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曹魏臣子

曹魏臣子 第652节

曹丕如同牙痛般,很没有天子形象的吸了口冷气。

被诏令过来旁听的司徒华歆和司空王朗,也同样吸了口冷气。都转脸去看廷尉钟繇,眼神有些怪怪的。

钟繇当然是一脸的铁青。

他算是知道了,自己被那只狡狐给摆了一道。

事情是他弹劾的,陈恒认罪了,也自请去职放出了权力。

所以问题也就出来了:谁去当益州刺史和南中诸郡的太守?谁去不毛之地,接受一不小心就死去的命运?

好死不死的,那只狡狐还举荐了他利益团体的人,和他的长子!

他是劝说曹丕答应呢?

还是找个理由推掉呢?

答应了,他就等于将自己人和长子,送上了死路。

绝对是死路没错!

那只狡狐督战益州,手掌兵权,想让他钟繇的人去爬个山涉水什么,还怕找不到理由吗?

在瘴气遍布的南中爬山涉水,不是自找死路吗!

是真的送死啊!

是真的捨不得啊!

但是推掉了,那就等于得罪了人。

任何一个被诏令去南中任职的人,都会把账记在他钟繇的身上!

很简单,他们都会在心中腹诽:汝个钟元常挑事出来,却不捨得让自己长子钟毓去?钟毓的命珍贵,我等的命就如草芥?

对吧!

而让钟繇更加难堪的事情又来了。

嗯,同样被诏过来议事的贾诩,开口补刀了。

第四四八章、避不开的死结

贾诩和钟繇没有仇。

或者说,贾诩自从入了曹魏后,和同僚之间从来没有交往过。对任何事情也都冷眼旁观,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根本没有让人记恨的地方。

但是今天的廷议呢,贾诩却是让钟繇有些难堪。

身为太尉之职的贾诩,掌举国军事,对举国各地的战事比如兵卒伤亡、粮秣消耗和衣甲军械储备等都要了解。

而此刻,他袖子里就藏了一份战事记录的布帛。

关乎去年巴中战事的。是在前些日子,陈恒让人送来的,记录了去年南中战事伤亡的军士数目等。

当时贾诩有些不解,战事都尘埃落定了,为何陈恒还要特地私下送来一份?

而且还尤其详细的,记录兵卒战损和非战损的比率?

现在,他算是知道用意了。

原来是陈恒要借他的口,来针对钟繇!

贾诩心中想了想,决定还是如了陈恒的愿。

反正他开口,也是身为太尉职责所在,将事情据实稟告而已。并没有让人觉得,他是站在陈恒这边故意针对钟繇的。

就连钟繇都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因为他清了下嗓子,将其他人的目光吸引过来后,便对曹丕说道:“稟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慎重考虑。臣去岁曾得到南中战事的军报,当时征南大将军麾下兵卒战损共计三千八百余人。其中,二千余人并非死于战场之上,而是死于山泽瘴气及不知名的疫病。”

好嘛,这是陈恒将被雍闿毒死的一千兵卒,也算在了非战而损里面。

反正也没有人回去深究的不是?

而且效果是明显的。

贾诩在此事开口,就等于佐证了崔林的话,更是让曹丕等人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狡狐陈恒设立“拾遗馆”乃是无奈为之。

大魏受禅于大汉,官职政务等也几乎都沿用了。比如一郡一县之地,朝廷只会任命重要职位的人选,其他的僚佐得又太守或者县令去自己招募。尤其是大汉朝当官是最自由的,不想当了挂印于梁,便来个说走就走的远离案牍俗事

而刚好南中的几个郡都是新得的,当地以蛮夷居多,读书识字本来就少,要治理就得需要从其他地方大量招募各级官吏。陈恒不设立“拾遗馆”吸引寒门士子去充当,还能拿刀子逼迫世家子弟去任职不成?

所以呢,曹丕一听,当即脸就更黑了。

连带看向钟繇的眼神,也有些了询问之意:事情是汝挑出来的,怎么解决,给个章程呗?
首节 上一节 652/7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崇祯本科生

下一篇:汉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