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争霸

帝国争霸 第779节

显然,这必然要更宽的甲板。

此外,还得考虑采用口径更大的主炮。

当然,尼兹也明确提到,对海作战是次要需求,首先确保的是防空能力与建造速度。

至于在8英寸与12英寸之间的舰炮,比如10英寸舰炮,有的话就用,而没有的话也不强求。

如果来不及对设计做出调整,就要提前启动新式重巡洋舰的设计工作。

其实,相关的工作早已开始。

这就是暂时命名为“得梅因”的重巡洋舰。

因为这种战舰在设计的时候,排水量等关键指标就全面超越了条约时代的重巡洋舰,却没有达到大型巡洋舰的水准,所以又被称之为“增强型重巡洋舰”,也由此以重巡洋舰的名义申请了项目拨款。

按尼兹的意思,在“得梅因”级的设计工作完成后,就用这种18000吨级的重巡洋舰来取代所有现役重巡洋舰。

当然,也有可能在建造的时候把“得梅因”级的吨位再放大一些。

要说的话,尼兹更倾向于后一种选择。

道理也很简单,配备8英寸舰炮,哪怕是最新式的k16型,都不是梁夏海军大型巡洋舰的对手,甚至无法压制梁夏海军的重巡洋舰,因此使用灵活性非常糟糕,存在任务太过单一的问题。

如果配备10英寸舰炮,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

可见,尼兹想要获得的,仍然是一种20000吨以上的大型巡洋舰。

新式重大型巡洋舰的吨位远低于“阿拉斯”级,战斗力也差得多,由此带来的好处就是造价低廉。

如果只是增加吨位,并更换主炮,能把造价控制在同型重巡洋舰的150以内,从而成为一种造得起,也用得起的大型战舰。

不管怎样,肯定比“阿拉斯”级便宜得多。

要说的话,这种新式战舰其实就是降低了吨位,缩小了主炮口径,取消了旗舰功能的廉价版“阿拉斯”级。

尼兹绕了这么大个圈子,也跟当前的局面有关。

有那么多战舰需要建造,根本没有多余的产能用来建造使用范围有限,造价不便宜的大型巡洋舰。

到了一年、甚至是两年之后,产能不足的问题还存在吗?

关键就是全面战争动员。

就像梁夏帝国,在正式参战之后,纽兰联邦没立即进行全面战争动员,只是在军事与工业领域进行了动员。

不说别的,纽兰军队仍然通过招募来扩充兵力,至今都没有强制公民参军服役。

当然,招募的新兵已经足够多了,没必要推行强制措施。

在经济上,纽兰联邦依然以市场经济为主,几乎所有商品都可以自由买卖,只有极少数以军事用途为主的贵重资源与尖端设备实施配给与管制,并严格禁止进行市场交易,民众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其中道理,也非常简单。

在全面动员状态下,军人与平民全都处于高压状态之下,因此能够坚持的时间肯定非常有限。

前面已经提到,在全面战争状态下的维持时间也就5年左右。

关键还有,一个国家的规模越大,工业化程度越深,在全面动员状态下的维持时间反到越短。

至于内在因素,跟工业国的民众普遍接受过教育有很大关系。

最典型的,就是梁夏帝国与骆沙帝国的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当时,双方只是全面战争就熬了八年,而梁夏帝国最终不但取得胜利,还没有爆发严重动乱,就是因为工业化进程处于初级阶段,工业化程度还不够高,民众更愿意为了胜利而忍受各种各样的煎熬。

也可以说,民众更愿意相信宣传,也更容易被鼓动。

打到最后,梁夏帝国在即将攻占叶堡的情况下,没继续向西进攻,让骆沙帝国获得喘息机会,最终不得不坐下来跟骆沙帝国进行停战谈判,也与梁夏帝国的工业化程度超过骆沙帝国有很大关系。

对当时的帝国军民来说,在已经取得空前胜利的情况下,停战显然是合理选择。

要说的话,在这场大战当中,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先进行全面动员的那一方更有可能战败。

可问题是,到现在这个地步,不进行全面动员,纽兰联邦也必然战败。

按之前的分析,也许要不了2年,纽兰联邦就会因为完全丧失东望洋的制海权,在本土遭到威胁之后,不得不承认战败。搞不好的话,也许到明年今天,就得考虑要如何才能体面的退出这场战争了。

尼兹所强调的,也就是这个问题。

从海军的角度来看,要想按照计划完成所有的战舰,唯一的选择就是立即进行全面战争动员,通过实施配给制来提高军火的生产效率,加大在军事上的投入,让造船厂获得更多的资源。

当然,这也意味着,纽兰联邦将率先进入冲刺阶段。

第540章 第二战场

当然,有需求的不止是海军。

在讨论的时候,洛福斯特意提到一件事情。
首节 上一节 779/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一篇:大国航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