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争霸

帝国争霸 第1594节

如此一来,一个“永久中立”的缓冲区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

要说的话,这也是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的后期,帝国当局没坚持原则,承认孟国独立的主要原因。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孟国依然是东巴,就成不了缓冲区。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主攻方向。

虽然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帝国一直在经营东南地区,还一度把东南地区当成是进军梵炎洋的跳板,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就是在战后吞并狮泉城,将其打造成为扼守咽喉海峡的军事要塞,但是在战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比如迢曼帝国过早的衰落,布兰王国在南方次大陆的迅速溃退,纽兰共和国在对外扩张时表现得异常的保守,导致帝国在进军梵炎洋的时候,并没有遇到挑战。

严格说来,除了梵罗国,在梵炎洋地区根本没有像样的对手。

即便是让帝国尝到失败滋味的波伊国,也只是弹丸小国,在战略层面根本没有跟帝国对抗的资本。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没有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的支持,别说是击败梁夏帝国,波伊国恐怕连诞生机会都没有。

可见,帝国在梵炎洋地区的军事战略,也就是围绕着遏制梵罗国展开。

在针对梵罗国的战略包围圈当中,缅国看似非常的重要,比如是东南地区国家,东方集团初创成员国,而且西南铁路也从其境内通过,可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却存在很多根本没办法解决的问题。

最严重的,也就是其复杂的民族问题。

虽然缅国是东南地区的国家,但是在独立之前,她属于布梵帝国,只是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因为被帝国陆军攻占,所以跟南方次大陆地区的其他国家不同,在大战结束之前就已独立。

因为处在东方文明与梵罗文明的交界地带,所以缅国的民族问题十分复杂。

由此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影响,也就是帝国高层始终没把缅国当成一个有价值的,或者说有前途的盟友。

在总体战略上,缅国其实是东南地区与南方次大陆的隔离带。

总而言之,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结束之后,帝国就把目光转向了巴铁,加强了对巴铁的援助。

受此影响,孟国更加不可能获得帝国高层重视。

虽然在周涌涛上台之后,帝国在南方次大陆的军事战略变得更加积极,比如新建了数座前沿军事基地,加强了军事存在,但是孟国依然是隔离梵罗国的缓冲地带,其存在价值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此外,还有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客观因素。

孟国是南方次大陆上的第三大国,人口也排第三位,按照官方统计超过了1亿,而实际很有可能已经达到2亿。

关键还有,这么多的人,生存空间总共不到15万平方千米。

在这里面,还有差不多5万平方千米是自然保护区!

孟国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1000人,梵罗国仅为每平方千米300人,巴铁才每平方千米250人。

毫不夸张的说,在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孟国的人口密度最高。

如此高的人口密度,还是传统农业国,唯一的结果就是极度贫穷。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帝国不愿跟孟国结盟的关键原因。

真让孟国加入东方集团,获得了成员国的待遇,这1亿多的贫穷人口,就将成为帝国的麻烦。

显然,对帝国当局来说,类似的麻烦已经足够多了。

其实,帝国内部一直就对东方集团的价值存在争议,即便在军队内部,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关键就是,除了少数几个成员国之外,东方集团的大部分成员国都很贫穷,而且入盟的主要目的就是投靠帝国,或者说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些贫穷落后的盟国,几乎全都是人口大国。

东方集团成立了几十年,帝国一直都是利益输出方。

不过,更重要的现实因素是,孟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就在云雾江的河口三角洲,跟梵罗国境内冈伽罗河三角洲毗邻,即面积超过5万平方千米,举世闻名的孙德尔本斯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一分为二,在梵罗国境内还有约2万平方千米。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哪怕从孟国过境,免了两栖登陆作战的麻烦,地面部队也要从北面绕道,也就是深入内陆。

至于南面的自然保护区,根本就没有道路可用。

显然,从内陆攻打加尔,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先不说需要在孟国耗费多少兵力,只是糟糕的道路交通,以及漫长的补给线就足够让丁镇南望而却步。

事实也是如此。

按照参谋做的判断,从孟国借道,只是用于后勤保障的兵力就会超过5万,此外还要安排数万兵力增强孟国的边境防御。

不要忘了,孟国一直都是永久中立国。

因为一直没有加入东方集团,所以孟国在国防建设上不是很卖力,或者说就算卖力搞国防建设也没有多大意义。毕竟跟梵罗国比,孟国的体量太小,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根本挡不住百万梵军。如果有外来援助,而且足够的强大,那么孟国自己那点国防力量也就不足为道了。

如果需要控制孟国的大城市,哪怕只是首都与主要港口,也需要投入更多兵力。

有这么多兵力,为什么不直接攻打加尔呢?

直接攻打加尔,无非就三个选择。
首节 上一节 1594/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一篇:大国航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