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729节


王承恩看了十年了,大约也知道朱由检带来的好处有些什么。首先肯定不是什么“仙家法器”,也不是“天兵天将”,那些都是传说。

朱由检没有改变大明的人,也没有改变大明的物,他只是改变了原有的这些人的位置而已。让不同的人待在他们最应该待的位置上,从而避免了大明再出错。

其二,朱由检带来了一些奇淫巧技,而这些奇怪技术创造了许多奇迹。但是这些技术又都是大明原有的人用双手营造出来的。

说到底,这位突然附身出现的皇帝,只是出了一些鬼点子和手段,大明一下子就回魂了,而且在短短的十年间比过去还要庞大。

“不,大明现在还很虚弱,只是空有架子而已,根本比不上张居正的时代。”这是朱由检最近的原话,但是王承恩却觉得现在的大明要比以往更大,至少南洋就是例证。

朱由检最大的本领都在将军山,这一点王承恩是知道的,所以他接待方以智的时候特别尽心。

“怎么样,最近有没有休息休息,南洋的岛屿你们买了没?”朱由检一进亭子就放开了话题。

“没钱。我们都是穷人,可负担不起你那每年的盘剥。”方以智倒是不拘束,上来就损朱由检。这要是一般人,估计早吓坏了,但是方以智太知道朱由检的脾气了,他当初可是被朱由检耍过的。

“这都被你发现了!哈哈哈。”朱由检无所谓地大笑。

“那些小岛没什么好玩的,朕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养老的好地方,也是一个小岛,但是比南洋那些岛要大。到时候盖一批好房子,让你们这些做了一辈子学问的人,舒舒服服地去哪儿养老去。”朱由检说。

“皇上说得是新西兰吧?”方以智问。

“有了世界地图,啥都瞒不过你啊!”朱由检说。

“那是,我早猜到皇上想去的地方是澳洲了。新西兰就在澳洲旁边,是块好地方,就是有点远。”方以智说。

“远点不怕,你可以研发出热气球,到时候我们飞过去……”一瞬间,几个人的话题又扯到了空中旅行了。

王承恩竖起耳朵在一旁听着,对于空中旅行,他是不敢兴趣的。但是他对朱由检的想法是有兴趣的。听到方以智说朱由检会去澳洲,王承恩认为方以智的猜测一定是对的。

王承恩特意找了一副地图看过了,那澳洲是一个大岛,地方不小呢,但是比起大明还是要小不少。

澳洲孤悬海外,对大明几乎构不成威胁。王承恩心中的石头落地了,他想念远在河南的朱慈烺了。

朱由检心狠,朱慈烺在信阳主政,朱慈焕和朱慈炯又都去了部队,听说还受三年的活罪呢。而且这二位皇子都更换了名字,没人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连王承恩都不准去探视。

有时候王承恩觉得朱由检对以前崇祯的几个孩子太狠了,但是看看九儿和阿珂,王承恩又觉得朱由检对九儿好过阿珂。

王承恩猜不透朱由检真实的想法。

亭子里,几个人还在继续聊天,这场看似随意的谈论,其实是朱由检对大明科技状况的摸底排查。

最终结果却并不乐观,朱由检感到忧心忡忡。穿越已经十年了,朱由检也算是带来了不少的知识和理论,但是到目前为止,大明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居然还建立不起来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

什么是完整的理论体系,说穿了,整个人类史的科技树,总共只有三个阶段的理论体系。第一个阶段,就是各个文明的神话理论,以神造万物来解释宇宙现象,各个文明都出现了各自的神。

这一套理论体系几乎都差不多,区别只是神不一样,故事也不一样。说到底大家的技术差距都不大,自然对世界的认识也区别不大。

第二个理论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以及在万有引力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一套宇宙论。

第三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一直到朱由检穿越,基础科学理论几乎停滞不前,一直还停留在爱因斯坦的宇宙论里面。

以方以智这样的学者,凭着朱由检带来的只是铺垫也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基础,朱由检当然也没有这个本事。

他只能想到一个人——牛顿。

牛顿现在大约十几岁,如果大明把牛顿带过来,借助朱由检带来的知识指引,大约这个理论基础可以很快出现。

为什么非要这个东西?因为基础理论是一切应用技术的基础。正是因为牛顿的万有引力,才促使了力学的大发展,并最终诞生了两次工业革命。

想想看,所谓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是不都是发挥和发展力学的应用嘛。

大明要想真正的发展工业,就离不开牛顿这个人。现在看,只有牛顿才能完善这套基础科学理论。

“牛顿,牛顿,是时候来了。”

朱由检自言自语。

“皇上,牛还没炖好,您先吃羊肉,我一会把牛炖好了送来。”王承恩急得满头汗,他一直听朱由检念叨牛顿,就差没亲自进御膳房帮厨了。

第六百零九章:第一个五年计划会

“皇上,最新的栓动式步枪暂时停止研发了,新式前装燧发枪已经定型,陆军后装火炮的研发也进入实验阶段…”负责武器具体研发的毕向东向朱由检汇报了最新的武器研发情况。

“基础理论不突破,整个行业的技术就跟不上来。同样是枪管露气的事,燧发枪的要求比栓动步枪的要求低得多。”朱由检说。

“千年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改变的,能教格物之学的老师严重短缺且水平不够,就算现在天天不睡觉现教也教不出来啊。”方以智补充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前不重视格物,是因为没有发现格物的好处。要想让格物之道发扬光大,在推广上就必须有所倾斜。

现在朝廷拿下了南洋之地还需要巩固,正好借机发展造船业。造船行业需要用到大量的格物之学。

索性就朝这个方向倾斜,等到把下一代人才培养出来了,再从海里转回来。教书育人是一个亏本的事情。朝廷以前为了照顾读书人制定了不纳税的政策,导致了大量百姓拿着土地投靠举子。

这是弊端,不能因为读了几天书就当霸王。以后朝廷的教育不能一味指望朝廷倒贴,要考行业来支撑。就先有造船业来支持适合造船技术发展的格物之学吧!”

朱由检一口气说得口干舌燥的,赶紧端起茶碗猛灌。穿越也不是万能的,大明就算是有朱由检带来一点后世的先进知识,也不能说整个社会就此大发展了。

什么事情都可以跨越式发展,唯独教育不行。一个时代如果没有教育支持,想一下子就发展出几百年的成就,那还真真是扯淡了。
首节 上一节 729/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