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崇祯本科生

崇祯本科生 第322节


“啊!”左懋第和黄宗羲惊呆了,完全没想到闯军在这里还有人。

“朕的意思是这样:左懋第、白旺和高夫人带着三万忠贞营和一万水师驻守襄阳,一边修城,一边防止后金军反扑。有水师拦在汉水上,料想五大碍。

谷城估计人也不多了,就不再派人去。从均州开始,由朕、李过将军、高一功将军、刘芳亮将军、刘体仁将军各率四千人再配合两千水师去另外五个地方。

烦请李过将军去安康,堵住上游,不管是金兵还是大西军,尽量拦住他们。”

“后金会从安康来吗?”

“那里就是子午道。”

“我们的目标就是转移汉江沿岸的人口聚集地,把人多的村镇尽量转移走。至于大山深处的,暂时就不要去管。朕负责去白河。”

“皇上,白河一带太凶险,金钱河直通商洛,后金兵随时都有可能沿着金钱河上游南下。您还是去郧阳吧,那里人口集中,又靠近武当山。”

左懋第一听极坏了,这五个地方只有郧阳是最安全的,地理位置好,又有武当山的庇护。

要知道大明几代皇帝对武当山的重视,是绝无仅有的,只要朱由检出现在武当山,整个武当的教众都会自发的保护他。这也是朱由检为什么敢在郧阳这条线做这种布局的原因。武当山有群众基础,加上闯军的看家本事,这个事成功的几率很大。

“因为我比你们都更了解金钱河。”朱由检得意的笑了,他似乎早就闻到了故乡的味道。

众人相视,不明觉厉。

第二百四十八章:

郧阳府一带,刚刚经历了短暂的后金统治,还没来得及剃头,也就换了几个主要的官员。

朱由检带着大军顺水而上,各路县府立刻就闻风归降了。毕竟大明的统治还是深入人心在,尤其是在这武当脚下,道教兴盛之地。

“纪彪,武当派现在功夫最高的是谁?”船到均州,望着远处的武当群山,朱由检幻想着会不会有个高手突然跳出来。

“皇上,武当没有门派。”纪彪接话道。

“那武当掌门是谁?”朱由检不死心。

“武当没有掌门。”

“武当派居然没有掌门了?”

“武当没有派。”

武当没有门派,更没有掌门。一直纠结了半天,朱由检才弄明白,武当有很多道观,每个道观只有观主,他们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属于道家。武侠小说里的武当派和武当掌门,全是编的。要想去加入武当派的朋友肯定会很失望的。

过郧阳府,船上行几天,便到了白河。白河县是陕西管辖,汉水的北岸是湖北郧西,南岸却成了陕西的白河。

朱由检选择的这个区域,却是是难度最大的一块。因为白河县的南岸即进入大巴山,再向南走,就是深山老林。只有北岸的郧西县,才是人口聚集地。

而这个时候的鄂西北,是分成郧西和上津两个县的,直到后来,两县才合并。朱由检先要去的,就是上津县。

朱由检达到上津的时候,身边跟着的,是他特意向李过要过来的李来亨。当然,还有纪彪和黄宗羲。

作为闯军后期最优秀的将领,李来亨这个时候还没太展露头角,仅仅是在叔辈们庇护下的一支小鹰。

“下官王宸枢拜见将军。”上津这个时候还只是一个连城池都没有的小县,仅有的一堵土墙充作防御工事,从十五年开始,各方势力一直在这一带反复,王宸枢就成了唯一的官吏。

朱由检当然不会以大明天子的身份来这里,他依然变身成了那个柳应龙将军。

看着寒冬中这堵夯土造的破败围墙,朱由检怎么也无法跟后世依旧保持完好的上津古城作比较,这里活像是一个地主家的大院。

“起来吧。这里就你们三个人?”王宸枢仅仅带着三个人在金钱河边的码头上跪迎朱由检一行。

“兵荒马乱的,好多人都跑反了。”(跑反:上津土话,意思是躲避土匪和战乱。)

“你们怎么不跑?”朱由检一口标准的上津口音,让王宸枢很意外。至于其他人,已经见怪不怪了,反正皇帝身上出的怪事太多。

“镇上总有跑不动的人,我等需要留守在这里安民。”王宸枢看了一眼身后,他带的两个人差不多都六七十岁了。

“大军今日就驻扎上津,仓里还有多少粮食?”

顺着汉水进入金钱河,船行到上津就再也上不去了。上游二十里处就是陕西山阳县,属商洛州管辖,过山阳县就到了武关。

所以,从唐开始,如果从江汉运粮不想走陆路,就可以一直把船开到上津,再转山阳,可以不经过武关直接抵达长安。

“尚有五十担存粮。”王宸枢赶紧回话,其实这是百姓凑的粮食。

哪一路人马过路,都会首先搜刮粮食,这几乎成了定律。搜不到就杀人,百姓只能献粮自保,希望这些魔王们拿了粮食赶快走人。

兵还没到,百姓已经早早的跑反,躲到大山里了,凑出来的粮食就放在镇上,算是送给过路兵马的仪程。

“人是躲在后山的十八盘还是前山的白岩寨啊?”朱由检笑咪咪的看着王宸枢,还顺手指了一下白岩寨方向。

“将,将军。那里没有人,人都跑光了。”王宸枢吓得说话直哆嗦,因为朱由检指的方向正是百姓躲藏的地点。

“哦,我明白了。纪彪,带人去把百姓们都请回来。就在白岩寨下面的磨沟山洞里。我没说错吧,王大人?”朱由检说完,依旧笑眯眯的看着王宸枢。

瘫在地上的王宸枢一把拉住朱由检的双腿,用颤抖的声音说:“求求将军了,粮食都给你们,就不要杀人了吧。”

“这位大人,我们不要粮食,只要人。”黄宗義好心的解释。
首节 上一节 322/8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攻取天下

下一篇:曹魏臣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