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607节


“皇上,您需要什么样的机器?”宋应星因为年龄的原因,对朱由检新文化的接受其实是最慢的,他对一些新词汇适应不够,在他看来,皇帝无非就是要他制造一些新机器而已。

“南京到松江的官道上需要架设三座大型桥梁,可是工程队一直没有办法解决桥梁的设计工作。朕打算营造三座铁桥来解决这个问题。”朱由检说。

“什么?铁桥,那得多少铁啊。”宋应星一惊,古人可想象不出来一座完全有铁做的桥是个什么概念。

朱由检拿出纸笔,然后画了一座铁桥的大概样子。

“就是这样的。这样的桥肯定不是铁条一大块,它是有许多规制的部件组合完成。朕需要的就是有一种机械能营造这种标准的部件。比如:三角形的角钢、工字型的工字钢、槽钢、槽钢、c型钢、方钢、鱼尾板......”

朱由检说的吐沫横飞、滔滔不绝,一直到把整个型材的作用都解释了一遍。宋应星是何须人也,他听懂了皇帝的意思之后立刻就明白这东西跟螺母、螺帽一样,是属于可以大量标配的物件。只要形成一定的标准,以后许多机械的制造都可以通用。大明在这种事物上几乎是完全没有统一标准的,这个时代又没有国标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处于一个慢慢摸索的状态。

“这件事臣的几个学生可做不了,那得需要很多人。”宋应星完全想得到这是一项多么大的工程,哪怕不暂时不制定对应的标准,光是研究制造这些型材的机械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没关系。第一届优秀专科生任由宋卿挑选,朕给你五百个人的名额,如何?”一下子给五百名南京那边毕业的专科生,朱由检可算是大手笔了。要知道这批学生可是学足了两年的,说是专科生也不为过,一大明的生源素质来定,绝对比后世某些三流专科学校毕业的技校生要牛多了。

“请问皇上,这个部门叫什么名字?”宋应星问。

“第一设计研究院,驻地中都凤阳西郊。”朱由检脱口而出,大明要发展工业,以后自然要成立工业部,那么律属工业部下的设计研究院肯定不止一个,而且宋应星这样的人其实不适合去教育岗位,他这一类最适合的就是划一个独立的研究院出来,让他轻松点地去折腾他自己的学术研究最好。

(蚌埠,正是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的驻地。)

材料的研制成功并不等于立刻就能大规模的投入使用,它必须要能适应大规模的生产,然后再经过二次加工变成一件真正的商品,才能达到工业化的要求。同理,当各种材料完成二次加工之后,再配合动力组合成新的机械,为更多的商品生产服务。鸡才最终能够下蛋,蛋又孵化更多的小鸡。

第四百九十三章:太子爷困留信阳州

中原腹地,秋日里的信阳州一片黄色的景象。东北部的田地里,冬小麦已经冒出了小芽,大地还是以土黄色为主的颜色。十月初的天还不算冷,但是每天清晨的空气里总有一丝寒意让人想要留在被窝里不起来。

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人家的年轻人都会和找理由和自己的新媳妇温存一会的,但是在这个不大的小平房里,年轻的小伙子还是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习惯性坐起来摸索着穿衣起床。

“爷,再睡会吧?”一个非常温柔又好听的女子声音从另一头的被窝里传过来。

“今日要去确山马场里检查过冬草料仓库,路途遥远,要去点动身。”年轻人说话间就已经穿戴好了,但是他的动作和话语都很轻,生怕吵着屋里的人。

“那我也起来给你做点吃食,你好呆着路上吃。”女子一边说一边也离开了被窝,在她的身旁躺着一个两岁的孩子,孩子睡得特别香甜。

这是一对儿二十出头的年轻夫妻,都长的很美,只是这家境在这信阳州里只能算是中等。三间平房带一个前院,一间是堂屋,一间住着丫鬟和奶妈,一间住着主人两口子;另外还有两间小厢房,一个是厨房,另一个住着一个男仆。

在小院最外面的角落里有一个马棚,里面停着两匹有点瘸腿的老马。从马的形制上看,这两匹马都像是上过战场的战马,但是因为这两匹马都受过伤,只能沦为普通畜力供人驱使了。

男主人的动作显然是惊动了外面的仆人,还没等他出门走到院子里,一个老仆已经在忙碌着挑水,扫地以及干些杂活了。

“爷,您什么时候动身,我好给您套车。”老仆其实年龄不大,只是可以留着胡子把自己显得很老,但是他的眼睛却很凌厉,一看就不是好惹的角色。

“今儿就在家吃了饭再动身吧,早上有霜,给马背上盖一床棉被。”年轻男子吩咐。

“哎。”老仆回答。

屋檐下挂满了黄橙橙的玉米棒子,小院的中间,一台衙门里最新推广的玉米手动脱粒机摆放着,像是一个专门给客人掩饰用的小场景。在机器的旁边,还有一大堆散放的零件码成一排,年轻男子趁着还有点时间,就走到零件旁边开始拼装一台还没完成的机器。

还没一炷香的时间,小院的门就被人敲响,门外有一些闹哄哄的声音。

“张丛,去开门。”年轻人继续手中的活计,顺便吩咐着。

吱呀一声,小院的门被打开了,一大群衣着寒酸的汉子怯生生地站在门口朝小院子里张望,他们似乎有些紧张的不敢进门。

“刘五哥,快些进来。你们怎么来的这么早?是不是赶了半夜的路啊。”年轻人转头朝门口一看立刻热情地打招呼。

“张丛,快给他们拿凳子,娘子给客人们上热茶。”年轻人很随和,热情的态度非常自然,一点也不生分。

“朱相公,我们赶了一个时辰的路就是来看您说的脱粒机的。上前天你派人传话说有这个东西,大伙都想要长长见识。这不,我们临近的几个村子都约好一起来。”唤作刘五哥的领着大家伙走进了院子东瞅瞅西看看,很好好奇。

“你们,这东西是这样弄的。”年轻人摘下几个玉米棒子就丢进脱粒机的漏斗里,一边解说一边用手摇着摇臂,不一会,地下就掉了一地的玉米粒,一个完整脱粒的包谷芯就剥落了下来。

“嘿,这东西好。”刘五哥看着惊喜不已,他跃跃欲试。

“来,你来试试。”年轻人把摇臂让给了刘五哥。

“啧啧,这个东西全是铁疙瘩啊,不便宜吧。”一个汉字摸着机器说。

“是这样的,这个东西单独一家肯定是买不起的。衙门里建议你们一个村合起来买,或者是租用都可以......”年轻人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朝廷的扶农政策。

又忙了半个时辰,当三台脱粒机被一群人抬走之后,年轻人才发觉自己还没吃早饭呢。

“爷,您吃了饭再动身吧?”女主走到年轻人身边,有些心疼地看着他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家。

“不吃了,你看太阳都已经出来了,再不动身就赶不到了。”年轻人一笑,轻柔地理了一下女子掉下来的秀发。

百姓的生活是清苦的,日子很平淡,而且平淡中还带着艰辛。女子站在小院子的门檐下望着啃着饼子,坐在没有车厢的木制两轮马车上的男人,眼角有些泪花。或许只有他知道,那个曾经穿习惯了绫罗绸缎的少年,是怎么样在三年时间变成了现在的摸摸样。

大量的流民在得知大明已经打跑了鞑子和流贼之后主动向江淮一带转移过去了。当初没有任何人手帮助的朱慈烺,根本就没有能力凭一己之力让十万人移民到信阳来。于是乎,朱慈烺就留在信阳待了三年,再也不敢提回南京的事。

按照身份,朱慈烺在这里只是一个衙门里的书吏,官不大事不少,需要经常在信阳州的各个县到处跑。

从前年年初开始,兵部又在确山的大规模荒山中选了一块地作为朝廷的马场。信阳州作为地方支援军队建设,需供应一个仓库的草料。朱慈烺就是这个事情的督办人。

确山马场,实际上就是后世确山训练场那块地方。综合面积肯定比后世大好几倍,这里名为马场,实际是兵部专门用来训练骑兵的训练场。

自江淮大战之后,明军陆军开始重视骑兵建设,大战中缴获的大量战马全部被集中起来,被分流到了四个大型马场中。
首节 上一节 607/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