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129节

郑祖荫、何子渊、黄展云这三个老派文人,都是半懂半不懂的模样,但他们从蔡绮洪一改从前,变得异常严肃的语气里,也知道这次的行动是多么重要。

“张弼士一伙的行动都在执委会的预料中,总队长带领北伐军北上以前,执委会就曾经召开过一次扩大会议,商讨过万一投机商人在北伐军后方囤积作乱,应当如何处理。为此我们设立了闽西北粮食总局,等的就是这个时机!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引蛇出洞以后,就是要引诱投机商把手里的资金全部拿出来。”

第九十七章 技术性调整

时间来到了第六天,香港的胡汉民寓所内人来人往,从前门可罗雀的庭院,如今又变得车水马龙。许多大商人都断定,这次廖仲恺处理兴闽银行破产风潮失败以后,肯定会倒台,到时候胡汉民恐怕就将重新出山,收拾残局。

有眼力见的人,都急急忙忙赶来香港巴结胡汉民,也想从张弼士这里混口汤吃。

现在谁都知道是张弼士在主持这场金融战,而且随着政府陆续抬价出售国有物资后,大部分投机商更确信政府方面已到山穷水尽地步,只能也参与进来利用涨价套利,来减少损失了。

“爹,政府开始大规模提价出售粮食,我们还要不要跟?”

张秩卿小心翼翼问道,如果现在停手,张家依旧还可以大赚一笔,张秩卿自己是觉得再继续打下去,不仅张家银根过度吃紧,而且风险还会越来越大。

不过张弼士不以为然:“吃!为什么不吃进?现在物价上涨的速度,米价一天都能涨几轮,足够我们应付拆借利息。不要再等了,立刻吃进,政府放出多少大米,我们就吃进多少大米,一步不要停、一步不要等。钱不够就向汇丰和东方汇理银行贷款,贷不到款就找银钱业公所同业借钱,高利贷也不用怕,只要利息低于百分之两百,我们都还有很大的赚头。”

张弼士一旦带头出手,亮出风向标来,其余投机商也便纷纷跟进,都用相同手段大举拆借,疯狂吃进闽西北粮食总局新放出的一批物资。

由于参与投机的票商实在太多,同业拆借自然愈发困难,拆借的利息同样是一天之内都能暴涨好几轮。

不过就像张弼士说得那样,只要拆借利息低于百分之两百,打垮政府、打垮兴闽银行以后,他们就都还有很大赚头。

所以投机商们根本不怕利息高涨,反而利息越是高涨,大家越是相信政府垮台近在咫尺,投机的热情和力度只能与日俱增,如火炽烈。

一时间广东、福建两省的金融和物资市场同时高涨,由于兴闽银行出台了新的跟单押汇条例,现金和外汇方面的问题稍稍解决,前往银行门店挤兑的市民数量这两天也减少一部分。

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便都集中在了物价变化上,普通市民们或哀嚎或怒骂,有心人则围在报社和电报局门口,不断追问着每日物价的变化,还有龙岩方面粮食总局物资车队到了什么位置。

到最后,蔡绮洪干脆让总农会派出一大批工作人员,到各大城市的戏院里张贴出每日米麦棉布等主要物资的价格变化曲线。

被外国人视为久已愚昧的中国普通老百姓,现在为着切身利益,都发狂似地围在戏院门口,所有人一大早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本城戏院和农会、工会办事处那里去了解主要物资物价和兴闽票贴水价的变化情况。

多少双眼睛盯着,在这幕后又是成千上万的资金在流动着,几百万都已经不值一提,投机商们的疯狂拆借下,整个风潮的货币投机量早就达到了数千万元的骇人地步。

孰胜孰负,千钧一发的空气中,导火索已经点燃。

跟风似的,广东、福建街头巷尾流传的每份报纸上,都写满了政府和兴闽银行推出的管理政策,也写满了物价波动的数字,当然还写满香港许多财经界有力人士和外国洋行买办经理们信誓旦旦的发言。

看来一场金融的大决战,已经迫在眉睫。

黄少通没有坐在他的总经理办公室内,专程跑到了汕头的总农会总部,因为到这地步,能够决定“战争”最终胜负的,已经不是兴闽银行的各种金融管理政策,而是粮食总局和总农会送来的物资。

胜利的结果,完全取决于农会会员的斗志……

黄少通为自己捏了把汗,总决战的时刻到底到了没有?再继续打下去,总农会还撑得住吗?或许不该贪多求圆,应该在现在就收手?

两败俱伤和一边倒的一方胜利,何者更为准确?

“燈途兄,决战时刻到底到了没有?再硬顶下去,我怕我们一败涂地收场。”

蔡绮洪已经是第三次微笑着拒绝黄少通的意见了。

他亮出最后的底牌:“今天凌晨时分,粮食总局的车队同时到达了广州和厦门,而且陈炯明联系了他在香港认识的两个洋行买办,确认张弼士集团手头的资金已不足一日可支。从今天市面上的拆借利息陡增情况来看,投机集团已到山穷水尽地步,傍晚以前就能决出胜负。”

黄少通又给自己擦了把汗,几千万元的巨额资金博弈,一旦兴闽银行战败,那先锋队过去获得的所有成果都将资不抵债。

他们真能玩得过在资本市场里腥风血雨杀戮了几十年的张弼士吗?

时间越来越紧迫,蔡绮洪信心十足,但现实真的会依照他的想法前进吗?香港胡汉民寓所内,张弼士为首的投机商们已经打开了十几瓶葡萄酒举杯相庆。

按照他们的估算,政府同样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胜负的确将在今天傍晚以前决定!

投机商们有专人从电报局抄来物价波动的数字,所有人看着节节上升的米价价格,胸腔里的心脏也伴随着曲折波动的线条越跳越急,几千万的巨额资金,谁看了不说一声大胆呢?

“涨、涨、涨……再涨一毛钱,我们就赢定了!”

张秩卿拿着从电报局抄写来的数据,撒腿闯进胡汉民寓所内,他把手里的电报纸高高举起,欢喜雀跃,几乎整个人都要跳起来了。

“涨过了!我们赢了!”

在广州、汕头、厦门和福州的兴闽银行门店门口,还是粮食总局的米价公布栏边上,聚集着千千万万的市民。

他们没有选择帮助先锋队,实际上若市民们能够不跟风抢购,而是听从政府的宣传,按捺住抢购的欲望,就足够使得问题解决大半。

然而大部分市民根本听不进去先锋队的宣传,抢购风潮愈演愈烈,平白为投机集团增添了无数弹药。

当米价再度暴涨,闯过安全线的时候,无数市民或庆幸或暴怒,还有许多人拿着砖头开始冲击粮食总局想要抢粮,秩序一度混乱,情形到了完全不可收拾的地步。

黄少通四肢发冷,这一回的失败,足够让先锋队近一年的经营成果化为泡影!

他喃喃自语:“这只是技术性调整、这只是技术性调整……是技术性调整,不要怕……”现实的梦魇却摆在黄少通面前,米价还在上涨!

香港寓所内的张弼士则兴奋地站起身来,一改从前冷静淡定的模样,直接狂喜地跳到餐桌上。

“臭小子,同我玩,你没够资格!你们都完了,我要你输得光光的滚出福建,我还有很多钱,你要几多我给几多,只管放马过来!同我玩?不自量力。再有一个时辰,林淮唐就要输到连裤子都当掉!”

为了平抑物价,兴闽银行的现金也被大量抽取支援,如果物价战打败,那兴闽银行之前通过跟单押汇实现的币值稳定也将彻底破产,如此不仅将导致华南大批出口商破产,而且兴闽银行再无法收回贷款和履行外汇交易的情况下,将赔到先锋队彻底资不抵债的地步。

张弼士双手高高举了起来:“我们赢到全部!”

聚集在胡汉民公馆内的一群投机商,全都提前庆祝了起来,物价打到现在这个地步,按他们估计政府应该是再也无力招架,只能败退收场。

张弼士又让他儿子张秩卿去电报局,收最后一次的消息,其余人则打开葡萄酒,还有人点燃了鸦片烟,公馆内红粉飞扬,一片纸醉金迷的排场。

张秩卿两手紧握着电报纸,跌跌撞撞地走了回来,好像冬天打霜的茄子,无精打采,透露出令在场所有投机商人都觉得不安的空气。

张弼士脸上的笑容,瞬间冻结了。

“政府……先锋队撑住了吗?米价又、又涨了多少?”

“米价……米价下跌了一毛!广州沙面、福州南台和厦门鼓浪屿的洋行及投机商……抛风已起,除了大米以外,小麦、面粉、棉纱、布匹……物价全都在下跌!”

第九十八章 上海之战

上海市区内的攻防战已经彻底白热化,工人纠察队依托街垒,以一条街、一条巷、一条弄堂甚至一间房屋,做最激烈的抵抗。

沪军被租界当局限制使用重武器,进攻屡次失利,迟迟不能得手。陈其美暴怒之下,好几次都要求炮营直接上前线开火,只是被李平书死死拉住。

但到现在的地步,眼看着沪军再不使用重武器,同盟会就有被赶出上海的危险。

陈其美也顾不得租界当局的反对:“沪军是同盟会最精锐的部队,连沪军的威力都不怕,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工人了,这明显都是通北的满清逆贼,必须重拳出击!”

李平书死命拉住陈其美,他是上海商团公会的会长,虽然和租界当局关系良好,但也更因此知道列强的警告绝非说说而已!

陈其美一把甩开李平书:“列强、列强!我看这群暴徒就是受列强支持,给我添堵来的!看我用克虏伯大炮,把你们一个个都送上天!”

自从上海开埠以来,城建范围不断扩大,越界筑路区的房屋叠床架屋,可谓层层叠叠。街巷弄里的复杂程度,比之十八世纪的巴黎还要夸张,沪军士兵一旦在复杂的街巷里落单,就难以逃脱工人武装的歼灭。

相反,工人武装却可以前屋进、后屋出,刚才还在街垒对面和沪军交火,转眼间居然就能出现在沪军的背后偷袭。

除了调动火炮以外,陈其美又以沪军都督府的名义下令,所有市民民宅不许供通北的反革命武装使用!

市民民宅不得允许工人进入,屋面也不许作为纠察队的街垒,同时沪军士兵可以利用市民民宅穿梭,来打击纠察队的后方。

陈其美原来还想学冯国璋,直接一把火把上海市区都给它扬了。

但是上海可不是汉口,陈其美真敢干出这种事来,列强就能立即调集舰队过来送他上天。

在李平书劝说下,陈其美总算没有一路疯到底。

只是他大肆冲击民宅,又违反租界当局的禁令调来大量火炮,其实已经是非常冒险。

可当沪军大炮开火的时候,租界当局却并没有加以干涉。陈其美阴阴地笑了起来,这很好嘛,看来洋人也是怕工人的嘛!

密集的炮火在上海逼仄的街道里炸裂,炮弹横飞,步兵野战炮的平射射击,可以轻而易举把所有街垒都炸得粉碎。

大批沪军士兵冲进市民的民宅内,穿梭而过。

绝大部分市民都没有像工人武装一样进行反抗,总工会不是没有在这方面做过努力,总工会已经向上海市民发布过《告上海全体市民书》和《告上海店员、学生、手工工人起义书》等宣传文件。

然而没有严密组织,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也没有武器的市民,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来抵抗沪军呢?

甚至绝大多数的上海市民,还在沪军都督府开出赏格以后,主动向沪军报告了工人纠察队的动向和线索。

“长官啊,我们只是看看戏,我们支持都督府呀!”

总工会的一系列罢工行动,当然有利于工人群体。

但即便是工人群体内部,肯定也有相当于一部分工人会想在罢工的时候回去做工(会得到老板的额外奖励!),何况是一般市民呢?

市民只觉得工人争取权益,这是很好的——可前提是不能打扰我们安定的日常生活。

工人武装起义,也是可以容忍的——可前提也是不能打扰我们和平的秩序。

沪军和工人纠察队的激战之中,占据上海人数最大比例的市民群体,多数都对这场冲突持冷漠态度。

他们好像分不清两支革命军,到底谁更革命、谁更正义,只希望他们打仗时不要打到自己家来。

陈其美的战术很快得手,沪军终于突破了好几道街垒,取得巨大进展。蒋志清亲自带着一营炮兵向前推进,黑洞洞的炮口瞄准街垒,一炮过去,橘红色的烈焰焚烧起来,工人纠察队的重武器比沪军少得多,形势很快就变得严峻起来。

但蒋志清很快也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娘希匹!怎么没有炮弹了?炮弹呢?炮弹都到哪里去了!”

沪军都督府的饷械是由军需处负责,但军需处的要员都是陈其美提拔的一群青帮流氓。他们不懂管理也不懂技术,只懂得监守自盗,军需处储存的炮弹有将近一半都被卖到黑市,到此时反而有炮无弹,反令蒋志清措手不及。

“调兵、调兵,快调兵!闸北不是还有商团部队吗?也都快调过来呀!”

首节 上一节 129/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