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曹魏臣子

曹魏臣子 第139节

徐盛脸色有些惨白,陷入了沉默。投奔亲戚本来就是编织的理由,他贸然开口,就是害了所有人的性命。

“唉,都尉明察秋毫。在下不敢狡辩。”

站起身,拱了个手,徐盛也不装了,拿出和历史上勇名见闻的作态,“某是徐州琅琊人,因曹司空东征吕温侯,徐州战火连绵,是故想避居江东,求苟全性命耳。”

好嘛,陈恒听出来了。

曹操前两次攻打徐州的时候,陶谦还活着,屠城还能找个为报父仇理由。但现在陶谦都在地里腐烂了,征徐州还屠城,就给了徐州百姓“曹操要屠尽徐州”的恐慌,不争相逃离才怪了。徐盛也是个人,不想留下来等死也不奇怪。

“嗯,某信你不是奸细了。”

陈恒摩擦了一会儿胡子,冷不丁又冒出了一句,“你有武艺在身,而且识文断字,为何不从军谋个前程?”

这是问我未来打算?和你有关系吗?难道是要招揽我?

徐盛有点蒙,马上就隐晦的拒绝了,“在下才浅德薄,但求苟全性命足以。”

被后世赞为江表之虎臣的人,才浅德薄?陈恒笑了,露出了白森森的牙齿,懒得再做纠缠,直接就抛出本意“呵!本都尉麾下正好缺人,不计较出身,也不计较才浅德薄。当然,文向兄也是可以拒绝的。”

徐盛被陈恒的不要脸惊呆了。

还真没有见过这样招揽人的!非亲非故的,还把表字给叫出来了,威胁之意是个人都听得出来。不从就得死,这简直就是逼良为娼啊!

沉默一会儿,徐盛慨然作色,一脸的坚决,“都尉,人各有志,为何如此逼迫在下。某虽然一匹夫耳,但也知圣人言,大丈夫威武不能屈!”

额不怕死的。不过也对,徐盛要是连点骨气都没有,也没办法在历史留下偌大的名声了。“壮哉!圣人之言,本都尉深以为然。刚刚戏言耳,文向兄切莫见怪。”

陈恒马上的,来了一句补救,然后又摩擦起了胡子,“嗯,不过大丈夫生逢乱世,徐兄真不愿有所作为乎?某愿以军侯之职相授,如何?”

嗯,这是威胁不奏效,改利诱了。

而且陈恒也不等徐盛回答,马上就走过低声耳语了几句,“某姓陈名恒,现军职为扬忠都尉。嗯,已经定亲了,夫人乃夏侯颍川之女,如今养在曹司空府中。徐兄之才,恒自认还是有能力让你尽情施展的。”

这次徐盛不羞恼了,脸上的阴晴不定,昭示着内心的犹豫。他虽然还没有出仕,但一直胸有大志,对天下英雄人物比如夏侯渊等,还是知道一些的。

如果说,陈恒以军侯职位招揽,是对他能力的认可;那么,陈恒将迎娶曹操的养女为妻,就是暗示了他未来有一个无限光明的前程。

毕竟在以血脉为枢纽传承的年代,陈恒作为迎娶曹操养女的人,仕途肯定步步高升。而他如果投身在陈恒麾下,以后也会水涨船高。

大丈夫生于世,不就是一展此身所学,光宗耀祖,博得生前身后名吗?

徐盛是真的心动了。不是军侯的职位,而是未来的前景。

古人言,千里马常有,伯乐难求。这个时代,如果想出人头地,光靠能力是不行的,还得有平台去施展。李广难封、冯唐易老的事迹又不是没有听过。霍去病如果不是卫青的外甥,汉武帝刘彻又怎么会让年纪轻轻的他率兵打匈奴,成就不世之功呢!

“徐兄,你不必现在就答复。正值曹司空征伐吕布之时,本都尉职责所在,是不会放你等离去的。当然,若是等到战事结束,兄之去留,恒绝不强求。”

看到徐盛在犹豫,陈恒趁热打铁,又开始玩博大胸襟的虚伪了,“嗯,兄先在军营待些时日,慢慢思量恒之提议。刘鹏,送徐兄出去,给他们五人安排独立营帐,不可委屈了。”

“喏。徐壮士,请。”

刘鹏领命,还很客气的请徐盛先行出帐篷。

但徐盛脚步没有动,先给刘鹏拱手客套了下,便单膝跪在了地上,“都尉不以盛才浅德薄,微末之身,以礼待之,以职授之,以前程许之。盛虽一匹夫,但并非不知好意之人!愿为都尉马前卒,以死报效!”

“哈哈哈!好!”陈恒大笑,快步走过来扶起徐盛,心里得意非凡,“有文向相助,他日恒封侯有望也!”

徐盛愿意投身扬忠都尉麾下后,陈恒从其他三位军侯中调遣些人来给他统领,终于凑齐了四名军侯。嗯,因为陈恒的部曲占了一百人,所以只能给徐盛一百人。

但徐盛也很感激了,毕竟初来乍到的,就能统领一百人了,已经很不错了不是?而且陈恒还表示说,以后一定会给他凑齐两百人的。

人呢,一旦有感激的心理了,就会想做些什么来表示一下。比如当年陈恒被曹老大用竹简一顿怒砸,就变成了为曹昂断后死不旋踵的死忠脑残。

徐盛也是在思虑着。

所以陈恒继续当咸鱼等徐州战事结束,无聊之下提醒了他一句,以后少做点夜里涉水过河不要命的事,他就有想法了。

“都尉,麾下有些想法,或许能立点功劳。”

嗯?听到立功的陈恒,眼睛马上就变亮了。

第一一一章、进军当涂

徐盛的想法不难猜,想给袁术找点乐子。

他给了四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

其一,天气恶劣,淮水另一侧的袁术军觉得陈恒并不会主动出击,事实上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双方都没有交战过。对方现今的警惕性是很差的。

其二,淮南去年197)发生了大旱灾与大饥荒,出现人食人的惨剧。但袁术称帝后一直在奢侈荒淫,挥霍无度。非但没有赈灾,反而变本加厉剥削百姓,治下人心已经不稳,就算遭到陈恒攻击,也不会为袁术通风报信。

其三,袁术军这两年先被吕布大败,后被曹操大败,实力大损。如今又和曹仁偏师对持中,对只有八百兵卒的陈恒不会太过于在意,即使陈恒来袭,也会以为是骚扰而已,不会大军来袭。这就保证了打不过就跑的退路。

最后的理由是最关键的,徐盛深谙水性,有把握渡过淮水。这也是他敢夜里涉水的原因。

陈恒听完以后,先是感慨徐盛不愧是历史上有所成就的名将,然后就陷入了沉思。

他心里有点纠结,难于取舍。
首节 上一节 139/7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崇祯本科生

下一篇:汉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