁启超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他无可奈何,只能宣布进步党同样接受政党联盟的组织形式。只是对于政党联盟的具体领导机构,梁启超还是坚持要采取理事会制度——理事会比起委员会制度,更为分权,理事之间权力地位平等,理事长也仅有名义上的领导权而已,而委员会制度则集权得多。

可现在主动权掌握在林淮唐这里,进步党、共和党都是有求于人,社会党离开联盟,靠着刺林案带来的民意支持,在国会竞选里照样不会落于下风。

进步党、共和党想要分享林淮唐带来的民意支持浪潮,就必须接受林淮唐提出的全部主张。

“政党联盟……必须采取委员会制度,三党分别占有三分之一委员席位,然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互选委员会主席。”

林淮唐一字一句说道:“新的政党联盟——我提议叫做人民革命联盟,用以抗衡国民党,简称为人革联。”

他看向会场内进步党、共和党的其余党员,说道:“我的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众人默然,场内寂静无声,又过了好一会儿时间,梁启超缓缓举起右手,接着哗啦一大片人都举起手来表示赞成。

林淮唐到北京来的第一个目标,暂时算是顺利完成了……

三党形成新的政党联盟,人民革命联盟的声势至少也是不下于袁世凯和国民党的联盟。然而这种首鼠两端的联盟,又能维持多长时间呢?

林淮唐也不知道,但他相信袁世凯和国民党的联盟,也决计维持不了太长时间。

林淮唐的北京之行,目标就是尽可能削弱袁世凯的政治影响力、尽可能分化瓦解反动派之间的联盟,并且尽可能地扩大社会党在北方的组织。

距离正式国会的召开还有七个月的时间。

距离社会党一年计划的完成,还有五个月的时间。

林淮唐抓起此前放在桌上的大檐帽,轻轻扣在头上,转身从大门离开。阳光照出他长长的身影,愈拉愈长,直到另一片阴影之中。

战则必胜,胜则彻底扫清反动势力,社会党要做好最后的开战准备。

第八十四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除了国民党以外的三大党,突然组成针对国民党的政党联盟,虽然不如三党合并那般骇人,但同样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令宋教仁坐不住了。

林淮唐的作风就是雷厉风行,三党座谈会结束的当天,他就在面向记者访问的时候直接公开了三党即将组建政党联盟“人民革命联盟”的消息,容不得进步党、共和党再有首鼠两端的余地。

梁启超本来还借口需要进步党全国各支部党员再做讨论,才能决定是否参与人民革命联盟一事。但当林淮唐的话经过新闻媒体之手,迅速传遍全国的时候,梁启超与国民党、袁世凯之间便再无任何周旋余地。

一大群记者迅速包围了梁启超在北京下榻的公馆——这处公馆,还是当初袁世凯收买进步党时由其子袁克定为梁启超购置的房屋。

记者们的问题也很简单,就是要证实林淮唐所言非虚。

这种情况之下,梁启超打哈哈的本领再高明,也实在难以搪塞下去。进步党和袁世凯媾和的余地算是彻底消散了,梁启超狠狠咬牙,他想到双方关系的破裂,毕竟是袁世凯背信弃义在先,也就不再顾及这位“老朋友”的心情,终于在媒体面前坦言:“政党联盟一事,确如君汉所言,三党党势合一在即,国会竞选,我们势在必得。”

至于共和党的代表孙武等人,都奉黎元洪旨意行事。黎元洪是个万事都取折中之道的人,他本人没有急进或稳健的政治立场,一切以折中调和为主,既然林淮唐、梁启超两大党魁先后表态,共和党自然也再没有反对的意愿。

旋即,三党在全国各地的党支部和党代表,也如雨后春笋般先后通电表态拥护和支持政党联盟一事。

此起彼伏的通电浪潮,霎时间风行全国,声势之大,亦足以令袁世凯和宋教仁都为之咂舌。

由于三党联盟,剑指国民党的意图极为露骨,所以这回甚至还没有轮到袁世凯,宋教仁就先蹿了出来。

宋教仁现在正如热锅上的一只蚂蚁,而且有进退维谷之感。本来国民党只要按照正常的竞选,就有很大机会在几个月以后胜选,名正言顺的成为执政党。

但宋教仁贪图袁世凯许诺的“纯粹政党内阁”,又认为只要袁世凯个人加入国民党,国民党就可以借机掌握北洋军强大的军事武装力量,于是做出了为袁世凯火中取栗的愚行。

现在林淮唐身负全国人民深深的同情与寄望,人气之高,已到了无可匹敌的地步。

就看他这几日在北京的活动,便能知道,国会大选之中,任何竞选者只要获得林淮唐背书,即可获得多数国民的支持。

北京是北洋军的大本营之一,市民风气比较南方,也更为保守。

可以北京之保守,国民欢迎林淮唐到来的声势,也如此惊人,可想而知,林淮唐现在的分量有多么重!

宋教仁越想越有些后悔,接纳袁世凯是不是做错了呢?

但他很快又把这些想法甩出脑海——林淮唐的专横倾向越来越明显,他已经不是一个单纯正直的革命青年了,必须有人站出来制止社会党继续扩大实力。

“我要约见林淮……我要约见三党代表!”

宋教仁直接要求和林淮唐、梁启超、孙武三人一起约谈,做最后一步的努力。坊间盛传人民革命联盟结成以后,马上就会在临时参议院中提出弹劾总统的申请,到时候国民党党籍的参议员虽然在人数上占优势,足以否决弹劾,可是参与否决的参议员,势必被国民认为是迫害林淮唐的公敌,在接下来的国会大选里可就要吃亏了。

如果可以,宋教仁更希望能够私下与林淮唐达成妥协,而不要到参议员里去赤膊白刃的针锋相对。

林淮唐同意了和宋教仁见面的事情,至于梁启超和孙武来不来谈,就不关他的事情了。而宋教仁那边,除了宋教仁本人以外,还有袁世凯的代表杨度也想来见见林淮唐。

杨度,林淮唐对这位所谓的“宪政奇才”也很感兴趣。毕竟一个支持袁世凯称帝的人,晚年却在革命的低潮期加入了共产党,这种奇妙的际遇,很难不让林淮唐心生好奇。

见面的地点就在林淮唐暂住的洋馆内,梁启超本来是不想和宋教仁见面的,但他一听说宋教仁此来是想劝说林淮唐放弃在参议院发起公开弹劾的打算以后,便又一次坐不住了。

“去,当然去,必须去!”

四党五人,除了孙武只算是来看个热闹以外,剩下的四个人——林淮唐、宋教仁、杨度、梁启超——均各怀心思,打着自己的算盘,坐在一起也是同床异梦,何况连床都不同呢?

林淮唐仔细地看了杨度好几眼,惹得这位中国最后的“帝王术传人”有些莫名其妙,杨度肯定想不到林淮唐只是因他的湖南口音而产生一些联想罢了。

“遁初,许久不见。”

五人会面的地点,就在林淮唐下榻洋馆的办公室内,地方比较狭小,又临时搬进来几张椅子,更显得空间逼仄。

林淮唐坐在中央首座的位置,宋教仁走过来,也并不起身相迎,甚至连称呼,都由过去的“遁初先生”、“渔父先生”,变成了直呼“遁初”,盛气凌人的姿态,丝毫不做掩饰。

宋教仁深吸一口气,摘下礼貌,先扫了梁启超一眼,便直接坐下,并不因林淮唐不礼貌的行为不悦。

梁启超则眯起眼睛,呵呵一笑,也不知道是真心实意的微笑,还是冷嘲热讽的讥笑。

杨度向林淮唐半鞠躬道:“君汉先生,初次见面,鄙人总统府高等顾问杨度。”

林淮唐伸出右手,道:“请坐,杨皙子大名如雷贯耳,在日本时我最常看的便是任公和杨先生的文章。”

宋教仁坐下以后,也不再寒暄废话,开门见山问道:“君汉——君汉……我明白你来北京的用意,然而赵秉钧已死,刺林案的罪魁祸首既然已经负罪自杀,我们真的还有必要继续深究下去吗?民国初建,共和政治尚未深入人心,这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无过于维持时局、和平建设。”

就在前不久的时候,梁启超刚刚在袁世凯帮助下从日本归国组建进步党,当时他主打的宗旨就是“稳健政治”,反复声明民国的希望就在于从和平改革入手、绝不实行任何推翻现状之举。

梁启超连已经相当妥协的国民党,都攻击为“暴烈派”,现状却“君子豹变”,转身道:“遁初谬矣,民国政治由法律维持,刺林案经由完善的法律程序,真相已然大白于天下。此时若不能贯彻落实法律审判的结果,就无以构建民国法律的权威,如此则一切稳健改革与和平建设,便只是空谈。”

梁启超是宪政理论的大师,水平比宋教仁只强不差,当然说得头头是道:“……赵秉钧负罪自杀,不能表明刺林案已经得到法律解决,不能证明民国法律的权威已经奠定,只有彻底调查下去,使得幕后真正黑手得到法律最公正的审判,才能保障民国的国本。”

梁启超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法律,乃民国的国本。暗杀黑手,践踏法律,就是践踏民国的公意,赵秉钧之死不过弃车保将,如何能证明民国乃一最善最美的民主国?”

林淮唐听着素以“稳健派”闻名的梁启超,这样大义凛然地开炮,都快忍不住捂嘴偷笑了。梁任公的君子豹变之道,确实可谓“与时俱进”啦。

第八十五章 蒙疆经略使

首节 上一节 202/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