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994节


西方大陆极其辽阔。而在这其中有的是半蛮荒的地带。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数不胜数。李陵招呼一声,带领着陆浚、季迦和一众骑士们飞马呼啸而去,不用多大功夫,就已经满载而归。

麋鹿、黄羊之属正是肉嫩味美的时候,煮来吃正合适。而几种叫不上名字来的大型飞禽,却是烧烤的好材料。

尤其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家伙竟然还猎得了一头体型巨大的黑熊,看模样就十分凶猛,却是被人用刀猎杀的。正在和终军交谈的元召回头看过来时,却见李陵笑嘻嘻的拍了拍身边陆浚的肩膀,有些得意的说道。

“熊是小浚杀的!他说师父前些日子受过重伤,应该好好的补补元气。这双熊掌,倒时正好。”

元召看到陆浚的一条胳膊包扎着绷带,隐隐有血迹渗出来,显然是在猎熊的过程中受了伤。他点了点头示意陆浚过来。昔日的倔强少年已经长得比他个头还要高,面对着师父审视的目光,陆浚有些紧张和腼腆的低下头。却听到元召在他耳边说道。

“自己的生命和身体要好好珍惜,以后不可轻易损伤……这一点儿我做的很不好,你们不要效仿。”

一句话,触及到了陆浚已经平淡下来的伤心处,他哽咽着说道。

“自从当年被师父救得性命,并报了那血海深仇。我的这条命就已经是师父的了……若是为了师父,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不过区区受点儿小伤……只要师父能够毫发无伤的早日结束征战,带着我们一起回长安,那就什么也值得了。”

心情激荡之下,他的意思虽然表述的并不完整。但无论是元召,还是李陵、季迦却都心中明白。元召微微叹了口气,回首东望,夜色深沉,苍穹如盖,他的目光可以穿透千年,却无法看到无日不在思念的长安。

“也许,真的是该回去了……。”

站在他身边的终军也叹了一口气。他从怀中掏出那封跟随他万里行程的信笺,看了元召一眼,然后终于交给了他。

“是陛下的亲笔……在最后告别的时候,他还有一句话让我对你说。”

元召愣了一下。他当然非常熟悉那封皮上面的字迹,而且,有些异常的颜色虽然已经暗淡,但却可以看出。那应该是鲜血的印记。

“陛下说,他没有经过你的同意,就自己做出了主张……也不知道这个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四周的空气中飘荡着欢快的气氛,元召放下杯中烈酒,拆开了皇帝刘琚的手书。

第九百三十八章 英雄须烈酒

那一夜,酒意阑珊中,元召不记得后来自己再说过什么。这样的状态,对于他来说是极其罕见的。

皇帝的亲笔书信,他看了很久。在回首近二十年戎马倥偬所取得成就的今天,就连他也没有想到,皇帝刘琚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元哥儿,虽然我不确定你的生死,但有些话还是想对你说呢……自从当年长安城外结识,这些年来蒙你数次相救。更是帮助我登上皇帝之位。不管是对于我,还是卫氏一族,甚至是整个大汉帝国,都是恩同再造……有时候和母后说起来,我们都很感激。如果没有你的出现,我们到底会有怎样的命运,谁也无法预料……其实,当上皇帝之后,我并不快乐。虽然为了不辜负肩负的责任,我很努力的去做,但不管是内心深处还是身体都已经很累很累……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宁愿去过另一种轻松的人生。一个帝国的责任压在背上,对我来说不是荣耀,而是一种折磨,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实在已经不堪重负久已……。”

在元召面前,刘琚从来没有用过“朕”这个字眼。在他内心深处,元召是他的兄长和为他指明方向的人。如果这世间还有人能够拯救一颗迷茫的帝王之心,那么他相信,只有元召有这种能力。

从海上吹来的风,掠过这片大陆。高山与峡谷,草原与河流。都蒙上了翠绿的颜色,更是无限希望的所在。有人都自觉的退在远处,不敢过来打扰。他们大多数人虽然还并不知道元召的神色为什么那么凝重,但却都很清楚,他和皇帝之间,一定有非同寻常的情况发生。

夜色如洗,天上的无数星辰闪烁着光芒。元召长久的伫立,凝望着头顶的深遂夜空。此时此刻,就连他心中也有无限的迷茫。他有些弄不清楚,上苍让他穿越千年的时光来到这个时代,究竟是想要借着他的手改变什么呢?

二十多年的光阴转眼即逝,历史的巨大车轮已经尽最大可能的被他矫正了方向。大汉王朝盛极而衰的局面,在最关键的节点上因为他的参与,而被彻底逆转。许多曾经真实发生过的悲剧,已经永远不可能再出现。而与此同时,许许多多人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其中就包括皇帝刘琚。

在元召一贯的认知中,从来就不认为出现所谓的“明君圣主”是什么好事。至于说那些“雄才大略”、“十全武功”之类,恐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阻碍历史进程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高山的背后永远存在着阴影。越高的山峰,阴影就越大。在历史长河中,就算是寥寥几个真正天赋其才的帝王,他们在做出那些丰功伟绩的同时,所随之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可估量。更何况,大多数时候。所谓的“伟大”,只不过是人为吹捧而造成的假货呢!对于天下苍生来说,身逢这样的权力统治时代,后果可想而知,灾祸大过福祉多矣!

在那个未曾被改变过的大汉王朝里,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而且权力欲极其强烈的汉武皇帝,就算到了暮年,也没有放松过手

中的权力。不仅如此,他和古今中外许多大权独揽的独裁者一样,越是到了生命的末期,越是为了保住权力而不择手段冷酷无情。

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奇怪,往高尚了说,是为了江山社稷稳定的需要,帝王们不肯轻易的把权力交付。而往自私的说,就是权力已经改变了人性,帝王们临死前的孤独和恐惧,使他们已经不再信任任何人。以至于,心理已经达到了一种扭曲的程度。稍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残忍嗜杀,冷酷异常,便自然而然成了他们最后维护自己威严的手段。

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引发了那场对于大汉王朝以至于整个华夏历史造成巨大灾难的“巫蛊之祸”。太子刘琚身死,卫氏族灭。长安动荡,天下不宁。不管是在朝堂还是军中,无数的精英人物都受到牵连,被诛杀在这场动乱中。

这一场大变故,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各方面的动荡。更是给大汉帝国以后的发展留下了无数的隐患。可以这么说,大汉王朝历经文景之治所逐渐形成的盛世局面,到汉武帝时期达到顶点。然后盛极而衰的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对匈奴的长期战争在取得辉煌军事胜利的同时,也拖垮了整个国家的经济。近百年积蓄起来的家底几乎耗尽,从此国力急转之下,再也难以挽回颓势。后人说他“穷兵黜武”,一点儿都不冤枉。

而除却匈奴战争对国家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影响之外,对大汉王朝的政治局面造成巨大影响的事件,就是这次“巫蛊之祸”和太子刘琚之死。由于这一方面对汉王朝造成的衰败和灭亡,同样值得令人深思。

所有的天下人都永远也不会知道,正是因为元召的突然出现,才完美的解决掉了对于大汉王朝造成致命伤害的这两个隐患。几乎是以他一个人的力量,把这艘历史的巨轮矫正回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从此以后,劈波斩浪,扬帆起航,千秋万载,百世流芳。

然而,现在也同样没有人知道,元召感觉到很头疼。因为他忽然发现,自己就算是已经改变了历史的大方向,但在个人性格和宿命方面,好像还是有些无能为力。让他感觉到茫然惊愕和出乎意料的,是皇帝刘琚在书信的后半部分所说的话。

“……元哥儿,我想放下这个皇帝的担子已经很久啦。希望你能理解。相比于此,我最怀念的反而是在长乐塬上的那些快乐时光。却不知道,余生还能不能再次得到呢?……至于说把丰儿交给皇后参与抚育这件事,也是我考虑已久的。以你的睿智,当然会明白这背后复杂关系的平衡……在这件事上我自作主张,却是对不起你了。不管怎么说,我在这世上最重要的人,不过母后、阿姐、舅舅和你寥寥数人而已。希望你们都能够明白我的苦心吧……。”

万里江山,不过浮云。千秋功业,托付何人?也许,对于刘琚来说,这一切的重量,也比不过曾经那一段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

元召默默地把看完的书信收进怀中。满目山河

空念远,寂寥天地无回音。虽然现在的他已经名传天下,功业满身。但此时此刻却感觉到无可言说的孤独。他的心事没有一个人可以诉说,更没有一个人能替他分担。

“陛下,这可真是……令人为难啊!”

逐渐熄灭的篝火旁,他淡淡的苦笑起来。自己还没有见过面的儿子,就要被别人强行给他安排一段特殊的人生。无论怎么说,总是感觉到有些不爽的。不过,皇帝既然都已经宣布了,想必在长安的时候已经征得了素汐公主的同意,那么,好像自己的意见已经不太重要了哦?

“怎么样……陛下的意思你都明白了吧?”

一手拎着一坛酒的终军走到他的身边,随手递给他一个。然后盘膝坐在草地上,夜色深沉,天高地远,也许在这样的时候,唯有酒中豪气才能够消融胸中的块垒。

“算了!不想这些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不管是谁,也许早已经注定。”

元召对终军略一示意,然后两人举起酒坛,各自如长鲸吸水,烈酒入喉,甚是豪迈。

远处的侍从人等在夜色中忠诚的守候。他们默默的看着,却没有一个人过来打扰。不久之后,这两位身份贵重的朝廷重臣,便都衣衫不整的躺在草丛中,有零星的话语偶尔响起。
首节 上一节 994/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