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125节

林淮唐深吸一口气,他刚刚勃然大怒有些失态的模样,也吓住了总司令部内的青年军官们。

所有人鸦雀无声,好像一根针落到地上,大家都能听得清楚似的。

好像从那次颅骨手术以后,自己的情绪就变得易于波动了起来?

林淮唐右手按在胸口,按捺住体内不安的怒火,总算心平气和地说:“璞青说得对,参谋处立刻制订一份全线进攻的方案……调兵南下,也不要动前线的军队,先把预备队调动过来,我亲自带总司令部的预备队南下。”

陶骏保立即表示赞成,作战主任李济深对同盟会和先锋队之间复杂的关系,尚无了解,但他精于军事部署和参谋作业,也很快就跟着说:“第一路军的预备队还有一个团在宿州,今天就能调回来,加上总司令部控制的直属兵力,今天晚上以前,我们就能调动两个团先回浦口。”

“不,不去浦口。”

林淮唐断然反对:“南京现在被程德全控制,这个立宪派十有八九会倒向陈其美,我们去浦口就是自投罗网。南下部队接近浦口后,参谋处要组织好交通路线,立刻下车,让部队到镇江集结渡江。”

镇江是镇军的大本营,镇军现在虽然改编为了华野第三师,但陈其美和程德全的手都还没来得及伸到镇江,当地依旧由林述庆留下的几个军官维持治安。

“镇江是安全的地方,南下部队到镇江集结以后,立刻通过华野第一舰队渡江,联络谢葆璋司令,请他先把运兵船开到镇江,准备迎接大军南下。”

陈其美出兵杀戮常熟三县的农会同志,这做法简直比胡汉民还要可恶和过分。

而且兴闽银行的挤兑风潮,同时爆发,也说明敌人的行动是有串联的,这不是陈其美个人对先锋队发难,而是同盟会内部一批对先锋队有敌意的人,甚至可能包括立宪派和北洋军,是所有敌对势力大联合的一次行动。

林淮唐慢慢冷静下来,他知道这时候北伐军自己绝不能先乱了阵脚,更不能对同盟会的人进行无差别打击。

这种关键时刻,一定要认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很好,好得很,陈英士帮了我们一个大忙,正好看看谁是真正的革命派,谁又是看不得中国走上正确道路的反革命派。他要帮我们看清楚天下人的成色,那我们也该好好感谢陈其美,我要亲自带部队去镇江,前线作战指挥……”

林淮唐扫了一眼总司令部里的所有人以后,还是拉起了姚雨平的手。

“士云,你是总参谋长,总司令部本来就由你负责,我走以后你要负责好司令部的工作,北伐军能否生存下去,就要看你的啦!”

名义上来说,先锋队是实行执委会的集体领导,但真到危急的关键时刻,所有人都知道真正拿主意的人肯定是林淮唐。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先锋队的组织还远远没到成熟的时候,太多时候林淮唐也只能选择揠苗助长来渡过危机。

难道他不想窝在广东或者福建,慢慢扩大地盘,慢慢发展起革命组织来吗?他竭尽所能推动历史的发展,甚至常有揠苗助长之感,从黄花岗起义的失败到北伐军的今天,也才八个月的时间,八个月的时间!从无到有,推动出眼前的局面,林淮唐有时也觉得这种“太快了,太快了,有催人上进的感觉”究竟是好是坏?

时间好像被上了加速齿轮,但历史摆在林淮唐的面前,每一秒钟时间的浪费,都意味着中国这个老大国家元气的消亡与无数国民苦难的加深。

甚至于全世界人民于今,于未来,所受到的苦难,都全部压在林淮唐的心里。

他现在有机会,不仅能将中国,而且能将整个世界,都导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林淮唐又怎么能停下脚步呢?

他只能前进。

或许当林觉民死在他的怀抱中时,林淮唐就该明白,这是属于他的责任,拯救无数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民,这是属于中国的责任。

第九十章 第三镇的吴佩孚

徐州城又陷入猛烈的炮火之中,北伐军的攻势突然加强,让城内垂死挣扎的靳云鹏措手不及。

他本来以为,看前一天的情况,北伐军可能会先慢慢布置围攻的阵地,不会急于攻城。

毕竟以现在的形势看来,徐州已经是北伐军的囊中之物,实在没有急着攻城,平白多付出许多伤亡的必要。

可是靳云鹏这点小算盘还没打起来,更猛烈的炮火就摧毁了他最后一丝希望。

北伐军的大炮对着徐州城古城墙连续轰炸了几个小时,到底打出了多少发炮弹?一百发?还是两百发?

这么猛烈的攻势,简直是北伐以来最宏大的一次炮击!

靳云鹏的耳朵里,充满的都是此起彼伏的爆炸声——火力猛烈,炮火连天,火药味辛辣刺鼻。徐州许多房屋着火,墙壁倒塌,犹如天崩地裂一般,接着炮弹如雨滑落,火焰燃烧着村庄,转眼之间,什么都破碎了,而地心还在不断地分裂之中。

那种高密度的炮击,把古城墙附近的许多民宅,都碾成一片瓦砾,第五镇临时构筑的工事大部毁坏。

紧接着,便是许多北伐军的工兵冲上来爆破,战斗变得越来越残酷,第五镇北洋官兵的士气也越来越低,如果不是靳云鹏一再强调,北洋团体的虎贲劲旅第三镇已经在徐州战场外围救援,大部分人军心早就垮掉啦!

饶是如此,伴随着北伐军总攻击的开始,还是陆续有许多第五镇官兵逃出城去,向先锋队投降。

靳云鹏不清楚投降的士兵数量具体有多少,但可以估计的是,到现在为止,出城投降的人已经超过了守军总兵力的十分之一以上。

形势不是坏,而是大坏、特坏,太坏了,靳云鹏就连再坚持一天的信心都消失了!

“林淮唐疯了吗?徐州被围得像铁桶一样,居然又这样发起强攻!”

正在徐州战场外围,萧县西北面和华野第二师一部对峙的北洋第三镇援军,和靳云鹏抱着几乎相同的想法。

冯国璋才从北京赶来战场前线不久,满脸还带着腊月寒冬的风尘仆仆,他也是两天没有睡觉,一直奔走在前线,但对林淮唐的用兵却也很看不懂。

第三镇号称北洋六镇中最精锐的部队,这次袁世凯是实在没牌可出,才会暂时搁置追击山西民军的计划,把这支王牌劲旅紧急调往山东作战。

可第五镇实在不争气,这么短的时间就到了全军覆没的边缘,第三镇紧赶慢赶,到现在为止,也就只有两个标,大概半个镇的部队赶来了徐州战场。

“曹三,你怎么看?”

第三镇所处的位置,距离徐州城尚有一段距离,但也隐然能听到轰鸣的炮声,可见北伐军的这波总攻击攻势是多么猛烈。

第三镇统制曹锟是个憨厚人,因为排行第三,在北洋团体内部常被称为“曹三傻子”。他没什么心眼,据说头脑也比较简单,胜在为人讲义气,性格又特别宽和,袁世凯就喜欢用这种没脑子的人,最是放心,把第三镇这种王牌部队交到曹锟手上,也不怕出什么幺蛾子。

曹锟憨憨地说:“俺也看不大懂,俺和冯军统一样,那林淮唐怕是打仗打得发疯了吧?”

冯国璋呸吐了口痰,一脚踩上去碾了碾:“他是疯子,我们也只能陪他疯,真不知道翼青还能坚持多久。”

“大帅,标下以为民党大军突然间发动总攻,情形十分奇怪,并不合于兵法。依照前几次北伐军的用兵来看,华野将领都是知兵之人,不至于用兵如此拙劣。大帅,会不会是民军后方出了什么问题?”

“哦?曹三,这是你的手下?叫什么名字?”

曹锟心里惊了一下,转过头去看到一个光秃秃的大脑门,才认出来这是第三镇一个管带吴佩孚,原来是山东本地出身的一个秀才,日俄战争时曾为北洋督练公所立过功。

“标下吴佩孚,山东蓬莱人,徐州一带地理情形我都很熟悉。”

吴佩孚是山东本地人,又是陆军速成学堂测绘科出身,对徐州附近的战略形势,的确了如指掌。

他向冯国璋侃侃而谈:“徐州虽然有山有水有湖,但自古以来被称为易攻难守之地,近世以来先有运河贯穿,又有津浦线途经,是为南北要隘,天下所必争之地。第三镇要救徐州,必须穿过微山湖一带水网密布的地区,南军只要在此地区以扎实兵力构筑阵地,决计能够破碎我之解围行动,而徐州守军无粮无械,难以自持,至多两天时间就只能投降。”

吴佩孚嘴角一笑:“那么,为什么林淮唐连两天时间都等不及,非要急于发动总攻?我观北伐军从前用兵的习惯,虽然不似爱惜士卒之辈,但也不会做无谓的牺牲。如此可见,北伐军总攻击是障眼法,后方出现问题,将由攻转守,才是真相。”

吴佩孚的分析令冯国璋眼前一亮,顿时感到豁然开朗。

不错,袁世凯正在急切调动各路政治资源,准备从林淮唐的后方下手,破坏北伐军的军事行动进程。

冯国璋是知道这些内幕的,但他并没有将这点和眼前北伐军的行动结合起来做考虑。

反而吴佩孚并不知道北洋高层的决策内幕,只通过北伐军的军事部署变更,居然就能盲人摸象,判断出全局形势来,这种兵学分析能力,着实让冯国璋大开眼界。

“你说得对!吴……佩孚?你的表德怎么称呼?”

“子玉。”

“子玉老弟!还有曹三,快,我们立刻准备组织突进救援,如果北伐军的总攻击是为了给转攻为守制造烟雾弹,那我们的战机也就近在眼前了。第三镇各部快准备好作战,曹三,一旦北伐军总攻击停止,就立刻向徐州城下突进,以救出第五镇的残余部队为主!”

“徐州城呢?”

“还管什么徐州城?救出第五镇后,我们就一起往济南撤,还留在徐州陪靳云鹏等死吗?”

吴佩孚的一番分析,拨开了北洋军面前的战争迷雾。曹锟是大老实人,见吴佩孚这么出了一番风头,也只是抱怨一句“子玉老弟有这么大本领,却不跟哥哥我讲两句,真是不够朋友的”。

吴佩孚志得意满,他有种预感,这一战将不会是北洋军和先锋队战争的结束,而可能只是一个新的开始罢了。

第三镇将士不愧北洋虎贲之名,迅速整装完毕,肃然列队整齐。忽然间风雪大作,片片雪花由天际中央的乌云里垂下,洒满大地,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人征战过的古彭城,又染上一抹令人心悸的惨白色。

深蓝色军装的第三镇北洋官兵,列成纵队,迅速由萧县西北面向徐州城进发。吴佩孚将大檐军帽戴在头顶,心潮澎湃,打败林淮唐、打败北伐军,天下还是袁宫保的,也终将是北洋团体的!

北洋不会被打败,未来能统一中国的,绝不会是那些油头粉面的假洋鬼子!

“第三镇,前进,救出第五镇袍泽!”

第九十一章 向上海进军

徐州附近飘起了大雪,镇江附近则又下起了一场小雨,林淮唐透过夜灯,已经能望见停靠在江边的运兵船了。

细雨连绵,两个团的北伐军跟着林淮唐迅速南下,大家都被一片惊疑不定的氛围笼罩,南方到底发生了事情?

他们这些人在江北打生打死,以为是为了南京和上海的革命事业在北伐,在跟北洋军真刀真枪的血战硬拼,结果江南却发生了什么?

同盟会对先锋队和北伐军举起了屠刀!

细雨连绵,林淮唐扯着身上的黑色雨衣外套,有种浓烈的不安预感,他很担心这场雨会很快下大起来,到时候可能影响华野的渡江行动。

“谢司令,让你久等了!”

谢葆璋一袭雪白的海军将官制服,雨水里还是一丝不苟,站在甲板上向林淮唐敬军礼。两排穿海魂衫的水兵,也持枪靠在码头边上,林述庆留在镇江的几个老部下,都带着手里头不多的人马,在镇江码头附近拉起了警戒线。

夜色里林淮唐振打起精神,笑道:“同盟会有些朋友看错了我,谢司令,你认为现在形势怎么样?”

“君汉先生,恕我直言,现在形势恐怕很不好。”谢葆璋直言,“据说上海那边,工会和都督府已经发生了大规模冲突,事变很难和平收场了。”

“和平?和平!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以斗争求和平,那人家才肯给我们和平呢!”

雨水淅淅沥沥地下着,两个团的南下战士都紧绷着脸,所有人神色严峻,坚毅的面孔上挂满了决战的信心。

北伐军里不乏老同盟会会员,也不乏革命党的元老级人物,但这场从岭南到江淮的远征,还有一路上先锋队组织所做的政治工作、集体生活,真正把所有人都融合到了新的整体里。

他们不再是同盟会的成员,而是真正的激进革命派先锋队的一份子。

林淮唐一步一步站到运兵船的舰桥上,雨是越下越大,让人不禁揪心他会不会失足跌到江水里。

不过林淮唐的身手,好像也不需要任何人来担心。

他亲手把红色的臂章套在左手上,天上轰隆一声雷鸣,银白色的闪电骤然撕开密布深灰的乌云,把光芒映在林淮唐的手臂上。

首节 上一节 125/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