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66节


王承恩也正愁怎么带身后的这些人过江呢,见卢九德这样说也就不矫情了:“派兵,用战船把我身后的人安全送到对岸。掉一根汗毛,你我这颗脑袋都赔不起。”

卢九德听王承恩这么一说,吓了一大跳,这里面是什么人?难道是皇上?看样子不像啊,虽说是重兵护卫,但是里面的人都是一些穿着破烂的叫花子一样,这一看就是贱民一类的,皇上怎么会在这里?

“王公公是在开玩笑吧,就这些人,随便找几条渔船也就送过去了,哪里用得着战船?!”

王承恩盯着卢九德,冷笑一下,卢九德打了一个寒颤,心里顿时感觉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卢九德转身对身后一个穿着太监服的少年吼了一句:“拿我的拜帖,请黄总兵派精锐家丁出战船,速速去办,就说十万火急。”

黄得功的兵来了,是他亲自带的队,来的时候一脸高兴的样子。显然,他也以为这次是来接皇上的,这种好事就是抢都抢不来,现在啪一下从天上掉下了,得赶紧接住了。

物资人员,整整装了几十船,一直忙到下午。黄得功和卢九德就站在岸边,所有带过来的士兵全部也都停留在岸上。战船被接管了,码头也被接管了,就连抬物资上船都是王承恩的人亲力亲为。

黄得功眼巴巴的看着卢九德:“这是闹哪样啊?”

卢九德回瞪了一下:“我哪知道。”

“劳烦卢公公先派人给史可法大人送个口信,就说我王承恩今夜就不过江了,晚上渡河不安全。明日再过江,请他务必在南京安排一个妥当之处。“王承恩说完,抬起腿就朝船上走去。

卢九德赶紧上前拦:“王公公,您不在浦口安息?”

“咱家今晚就住在船上。”

史可法一听王承恩还留在江北,这一惊非同小可。要说太子是重要,可是王承恩居然能舍弃太子而单独留在江北,这是怎么回事?最重要的是自己这么就糊涂的把王承恩给落在江北了呢。王承恩才真正代表的是皇上,而不是太子。

史大人哪敢怠慢,连夜又渡江,达到浦口码头,非要上船见王承恩。可是脚刚刚踩上踏板,立刻就有士兵刀已经出鞘:“不管来着是谁,胆敢再上前一步,格杀勿论。”

这一下可把岸上的卢九德和黄得功吓的不轻,这船上到底是什么人?史可法也纳闷,走的时候明明已经说好,皇上是不跟着南下的,这怎么会变卦?

“可是皇上在船上?”史可法问卢九德。

“咱家这双眼睛一直盯着,上船的人根本就没有皇上的影子。都是一些匠人,我也蒙在鼓里啊。”卢九德可是认识崇祯的,如果是崇祯在人群里,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第二天上午,王承恩一直等到太阳出来才命令开船,史黄卢三人一夜没敢合眼,坐着船紧紧的跟在后面。

有了王承恩的叮嘱和昨天下午的阵仗,南岸接船的人明显谨慎了很多,再也没有吹吹打打的仪仗,也没有喧闹的人群,只有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士兵。

“沿途净街,不许闲杂人等观看。”王承恩冷冷的说到。

“是!”一千骑兵瞬间展开,南京城的京营全部出动,整整两万士兵,只为护送这三百工匠和几百辆马车。

昨日南京城里万人空巷,迎接太子的盛况历历在目,今日从正阳门到皇宫的一段街面上,却是站满了面朝街道的士兵。史可法引路,王承恩始终走在银车的最前面,怀里的剑未曾离手。

“王公公,你现在可以告诉我,究竟是什么宝贝值得如此劳师动众了吧?”史可法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站在内库门口说。

几百辆银车的银子已经全部搬运完毕,皇上是绝对没有出现的,可是王承恩依旧如临大敌,死死的看护着身后仅剩的几十辆马车。车上的人还是只有那些工匠,也没有什么贵重物品的样子。宝贝到底在哪?

“史大人,我身后才是这次南渡最贵重的宝贝。皇上说了,就算我丢了银子,只要他们中有一人出事,就砍我的脑袋。”

“啊!他们都是什么人?”史可法是真吓坏了,幸好这一路上没出事,可笑的是自己一路都没关注过这群人。还以为是搬运物资的民夫呢。

“未来的本科生。”

“本科生...”这是什么生?

第五十二章:南京朝政

未来本科生的驻地在将军山南麓,大门就在后世河海大学的地方,沿着将军山,整整圈了两万亩土地。

王承恩的要求是必须在两个月内盖完所有规划建筑,晚一天都不行。内府直接划拨一百万两现银,一钱银子都不少。大手笔!

这件任务最终落到阮大铖的手上,马士英全力配合,一共动用了工部和内府监局下面几乎所有的工匠,共两万余人参与施工。而三百名年轻的工匠们,此刻在皇宫一处单独安排的住所里享受着太监,宫女的服务,吃的好睡的好。

南京的大殿中,太子监国的第一次大朝会就在上演。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史可法素来清廉,有治国之才能,朕委任其为兵部尚书;......”

太子监国的第一次朝政,王承恩当然要开始宣读朱由检对主要官员的任命,这是必须要做的事。史可法依旧是兵部尚书,马士英当了工部尚书,钱谦益当了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吕大器,户部尚书黄道周。

然后,这些达成最期盼的内阁大臣的名单来了:内阁不设首辅,只设辅臣三人。大伙听到着,心想,没有首辅就不当吧,正好大家平级,不用争谁是老大。钱谦益尤其竖起耳朵,听到第一个名字的时候,他就蒙了。

内阁辅臣分别是:朱聿键,阮大铖,堵胤锡。

什么鬼?这三个人除了阮大铖熟悉之外,其他两个是谁?凭什么当内阁辅臣?

还没等王承恩圣旨念完,钱谦益第一个就跳了出来:“臣反对!内阁是朝廷最重要的决策机构,应该由有能力的重臣担任。”钱谦益一脸得意表情:你们看,我就是那个最有能力的重臣,内阁必须有我。

王承恩笑了笑说:“皇上另外交代:你们其中有人如果想当内阁辅臣,可以毛遂自荐一名,这是口谕。你们谁愿意?”

史可法和马士英对笑了一下,两人直接见过朱由检,知道这里面有诈。

“臣自荐。”钱谦益立马出列。开玩笑,人家已经六十多了,一辈子都没当几天大官,怎么可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好,内阁辅臣增加一位,钱谦益大人。其他再不另增。现在继续宣旨:朕决议不设首辅,内阁仅为朕的翰林,协助处理公文,不再参与朝廷政务决策。

钱谦益双眼冒星星,一下子晕了,自己争抢了半天,原来抢的是个七品官。可怜的老头,一阵抽抽,当场口鼻眼斜,中了风。几个侍卫慌忙把他抬了出去,大殿内的人事任命还在继续。

任命刘泽清为江淮总兵,封东平伯;黄得功为高邮总兵,封靖国公;高杰为徐州总兵,封兴平伯;刘良佐为凤阳总兵,封广昌伯。这种升官江北四镇的做法,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

然后,出乎意料的是任命柳应龙为山东军区司令,李岩为山东军区副司令。这司令是个什么官职?所有人你看我,我看你,全都不了解。
首节 上一节 66/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