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争霸

帝国争霸 第1142节

其实,李天凌差点就成了“战x”项目的军方试飞员。

年初选拔试飞员的时候,李天凌恰好得了流行感冒,结果等他病愈的时候,选拔已经结束了。

此外,李天凌一直在关注“战x”项目的进展。

在他看来,由他指挥的这支远征混成联队,很有可能率先换装新式战斗机。

其实,这也是李天凌一直留在一线部队的关键所在。

用他的话来说,等飞过第五代战斗机,再离开一线部队,哪怕下半辈子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也没什么遗憾了。

至于信息来源,那是非常的可靠。

就李天凌所知,进入第三阶段的3种设计方案,都非常先进,其中任何一种胜出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要说的话,带来的变化将颠覆现有的空战模式。

虽然跟第三代战斗机比,像“战11”这类的第四代战斗机,性能有巨大提升,在空战中具有压倒性优势,但是“战11”只是在具体性能上更加先进,其产生的影响并没有改变空战模式。

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雷达看得更远,导弹射得更准与战斗机更敏捷。

相比之下,以“战x”为代表的第五代战斗机,拥有的就不止是优势,而是一种彻底的颠覆。

没错,就是率先用在“攻11”上的隐身技术。

就李天凌所知,三种参选的“战x”原型机都格外重视隐身性能,而且都完美的解决了隐身与机动性能的矛盾。

这是“攻11”没有成为战斗机的关键所在。

为了获得隐身能力,“攻11”的外形非常古怪,别说进行剧烈的机动,能飞起来都很不错了。

虽然在研制的时候,一直宣称这是一种战斗机,以得到论议两院支持,从而获得项目所需的巨额拨款,毕竟论议两院的大老爷喜欢的是听上去更强的“战斗机”,而不是显得土里土气的“攻击机”,但是在完成研制之后,帝国空军不得不承认现实,将全球第一种隐身作战飞机归入了攻击机的行列。

如果战争没有爆发,李天凌不会想到“战x”。

现在,大战已经爆发了。

关键还有,早在7月份,伊拉克出兵吞并科威特的时候,就有迹象表明全球大战可能在近期爆发。

以帝国空军的一贯做法,用实战检验新式武器,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要忘了,“攻11”就是在正式入列之前,参与了在斯里兰卡的平叛行动,并就此一战成名。

如果真的有巨大的价值,空军保不准会送几架样机过来。

出于保密考虑,也是为了维护与保养,让“战x”进驻机库,其实很正常。

真要如此,那就不虚此行了。

张家正没回答李天凌的问题,而李天凌随即就发现,是他自己想多了。

从侧门进去后,李天凌顿时呆立当场。

机库里面,确实停着一架外形怪异的飞机,不过就只有一架,而且看尺寸,肯定不是战斗机。

那是一架轰炸机!

第80章 失之东隅

这是一架外形独特的轰炸机。

采用的翼身融合的飞翼结构,相当机身的中间部位明显向上隆起。其中部是串列布置的两个标准尺寸弹仓,在弹仓的两侧是发动机舱。弹仓前面是突出前缘的驾驶舱,而且这也是整架轰炸机上,唯一显得稍微有点突兀的地方。在驾驶舱侧后方,机翼的上表面是用栅栏遮挡的发动机进气口。发动机的喷口设置在后缘上方,机身挡住了喷口,机翼后缘与机尾完美的融合为一体。

从上往下俯瞰,这架轰炸机就像一个在中间转折部位安装了一根木棍的回旋镖。

只看气动布局,最为突出的地方,其实就是完全取消了尾翼。

不但没有水平尾翼,就连垂直尾翼都取消掉了。

为了控制方向,设置了一套有20多个操作面,也是迄今为止最复杂的襟翼与副翼控制系统。

其实,这也是该轰炸机最独特的地方,或者说设计时遇到的最大难题。

没有垂直尾翼,不止是航向控制困难,还存在无法保持航向稳定性的问题,从而使飞机变得难以驾驭。

在很多飞机上,为了保持航向稳定性,不但有垂直尾翼,还会加上一块或一对腹鳍。

哪怕轰炸机不是战斗机,不需要进行剧烈机动,也需要稳定飞行。

只是靠襟翼与副翼控制航向,并且通过调整气动操作面保持稳定,那就只能在飞控系统上下功夫。

关键就是飞控系统。

“战10”是全球首种采用静不稳定气动布局的战斗机,并依靠这种气动布局,获得了超越同时代战斗机的敏捷性。

放眼全球,没有一种战斗机能够在机动性能上跟“战10”叫板。

敢于采用飞行员没法控的气动布制局,而且顺利的飞了起来,关键就是四余度数字电传控制系统。
首节 上一节 1142/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一篇:大国航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