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172节

胡氏父子虽然眼光较洋务运动一代人更高明许多,但他们的理念依旧无外乎官僚资本主义的范畴,虽然比之自然经济、封建主义已有很大进步。

但在林淮唐看来,搁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里面,官僚资本主义也好、国家资本主义也好,其实都没有发展起来的合适环境。

胡氏父子所遇到的重大危机,如中法战争造成利国驿铁矿破产,洋煤倾销导致徐州煤矿经营困难,人亡政息导致一揽子的工业计划半途而废,战争动荡造成的机械设备破坏和技术工人流失……这一切情况,都不是官僚资本主义和一般的国家资本主义所能改变的。

目前徐州煤矿的产权握在袁世凯的从兄弟袁世传手中,袁世传和袁世凯是同一曾祖父的从兄弟。袁世凯的爷爷袁树三是大哥,袁世传的爷爷袁甲三为二弟。袁氏家族靠袁世传的爷爷袁甲三起家,袁甲三中进士,官职做到了一品;袁甲三的长子袁保恒又考中了进士,也做到了一品官;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龄,也就是袁世传的生父,官做到二品,袁家“父子两进士”、“一门三公”,也是所谓世受清朝皇恩的望族。

辛亥革命时徐州动荡不已,北伐军在徐州和第五镇交战时,胡碧徵就已经逃去了天津,并在那里以极低价格把贾汪煤矿的股权尽数出售给了袁世传。

而袁世传之所以敢于在这种时候收购股票,也无非是因为他从袁世凯那里了解到了南北议和在即的情况。

林淮唐说:“贾汪煤矿是徐州现有工业的中心,如果我们放任产权问题不去解决,那说到底,咱们在徐州搞的开发建设,就变成为袁世凯、袁世传等一班官僚资本搞开发,而不是为民国的国民做建设了。”

袁世传接办贾汪煤矿之前,股票错杂、规格不一,贾汪煤矿本身作为清廷官督商办的产业之一,产权关系本就非常复杂,胡碧珍时期推行了公募商股的政策以后,还导致大量“不记名股票”可以在市面上自由流通。

现在袁世传虽然从胡碧徵那里,名义上获得了贾汪煤矿的产权,但林淮唐还在上海的时候,就找过社会党内部的几位金融和法律专家研究过相关问题,当时兴闽银行的总经理黄少通就说过,以目前情况,袁世传对贾汪煤矿的产权很不清晰,如果徐州方面坚拒袁世传来夺权,煤矿是一定可以保住的。

第二十五章 贾汪煤矿(二)

抵制袁世传来徐州接收贾汪煤矿的任务,林淮唐还在上海的时候就和刘师复、黄少通等专门人才制订过一整套行动方案。

他在津浦铁路工人联合会的宿舍休息过一晚以后,很快就又找到吴玉章,请他动员徐州国大的行政资源力量,来发起一场抵制袁世传的市民运动。

“吴主任,徐州方面首先还是要发动舆论力量,徐州的农会、工会、商会、学会,应当进行一体的联合行动,我们的主张是什么?是坚决反对袁世传来窃取国有资产,袁世传在战乱之时与胡碧徵的私相授受行为,华东国大方面誓不承认。我们要求袁政府实行其预先发表的对于内治维持现状之宣言,无事变更徐州大局,必将简任袁世传接管煤矿之成命收回。”

吴玉章和陶骏保二人犹自还对这样强硬反抗袁世凯中央政府的要求,感到相当的犹豫。而且吴玉章认为袁世传是花过钱从胡碧徵手上买下贾汪煤矿的股份,按照产权法理之说,袁世传是确实有此权利来徐州接收他自己的产业。

对此,林淮唐则直接说:“吴主任啊,你这样想是不是就太幼稚了?即便按照资产阶级法权来算,袁世传在战乱时期强购股权,算不算胁迫行为呢?算不算强买强卖呢?何况贾汪煤矿的产权关系,本就非常复杂,胡氏父子时期虽然募过商股,然而这能完全改变贾汪煤矿的官产性质吗?”

林淮唐又提起社会党在江北没收的不少官产,说道:“方声洞在江北行为过激,党中央曾经批判过。但你们也不能因此便投鼠忌器,完全放任官绅的反攻倒算。如果事事都按吴主任的说法,这批官绅回到江北来索要产业,我们难道还要将促转会没收的一系列财产,全部归还其手吗?”

林淮唐主张的论调,就是要咬死贾汪煤矿本身产权关系特别复杂这一点,并且再要求徐州方面强调,北伐军占领徐州时期,社会党人是和在江北时一样发表过认领产业的法令,在军政府规定的时间内,产业原主人没有过来认领,此产业便算作无主之产,已有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接受了。

吴玉章在革命立场的坚定性,还有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学习上,都比陶骏保强得多。不过论起为官办事,陶骏保的头脑确实又显得更活络许多。

陶骏保立即接话道:“书记长,袁世凯那个老弟现在已经到了济南,据说他已在报纸上刊登了增募贾汪煤矿商股的宣言,咱们若不立即发起果断行动,事情恐将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陶骏保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吴玉章也总算点头,答道:“好!先生,我立即安排工农商学各会,发表一个联名的通电,拒袁来徐!”

袁世传是袁世凯的从兄弟,有北京政权的强力支持,其之来徐接收煤矿,行为背后当然也隐藏着袁世凯对于社会党管控地盘的试探。

如果社会党这次放任袁世传接管贾汪煤矿,那便是向袁世凯表露了软弱妥协和退让的立场,还不知道袁世凯下一步又将逼到哪里来呢。

林淮唐冷冷道:“徐州军警各界,也要发起拒袁大会,我们要直接流露出不惜以武力代价驱逐袁世传离开徐州的意思。我看如此表态,这个阔老板还敢来徐州吗?”

社会党在徐州有政权、有军队,还有各界市民比较普遍的支持。原来徐州虽然也有一大批反对社会党治理的所谓开明官绅,但自辛亥革命以来,这批人多数逃离徐州,或是客居济南,或是藏匿青岛和天津,基本没有留在徐州挨促转会的宰。

这帮地头蛇离开故土以后,其社会活动能量自然也大大受限。除非袁世凯敢于在天下人心思定的时候,直接出兵护送这帮人杀回徐州,否则林淮唐相信,徐州的局势将始终为社会党人把控主导。

林淮唐看着吴玉章等人,笑道:“大家对党中央的政策要有信心,党中央是找了海量专家精确计算过的,袁世传在贾汪煤矿产权问题上,本身法理就站不住脚,我们嘴仗打到哪里都能赢到最后。”

吴玉章终于点点头,他对林淮唐这位社会党领袖的威信还是深为信服的。何况这几个月以来,吴玉章主持徐州的党建、工运工作,依靠一卅大罢工的东风,建立了许多群众组织,有这些老百姓的支持作为后盾,只要袁世凯不直接出兵,吴玉章也相信徐州方面绝对能够稳住阵地,挫败袁记中央的一切反动图谋。

这样,在林淮唐到徐州亲自主持布置驱袁工作以后,包括徐州总农会、徐州机械铁工人协会、津浦铁路工人联合会、徐州煤矿工人协会、徐州总工会、徐州教育联合会、徐州商户联合会、徐州君汉主义学会、徐州社会主义学会在内的二十多个国民团体,随即纷纷发表通电,历数袁世传过去经营的不法历史,对他与胡碧徵私相授受贾汪煤矿产权一事,痛加批驳。

一时间徐州城里风起云涌,市民、农夫、店员、工友、学生……国民群众们颇有了一种一卅大罢工时期气氛归来的感觉,商店罢市、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徐州国大一声令下,各社会团体迅速跟进,店员、学生、工人群众飞快动员,吴玉章数月来苦心经营的徐州党建工作,果然成绩斐然,短短两三天时间之内,就爆发出了让林淮唐都倍感满意的威力。

“吴树人还是很能干的嘛!几个月时间将徐州党组织,搞得是和上海不相上下啦!”

林淮唐是不大相信个人英雄主义的,社会党党内自从一大结束以来,也几次发了文件反对英雄主义。但是在各地党组织发展的最早期,确实又不可否认,一个能力出类拔萃的领导人,对党组织的早期发育是有极大帮助作用的。

徐州方面对袁世传的抵制,立刻登上各地新闻报纸的头版头条。原本正在济南悠游自得,到处与山东官绅富商饮酒作乐的袁世传,这才恍然迷梦惊醒,他翻开报纸一看,这山东本地的报纸,除了青岛几家有德国资本背景的报纸以外,哪一份不是在痛骂他袁世传卖国做汉奸的?

还有说他曾经和袁世凯合作,窃据前清若干官产云云,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他妈的袁世传自己都不知道还有这回事啊?

啥骗取老乡钱财啊,啥老赖不认账啊,啥坑害合作伙伴啊,甚至连什么扒过袁世凯儿子袁克定的灰,这等谣言都冒出来了。

袁世传翻看着新闻报纸,翻着翻着就感到气血上涌,眼看着半条命都将遭殃。他一个陪睡的娈童小厮,还搁边儿上抹着汗问道:“老爷真的天天吃淫药,不用老妪泻火就不行吗?”

袁世传两眼一抹黑,怒骂道:“你天天和我睡一起,你不知道行不行啊!”

“这、这……报纸上都这么说的啊,报纸上的新闻怎么会有假?”

当然,这些花边新闻的攻势绝非社会党舆论攻击的主力所在,甚至这大部分花边新闻其实都是真和社会党毫无关系,多数是些小报编辑自己搞出来的。

社会党的舆论攻势,还是以讲道理为主,并未到出此下三滥手段的地步。

然而袁世凯当然不会这样想,他在北京收到老兄弟袁世传发来的电报以后,顿时是勃然大怒,立刻叫来赵秉钧,要求他按照法律严惩这些不法报纸!

但赵秉钧又有什么办法?这堆小报报社几乎都在租界里面,别说是他赵秉钧这文人了,便是号称人屠的陆建章出手,又能怎么样?还能带着北洋军杀进租界,把人家揪出来吗?

第二十六章 贾汪煤矿(三)

徐州方面这几天政潮猛烈异常,驱袁运动一日胜过一日的热烈。林淮唐每天早上从工会宿舍起床,然后步行去华东国大筹委会的办公室,找吴玉章等人商讨建设方案,都会路过好几家什么“千人讨袁大会”、“万人护矿大会”的会场,群众气氛那叫一个异常热烈。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初建,共和政治尚在勃兴之中,一般国民群众被压制了几千年的政治热情,瞬间释放出来。他们还没有经历过种种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在社会党政权和军队的保护下,初次尝到国民政治的甜头,当然也就相信像这样集会、罢工的手段,就能反抗一切政府的专制行为,也能轻而易举地保障每一个国民的切身利益。

林淮唐走在街道上,好像都能嗅到空气里弥漫的香甜味道。

如此氛围,如此风景,确实美好,也不禁令人心生感慨,如果中国革命的事业和前途,真的就像此时此刻这般,只要国民行动起来,用集会和罢工的手段,就能轻而易举地抵制一切反动统治,唱着歌、喝着酒、吃着火锅,就把共和民主、均富自由的理想全部实现了,那该多好?

只可惜……

只可惜没有流血的牺牲做依靠,这香甜的空气,不过是最脆弱的浮萍而已。

今日狂欢的群众,也将是明天束手观望革命者头颅落地的看客罢了。

这个世界上说漂亮话永远是最容易的事情,和平、民主、自由、富强,这一切都很好,只可惜世界上并不存在不流血的和平、民主、自由和富强。

光说漂亮话,世界是不会改变的。

工会代表王二九和警卫连长寇英杰都跟在林淮唐的身后,王二九是亲自参与过一卅大罢工的旗手之一,对这种群众狂欢的场面并不陌生。但寇英杰之前一直在江北参与军事行动,便还很感新鲜。

寇英杰有些诧异道:“老百姓怎么会对咱们的这些事情如此上心?”

确实,在寇英杰的印象里,中国老百姓一向是对政治漠不关心的。平民中的确也有人会对政治上心,但那通常都是致仕的官员、有功名的秀才举人或门第清贵的绅士,绝不是眼前这样衣衫褴褛的穷人。

林淮唐挑眉道:“中国老百姓连一根菜的菜钱是否涨价半分,都关心的不得了,若事情真关系其切身利益,谁不会不关心呢?但寇连长说得其实也对,前清衙门官府一贯压制老百姓参与政治的热情,即便事关利益之所在,也需要社会党去引导、去发动群众,才能把这种保卫百姓自身利益的热情,引导为正确的能量。”

“革命、革命,说白了,革命党人的工作,无非就是引导、动员四字而已,而国民才是一切政治能量的根系所在。”

贾汪矿区的土地约有三百三十余亩,房屋、机器以及其他各种实物总价约为二十万两,这个徐州近代工业的中心,其实总规模比林淮唐想象的要小许多许多倍,但作为社会党工业化道路的起点之一,这个基础其实算是不错了。

徐州国大筹委会目前手里掌握的现金及等价物,总价大概是四十万两左右,换算成银元,大约就是七十万元了。即便袁世凯继续秉持强硬态度,甚至不惜出兵干涉,真到那地步,徐州国大筹委会手里的钱也足够用来赎买贾汪煤矿。

只是林淮唐希望在徐州发展起最初级的煤铁复合体及一整套的配套小五金工业,那要前期投入的资金,虽然到不了天价地步,可是钱当然还是能省一分是一分比较好。

徐州地区除以盛产煤铁著称于世外,还有丰富的农产品。其中以小麦、大麦、玉米、稻谷、山芋、棉花、大豆、花生、油菜、芝麻等为大宗;畜禽产品则有猪牛羊鸡鸭之类。由于历史及地理原因,徐州一向是淮海地区农贸商品的集散地。

徐州的手工业也有悠久的历史。如唐代徐州的绢织品、宋代徐州的瓷器均曾盛极一时。后来因为战乱、水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趋于衰落。降及清代,徐州的手工业主要是以制革、棉纱、木器等为主。在商业方面,因徐州是苏鲁豫皖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故往来负返者,络绎于途,市场贸易,尚属繁荣。

社会党制订的徐州初期工业建设方案中,除了贾汪煤矿和利国驿铁矿两大中心产业以外,还根据徐州府属各县自然禀赋的条件,预计依靠宿迁的石英砂开办玻璃厂的计划。

石英砂是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徐州府属的宿迁县则盛产石英,从而为设厂制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末以来,即不断有外国商人前来宿迁购买石英,并企图圈地设厂生产玻璃。如果社会党能够在徐州自办玻璃工厂,则不但能够开拓利源,而且还能避免外商资本的倾销。

技术问题影响不大,社会党和总工会都能协调广东和上海的玻璃工人来徐州工作,只是机械设备问题,依旧只能选择从外国采购,这是现阶段毫无办法的事情,林淮唐亦无可奈何。

“……目前情况就是这样,吴主任,陶委员,这是党中央规划的一揽子徐州工业建设方案,之后你们再研究研究,多找一些本地的工人和工程师来参与讨论,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林淮唐到徐州国大筹委会的办公室,同吴玉章等人接洽确定以后,说道:“……现在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还很落后,汉冶萍被日本人控制,中国自己的钢铁工业几乎和没有差不多。徐州的煤铁工业发展条件均是极好,党中央决议在徐州建设社会党政权下的第一个煤钢复合体,使其成为中国重工业的一个新起点……”

“……轻工业问题。”林淮唐话锋一转,又说道,“利润高、发展快的轻工业,党中央原本主张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以商股为主发展徐州轻工业。但现在来看,徐州地方政权建设情况比中央预计好得多,徐州国大手里余钱不少,我们完全能够采取自办为主、招商为辅的方式发展轻工业,这其中中央重点规划的宿迁玻璃厂、徐州自来水厂、徐州电灯厂,都应当在原定计划的基础上,降低招商商股的比例,确保社会党对这几处产业的控股权……”

虽然徐州国大筹委会掌握的资金,比中央预想情况好不少。但要同时发展煤钢复合体大企业和各种轻工业工厂,这么一点钱肯定远远不足,即便一分钱掰成十分用,也未必够用,结果还是不得不采取募集商股的办法。

徐州国大筹委会的办公室,不是借用的原来徐州府治的衙门,而是促转会没收的一间三进大院,官府衙门则改成了农工商学四大会联合办公的总部。

但筹委会还是徐州政权的核心所在,事实上担负着徐州政府的一切职能,吴玉章这个徐州国大筹委会主任,地位差不多就相当于徐州地委书记了。

林淮唐又在办公室中发表了一番演说,内容基本上就是鼓舞干部们要多参与到工业建设的活动里去,但又不能采取外行领导内行的方式,一定要确保依靠工人的政策,也要让工会参与进管理当中。

林淮唐说完以后,总觉得还有许多要点没有强调到。但他没有分身术,不可能真的处处都顾及到,也不可能亲身参与到徐州建设计划的每一处细节当中,更多时候,林淮唐只能选择赋予同志们一定信任。

初生的社会党在很多方面都还只能称为稚嫩,林淮唐的同志也多是非常不成熟的年轻人。如果徐州工业的建设以失败告终,那么袁世凯等等反动派的反攻倒算肯定也会跟着杀到,社会党面临着一个前有狼后有虎的危险处境,然而大家都并无别的选择,只能苦干起来,用同志们的汗水和努力在一次次犯错以后,脚踏实地的搞出一番新事业来。

第二十七章 徐州第一钢铁厂

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三月份的尾巴时,王二九亲自参与到了徐州第一钢铁厂的选址建设里。他是木工出身,但也干过翻砂铸铁的活,经验还算丰富,更重要的则是王二九在徐州工友里头很有威望,是众所周知能办事的“能人”。

除他以外,还有王二九很佩服的大哥桑来朝也来参加了这一建设计划。当然最吸引工人眼球的,莫过于从上海过来的四名工程师,为首那个梳大背头的年轻人叫李袭雨,听说也是啥花旗国名牌大学出来的秀才,不分冷暖季节,什么时候都穿着那一身考究的西服,讲究的不得了呀。

王二九听说这位李工还是军工处派来的人,懂得造枪造炮,很有本事。他把徐钢的厂址,选在了利国驿铁矿东边一片地形平坦的村落后面。

在炼铁高炉正式投产前,必须先将炼铁使用的各种原料的比例,通过理论计算进行配料,然后在小高炉反复试验,取得经验和最佳配料比例方案。

为此王二九不大喜欢的那位李工,带着技术人员在一座一吨小高炉上进行配比试验,高炉设备的部件,如鼓风机、热风炉、锅炉、除尘器等,原计划都是从上海通过铁路运来的。但是听说军工处和徐州国大筹委会商量以后,为了省钱,其中一部分设备最后改用几辆马车捆绑在一起,改装成平板车来运输。

王二九负责的是动员工作,一卅大罢工时期,王二九几乎认熟了徐州、济南、青岛和烟台所有熟练工人的面孔。连不少洋行工厂底下的钳工、炉工,他都认识。

徐钢的薪资待遇肯定不如青岛德国人的工厂高,但是徐钢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工人拥有真正保卫工人切身利益的工会。

徐刚的工作时间固定,假期固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之间地位也比较平等,其余像食堂、工友俱乐部啊、夜校啊,还有供销合作社一类的福利,加到一起,哪怕工人拿的钱没有德国人给的多,可是实际生活却远比在青岛做工要舒适,也要有尊严。

有这种底气在,王二九动员熟悉的熟练工人效率才非常高。就连青岛一批经验丰富的高炉操作工和技术人员,也被王二九请来徐钢参加建设,青岛的高级钳工、机工工长、高炉工长、热风炉工长、汽风机工长、电工工长,还有高炉维修和砌筑能手等等,许多有名望有技术的老师傅都被请来。

在他们影响下,徒弟、部下、朋友也都跟着来了,许多人甚至是举家迁来徐州。这些工种齐全、可以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为高炉开炉生产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首节 上一节 172/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