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第1449节
那艘护卫舰替“刘长勋”号挡了一枪!
虽然帝国海军没有做出强制规定,更没在作战守则中要求护航战舰为航母挡枪,但是保护航母本身就是护航战舰的头号使命,拦截射向航母的雷弹,更是包括护卫舰在内的所有护航战舰的天职。
在战术编排上,舰队指挥官往往会留下1艘护卫舰为航母提供近距离掩护。
显然,这个安排本身就意味深长。
不要忘了,护卫舰都以反潜为主,防空能力算不上强大。在现代反潜作战当中,除航母搭载的反潜巡逻机,主要就是由反潜战舰搭载的反潜直升机,而反潜直升机的作战区域一般都在50千米之外。在50千米之内的反潜作战,由各战舰搭载的反潜导弹,也就是火箭助飞反潜鱼雷承担。
关键就是,几乎所有的护航战舰都能够搭载与使用反潜导弹。
此外,巡洋舰与驱逐舰同样搭载了反潜直升机,而且通常是2架,也配备了包括拖拽式阵列声纳在内的各种探潜与搜潜设备,反潜作战能力并不差,只是说得更加重视其他方面的作战任务。
不说别的,即便是“青州”级防空巡洋舰,都搭载了2架反潜直升机,以及1套完整的反潜作战系统。
如果只是为了反潜,根本不需要让护卫舰留在航母身边。
其实,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执行反潜任务的驱逐舰都是在编队外围活动,留在编队内层的都是以防空为主的战舰。
那么,留下1艘护卫舰跟随航母行动,真实用意就是在必要的时候为航母挡枪!
要说的话,这也跟在战后诞生的各种性能先进的制导鱼雷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尾流制导鱼雷。
在理论上,没法通过干扰让尾流制导鱼雷失的。
此外,为了获得最大的毁伤效果,鱼雷一般都采用以磁感应为主,主动声纳或者触碰为辅的复合引信。说得简单点,只要磁感应引信正常工作,鱼雷将在战舰的舰体下方,大约2到3米的深度引爆。只有磁感应引信失灵,备用的引信才会启动,通过直接撞击或者是在足够近的距离上引爆。
在搞明白这些之后,帝国海军才找到了“对付”尾流制导鱼雷的方法。
负责在近距离掩护航母的护卫舰,其首要任务,就是挡住射向航母的鱼雷,尤其是尾流制导鱼雷!
通常,这艘护卫舰上都有一套强磁场发生装置。
不是什么先进设备,也就是一个特制的电磁铁,在启动之后会产生很强的磁场,以此模仿吨位更大的战舰。
如此一来,就算鱼雷的定深远远超过护卫舰的吃水深度,在正常情况之下,就算从护卫舰的肚皮下面穿过,也不会引爆,而在护卫舰启动了强磁场发生装置之后,就肯定会在护卫舰的下方爆炸。
只是,负责挡枪的护卫舰肯定是凶多吉少。
尾流制导鱼雷只能用来对付海面战舰,因此全都是重型鱼雷,战雷头的重量通常在250千克以上,而且一般都会装填威力巨大的混合炸药,威力是普通炸药,也就是tnt的2倍以上。
别说是护卫舰,即便是万吨级巡洋舰也抗不住重型鱼雷。
要说的话,也就是因为威力巨大,所以在进入导弹时代之后,各主要海军强国依然高度重视重型鱼雷。
在理论上,只需要4到6条k48这个级别的重型鱼雷,就能够击沉一艘大型航母。
西陆集团的65式重型鱼雷,在理论上只需要3条就能干掉1艘大型航母!
换成导弹,哪怕是重型反舰导弹,至少需要10枚,还要在运气的帮助下才有可能击沉大型航母。
显然,保护航母免受鱼雷的攻击,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
相对对言,损失一艘4000吨级的远洋护卫舰,肯定要比损失1艘8万吨级的大型航母更加“划算”。
只是,射来的鱼雷不止一条。
过了差不多半分钟,白华伟他们来到司令舰桥之后不久,那艘正在沉没的护卫舰再次发生了爆炸。
从爆炸点,以及炸起的水柱高度来看,应该是被第二条鱼雷击中所致。
几乎同时,安装在航母舰尾的2套火箭深弹发射器突然开火。
几十枚深水炸弹前都射向了航母后方,落点在航母与护卫舰之间,而且溅落区域跟航向平行。
接下来就是数十次爆炸。
深弹的定深都很浅,不是在对付潜艇,而是在对付鱼雷!
其实,这也是帝国海军保留火箭深弹发射器的原因。
在现代反潜作战中,深水炸弹的价值已经变得微乎其微,最多是由反潜直升机携带,用来对付机动性能差,潜航能力更差的小型潜艇。在与大型攻击潜艇的战斗当中,主要得依靠反潜鱼雷。
相对来说,火箭深弹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射程太近。
虽然最新式的火箭深弹,射程超过了10千米,但是反潜导弹的射程在20千米以上,部分超过了30千米。
不过,射程近也有好处,比如反应速度快。
关键还有,深水炸弹更适合对付水下目标,比如潜航深度在10米左右的反舰鱼雷。
因为海水的密度是空气的上千倍,阻力也远远大于空气,所以在这个深度,就算是大口径舰炮也很难发挥作用。
正是如此,火箭深弹成了拦截鱼雷的最后一道防线!
只是,火箭深弹能不能击中来袭鱼雷,完全看运气。
按照帝国海军做的测试,火箭深弹直接击中鱼雷的概率几乎为零,主要依靠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来破坏鱼雷。
虽然帝国海军没有做出强制规定,更没在作战守则中要求护航战舰为航母挡枪,但是保护航母本身就是护航战舰的头号使命,拦截射向航母的雷弹,更是包括护卫舰在内的所有护航战舰的天职。
在战术编排上,舰队指挥官往往会留下1艘护卫舰为航母提供近距离掩护。
显然,这个安排本身就意味深长。
不要忘了,护卫舰都以反潜为主,防空能力算不上强大。在现代反潜作战当中,除航母搭载的反潜巡逻机,主要就是由反潜战舰搭载的反潜直升机,而反潜直升机的作战区域一般都在50千米之外。在50千米之内的反潜作战,由各战舰搭载的反潜导弹,也就是火箭助飞反潜鱼雷承担。
关键就是,几乎所有的护航战舰都能够搭载与使用反潜导弹。
此外,巡洋舰与驱逐舰同样搭载了反潜直升机,而且通常是2架,也配备了包括拖拽式阵列声纳在内的各种探潜与搜潜设备,反潜作战能力并不差,只是说得更加重视其他方面的作战任务。
不说别的,即便是“青州”级防空巡洋舰,都搭载了2架反潜直升机,以及1套完整的反潜作战系统。
如果只是为了反潜,根本不需要让护卫舰留在航母身边。
其实,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执行反潜任务的驱逐舰都是在编队外围活动,留在编队内层的都是以防空为主的战舰。
那么,留下1艘护卫舰跟随航母行动,真实用意就是在必要的时候为航母挡枪!
要说的话,这也跟在战后诞生的各种性能先进的制导鱼雷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尾流制导鱼雷。
在理论上,没法通过干扰让尾流制导鱼雷失的。
此外,为了获得最大的毁伤效果,鱼雷一般都采用以磁感应为主,主动声纳或者触碰为辅的复合引信。说得简单点,只要磁感应引信正常工作,鱼雷将在战舰的舰体下方,大约2到3米的深度引爆。只有磁感应引信失灵,备用的引信才会启动,通过直接撞击或者是在足够近的距离上引爆。
在搞明白这些之后,帝国海军才找到了“对付”尾流制导鱼雷的方法。
负责在近距离掩护航母的护卫舰,其首要任务,就是挡住射向航母的鱼雷,尤其是尾流制导鱼雷!
通常,这艘护卫舰上都有一套强磁场发生装置。
不是什么先进设备,也就是一个特制的电磁铁,在启动之后会产生很强的磁场,以此模仿吨位更大的战舰。
如此一来,就算鱼雷的定深远远超过护卫舰的吃水深度,在正常情况之下,就算从护卫舰的肚皮下面穿过,也不会引爆,而在护卫舰启动了强磁场发生装置之后,就肯定会在护卫舰的下方爆炸。
只是,负责挡枪的护卫舰肯定是凶多吉少。
尾流制导鱼雷只能用来对付海面战舰,因此全都是重型鱼雷,战雷头的重量通常在250千克以上,而且一般都会装填威力巨大的混合炸药,威力是普通炸药,也就是tnt的2倍以上。
别说是护卫舰,即便是万吨级巡洋舰也抗不住重型鱼雷。
要说的话,也就是因为威力巨大,所以在进入导弹时代之后,各主要海军强国依然高度重视重型鱼雷。
在理论上,只需要4到6条k48这个级别的重型鱼雷,就能够击沉一艘大型航母。
西陆集团的65式重型鱼雷,在理论上只需要3条就能干掉1艘大型航母!
换成导弹,哪怕是重型反舰导弹,至少需要10枚,还要在运气的帮助下才有可能击沉大型航母。
显然,保护航母免受鱼雷的攻击,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
相对对言,损失一艘4000吨级的远洋护卫舰,肯定要比损失1艘8万吨级的大型航母更加“划算”。
只是,射来的鱼雷不止一条。
过了差不多半分钟,白华伟他们来到司令舰桥之后不久,那艘正在沉没的护卫舰再次发生了爆炸。
从爆炸点,以及炸起的水柱高度来看,应该是被第二条鱼雷击中所致。
几乎同时,安装在航母舰尾的2套火箭深弹发射器突然开火。
几十枚深水炸弹前都射向了航母后方,落点在航母与护卫舰之间,而且溅落区域跟航向平行。
接下来就是数十次爆炸。
深弹的定深都很浅,不是在对付潜艇,而是在对付鱼雷!
其实,这也是帝国海军保留火箭深弹发射器的原因。
在现代反潜作战中,深水炸弹的价值已经变得微乎其微,最多是由反潜直升机携带,用来对付机动性能差,潜航能力更差的小型潜艇。在与大型攻击潜艇的战斗当中,主要得依靠反潜鱼雷。
相对来说,火箭深弹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射程太近。
虽然最新式的火箭深弹,射程超过了10千米,但是反潜导弹的射程在20千米以上,部分超过了30千米。
不过,射程近也有好处,比如反应速度快。
关键还有,深水炸弹更适合对付水下目标,比如潜航深度在10米左右的反舰鱼雷。
因为海水的密度是空气的上千倍,阻力也远远大于空气,所以在这个深度,就算是大口径舰炮也很难发挥作用。
正是如此,火箭深弹成了拦截鱼雷的最后一道防线!
只是,火箭深弹能不能击中来袭鱼雷,完全看运气。
按照帝国海军做的测试,火箭深弹直接击中鱼雷的概率几乎为零,主要依靠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来破坏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