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852节


刘屈牦浑浊的眼神中隐藏着一把杀人刀,此刻变得冰冷无比。没有人会想到,皇帝手中的虎符,早在几天之前就已经千里传送到了他的手中。南、北大营当中掌握兵权的宗室亲贵子弟早已经暗通消息,随时待命矣!

皇帝死讯到达之日,就是他们拥兵进长安之时!

“太子殿下,各位大臣,请暂且止住悲痛。先帝不幸离世,此国家之殇。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殿下为皇后嫡子,先帝立为储君多年,此天下共知……在等待先帝灵柩回到长安之前,宜早登大位,以安民心!因此,臣东方朔恭请太子即日登基,继承大统!”

含元殿上,时任御史大夫的东方朔首先拜倒,终于说出了请新君继位的话。随后,早已得到他示意的太子拥护者一起出来,纷纷表明态度。

“臣司马相如恭请太子继承江山……!”

“老臣大司农石宽,请太子继位!”

“臣等恭请太子……!”

几乎有一半的文武官员们,在第一时间就明确表明了态度,含元殿上拜倒一片。太子刘琚素来仁孝,除了忠心于他的官员们之外,也颇得许多正直士族的许可。因此,他在人们的期望中,是一位仁君的好人选。

太子虽然心中悲伤情绪低落,但他也知道国事的轻重。既然身为早就被皇帝确立的皇位继承人,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无论如何,首先要做的就是肩负起应该担当的责任。天下安稳之重,胜过任何私人情绪!

站在九龙金阶之上,看着眼前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那把龙椅,太子刘琚擦去脸上的泪水,心头感到的不是万千荣耀,而是责任的沉重。他缓缓转过身子,想要说些什么,却蓦然感觉到似乎有数道冰冷的目光正在盯着他。抬头看时,殿下站立不动的几十位臣子神色木然,竟隐隐有无形的敌意。

“尚书令大人!你们这是想要干什么?”

察觉到身后异常的东方朔,直起身子,目视着以刘屈牦为首的这些站立不拜之人,眼中有怒火闪动。今天如果有人真的敢在太子继位这样的大事上加以阻挠的话,他必抗争到底。

“很简单,我们不同意太子继承皇位!”

中山侯刘屈牦的声音有些苍老,但却非常坚决有力,含元殿上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刹那之间,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东方朔诸人心中无不震惊,一种不好的预感开始升起。公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老家伙这是疯了……?!

“中山侯!你想造反不成?太子殿下继位新君,顺理成章人心所向。什么时候又轮到你们同意不同意了?别在这儿倚老卖老……!”

锐气勃发的司隶校尉终军早就忍不住了,戟指呵斥。不过,面对他的大声指责,刘屈牦抬头向殿外望了一眼,不禁冷笑起来。

“年轻人,你说错了!新君继位,关乎大汉江山社稷的兴亡。这却不是尔等想要拥立太子这么简单,又不是我们同不同意的问题……一切,当以皇帝陛下遗诏为准!”

“皇帝遗诏?那还用问,肯定是遗命太子殿下继承大统!”

“这却未必!也许遗诏马上就快要到了,老夫劝你还是听明白再说吧。”

刘屈牦傲慢地昂起头,似乎不屑再与终军争辩,他目光所及处,正有披着一身缟素袍甲的羽林军和太监保护着传旨大臣越过大殿门口,进入了含元殿中。

“先帝遗诏在此,诸臣听旨……!”

带着那道遗诏千里而来的大臣声音洪亮,一字一句传入每个人耳中。还未等听完,许多人已经是惊慌失色,殿内大乱。

风卷落叶,满城带甲,杀声起……!

第七百九十五章 各自为战

自三王以下,大小万国,四海之内,千朝百代。在权力斗争中,任何意想不到的变化,都曾经发生过。满殿朝臣,读过史书者,自然也曾经听说过许多千奇百怪之事。

但今日含元殿上的连续风云突变,还是让大多数人都有些措手不及。先是以中山侯刘屈牦为首的诸多大臣对太子刘琚严厉指责,言辞之间攻击越来越激烈。随后双方正互相指责矛盾激化之际,忽然传来皇帝驾崩的消息。大家还没有彻底消化这噩耗呢,紧接着赶回来的传旨大臣就当殿宣读了皇帝遗诏。

“……太子琚为人懦弱,不堪重托,监国期间,屡有失误,与国家大政无寸进之功,深失朕望……琅琊王弗陵者,幼冲聪敏,贤而有德,昔在钩弋,朕所心属。后出镇海滨,抚恤地方,无怨无悔,当地民众交口称赞。如以社稷付之,必能光大江山……今以琅琊王为太子,继承大汉帝位。诸宗室、王、大臣当尽心辅佐,莫负朕心。钦此!”

满殿之人停止哭声,目瞪口呆的听到最后,巨大的转变让人几乎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这怎么可能!将近二十年的太子,说废就废了……?

然而,传旨之人的严肃态度,却让人不得不相信,圣旨上所说都是真的。在这样的大事上,恐怕还没有人敢开玩笑。

太子刘琚的脸色有些奇怪。除了几分苍白之外,既没有悲伤,也没有愤怒。他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的一幕,似乎在看一场与己无关的闹剧。然而,紧紧跟在他身边的朴永烈,却看得清楚,这位他奉命保护多年的年轻人,双拳紧握,牙齿把嘴唇都咬出血来。

太子阵营诸臣静默,巨大的失望和悲伤浮现在每个人的心头。他们没有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而对面,刘屈牦早已经率先拜倒领旨,其他党羽纷纷跟随。虽然心中的兴奋不便于表现在脸上,但却都对刘屈牦的背影暗地里投来敬佩的目光。这道旨意来的可真是太及时了,尚书令大人莫非有未卜先知之能?

“先帝遗诏在此,你们为什么不跪倒接旨?怎么,尔等难道要抗旨不遵吗?哼!”

见太子站在那里不动,而更有许多大臣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大宗正刘不识立刻大声斥责起来。他冰冷的眼神盯着东方朔等人,脸上满是得意的讽刺。现在遗诏在手,天下我有。不趁机发难,又等待何时呢!

“皇帝陛下绝不会留下这样旨意的……这是乱命!”

大殿之上,忽然有人发出这样的怒吼。这自然是出自太子阵营的不服。而听到这句话的刘屈牦振衣而起,挥手喝令侍卫拿人。大局将定,正需要杀鸡儆猴,迅速掌握局势。他现在有恃无恐,不再需要任何顾忌。

东方朔与司马相如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其实刚才有人喊出的这句话,也正是他们心头所想。在以往的认知中,皇帝刘彻素来就是一个思虑长远的帝王,不管从王朝稳定还是其他方面来说,他都不可能在临死之前写这样的遗诏,此事太反常了,令人不得不疑心大起。

“且慢!太子殿下还没有发话,谁敢胡乱发号施令!”

司马相如长身而立,怒目横眉。带领几个羽林军侍卫刚要上前动手的校尉连忙停住了脚步。他虽然听从羽林军统领吾丘寿王的密令回长安行事,但这是堂堂含元殿上,却不敢太过于放肆。

“现在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太子啦!难道你们还没有听清楚吗?遗诏上已经写的明明白白,新君是琅琊王。他奉先帝灵柩正往长安赶来,不日即到……在此之前,再有敢出悖逆之语者,乃是欺君大罪,罪不容诛!老夫身负辅政重责,也绝不会相饶!”

刘屈牦早就想到,宣读完遗诏之后,必定会有人不服气。太子势力形成日久,不会那么容易甘心屈服的。但他没想到的是,领头站出来抗争的人,并非一直被认为是太子党领袖人物的御史大夫东方朔,而是司马相如。他冷冷一笑,心中杀机大起。

司马相如却毫不退缩。他自少年时就胸怀大志,虽出身微寒,但入朝堂之后,以文武双全之姿,平灭西南夷,拜九卿重臣,持正立朝,建树颇丰。当今日胸有不平之气,岂能甘于隐忍退避!

“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太子仁孝,中外皆知。皇帝陛下绝对不会在仓促之间改立储君,这道遗诏一定有问题!此事需从长计议,等到出巡队伍护送陛下灵柩归来之后,再聚集所有文武大臣共同商议,以确保没有奸邪从中作梗……如此,才能平息天下臣民的非议!”

刘屈牦冷眼看着这位气宇非凡的太中大夫一副不屈服的样子,他心中想要杀人的念头,便再也抑制不住。

“遗诏就在这里,谁心里有不服气的……很简单,羽林军何在!老夫以宗室老臣、大汉尚书令的身份命令你们,刀斧准备!”
首节 上一节 852/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