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674节


后世有一个观点,就是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敌人一定是被碾压式消灭的。

如果常看穿越历史小说会发现一个现象,大部分战斗情节都是偏重武器碾压,然后战斗过程没有谋略,基本上照搬一些所谓的战阵,然后敌人就直接被干死了。

任何战争的确是跟武器装备有关,但是也跟人有关。单靠武器真的能一路无障碍的碾压吗?那米帝直接统一全球算了,他们干嘛还费力地玩各种政治手段。

从当前的形势看,邓之荣部自身就可以应付函谷关的战事,十五军的战力远在周军之上,而十五军的指挥也没问题。李定国决定让邓之荣继续坚守阵地,跟周军打持久战,以一个军的兵力牵制吴三桂一个战略方向,这事划算。

该怎么搞定吴三桂的十万骑兵呢?

李定国一边想办法一边让四个军的援军继续向洛阳进发,这个事情暂时是不能变得,否则就会打草惊蛇。

另外,打败吴三桂的主力,还是需要从这四个军身上想注意。如果兵力不够,那就继续跟皇上要。

有意思的是这一次围剿吴三桂各军的主官全是原来明军的将领。

辽东战役朱由检使用的是大西军的几位主将,收复京津用的是原闯军的主将。但是轮到对付吴三桂,恰恰主官全是原大明官兵的几位主将。

四川的曾英、十五军的邓之荣、另外还有樊一衢、范文光、刘道贞、袁韬、武大定,甚至连杨展都从辽东调任山西了。

当然,总指挥一职是李定国,曾英是独立的副总指挥。

……

吴三桂的面前堆着一摞关于函谷关的战报,但是他连看都懒得看。

以吴三桂的经验,他很容易分析出函谷关的局势,在邓之荣占领青龙山建立防线之后,吴三桂就彻底地放弃了从北线出关的想法了。

函谷关为什么后来被潼关取代,不是没有原因的。天下关隘中,真正能和山海关齐名的就是潼关,只能说邓之荣占的地利太好了,已经把函谷关隘给破了。

吴三桂现在只关心湖广的明军过了襄南阳没有。只要明军一过南阳,他就可以亲自带领着大军用三天时间奔出武关,绕过襄阳杀入江汉。

因为他们是骑兵。

为了这次作战,吴三桂把他的几员心腹最能打的心腹大将全都召集到了西安。王屏藩、王辅臣、马宝、高得节、胡国柱五大总兵,全数到齐。

说实话,如果这个阵容是在二十年后,怕是大明这一边必须得派出更强的实力才可以抵御。但是奈何这一仗提前暴发二十多年。吴三桂手下真正的大将例如夏国相、马宝、郭壮图等年轻一辈的才俊都没有成长起来。同时明军这边的曾英、杨展等大明原有的将军们又领兵多年,这完全是在经验上占了优势的。

以中年大叔组团吊打小鲜肉们,有点欺负人的味道。

只有李定国这种妖孽属于例外。二十年,对一个人的经验成长太重要了。

周军中最有才能的当属夏国相和郭壮图这两个吴三桂的女婿,最能打的当属王辅臣和马宝。王辅臣外号西北“马鹞子”。本是姜镶部署,敢单枪匹马闯八旗军阵,是一个武力值不亚于吴三桂的猛将。

至于马宝,正史中是闯军的小将,最后跟了李定国,又跟吴三桂。和无数这个时代的将领一样,典型的三姓家奴。

吴三桂为什么器重这二人,完全是因为他们和吴三桂都是一类人,而且都是勇将,吴三桂太了解这二人的性格,自诩为能掌控得住。

“启禀皇上,明军湖广主力已经过了襄阳了。”吴三桂心里默默地盘算着,一个他期盼了多日的好消息终于到来。

“告诉马宝,以他一营兵为先锋,准备出击。”吴三桂容光焕发,以孔武有力的身姿站立在一个高台之上,仿佛天下尽握手中。

他非常喜欢耍所谓的“王者气度”,加上本身那风流倜傥的面容,当真是一副好皮囊。

第五百五十四章:老狐狸疑心耍手段

襄阳,一座大明纯移民城市,从六年前开始便作为大规模从陕南移民江汉的中转地而兴起,也不过只有十来万人口。

为什么发展的这么慢,那还得说是因为左良玉这个天杀的祸害了湖北,加上阿济格在湖北的屠杀,导致了江汉产量地人口的大量减少。

虽然朱由检在江南发展了一批国有性质的工业,但是农业依然是大明的经济主体。而江汉平原的田地自然是需要大量农业人口来填充的,商业就像是一盘菜里面的盐一样,起到一点调味的作用。

出武关这条路吴三桂当年走过,他初入关中还夹着尾巴做人的时候,多尔衮派他来跟阿济格换防,当时他就驻守南阳。

攻襄阳必先攻下南阳,南阳和襄阳太近了。

但是吴三桂这一次压根就不理会南阳,他带着大军直接擦着南阳城的边就绕了过去。

“皇上,这南阳城好像没什么人啊。”王辅臣有些失望地看着远处,南阳城头上压根看不到几个守军的身影,等同于一座空城。

不光是南阳城没什么人,就连那城外也见不到农人。王辅臣的意思其实是说从武关一路过来没看到百姓不正常。

吴三桂却不以为然:“打了这么多年仗,还有几个人?我当初驻军南阳的时候就是这副鬼样子。过了这么多年,一点没变。”

襄阳就是堵在南下路上的一个卡子,虽然不是关隘却比关隘更可恨。周军可以绕开南阳,却绝对绕不开襄阳。

南阳距襄阳不远,骑兵半天就到。

然而,吴三桂看到一座崭新的襄阳城之后,胡子都气歪了。

“怎么回事,不是说襄阳只有几万人吗?”

盯着占满了襄阳城的守军,吴三桂还能说什么。他的疑心有些重,肯定是消息走漏了,不然襄阳怎么可能有重兵守卫。

“马宝,你来说,为何如此?”吴三桂盯着马宝,因为马宝是先锋,有嫌疑。

“禀皇上,臣领兵到南阳城下时就发现从南阳有大军足迹朝襄阳行至。臣是紧赶慢赶也没追上明军。这襄阳城如今是集中了两座城的守军在一起,实力大增。”

马宝说的很详细,吴三桂看不出破绽。但是吴三桂心里的怀疑并没有消除。
首节 上一节 674/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