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862节


不管怎么说,那个人毕竟是她们的父亲。素汐抱着妹妹,两个人一起哭了起来。苏灵芝在旁边也有许多感伤。如果说一切事情的缘起,都是因为皇帝的多疑,所以才让元召险些遭遇不测的话,她心中当然有怨恨。但未央宫随后发生的变乱,却让她又十分怜悯和担心起卫皇后、太子以及两位公主面临的困境来。

“好了,先不要哭。现在当务之急是赶快派人去府门看个究竟!元哥儿可千万不能再有什么事。”

苏灵芝终究是担心元召安全。听说包围侯府的千军万马都是奉令而来,府中力量薄弱,元召又会用什么办法解决危险呢?素汐公主也暂时止住悲伤,脸上浮现忧色。云汐少女心性,马上跳起来,就要冲出去察看消息。

不过,她们的担心好像有些多余。从院门外传来脚步声响,老管家一瘸一拐地又一次亲自跑回来。人还未到,已经听到他兴奋的一连串喊声。

“两位少夫人!没事、没事了!不用担心,侯爷一出手,天大的麻烦都马上烟消云散……!”

云汐连忙跑过去打开门,只见这位忠心耿耿的老管家跑的满头大汗,一改此前的愁容满面,脸上却尽是欣喜的表情。她先顾不得其他,焦急的问道。

“元召……啊,姐夫他有没有受伤?那些坏人都打跑了吗?”

“公主,这世间哪里有人能伤害的了侯爷呢!外面那气势汹汹而来的千军万马,在侯爷面前像猫一样乖顺,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呵呵!侯爷让我先过来告诉你们,免得无故担心……哦,对了!他还特意叮嘱两位少夫人,那莲子羹是他费了好大功夫才熬好的呢,可千万不能浪费了呀!……。”

元一为了侯府的安全,已经连续多日没有睡好一个安稳觉了,满眼都是通红的血丝。不过此时此刻,却像打了鸡血一般,一扫多日来的疲惫和焦虑,他眼中放射着光芒,指手画脚的向这里所有人诉说着刚刚发生在府门前那令人心情激荡的场面。

“啊!对、对、对……姐姐,你们快把这莲子羹喝了吧。他先前也对我说过的,可是在你们追问之下,我都忘了呢!他要是过后骂我,你们可要给我作证啊。”

云汐公主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早些时候,元召在小厨房熬好之后,让她端过来,确实是这么嘱咐的。

苏灵芝率先接在手中,一边听着元一和云汐在七嘴八舌的说着,一边轻轻地噙了一口在嘴里。唇齿之间,微微苦涩,稍倾之后,淡始觉甜……这样的味道她很熟悉,是人间烟火的气息。泪水终于忍不住,不觉大颗大颗的滴落下来。

那个当年从长安城外牵着她的手一直走到今天的少年,不管在外面经受怎样的雪剑霜刀,他都用自己的身体默默地挡住。带回家里来的,永远都是阳光和温暖。即便他历经生死,背后千疮百孔,在没有危险彻底解除之前,他宁愿默默的隐藏踪迹,放下外面的全部世界,也只是躲在她们看不见的地方,静静的守护。

这一碗寻常的莲子羹,是那个身系天下安危的男子,花了半天的时间,细火慢熬而成。在这风卷云集,瞬息万变的长安,半天的时光,可以改变无数的大事!然而,他只是和这世间许多平常人一样,心平气和的看着火苗明灭,莲子开花,慢慢熬成……。

这一切,都只是因为她们是他的夫人,他是她们的夫君。红线牵成,盟约缔结,地老天荒,至死不渝!就算整个长安和天下毁于一旦,他也会保护在她们身边,同生共死,仅此而已!

素汐公主也喝完了自己那碗尚温热的莲子羹,同样的滋味,她喝下的是深情。泪眼朦胧中,她们都很想立刻看到元召来到面前,被他拥入怀中。

不过,这样温暖而深情的画面,显然还需要再等些时候才能实现。金戈铁马,朝堂争雄,一场震动长安乃至于整个天下的巨变才刚刚开始,重新拔剑展露锋芒的长乐候元召,立足在重甲围困的长街之上,淡淡的抬头看了一眼轮回不变的日光,他的时代,就要从这个平淡无奇的秋日午后开始了吗?

并没有等候太久,全身金甲的主将单骑来到前面,跳下战马,他满脸苦涩的看着傲然而立的那个布衣身影,嘴角动了动,却不知道怎么称呼才合适。

“现在,你的任务是去集合所有进入长安城中的驻军,在天黑之前全部撤出城外,听候黑鹰军的安排。”

元召的话很简洁,直接下达了命令。对面的领兵将军感觉到很不习惯,然而也只是在心里叹了口气,拱了拱手,只低声说了一个“喏”。千军垂手,万众缄默,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

不要怪他们这么快就怂了。因为就在这片刻之前,一个惊人的消息已经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驻守雁门关外的黑鹰军铁骑,不知道怎么就突然出现在了长安城外。数万人马已经控制了南、北大营驻地,长安九门之外通向远方的道路,也都被他们的精骑扼守。据说在此过程中发生过几次小规模的冲突,而黑鹰军展现出的铁血无情,令人胆寒。他们得到的命令是“拥护太子继位,诛杀矫旨逆臣”!

不要说是长安附近的这些驻军了,就算是整个大汉三军数十万军队中,也没有任何一个将军敢夸口说自己是黑鹰军的对手。天下人都知道,大汉最厉害的军队一是黑鹰,二是赤火。也许这世间唯一能够与黑鹰军一决高下的,只有赤火军。然而,这是不可能的。赤火军与黑鹰军渊源之深厚,关系之密切,非比寻常。他们本来就是同出一脉,并肩作战的袍泽之情,根本就不会刀兵相向。

如果只是元召一个人,也许这些想入城立功的将校当中,还会有人产生什么特殊的想法。然而黑鹰军的突然出现,让他们彻底的死了心。毕竟,与生死比较起来,功名富贵就显得次要了。

而且,看当前的形势,元召很可能是早就布局好了。既然如此,谁再犯傻,那就真的是自寻死路了。对于大多数将校们来说,不管谁做皇帝,也不管朝堂上即将展开怎样惊心动魄的博弈,现在能够保住自己性命,才是至关紧要的事啊!

主将军垂下头,和其他灰心丧气的将校们刚要带领着各自人马去分头出城。却听得身后又说了一声。

“家门口被你们弄得一团糟,弄坏了别人家的东西不需要赔啊?留下些人手,都修好了再走。”

几个将军冷汗透铁甲,都感到有些头大。不过,察觉到这语气中有所缓和,心中却不由得稍为安定。于是,那三百倒霉的弓箭手被留了下来,负责收拾一地死伤狼藉,并且修理被损坏的大门围墙,直到侯府满意为止。见这位令人如芒在刺的侯爷不再有别的吩咐,将军们连忙带人回头撤离。片刻之后,所有兵马风卷残云,走的一干二净。

“元侯!今日重见,风采依旧,倒是让我等白白伤心一场……你回到长安,这可真是太好了!”

季英纵身跃下,抢在所有人前头大步走来,惊喜之情发自内心,再也压抑不住。

第八百零六章 将军已握杀人剑

长安北城门外,立马高坡上观望良久的长平侯卫青,看着远近的重要路口关隘都已经被全部控制起来。剑甲生寒,他背后的大旗迎风飘扬,脸上神色从未如此刻这般坚决。

历经生死考验之后,这位帝国的名将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当不久之前,他亲眼看着手下将士抗旨不遵,当场斩杀传旨大臣和军中主将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不管是他还是黑鹰军,都已经没有回头路可以走。

卫青虽然骑奴出身,早些年并没读过多少书。但他生性宽厚,待人和善。后来因为姐姐的关系得以入建章宫侍卫,开始懂得更多道理。那时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侍卫身份,但却十分仰慕历代名将风采,心中暗自潜生雄阔的志向。

再到后来,他便遇到了元召。

“大丈夫既有鸿鹄之志,岂能困守殿宇间乎?功名但在马上取,长城之外黄沙千里广阔天地,才是好男儿长刀所向的地方……!”

就算是到今天,卫青也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初那个神采飞扬的少年第一次对他说出如此激励人心话时的模样。也正是从那时候起,他才正式转到军中,开始自己辉煌的征程。

其实长久以来,卫青对自己都有着很清醒的认识。不管立下多少赫赫功勋,也不管皇帝给予了多少荣耀,他始终都与建章宫中的皇后和太子脱不开干系。因此,为了避嫌疑,除了军事方面的重大决策之外,他从来不会随便在朝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历代王朝不管怎样的兴盛,君王不管怎样贤明,权力斗争一直都存在,从来也不会消除。大汉王朝也不例外。卫青虽然不参与,但他看的却很明白。而他之所以一直游离在朝廷斗争之外,一方面是因为他是将军,对这些没兴趣。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当然就是有元召在长安坐镇,他很放心。

只是令卫青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皇帝为了权力的需要,会借刀杀人,对元召痛下杀手!

中岳山惊变,元召下落不明,卫青一怒杀人,当拔剑斩去羽林军将军头颅的时候,他不是没有考虑过由此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这么做了。非如此,无以报答昔日之义!

卫青在行宫杀人,而且杀的还是宗室子弟,他早就已经做好了以命抵命的准备。只是,皇帝终究没有杀他,暂时贬逐塞外,算的上是法外开恩了。

卫青满怀苦涩和失望,匹马单骑来到雁门关外,也许,只有朔方三城的长风,才能吹淡心底无限的伤痛,只有塞上雄壮的号角,才能重新激荡起英雄的豪情。

驻守朔方的黑鹰军将士们以最隆重的礼仪,迎接他们昔日将军的到来。虽然卫青现在已经不是黑鹰军主帅,但不管是“公孙双雄”这样的猛将,还是其他的将校,在他们心中,还是永远把他当做他们的将军。

不过,有人却很不希望卫青再次到军中来。

自当年卫青入长安之后,出乎很多人的预料,接管将军印执掌这支天下第一强军的人,既不是黑鹰军十余位名将中的任何一员,更不是大汉军中的其他名将,而是原先的军中司马赵食其。
首节 上一节 862/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