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185节

警卫战士很快端着一盘粤菜茶点进来,在盛满虾饺的蒸笼旁边,还放着写有“廖仲恺”三个字的一封信。

“书记长,是都督府送来的。”

“好。”

林淮唐深吸一口气,他把廖仲恺的信拿到手里,那一屉虾饺,则送给了卧室外的警卫们享用,林淮唐自己对食味之事,早已丧失了全部欲望。

他轻轻打开信纸,飞快扫过一眼,廖仲恺是真正的务实派,按林淮唐此前所想的分类来说,大抵算是一位实干家了。

实干家和幻想家的区别,自然在实践与否的区别上;而实干家与革命家的区别,则在实践的道路是否正确之上。

廖仲恺在信里邀请林淮唐天亮以后,到都督府附近的粤秀楼相谈国社两党合作的具体实务。他还在信里代孙黄二公向林淮唐道歉,说孙中山邀请林淮唐加入国民党一事,只是孙先生的“一时儿戏之谈”。

林淮唐光是看着信纸上的文字,都能想到廖仲恺两道八字眉耷拉下来,那副尴尬的模样,不免又是一笑。

林淮唐中学时曾去过广州旅游,印象里粤秀楼好像就在后世广州二中附近,他从前还在粤秀楼附近的“孙先生读书治事处”拍过照,记得还专程去看了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寓所。

“你们准备一下,天亮以后,我们就去粤秀楼。”

现在的国民党,已经经过了大规模的改组,同从前孙中山、黄兴独尊的同盟会,有了非常大的差别。

孙中山和黄兴两人空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但完全接受着袁世凯的摆布,一个担任全国铁路督办,一个担任南京留守,其实都算做了袁世凯的政治俘虏,宣告了自行的下野。

所以廖仲恺虽然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坚实信徒,但他作为国民党在广东省的总负责人,又是行政上的广东都督,当然可以由他自己来决定与社会党在广东省的合作事宜。

不仅孙中山、黄兴,不能干涉其事,甚至就连目前国民党真正意义上的党务领袖宋教仁也不行。

这就是目前国民党的体制。

说是一盘散沙,似乎过分了,但从上到下各行其是的评价,并不能算作贬低。

林淮唐一边喝茶一边读书,广州四月天的清晨也不算冷,气温已渐渐闷热起来。他推开门窗,让街道上的凉风吹了进来,接着又走到阳台上呼吸早上的空气。

原本空荡的街道上,陆陆续续增添了许多路人。大批的年轻人,也活跃在街道上,他们的手臂上绑着雪白的布条,布条上写着“三民主义学会”六个字,手中都拿着许多宣传材料和大幅的标语。

林淮唐的警卫站在一旁,说:“三民主义学会,好像是廖都督办起来的,先生,这就是在模仿咱们党办的君汉主义学会吧?”

林淮唐抓起外套,自矜一笑,廖仲恺这位实干家能力确实不差,进步学习的速度也很快呀,不可小觑、不可小觑。

“走,去粤秀楼。”

粤秀楼建筑独特,东西南北都有三合土修筑的炮楼作防御,非常坚固,一旦有事,便能居高临下保卫都督府。

炮楼中间,有一道回廊,,精致玲珑,回廊转折尽处是一座两层的小楼房,座北向南,楼上有东西两厢,中间为客厅。楼房周围林木葱笼,鸟语花香,登楼远眺,珠江风物尽收眼底,林淮唐由廖仲恺派来的佣人领路,穿过花园,才到了会议厅前,廖仲恺早已等候在会议厅的庭院之外。

“廖都督早啊,我是否来得太早?”

廖仲恺今天没有穿西装,也没有着军服,而是穿着一身由林淮唐“发明”的深灰色中礼服。

“不早不早,君汉先生,正好同饮茶后再谈事。”

广东人好饮茶,可不光是喝茶,主要还是吃茶点了,各种甜食面点,算得上是粤菜精华之一。

会议厅里,廖仲恺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满满一桌茶点,十几屉蒸笼码放成圆圈,上头还冒着热腾腾的烟气。

“……以今日事势观之,都督以为粤省还能安宁多久呢?”林淮唐受廖仲恺的邀请,也不好拂了人家的面子,还是坐了下来,先吃了几口,才说道,“据我党所知,袁世凯将当初镇压广州起义的龙济光调到梧州,大量补充了饷械兵员,其麾下济军拥有两个师兵力,这实在同中央提倡的裁军减兵计划不太相符啊。”

廖仲恺默然,袁世凯打出裁军牌来压制南方革命党人,确实给了他们极大的压力,广东省内,国民党控制的革命武装,也已经裁军为了两个师,比起省内以龙济光为首的一群旧官僚、旧军人武装,也没有明显的优势。

在国民党控制的各省之内,廖仲恺在财政和军事方面所做的努力,已经算是主观能动性最强的了。

这不仅表现在廖仲恺向袁世凯力争发布征兵令、调动军队和整饬兵工厂之权,还表现在他对于裁军的数量与步骤,始终坚持依本省实际情况而定,不愿意受袁世凯的限制。

在财政方面,廖仲恺也做了很多努力。

他从确定货币流通办法、清理各类厘捐税收和发行有奖公债等方面入手,切实加以整顿,已经使省府财政有了明显转机。

国民党改组以后,宋教仁已经从党纲中删除了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删除了“平均地权”这句话。但廖仲恺在广东搞的更换土地契约法案,还是以“平均地权”为根本精神。

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每个土地所有者持前清政府所发旧地契,于两个月内交军政府进行登记,换发新照;而业主自由呈报地价,政府按价抽税百分之二;逾期未换契者,加倍征税。

这项政策,很明显是模仿的社会党一部分土地政策,只是改革力度远远没有社会党那么大。

只是廖仲恺也实在没有基础,像社会党那般行事。

社会党是先以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的清查没收,将一大批前清官绅吓跑,再迅速宣布更换土地契约,不按期同社会党政府更换新契的官绅,只要超过一个月时间,社会党政府便会将其土地一概没收为官地。

有条件的直接改造为国营农场,缺乏农场经营条件的,则首先将其分配给原来就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的佃农,若这里没有佃农,就将其分配给复员军人所有,以此彻底断绝那些官绅搞“还乡团”反攻倒算的可能性。

但仅仅是廖仲恺现在这种力度的土地改革措施,就已经面临了极其强烈的反对。这几天孙中山和黄兴亲自找到廖仲恺,劝他冷静行事,廖仲恺只能无奈选择妥协,宣布将换契税从百分之二降为百分之一,又宣布延长换契期限到民国二年。

廖仲恺多番努力,也只能勉强在袁世凯的强势压迫之下和孙黄宋的一味妥协退让之下,勉强维持一个平衡点。

廖仲恺苦笑:“君汉先生知道,我左支右绌,也只能勉力维持粤省如今局面,要压制龙济光,实难执行。”

第五十三章 整编发表

自古以来改朝换代,都有更新、改换土地契约的传统,总不能新朝建立以后,证明地主土地所有权的地契上,还堂皇印着前朝的大印吧?

所以廖仲恺在广东实行的换契改革,并不算石破天惊之举。可仅仅如此照价纳税的“修修补补”,都不能为广东省内的社会贤达们所接受,改革阻力之大,可见一斑。

社会党的换契改革,力度远较廖仲恺大得多。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行,则在于社会党使用了快刀斩乱麻的策略,充分利用了辛亥革命时局动荡混乱的窗口时间,到南北议和之时,各地换契都已经基本结束。

袁世凯为首的北京中央政权,由于需要暂时承认辛亥革命以来的既成事实,所以也不便支持还乡团反攻倒算——袁世凯现在要支持那些还乡团的话,就等于宣告辛亥革命违法,那袁世凯自己的总统地位又从何而来?

这也是社会党和廖仲恺措施相似的改革,之所以结果差距巨大的原因所在。

当然,除此以外,社会党还有着更加全面的基层组织和动员机制,更加强大的工农武装作为依靠,同时也有着林淮唐亲自领导的舆论宣传机构,这些都是廖仲恺所没有的优势。

比如说宣传方面,社会党对外做文宣,并不强调党在土地改革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而是转移矛盾的焦点。例如说梅州一带作为革命老区,土改力度非常大,不少地方甚至已经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均田分地,所以也很有一批土豪乡贤到处煽动“社会党在梅州杀人夺田”云云。

社会党的文宣相应地就会强调说,梅州土客杂居,械斗传统源远流长,所谓“社会党杀人夺田”的控告,实际上是一小撮不良分子趁革命时的混乱大搞土客械斗,与社会党无关。杀人的情况当然有,互相争夺田地的情况当然也有,但社会党对这种根深蒂固的“当地社会传统”,暂时不能进行强力干预。

在江北地区呢,社会党的文宣方面,主要就是强调当地有匪患云云,还乡团所谓“社会党专杀搢绅”的指控,实乃当地匪患深重,土匪喜好杀掠身家殷实的大户。

总之,文宣方面的重点,就是要把封建地主阶级对于社会党土地政策的指控,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将其分化为各种各样的不同需求,使得封建地主阶级不能团结成一个力量来向社会党发起进攻。

梅州地主控诉社会党不能约束好当地的土客械斗,江北地主控诉社会党不能剿灭土匪,这样不同的需求,就让这些反动势力无法联合起来,单独的反动派,则其无论在物质上的力量,还是在舆论上的力量,都不能动摇社会党的统治。

后世常说国际资产阶级早就团结起来的时候,国际无产阶级还在互开左籍。现在社会党的策略,就是让各地的工农力量以党为中心先行团结起来,而对封建地主等反动派,则尽量分化瓦解,延缓他们联合起来进攻的时间点。

这同时也可以起到降低袁世凯警惕心的作用。

确实,在革命的斗争之中,有时候还是要讲究一些具体的策略性。

廖仲恺很是无奈地说:“广东省的财政情况,经过这段时间的整理,在国民党各省内条件已算最为优越。但由于列强借口革命以后中国政局尚未稳定,将粤海关关余全部扣压,广东的财政依旧入不敷出。我裁军为二师兵力,实是无可奈何之举。”

廖仲恺没有说出口的其他难言之隐,林淮唐也很清楚,那就是粤东等地为社会党单独控制,一切税收财源都没有上解给省府,同样加深了国民党方面的财政危机。

只是今天双方要谈合作,廖仲恺审时度势,作为一个主张务实的人,自不会讲出这种触到林淮唐霉头的废话。

林淮唐一手按在唇上,他公务繁忙,很有段时间没有剃过胡须,唇上也长起铁青一片的胡茬。为得方便起见,林淮唐甚至也想过,是否干脆留一副“民国大帅”式的威廉胡。

廖仲恺又说:“君汉先生,可知道北京中央发表给社会党的番号是多少吗?”

林淮唐眉毛一挑:“昨晚陪同孙黄二公,困顿一夜,还不知道有什么新的消息。”

廖仲恺轻轻摇着头,叹道:“今天清晨,北京刚刚发表了江北及闽粤边各军的整编方案。”

林淮唐一早起来就先到粤秀楼会见廖仲恺,赶巧就没有看到这封发表电。

廖仲恺把电报局那边印来的副本,交到林淮唐的手中,看他一副哀愁的模样,到底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

“……兹将江淮各部整编为中央陆军第十九师,闽粤边诸部整编为闽粤边防军第一至第五混成旅……”

林淮唐念出了发表电中的文字,袁世凯给社会党武装的整编方案,开出了一师五混成旅的优容条件。这和袁世凯对于国民党武装的限制苛待一比,似乎确实显得很是优越。

但林淮唐却不屑一顾:“社会党的主力在江北,袁大总统只给一个师番号,社会党在闽粤边没有多少野战部队,反开出五个混成旅番号的条件。这明晃晃地一桃杀三士,是准备驱虎吞狼,让社会党回南方给国民党添堵嘛。”

袁世凯权谋自用,真把天下人都当成了他的棋子?

整编方案,就是袁世凯的阳谋,对于除社会党以外的其他政治势力,很明显地接受袁世凯的善意,去反对孱弱的国民党,才是正确的选择。

廖仲恺忧虑地苦笑:“先生将怎么抉择?”

林淮唐又是啧的一声:“袁世凯给的番号,我们全盘接受,这一师五混成旅的军饷,我们照拿不误。但社会党的武装,我们自己有自己的整编方案,绝不会遵照袁世凯的命令行事。廖都督,袁世凯这份发表,是低估了我们社会党,把我们看扁成了黎元洪、章太炎,我可以向你保证,这份发表电丝毫都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合作计划。”

林淮唐趁热打铁说:“廖都督不是觉得省府财政困难吗?我们党的中央执委会经过讨论,认为在惠州合建军工厂一事,如果省府财政困难,则原先制订的五五出资比例,可以调整为社会党出百分之六十的经费,广东都督府出百分之四十的经费。军工厂建成以后,出产的军械,则依旧按照原本协议的五五比例来分配。”

其实林淮唐根本不在乎惠州兵工厂的分配比例,最后到底是多少。

只要能借着建设惠州兵工厂的由头,使得社会党的人员和影响力进一步渗透到广东都督府,那么不管怎么算,最后赢的都是社会党。

双赢、双赢,就是中国社会党赢两次。

第五十四章 警卫新军

“机械设备、技术人员……甚至是兵工厂的管理层,夷白胸,我们党都愿意让国民党占一定优势。”

林淮唐的许诺越说越大,使廖仲恺不能不为之心动。

“社会党的所图……又是什么?”

林淮唐将五指张开,好像要握住什么东西一样,说道:“社会党的所图,就是要让广东坚决站到革命阵营、进步阵营的立场上来。只要夷白兄选择进步一方,那如惠州兵工厂这样的细枝末节,我们社会党吃亏一点,让利给国民党,完全不是问题。”

林淮唐说着说着,已经不再用“廖都督”来称呼廖仲恺,而是直接说“夷白兄”,两人间的关系,好像也拉近一些。

林淮唐又道:“这段时间袁世凯利用中央地位,在全国各省咄咄逼人、步步紧逼。他打出裁军牌,已经瓦解了年初时非常强大的南方革命军,逼迫王芝祥由直隶都督改委南方军队宣慰使,又剥夺内阁副署权,煽动政潮使得唐绍仪内阁瓦解……其一切所行,不过欲为专制之实。”

王芝祥任直隶都督,原是唐绍仪南下组阁时与同盟会达成的协议,并得到了袁世凯的同意。

首节 上一节 185/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