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235节


一旁的师爷听着李洪品的感叹,便试着问道。

“大老爷,那这告示是贴,还是不贴?”

师爷的发问,让李洪品一愣,随后恼道。

“你问的是何废话,这使府告示焉能不贴,若是吞了这告示,咱们便是有几个脑袋也扛不住安抚使的雷霆之怒!”

怒言训斥一番后,李洪品又出言恼道。

“贴。把这告示摹写百份,务必保证每个人都能看到,还有,派出巡丁,敲锣打鼓的,要让所有刘庄场的灶丁都知道这事,本,本官非得看看,到时候,这灶丁都去应了募,当了兵,这盐场怎么办?这天下百姓无盐可食的时候,他安抚使又能如何!”

那挨了训斥的师爷一听吩咐,那双眼顿时便是一亮,连忙恭维道。

“大老爷高明,小人这就去办!”

师爷的马屁让李洪品的心头一乱,暗自寻思道。

“高明,高明个屁,老子也是想保住脑袋,不过,将来朝廷打过来的时候,该不会计较这事吧”

和其它盐场一样,虽是半晌但因为所有人都忙着煎盐,所以那棚旁的路上显得有些冷清,除了停于路边的独轮车旁,只有几条野狗在那里游荡着,突然那野狗像是发现什么似的,猛的一下窜入一旁的茅屋中,然后警惕的朝着远处看去,只见那边一群人扛着大铜锣由远而近的走了过来。

突的扛着大铜锣的巡丁猛的一敲锣。

“咣!”

一声清脆的锣响骤然响起,那锣声瞬间便打破了盐场中的沉寂,那锣声中,煎盐的灶丁只以为又是在加捐税,那被烟熏火燎的脸上,全都是些无奈。

走在队伍正前的巡丁立即大声嚷了起来。

“大家伙估且听好,今个安抚使大发慈辈,念我等盐丁灶民生活艰难,特恩准我等盐丁灶民从军出籍”

不过只是刚嚷出这么一句话来,那原本正忙活着煎盐的灶丁,先是一愣,随后那里还顾得会为会把这盐给煎糊了,纷纷丢下手中的活计的,跑出了草棚,急声问道。

“啥、啥是从军出籍?”

他们的语气显得有些急切,神情中带着些期待。甚至有些人更是因为激动,以至于双手微微颤抖着,那双眼睛中,更是满怀的着期待。

“从军出籍,就是说,但凡我等盐丁灶民皆可应募从军,一但点募为兵,每月发军饷五钱、米粮一石,从军三年后,全家即可永脱灶籍,入籍为良民!”

大使衙门前,数以千百计闻讯而来的灶丁,都挤在那告示前,眼巴巴的听着管事的解释,他们大都不识字,可却并不妨碍他们满怀期待与希望的看着那告示。

“大,大先生,您,您是说,只,只要能点上兵,非但有军饷,三年,三年后全家都能永脱灶籍,当,当上良民”

姚武国睁大眼睛,有此不敢置信的看着告示旁的管事,他的嗓子有些发涩,甚至就连忙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十几年前,为了能不再世代当灶民,他爹带着一家人趁着改朝换代的时候,逃出了盐场,寻了块熟荒种了下去,原本想着一辈子能都种田为生,可后来朝廷却下了旨意,勒令灶民返场,半年内不返场的杀无赦,且诛其藏身亲邻,迫不得已下,他们一家又被逼回了盐场。

现在,还有这样的好事,只要点上兵,就能全家脱灶籍?尽管内心激动非常,可他却显得很是谨慎,并没有立即应声,而是想再看一看。

“没错!三年!只要三年,全家就可永脱灶籍!”

“大先生,这行军打仗,刀枪无眼,若是,若是熬不过三年咋办?”

旁人的问题让姚武国一愣,可不是嘛,这要是万一撑不过三年,死了怎么办?

那告示旁的管事一听,指着告示对问这话的人回答道。

“这上面白纸黑字写着,若是阵亡者,死者入享忠烈祠,家人可得五年军饷作为抚恤,出籍为良民”

管事的话还没说完,只听到旁边就像炸了窝似的,在众人纷纷嚷问道。

“大先生,这,这在何处点募?”

“点募?”

那位管事的瞧着眼前的姚武国,眯着眼睛说到。

“你以为这兵饷是好吃的?要能力举300斤,你行吗?”

管事的话,立即在一旁引起了一阵笑声。

“瞧你大先生说的,俺们这些灶丁平日里可不就是靠着力气吃饭。别说是300斤,就是500斤也能举得起来。”

不是举一下!

而是将300斤的石质杠铃连续挺举20下!这个是募兵的第一关,只有如此,才算是过了第一关,才能登记上名号。

连续举了20下杠铃,又扛着百斤的沙袋跑了4里地之后,姚武国才算是过了关,在管事的那里中报了个名之后,他便领着了号牌。

“1123!”

瞧着号牌上的序号,对于这些字他并不陌生,因为当年他也曾上过私塾,也曾开过蒙,如果不是因为是灶户,没准他也能考个功名。

挤在人群中,他瞧着身边的人,大都是一副身强力壮者的模样,鲜有身体单薄者,这也难怪,这么选校之下能被点中的,又有几个不是身强力壮的壮丁。

接下来还怎么选?

所有人都是眼巴巴的看着前方。知道接下来怎么办,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已经吃上了兵粮?

“不就是募兵吗?怎么还这么挑剔?”
首节 上一节 235/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奋斗在洪武末年

下一篇:护国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