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第1074节
何况,波沙湾那边的作战行动还没结束呢!
按照这个情况分析,帝国海军需要在三个方向,波沙湾、北梵炎洋与东望洋保持足够的兵力,那么在三个月后,也就是南方次大陆爆发战争的时候,帝国海军部署在其周边地区的兵力最多就只有4支航母战斗群,而且部署在穆阿海上的2支战斗群,还得承担波沙湾方向上的作战行动。
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威慑梵罗国。
要是打了起来,只是在孟加拉湾就至少需要投入3支航母战斗群,在穆阿海那边也至少需要3支航母战斗群面向梵罗国。
问题就在这里。
到时候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动用6支航母战斗群来对付梵罗国。
讨论到此,秦风烈提出一个办法。借着战争动员的名义,立即启用那些在波伊战争后封存的大型航母。
显然,这确实是个办法。
只不过是缓不济急。
虽然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海军在大裁军的浪潮当中,想尽办法将20多艘还没达到设计寿命的大型航母保存了下来,但是这些处于封存状态的航母,即便不考虑性能,只是启封也需要很多时间。
在理论上,至少需要半年才能让封存航母重新达到服役状态。其中的前三个月主要对舰体内外做清理,而后三个月是回到造船厂进行必要的现代化改造,并且在改造期间对主要设备与系统进行测试。
只是,实际执行肯定需要更多的时间。
不说别的,造船厂根本没有那么强的改造实力,甚至没有足够多的干船坞同时改造所有封存航母。
何况,造船厂也不会为了启封老旧航母而让其他战舰的建造工作受到耽搁。
大战爆发之后,造船厂的首要任务其实是按战前拟定的计划,立即动工建造更多的超级航母。
在这方面,帝国海军有一套非常完整,极为详细的造舰方案。
按照秦风烈的数据,最快能够在半年之内让6艘状态较好的封存航母重新服役。
不过,服役了也未必能出海作战。
道理也很简单海军需要用更多时间对预备役官兵进行技能培训,使其重新掌握相关的技能。
不是说海军的动员体系太差,而是封存的航母实在太过老旧。
这些大型航母,几乎都是在上次大战期间建造,只有状态最好的那6艘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才建成。
虽然在退役封存前,这些在大战期间建造的航母进行了数次改进,比如换上了在大战后才出现的斜角甲板,使用了性能更好的蒸汽弹射器等等,但是封存十几年,足以被飞速发展的科技所抛弃。
关键还有,当初在这些航母上服役的官兵,大多已经超过50岁!
部分核心人员,特别是技术士官,年龄都在60岁以上。
这意味着,很多年轻官兵根本就没有在这些航母上干过,也就不可能直接驾驭航母参与战斗。
在启封后,至少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进行适应训练。
即便按照较理想的情况,第一批6艘大型航母能够在一年之内形成战斗力,就非常的不错了。
在海军的战略计划当中,封存航母也只是二线兵力。
简单的说,就是在战争期间,让这些航母留在二线部队,承担反潜护航的任务,以减轻对一线部队的压力,不需要在开战之后耗费资源建造专门的护航航母,从而建造更多的超级航母。
那么,新建航母呢?
显然,那更加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虽然几天之内,论议两院将批准新的造舰规划,放开针对海军的限制,让海军按实际需要建造包括航母在内的战舰,但是就算造船厂立即进入战争状态,建造一艘超级航母也至少需要30个月。
如果把造船厂完成动员的时间也算上,那么第一批超级航母能够在3年内服役,就已经很不错了。
要说的话,因为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在大战爆发后开工的首批超级航母,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建成。比如在上次大战期间,“行省”级就是在大战爆发3年后加入战斗序列。
能够等到三年之后?
虽然在理论上,纽兰共和国也不可能在3年内获得多少航母,至少在总体兵力上不可能超过梁夏海军,但是纽兰海军只需要在一个方向上,也就是东望洋上作战,不存在得两线作战的问题。
显然,这是帝国海军没有的优势。
如此一来,要想投入足够的兵力,根本不可能。
绕了一圈,问题又绕了回来。
要想在南方次大陆上投入足够的兵力,也就是获得足够大的战略优势,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在三个月内,结束在波沙湾方向的作战行动,从原本用在该方向上的兵力投入到南方次大陆战场上。
不要忘了,之前计划在波沙湾投入6支航母战斗群!
哪怕其中2支得兼顾南方次大陆,只要能够及时完成该方向上的战斗,也能增派4支航母战斗群。
毫无疑问,这有决定性意义。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能够增加4支航母战斗群,帝国海军就能够在面向南方次大陆的战场上独挑大梁。
关键,还能在东望洋保持足够的战略优势。
按照这个情况分析,帝国海军需要在三个方向,波沙湾、北梵炎洋与东望洋保持足够的兵力,那么在三个月后,也就是南方次大陆爆发战争的时候,帝国海军部署在其周边地区的兵力最多就只有4支航母战斗群,而且部署在穆阿海上的2支战斗群,还得承担波沙湾方向上的作战行动。
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威慑梵罗国。
要是打了起来,只是在孟加拉湾就至少需要投入3支航母战斗群,在穆阿海那边也至少需要3支航母战斗群面向梵罗国。
问题就在这里。
到时候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动用6支航母战斗群来对付梵罗国。
讨论到此,秦风烈提出一个办法。借着战争动员的名义,立即启用那些在波伊战争后封存的大型航母。
显然,这确实是个办法。
只不过是缓不济急。
虽然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海军在大裁军的浪潮当中,想尽办法将20多艘还没达到设计寿命的大型航母保存了下来,但是这些处于封存状态的航母,即便不考虑性能,只是启封也需要很多时间。
在理论上,至少需要半年才能让封存航母重新达到服役状态。其中的前三个月主要对舰体内外做清理,而后三个月是回到造船厂进行必要的现代化改造,并且在改造期间对主要设备与系统进行测试。
只是,实际执行肯定需要更多的时间。
不说别的,造船厂根本没有那么强的改造实力,甚至没有足够多的干船坞同时改造所有封存航母。
何况,造船厂也不会为了启封老旧航母而让其他战舰的建造工作受到耽搁。
大战爆发之后,造船厂的首要任务其实是按战前拟定的计划,立即动工建造更多的超级航母。
在这方面,帝国海军有一套非常完整,极为详细的造舰方案。
按照秦风烈的数据,最快能够在半年之内让6艘状态较好的封存航母重新服役。
不过,服役了也未必能出海作战。
道理也很简单海军需要用更多时间对预备役官兵进行技能培训,使其重新掌握相关的技能。
不是说海军的动员体系太差,而是封存的航母实在太过老旧。
这些大型航母,几乎都是在上次大战期间建造,只有状态最好的那6艘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才建成。
虽然在退役封存前,这些在大战期间建造的航母进行了数次改进,比如换上了在大战后才出现的斜角甲板,使用了性能更好的蒸汽弹射器等等,但是封存十几年,足以被飞速发展的科技所抛弃。
关键还有,当初在这些航母上服役的官兵,大多已经超过50岁!
部分核心人员,特别是技术士官,年龄都在60岁以上。
这意味着,很多年轻官兵根本就没有在这些航母上干过,也就不可能直接驾驭航母参与战斗。
在启封后,至少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进行适应训练。
即便按照较理想的情况,第一批6艘大型航母能够在一年之内形成战斗力,就非常的不错了。
在海军的战略计划当中,封存航母也只是二线兵力。
简单的说,就是在战争期间,让这些航母留在二线部队,承担反潜护航的任务,以减轻对一线部队的压力,不需要在开战之后耗费资源建造专门的护航航母,从而建造更多的超级航母。
那么,新建航母呢?
显然,那更加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虽然几天之内,论议两院将批准新的造舰规划,放开针对海军的限制,让海军按实际需要建造包括航母在内的战舰,但是就算造船厂立即进入战争状态,建造一艘超级航母也至少需要30个月。
如果把造船厂完成动员的时间也算上,那么第一批超级航母能够在3年内服役,就已经很不错了。
要说的话,因为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在大战爆发后开工的首批超级航母,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建成。比如在上次大战期间,“行省”级就是在大战爆发3年后加入战斗序列。
能够等到三年之后?
虽然在理论上,纽兰共和国也不可能在3年内获得多少航母,至少在总体兵力上不可能超过梁夏海军,但是纽兰海军只需要在一个方向上,也就是东望洋上作战,不存在得两线作战的问题。
显然,这是帝国海军没有的优势。
如此一来,要想投入足够的兵力,根本不可能。
绕了一圈,问题又绕了回来。
要想在南方次大陆上投入足够的兵力,也就是获得足够大的战略优势,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在三个月内,结束在波沙湾方向的作战行动,从原本用在该方向上的兵力投入到南方次大陆战场上。
不要忘了,之前计划在波沙湾投入6支航母战斗群!
哪怕其中2支得兼顾南方次大陆,只要能够及时完成该方向上的战斗,也能增派4支航母战斗群。
毫无疑问,这有决定性意义。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能够增加4支航母战斗群,帝国海军就能够在面向南方次大陆的战场上独挑大梁。
关键,还能在东望洋保持足够的战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