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争霸

帝国争霸 第969节

上一次出现这种场面还是在16年前,帝国当局正式宣布从波伊国撤军的时候。

不同的是,当时是深冬,还在下大雪,气温低到零下20摄氏度。现在是盛夏,头顶上骄阳当空,气温都快到40摄氏度了。再说了,当年聚集在大会堂外面的,大部分是伤残与退役军人,记者也是已报道示威游行为主,没有几个记者关心正在里面就停火撤军所进行的投票表决。

所幸的是,论议两院那些大老爷,没让外面的记者苦等。

周涌涛进去后大约半个小时,一点半左右,大会堂里面传来了欢呼声。

隔了几道墙壁,都能够清楚听到,那动静可不是一般大。

几分钟后,几十名工作人员从大会堂出来,把准备好的新闻传单分发给在烈日下苦候半日的记者。

标准的通信稿,帝国论议两院已经通过了战争授权提案,帝国首辅将在下午两点半发布电视讲话。

此后,首辅将亲自在官邸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相关的消息,并且接受记者的提问。

这下,记者们立即行动起来。

不为别的,赶紧去首辅官邸新闻厅抢位置。

那地方原本是一才用来堆放杂物的储物间,最多摆放几十张椅子,要是去晚了,不要说坐的地方,连站的地方都没。

当然,内幕消息也随着大会堂的工作人员传了出来。

下午两点,帝国官方电视台率先做了报道。

在论议两院全体会议上,由首辅周涌涛提交的军事行动授权法案,以全票通过。

没有一名议员投反对票!

这是上次全球大战,即薛远征提交的对狭夷皇国的宣战法案之后,第一份获得全票支持的战争授权案。

不过,这是一份非完整的战争授权案。

简单的说,授予首辅的是调动现有军事力量的权力,是否进行全面的军事动员,依然需要由论议两院批准。

此外,现有军事力量包括预备役部队。

也就是说,周涌涛可以按照授权下达军事动员命令,采用征召预备役官兵的方式扩充正规军军力。

要说,对付一个伊拉克,这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在波伊战争后,帝国的常备兵力一直维持在350万到400万之间,其中陆军兵力占到了六成。

虽然以帝国的疆域,以及控制的势力范围来说,哪怕是400万正规军,也就只够和平时期的正常需要,比如对假想敌构成足够的威慑,确保自身的核心权益不受侵犯,以及赋予盟国基本的战略安全,但是放眼全世界,真正能够对帝国构成威胁,能够侵犯帝国盟友的也就只有另外2个超级霸权。

如果是帮助科威特复国,哪怕需要彻底打败伊拉克,动用的兵力也不会超过30万。

显然,以帝国的总兵力,抽调30万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在这个时候动员预备役部队,明显是另有所指。

在很大程度上,预备役部队,也就是以地方武装力量为核心,包括民兵在内的准军事力量才是帝国战略安全的基石。

按帝国当局公布的相关资料,预备役部队的总兵力一直维持在800万左右。

其中,地方武装力量总兵力在250万到300万之间,编在地方武装力量里面的空军与海军预备部队还有大约100万。

也就是说,主力预备役部队跟正规军几乎是一对一配置。

这些兵力就是为全球大战准备的!

说得直接一点,在大战爆发之后,每一支预备役部队都有明确的支援对象,也就是正规军的作战部队。除非是出现了战略溃败之类的意外,不然在战争初期,预备役部队的主要价值就是为正规部队补充兵员。

显然,接受过训练的预备役官兵,肯定要比刚招募的新兵更有战斗力。

关键还有,预备役部队的装备水准不比正规部队差!

就拿陆军的预备役部队来说,除了接收从一线部队撤下来的主战装备之外,还有不少的现役主战装备,而且占比一直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这么做,就是让预备役官兵能够接触到最新式的武器装备,确保在战争突然爆发之后,抽调到正规部队的预备役官兵能够立即参加战斗。

可见,帝国的预备役部队比很都国家的正规军都要强大!

对付一个小小的伊拉克,帝国竟然需要动用预备役部队。

要说的话,还真是看得起侯赛因。

其实,这是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可以看成是给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的警告,千万别做落井下石的蠢事。

波沙湾算不上是井,帝国也没落下去,而且伊拉克与波伊国更加算不上是石头!

真要开干,帝国绝不会手软!

在大会堂等了十多分钟,等记者全都离开之后,周涌涛才动身返回了首辅官邸。

利用这点时间,他修改了等下要用到的演讲稿。

此外,在两位议长公布表决结果之后,周涌涛就当众宣布启动针对伊拉克,准确的说是解放科威特的军事行动。

从这一刻开始,波沙湾战争正式打响!
首节 上一节 969/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一篇:大国航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