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606节


“皇上是想去看澄海楼?”郑成功看了看天,今天的天有些阴沉,他害怕下雨。

“朕想念孙师傅了。”朱由检说。身在辽东几个月,朱由检不可能不回忆起几十年来在辽东这片土地上留下名字的一个个人物。

纵观整个明末历史,有一半都在叙述辽东。提及辽东不得不说李成梁,李成梁凭借大明的军威扶持一派打一派的做法是有效的,但是这并不能从根子上彻底稳固大明对东北的统治。说到底,这种做法只适合领导能力强的时候,一旦在位的领导能力不强,那么游牧敌人又不是傻子,他们必然会起来。

李成梁一手稳定了辽东,又一手培养了野猪皮。李死后,野猪皮就直接撕破脸皮,连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完全就不看在眼里了。紧接着杨稿败于萨尔浒之战,这个时候野猪皮还只是小露一手,或者说他离成气候还差一口气。

熊廷弼的出世是拯救大明的第一次机会,熊廷弼首先看到辽东的土地很多,每年在八万兵额中用三分人力来屯田、耕种,就可以收获粟米一百三十万石,这本身就是一个用农耕开发辽东的好办法。

熊廷弼认为,防护边疆以自守为上策,他督促士兵打造战车,置办火器,开挖战濠,修筑城墙,做御敌守城的准备。另外再挑选精兵悍将组织游击,乘机出动,攻掠敌人的零散兵马,扰乱他们的耕种和放牧,轮番出击,使敌人疲于奔命,然后瞅准机会进兵剿敌。

可惜,因为大明内部的问题连连,熊廷弼的这一策略最终算是胎死腹中,大明也就失去了最有效控制东北的大好机会。

随后,在明军一泻千里,难民百万的情况下,孙承宗力挽狂澜,修筑关宁锦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功勋卓著。

可惜的是,孙承宗的战略虽然很热血,不过却有着致命的隐患,那就是后金已经成势,有了和大明对抗的资本了。这个时候再想徐徐图之机会是困难重重,孙承宗的战绩也可以说是昙花一现。袁崇焕应该算是秉承孙承宗这一战略的执行者,但是袁崇焕吹上天的五年平辽计划,被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进入长城以内劫夺京师的战术打得一败涂地。

袁崇焕最大的战功就是据说轰死了野猪皮,但是从野猪皮死亡的时间上,却不是死在战场上的。倒是毛文龙的确是被袁崇焕杀的。

朱由检一一想来,真正有本事经略辽东,对大明长久统治辽东的只有两个人:熊廷弼和孙承宗。

“皇上,老龙头到了。”随着郑成功轻轻的唤醒,朱由检的思绪从回忆中醒来。

望远镜里是一片白色的浪花和黄色沙滩相接的海岸,一段青砖砌成的形似龙头的城墙伸入海中,像是正在喝水的巨兽。巨兽吞吐海浪,激起飞涛如雪;极目远眺,海天一色,巨浪奔涌,气吞海岳。

“靠近点。”朱由检感觉看得不过瘾,遂命令道。

“皇上,不能在靠近了,再靠近就到金兵的大炮射程了。”郑成功连忙阻拦。

“那就给我轰,朝金兵的防御工事上开炮。”朱由检也是已经远远地看到城墙上金兵的守军,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憋屈。

“这......”郑成功有些迟疑,要知道这地方叫老龙头,而皇帝就是龙的化身。这要是一炮打过去,岂不是龙打龙了?

“怕什么?如今占据那龙身上的是敌人,朕还不至于为了面子而不杀敌的。”朱由检看出了郑成功的心思。

“轰!”明军的战舰开炮了,第一炮就砸在了城墙上面。远处腾起了一片烟雾,两杆金兵的旗子被打掉城下。紧接着,金兵的守军也开始还击了,但是因为大炮射程的问题,几注水柱在明军战舰前面升起。

双方战了约一炷香时间,天空下起了大雨,一时间金兵的大炮因为火药的问题而哑火了。朱由检就站在雨中眺望着澄海楼,“海岳朝宗”四个大字模模糊糊的根本看不清。

“再靠近点。”朱由检摸了一把雨水,然后亲自走到炮舱。装药,标准,点火,全套动作一气合成。

“轰!”

随着大炮响过,大明皇上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赶紧跑到窗口用望远镜观看战果。

“皇上,打中了。”纪彪手舞足蹈地用手指指着老龙头的城墙上,那最近的一门大炮已经被掀翻到了城墙的墙根下。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老龙头外打汉奸。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朱由检念完这首词指着老龙头的方向说:”纪彪,朕给你个任务,今天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也要把大明的旗子插到老龙头的龙头上去。能做到吗?“

纪彪心里一怔,他跟随皇帝好几年了,却从没见过皇上有这等诗兴大发的时候。不说别的,就为了这首好词,豁出命都是值得。

“保证完成任务。”

第四百九十二章:超越时代的钢产量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致是蒸汽机的发明,但是工业化的前提是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是国家工业化的根本所在,没有装备制造,仅仅只有蒸汽机这个动力源,是形成不了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而工业的装备制造,是以钢产量和煤炭产量的数据为支撑的。

后世的建国初期,我们经常拿一些通用指标跟西方发达国家作对比,比如年钢产量,煤炭产量,发电量等。

工业化的一个个的机械,不管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机械,全都是依靠大量的钢铁来堆积出来的。中国的钢铁产量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到大明巅峰时期,年钢铁产量约为十五万吨,这个数据比工业革命时期的大英帝国还高。但是到了清朝,钢铁产量反而严重下降,一直到19世纪后半叶,挨了揍之后才又重视起来。

大明莱芜钢铁公司的二期扩建工程是大明今年在北方的重点项目,第一期工程就是对原来传统冶炼工坊的新技术改造,所谓的二期工程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扩建,达到年产五十万吨钢铁的设计要求。

年产五十万吨钢铁,这如果放在后世也就是一个小厂的水平,后世的莱芜钢铁年产两三千万吨,比都不能比。不过,在原矿开采没使用机械化之前,这五十万吨已经算是这个时代莱芜钢铁生产的极限了。

朱由检的打算就是让每一个钢铁基地先达到这个生产极限再说,不管是马钢还是莱芜钢铁,从劳动力的使用率上,最多也就是这个规模了。秦始皇修陵墓动用了七十万人,折腾那么多年也就是一个封土堆而已,如果是后世,恐怕两千人修一年都能搞定。

莱芜钢铁二期,已经完全摒弃了土高炉的技术进入到小高炉时代。因为条件所限,这儿的炉体只有区区可怜的十立方米。而且因为没有选矿设备,入炉矿石品位也不高,暂时的生产水平也就比这个时代的最高水平要高一点,但是因为可以大量生产,所有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朱由检这是第三次来莱芜,这里已经大变样了,巨大的厂房已经显现出了工业化的迹象,生产区和生活区的有序排列显示这里已经是一座像模像样的企业。

生产车间的温度很高,虽然朱由检离得还很远,但是热浪依旧扑面而来。宋应星站在车间内,睁开这干涩的眼睛瞅着铁水的颜色。他的眼睛已经变的很小了,眼睛泛着淡淡的血丝红色,除了眼珠里面能看到有些湿润,眼睛周围都快干得裂缝了。

“老宋,你能不能把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出休息一个月?”朱由检担心地看着宋应星,他很害怕这个老头一下子离开大明,虽然历史上宋应星能活到 1666年,可朱由检觉得自己用他用的有点狠。

“皇上,这炼钢之法是大明最需要的技法,臣一刻都松懈不得。等我老得干不动了,臣就求皇上赏一座小院,回江西养老去可好?”宋应星咧嘴笑了小。

“钢的技术发展是需要长期投入的,朕可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持续研究了。以后对炼钢技术的研发,需要钢铁公司自己投入资金。

倒是配套的大型制造设备需要纳入研究项目了,比如说扎钢设备,拉丝设备,运送矿石原料的轨道交通等等……”

朱由检一口气列举了十几个大型装备的名称,把宋应星听得一愣愣的。《天工开物》本身就是一本带有营造方法的书,宋应星实际上对机械制造也不陌生。

如果不是手上没有合适的人,不是为了培养年轻人,朱由检也不会把蒸汽机和一些基础机械设计项目交给年轻的搞。

说真的,蒸汽机在有原理图纸的指导下真的算不上什么高难度的东西,倒是炼钢是实打实需要一步步研究的。现在基本的钢材出来了,当然要对重工业立项了。

重工业的发展是团队合作的产物,某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是干不了这事的,朱由检有意想把宋应星调离炼钢的危险岗位,让其步入管理研发团队的高级别层次中。
首节 上一节 606/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