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756节


在刀锋控制下的卫青没有回头,身为大将,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霹雳压顶而不惊。感受到肌肤的刺痛,他只淡淡的问了一句。

“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曹家世代汉臣,忠于皇室。陛下有令,无不遵从!”

曹襄看着面前的高大身影,紧紧咬着嘴唇。曾几何时,他们一起从三百骁骑开始,始建黑鹰军。此后十年并肩作战纵横万里,与匈奴大小数十战,驰骋飞汉箭,铁血透征袍。这其中凝结的情谊,自然深厚无比。

“平阳侯!休得多说,杀了卫青,你就是统领黑鹰军的大将军。速速动手吧!”

太监尖利的声音再度响起,不理会观望大臣们的惊愕,江充一挥手,大批的绣衣卫步步紧逼,与黑鹰军亲随刀剑相向,杀气大涨。

“大将军!令将士们放弃抵抗,束手就擒吧!”

在苏建等人的怒目而视中,曹家子的手中刀有些微微颤抖,他咬了咬牙,又声音急促的说了一句。虽然早就暗中接受了皇命,有心理准备,但当真正的把刀架在主将脖子上的时候,想要下手并不那么容易。

卫青依然是摇了摇头,仰面朝天长叹一声,却没有回答一句。而在手捧圣旨的太监总管急声催促下,曹襄终于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和良心的煎熬,长刀举起……下一刻,血花飞溅!

含元殿内,听完许式颤声来报后,皇帝震案而起,太子神色激动,而元召则依然平静的站在那里,脸上无悲无喜,似乎早就猜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你再说一遍!卫青竟然杀了曹襄……?”

“陛下、陛下啊!平阳侯不是卫青杀的,而是他军中的亲随用剑戮杀的……。”

受到惊吓的这位太监总管刚才没有说明白,连忙纠正了一遍。半响之后,皇帝蓦然把目光转向被缚的元召,眼中的光芒似乎能刺透人心。

“你早就知道朕想干什么,是不是?卫青身边的人也是你安排的!”

元召直视着那双威严的眼睛,没有丝毫的躲闪而点头承认。君臣四目相对,此刻有无数的交锋胜过万马奔腾!

殿外,甲胄上沾染了昔日同袍血迹的长平侯眼中有痛楚之色。看着倒在地上的曹襄,一剑封喉,回天无力。

“他可以不必死的……。”

“抱歉……师父有命,今日有任何危及到大将军生命者,一律诛杀!”

重剑无阙重新归鞘,峙若山岳的男子虽然做军中装束,却无法掩饰那傲然凌云之气。

第七百章 刺王杀驾

身在长安的皇帝陛下还是有些太自大了。以为天下棋局尽在掌握,王命到处莫敢不从。却忽略了因为一个人这些年的潜移默化,对许多追随者和大汉王朝所造成的改变,影响深远。

平阳侯曹襄,当然是他在军中早就埋下的一颗棋子。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太子、皇后一系的势力有了防范,现在已经无人得知。不过,随着黑鹰军在抗击匈奴骑兵的过程中逐渐壮大功勋赫赫,把这支力量完全的掌控在手中,对于皇帝来说,这是必然要去做的事。

要使将士们忠心,只凭着丰厚的赏赐,是远远不够的。军中主将的驯服,至关重要。所以,皇帝把目光投向了威望和资历仅次于卫青的曹襄,希望这颗棋子能够在关键的时候发挥重要作用。

也许在这位帝王心中曾经有过悔意,不应该把当初骑兵军队的发展交给元召,以至于朝廷和皇室的影响力在这两支最强的骑兵军队中有些不足。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让那时候朝廷的财政难以支撑建立起强大的骑兵部队呢。而更重要的是,皇帝和所有的大臣们都没有想到,本来在预想中需要许多年才能建立起的大规模骑兵军团,那个年轻人却仅仅只用了不到几年的时间。

当那年第一次与匈奴骑兵大规模的面对面较量而取得河套战役的辉煌胜利之后,黑鹰军便开始了他们风云雷动的征程。随后河南、河西、漠北这三大战役的绝对性胜利,标志着匈奴大敌的彻底失败。长平侯卫青也因此成为大汉王朝最耀眼的名将。

帝王心思最善变。当卫皇后和太子在皇帝眼中地位稳固的时候,身为外戚的大将军,自然是王朝最安全的屏障。不过,当皇帝目光在岁月中悄悄发生改变,那其中便搀杂了许多不安的猜疑。

今日含元殿之外发生的事,虽然令人吃惊,但却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皇帝从深深疑虑到杀心突起,就在得到卫青领兵回长安的过程中。密令曹襄做好动手诛杀的准备,在帝王的冷酷心中并没有多少时间的犹豫。

“狡兔死,走狗烹”!匈奴强敌既除,大汉四方平定,天才的将军已经完成了使命。就算是没有宫中巫蛊之事,皇帝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只不过,有人棋高一着,提前布局,把天子的布置轻易就打乱了。以一人之身,寄天下安稳之重,现在的卫青,就有这样的重量。不管是从私人的情谊还是从大局考虑,元召绝对不会让他有任何的危险。崔弘,这位在武学修为上已经具备宗师水平的绝顶高手,早已经被他安排在卫青身边,寸步不离。

“元召,你和卫青早就商量好了,是不是?一个在内,一个在外……哈哈!果然是太子的好帮手啊!”

“陛下,臣等其实并没有别的意思。如果真的有身犯王朝大罪,自然会束手就擒,引颈待戮。但如果是陛下被蒙蔽圣听,有奸邪在侧,那我们自然不会不明不白的葬送性命!这中间的是非曲直,今日臣想和陛下辩个明白而已。”

宫殿之内很安静。身为阶下囚的元召和高高在上的皇帝,中间隔着九龙玉阶,还隔着千山万水……在场的太子默然无语。董宴、严助辈都神色复杂。如果换成别的任何一个人,身为皇帝近臣的他们早就大声呵斥了。但面对神色淡然的元召,他身上无形的气势令人根本就不敢直视。而那位一直侍立在皇帝御座不远处的星云子,则眼中精光一闪,又迅速的隐没。宽大的衣袖遮蔽了他的微小动作,没有人发觉有危险的锋芒即将破袭而出。

“元召,你说朕的身边有奸邪……有何所指?”

阳光斜射进来,笼罩了那方天地,皇帝的脸色有些让人捉摸不定。

“陛下,难道您真的不明白吗?陛下以圣主之姿,把文景盛世发扬光大,世人尽皆传颂,如今的天下繁盛局面,是有史以来所从未有过的。这其实都是陛下之功也!自今日之前的这段历史,相信会在史书上留下最恢宏的一页……但是,陛下如果真的因为志得意满而刚愎自用不再听忠言,那这万里锦绣江山的盛衰转折也只不过在眨眼之间!”

元召的话语中透着犀利,他不再是那副无所谓的神情,眼神中透露出郑重。所有人都心中一震,他认真的样子,这世间没有任何人敢于轻视。

“呵!所谓的忠言,就是你们这些人所说的话?元召,那你来说说,朕的身边,谁是奸邪!”

皇帝的语气中带着嘲讽之意,既然敢标榜自己是忠正,那就有本事把所谓的奸邪之臣指出来啊!却没想到,元召点了点头,毫不客气的用手点了点他身边的几人,神态严肃。

“陛下,臣今日进未央宫,其实只有一件事……清君侧!”

一语既出,气氛大变。被他用手指点到的人,就好像是劈头受了一剑,当即就瞪大了眼睛,脸色煞白。

“陛下!千万不要听信他言啊!……元、元侯,你想干什么?!”

曾经死里逃生一次的侍御史严助,第一个受不了心中的惊怕。不管在背后怎样的诋毁和嫉妒这个人,但当真正和他面对并且亲耳听他说出诛心之语的时候,说不害怕那是假的。即便是皇帝就在身边,但一种无形的恐惧还是油然而生。好像下一刻元召就会冲过来杀人似得。

“当然,除了他们几个,外面的那位绣衣卫指挥使大人也应当在诛除之列!陛下,臣今日所请,还望能马上应允,以明诏颁布天下,才能平息干戈,万事无虞啊!”

元召并没有理会严助,在他眼里,这个有才无德的人,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而已。他平静的看着皇帝,终于提出了自己的最终要求。

威胁!赤裸裸的威胁!大汉天子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当面逼迫。看到宠臣董宴和严助投过来的求助目光,皇帝陛下不怒反笑。
首节 上一节 756/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