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323节


结果王宸枢一听,更是直接昏了过去,他心想:连粮食都不要,只要人头,这下子是彻底活不成了。

朱由检一看王宸枢昏过去了,赶紧掐人中,生怕他真死在这,他还需要一个好向导呢。

“我说这位表叔,我们是朝廷的官兵,是来办公事的。”表叔是上津这边对长辈的一种尊称,有点攀亲戚套近乎的意思。

“你们真不是张献忠的兵?”王宸枢被朱由检掐醒了过来,有些疑惑的问。

“我们是官兵。他是李自成的手下。”还没来得及走的纪彪在一边指着李来亨插话。

“哎呀妈呀,活不了了。”王宸枢一听李自成,吓得赶紧跪地上磕头,连眼睛都不敢看朱由检几人。

“就你屁话多。”朱由检瞪了纪彪一眼,王宸枢的行为让李来亨羞得脸通红。

这在以前,他是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但是自从被正式编入大明官军之后,又经过了几个月的整顿,现在大约已经能分辨是非了。

“快起来吧,表叔。李自成已经被官府招安了,他只是一个小兵。”朱由检一把扶起这个五十多的独守老人,还顺手帮他怕打了一下膝盖上的灰尘。

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来过这里。人民的眼睛永远是雪亮的,好与不好,他们的态度就是最直接的反应。

“你在这里是什么官职?”

“下官之前是上津县的主簿,从知县和县丞跑了之后,下官就一直在这里等着朝廷派人前来。”

“还是个九品的官儿呢,表叔也是有品级的呀!”此时,大明最大的天子,正在对最小的一个九品主簿聊天。

“那是,我也是读过书的。”王宸枢显得很得意,在他看来,起码比眼前的这些厮杀汉要强。

“是的,我觉得表叔您比他有学问。”朱由检顺手一指黄宗羲,黄宗羲微微一笑。

“这个年轻人看起来仪表堂堂,当兵实在可惜了。如果刻苦读书,没准也能像我一样中个秀才。”王宸枢经朱由检这么一夸,倒是摆起了读书人的骄傲。

“就说让你不要出来当兵吧,好好在家读书多好。也不至于混到现在连个秀才都没考上。”朱由检敲了一下黄宗羲,继续哄着王宸枢。

黄宗羲摸摸自己的头,差点没笑出声来,好在朱由检随手拉着王宸枢转过身没有看到黄宗羲的表情。

上津是个穷苦的地方,大山里的人吃饱饭都勉强,自然不能跟江浙一带比较。能中一个秀才,也是了不起的了。山民淳朴,到不是朱由检故意哄骗自己的老乡,这也是和人攀交情的一种方法。朱由检猜想王宸枢这个秀才在这里也肯定是很孤独的,哄一下也没有错。

进了围墙里面,一排的夯土房子并列在一条不长的街道两边。这是让朱由检感到最惊喜的地方,这里居然还有一条街道,而且街道上居然还有七八家店铺,虽然都关着铺板。

“将军请。”王宸枢彬彬有礼的做了一个请的动作,闪身把朱由检等人让进了一间堂屋。

堂屋不大,但是依旧有点暗,里面是一个县衙大堂的摆设,各种用具亦是一应俱全,毫无差错。很显然,虽然没有县令,这里依旧维持着行政没有松散。这已经很不简单了,而这全部的功劳,可能就是因为王宸枢在这里。

维持一个地方秩序,并不需要派多大、多有文化的一个官,更多的是要有像王宸枢这样能坚守的小吏。

朱由检感到自己这次回到大明时代的家乡,完全是不虚此行。

第二百四十九章:李自成的发家史

汉江上游的支流中,只有金钱河能走船,但是金钱河是行不了大船的,停在上津码头的,都是一些平底中小型船。

朱由检带的兵撒到几个县的众多乡镇上,留着他身边的人也就二百来人,也有足足七八条船只。

“在这里建立一个中转地,还可以再向北搜索一百里。”李来亨跟着朱由检来这里,主要因为他是李过的人,熟悉闯军旧部的一些联络方式。

“你们当年主要在哪一带活动?”朱由检很好奇,李自成带着十八骑是如何死里逃生,又逐渐壮大的。

朱由检很好奇,从崇祯九年由杨嗣昌会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开始,一直到崇祯十一年,李自成都已经被打得只剩下十八骑了。却偏偏能在三年后率领百万人攻下洛阳,又一年后直接把明军最能打的主力孙传庭部给灭了。

这些听起来像神话故事一样。

“其实就在商洛周围几个县,洪承畴和孙传庭被你调走之后,官兵,就是你们的军队就只留在关中休整,连蓝田都没敢进。我们打散的人全都撤到柞水的山洞里休整,闯王派人堵住了牧护关和武关。”李来亨有些得意,这可是李自成当年的杰作。

看着上津周围的大山,朱由检能想到李自成遁入这大山之后,只要不正面对抗,官军如何去找人?

“这山里有人?”

“有。特别是十二年,河南大旱。历来河南受灾,豫西的大批灾民就顺着武关朝商洛大山里逃荒。灾荒过后,山里的人又迁徙到河南平原上,千年来都是如此。

“这就说得通了。”朱由检对这个深有体会,就在这上津,以前那个柳应龙小时候就知道一个故事。

村里有一个单身汉,在某一个年代的时候曾经用两个黑馍馍换了一个河南的媳妇,一直到柳应龙几岁的时候,还曾经见过那个女人。

正如李来亨所说,这是一条经典的迁徙路线。百姓,有自己的躲避战火和灾荒的方式。

“十三年,闯王带着近一万精锐出武关进入河南,当时除了老营之外,我们底下的骨干几乎全是河南人。几个月就召集起了几十万人......”李来亨话音越来越小,本身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却见到朱由检眉头紧蹙。

要是都是陕北人,任凭你李自成再牛,也不可能在河南掀起大浪,也只有老乡才能带动老乡。可惜的是,打到京城之后,当大将军的全是陕北的,河南人都在战争中消耗了。唯一出了个李岩,还要被李自成追杀。

“李岩也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你们队伍的?”

“是的,李岩将军和夫人在河南本身实力不大。在跟闯王联合之后,向闯王提出“均田免赋”。就是这个政策,才让我们一下子发展了起来。”

“可是,粮食怎么办?要养活那么多流民。”朱由检想,如果这件事换成是自己,最困难的应该是粮食。

许多小说里写李自成带着流民攻城,是不发粮食的,用三光政策来聚拢流民。但是联想一下,在三年时间里打下洛阳和开封的实情,朱由检认为这个结论并不准确。

首先,河南大灾发生在十二年,李自成如果用这种手段,流民撑不到十四年就会死光,怎么可能到十三年底的时候还有几十万人打洛阳,接着十四年三围开封,十五年底打败明军主力?
首节 上一节 323/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