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争霸

帝国争霸 第1462节


显然,在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动手,舰队产生的巨大压迫感就能让敌人就范,至少放弃冒险的念头。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的“武库舰”项目都是以水面战舰为主,最多为了增强生存能力采用了一些极端设计,比如加大吃水深度与采用双层壳体,甚至是采用半潜结构,在遭到攻击时能下潜规避。

也就是糟糕的生存性能,导致“武库舰”项目始终没能获得重视。

跟传统战舰比,“武库舰”简直就是航行的弹药库!

传统战舰,弹药在总吨位当中所占的比例,往往在10左右,就连西陆集团那些高度重视武装的舰艇,也很少超过15,大型战舰更是在10以内,比如“薛远征”级超级航母搭载的弹药仅相当于总吨位的27。

显然,这个比例并非设计师故意所为,而是实践得出的结果。

相对而言,“武库舰”搭载的弹药所占比重达到了25!

如果高的比重,意味着“武库舰”的生存能力极为糟糕,哪怕只是遭受了轻微损伤,都有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关键还有,为了在有限的吨位内获得最强的打击力,“武库舰”取消了很多战舰必须得有的设备,比如说以雷达为主的火控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础,通过使用自动化设备,大幅度减少了官兵的人数。

这些措施,肯定能降低“武库舰”的建造成本。

可问题是,同样会降低损管能力。

一艘战舰的损管能力跟官兵的人数成正比。

虽然先进设备能够提高损管效率,但是在任何时候,损管工作都以人为主,需要足够的官兵。

官兵减少,损管效率必然会降低。

根据帝国海军做的测试,如果“武库舰”研制成功,那怕采用军舰的标准,其生存能力也很糟糕。

至于“武库舰”的攻击能力,反到没有人质疑。

单纯的以舰队决战为准,“武库舰”的攻击能力超过了航母。

按照战前最后一份设计方案,1艘满载排水量45000吨的“武库舰”,能够搭载256枚射程超过1500千米的重型反舰导弹,并且在一次战斗中把这些导弹全部发射出去,对敌舰队发起超饱和攻击。

在同等情况下,由1艘超级航母搭载的舰载攻击机,只能投送200余枚射程250千米的轻型反舰导弹。受到舰载机作战半径限制,仅少数重型攻击机能对1500千米之外的敌舰队发起攻击。

显然,两者的打击能力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至于海军鼓吹的作战效费比,在全球大战当中,特别是在决定制海权,以及战略主动权的舰队决战中,根本就不是问题,至少不是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更加不可能成为舰队指挥官的主要难题。

帝国海军与纽兰海军围绕霍瓦依群岛展开的一系列海战,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几场海战中,交战双方的大型航母与超级航母所展现出来的攻击力,可以说都是差强人意。即便是打击第52特混舰队的那场战斗,也与运气有密切关系,不然突击行动未必能获得成功。

此外,特混舰队的防御能力也有问题。

简单的说,航母的进攻能力已经大不如前,而在各重新式反潜武器的面前,生存能力也非常堪忧。

从这个角度看,帝国海军着手发展“替代型航母”与“增强型航母”,也是为了解决航母生存能力不足的问题。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用更多的篮子装鸡蛋。

可惜的是,“替代型航母”因为性能太过羸弱,肯定没办法取代超级航母,而“增强型航母”由于受到其他因素限制,迟迟没有进入到建造阶段,帝国海军也就只能继续建造超级航母。

要说的话,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薛远征”级。

虽然按照外界观点,帝国海军在第三次全球大战期间总共建造了3种超级航母,在“薛远征”级之外,另外两种是“始武”级与“白止战”级,但是严格说,后两种其实都是“薛远征”级的改进型。

之前已经提到,“薛远征”级是一种相当先进,而且非常成功的超级航母。

得益于优秀的基础设计,“薛远征”级在战场上的表现,让帝国海军非常满意。

结果就是,仅基础型号就建造了3个批次,总共12艘。

要说的话,3个批次的“薛远征”级依然存在很明显的区别。比如从第二批开始增加了综合补给站的数量,第二批的后3艘还用有“三面阵”取代了原来的对空警戒雷达,第三批减少了1根阻拦索,但是这些变化不是很明显,而且之前批次的也利用大修的机会,做了相应的进。

此外,这12艘“薛远征”级的基本性能指标全都一样,有95的零部件通用。

“薛远征”级的第一次大改,其实是从第四批开始。因为变化实在太大了,所以外界将其单独列出来,并且以首舰“始武”号的名字命名。事实上,采用帝国开国皇帝的谥号来为航母命名,足以证明该航母的重要性。

与“薛远征”级比,“始武”级最突出的变化,也就是把舰岛移到了右舷尾部,取消了原本位于舰岛后方的3号升降机,扩大了1号升降机与2号升降机的间隔距离,在两部升降机之间增设2处综合补给站,还简化了舰岛的职能,将航空作战指挥中心等部门安排到舰体内部,大幅度缩小了舰岛的面积。

显然,这些变动无一例外的全都是为了扩大飞行甲板的面积,增强航空作业的效率。

至于结果,自然是不用多说。

虽然在24小时内出动舰载机的架次,因为受到弹射器限制,没有显著的提高,但是通过优化飞行甲板的作业效率,短时间的出动能力提高了大约50,全甲板攻击状态下的出动架次,由“薛远征”级的42架提高到了54架。这就意味着,“始武”级在舰队决战中的战斗力比“薛远征”级增强了30。

可见,“始武”级其实是“薛远征”级的强化版本。

当然,建造价格也水涨船高。

主要就是,跟“薛远征”级相比,“始武”级的保障设备增加了大约3成,还采用了大量性能先进的电子设备,而在一艘航母的建造成本当中,保障设备与电子设备的占比大约为四分之一。

要命的是,很多先进设备的可靠性并不高,导致日常维护量剧增,使得使用维护成本远远超过最初的设想。

显然,高昂的建造价格就是“始武”级的最大问题。
首节 上一节 1462/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一篇:大国航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