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745节


不过他却没有办法,自从家道中落之后,他这位宗室子弟便被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自己那一支的族人们,都在时刻盼望着他这个家中最有能力的人能够有机会立下殊勋,重新恢复祖上的荣耀。更何况,面对带着天子剑和调兵虎符而来的伏寿候,他更是抗拒不得。

“末将愿听从侯爷吩咐,恭候命令!”

“很好!数日之前,长安局势开始变得动荡不安。皇帝陛下为了以防万一,所以才命令我来到北军大营待命……圣心所虑,明察秋毫!半个时辰之前,长安已经传来消息,太子……起兵造反!”

说到这里,董宴稍微停顿。四面将校发出倒吸冷气的声音,所有人都震惊的抬起头来。随之,听到这位皇帝特使口气蓦然严厉。

“太子造反,祸乱长安!身为北军大营的将士,当此危急时刻,自当奋不顾身,并力平叛也!这既是为了报答皇帝陛下的恩德,更是为了诸位个人的前途着想啊……功名富贵皆在马背刀尖,难道这么好的机会,你们要放过吗!?”

果然,这样蛊惑人心的话语说出来,一下子就激发起了所有将校们的血气。先前尚存在心底的犹豫不决彻底消失,都转化成了前去博取富贵的最大动力。

“我等皆愿听从差遣,追随刘将军和伏寿候入长安平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看到眼前的群情沸腾,董宴柔美的脸庞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自己虽然没有万夫不当之勇,却有鼓动军心的能力。在有些时候,这种隐形的力量往往更为强大。

虎符在手,调动全军。刘洵传下将军令,不过片刻的功夫,两万马步军卒准备完毕。灯球火把亮如白昼,北军大营营门大开,排成阵势,开始列队而出。

前方是无边的黑夜,看不到武胜门的轮廓,但跨上马背的董宴信心万丈,此去三十里打马即到,以这两万虎贲之士控制住长安局势,赤胆忠心维护皇帝的威严,明日之后,自己在皇帝陛下心目中的地位必将更加不同。

重兵即将入城。这本来是皇帝早就预先布置好的一步棋。所为者,就是为了预防势力已经极其庞大的元召和太子做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事来。这是疑心病极重的这位天子在太子监国期间察觉出有些异常迹象之后,所做出的及时应对。

也许在他的内心深处,其实并没有把这两个年轻人看做是值得对等的对手。在他们得意的时候,展示一下自己的无上威严,让他们受些挫折,从此心中有所畏惧,才是他最开始的初衷。

不过,随着局势的发展,各种不同势力的介入,事态的发展已经脱离了最初的走向。在烟波殿内运筹帷幄的皇帝陛下,骄傲自大的心中也许根本就还没有意识到,他已经陷入臣子们的算计中。最后谁在翻云覆雨、执手天下棋局,现在没有人能看的清楚。

听到太子造反消息后的皇帝,一怒之下发出了好几道命令。派宫中飞骑去传令北军大营发兵,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几乎是与此同时,羽林军接到指令,封锁未央宫,禁止所有人出入。绣衣卫负责监督,严密警戒,防止在宫中发生异常。

身负宫中喻令的侍卫们早已经去分头通知在城中的朝廷大臣们,明日五更早朝,皇帝陛下将亲自主持,所有人不得缺席。

这是时隔许久之后,因病休养的皇帝对外发出的第一道召令。听到城中纷扰的许多大臣们在忐忑不安中,终于听到皇帝声音的时候,都已经感觉到明日的大朝会必将至关重要。是福是祸,难以预测啊!

太子起兵作乱的传言早已经全城尽知。在没有得知真相之前,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但毕竟是怀疑者居多。太子仁孝宽厚的名声朝野皆知,突然说他造反,难以服众。不过,当皇帝的明确意志传达出来之后,这个夜晚,大多数人都将夙夜难眠。何去何从,这次的选择异常艰难!

而太子殿下现在怎么样了呢?他究竟身在何处?在许许多多人焦急的等待中,却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消息。只知道朱雀门外一场激战之后,太子在侍卫的保护下落荒而逃。长安的黑夜中,不见人影,只闻杀声。

接到命令的长安府衙和九门兵马也终于全部出动了。在宫中太监和绣衣卫的全力督促下,连夜展开了全城大搜索。太子东宫博望苑,已经在第一时间被包围起来,里面的所有人都被严密的看管,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而与太子有交往的所有城中府第,不管是任何身份也不管是多么尊贵,也都成为重点搜查和监督的对象。一时之间,鸡飞狗跳,乱象横生。

数千九门骑兵在长安街道上来去纵横,更有绣衣卫主使下的千百江湖人物提供线索和消息。有好几次,几乎就要捕捉到太子的踪迹,不过,最后还是让他成功地逃脱。

太子身边有一个极其厉害的人物保护,这已经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也正是依靠着此人保护,太子才能躲过长安城中的天罗地网,至今没有人能够抓到。不过,据说是那人早就受伤极重,强弩之末,难以持久,已经不足为惧。

时近午夜,一向嚣张的九门骑兵终于又一次发现了可疑踪影。前方刀光闪过,正有几个绣衣卫和江湖高手死于非命,随后有马蹄声隐没在不远处。转过街角的骑兵校尉急声喝令,几百刀弩齐全的九门骑兵纵马追赶,紧紧的咬住不放。黑暗之中,弩箭横飞,也不知道射中了没有。

前方几十丈之外,一匹疲惫的马上,浑身带伤的朴永烈一边纵马奔驰,一边把玄刀用布条紧紧的缠在手掌中。带着太子穿越半座城的逃亡拼杀,一路经受围追堵截,为了保护好太子毫发无伤,他不惜血染白衣,身上已经是伤痕累累,浑身的气力几乎消亡殆尽。城内所有可以去暂时躲避的地方,都已经被重兵包围。现在唯一的办法,也许只有拼着最后一口气杀出西城永安门去长乐塬,才能有一线生机!

“太子殿下,前面就是永安门……放心,只要能冲出去就安全了!”

迎面风生,杀气凌人。火光中,千骑兵马刀锋阵列,血衣少年深吸一口气。纵然拼得一死,亦不负师父所托!杀!

第六百九十章 兵临城下

长安西城门,被称作永安门,在长安九门中,与正北的武胜门并称为这座雄伟都城最重要的屏障。城墙宽厚高大,箭楼巍峨峥嵘。是出长安西去的必经门户。

永安门守将任安,是长安令任宽的胞弟。任家虽然算不上是什么显赫家族,但这兄弟二人一文一武素称忠直,多年来,在维护长安稳定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民间口碑极好。

相比较起任宽的谨慎稳重,年轻一些的任安遇到事情就显得刚毅果断许多。不过今夜,这位城门将军想要当机立断,显然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永安门守将直属的部众并不算多,在没有重大紧急事态发生的情况下,几百士卒守卫城门绰绰有余。而现在,看着下面严阵以待的千余精锐骑兵刀出鞘箭上弦杀气凛然的样子,站在箭楼上观望的任安眉头紧锁,心中一遍遍回想起的只是兄长任宽不久前对他认真叮嘱过的那些话。

城内的火光和喊杀声逐渐向永安门而来。任安在此刻终于意识到,自己将要面临的是怎样的抉择!在他身边不远处站立的是几个虎视眈眈的绣衣卫和来传达皇帝口谕的宫中内侍。厚重的城门已经奉命关闭,吊桥高高拉起,城外浓重的黑暗中,什么也看不到。只有护城河中的水,翻滚无声。

“太子……你就算是能够逃到这里来,又怎么出得去城呢?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插翅难逃啊!兄长,弟该当如何?!”

在忠于职守和大义为重之间犹豫不决的永安门将军,脸色掩映在暗淡的火光中,阴晴不定。马蹄踏破夜色,在追杀声中已经越来越近。很显然,走投无路的太子一定试图从这儿出城。

城头箭楼上的绣衣卫和那个宫中内侍不由自主地伸长了脖子,手扶箭跺口朝那边张望着。几句得意的低低议论声传入耳中时,任安眼睛微微的眯了眯。

“太子也算是倒霉的了……逃窜了这半夜,终究还是死路一条啊!”

“是啊,谁能想得到呢!昨天还是监国的太子、皇位继承人,转眼之间就沦为丧家之犬!皇帝陛下想要谁死,只不过轻轻一句话而已……如果待会儿捉到太子,公公可就立下大功了。将来在宫中飞黄腾达大权在握的时候,可不要忘了提携我们绣衣卫的弟兄啊!呵呵!”

“啊……哈哈!好说、好说!说起来,这次能够识破朝中和宫中许多人的居心叵测,还是你们江充指挥使大人的功劳啊!你们江大人年纪轻轻就如此慧眼如炬智勇无双,将来前途必定不可限量!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内侍神情很是兴奋。宫中派出来许多人传达皇帝意志,命令捉拿太子。没想到最终太子还是撞到自己这边头上来了。这让他在得意之余又有些意犹未尽,于是,他傲慢的用眼睛撇了一下四周,并不加掩饰自己的情绪,提高声音,接着说下去。

“尤其难得的是,江充大人能够体察圣心为君分忧啊……不像那个元召!哼!自以为功高势大、羽翼丰满了,就想要抗拒天子威严?简直就是自取灭亡。你们等着看吧,太子和宫中的事了结之后,马上就会轮到元召那些人倒霉了。抄家灭门、株连九族这样的事,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在长安接连上演……哼哼!我们的皇帝陛下可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圣主。有些人就是如此螳臂挡车,不自量力!”

“是极、是极!公公见解深刻,令人佩服……!”

“我们指挥使大人早就看元召那厮不顺眼……太子马上完蛋了,活该他也自寻死路!”

一片嚣张的声音中,却没有注意到守城将军眼中隐有怒意升腾。他不由自主的伸手握住了刀柄,目光闪烁中,只见城头之下,火光大亮杀声四起。追兵与拦截者终于把拼杀至此的一马双骑团团包围起来。

从箭楼的这个角度看下去,一目了然,看得格外清楚。只见保护着太子一路冲杀而来的那名白衣侍从没有丝毫的迟疑,掌中寒光起,直接就冲入了千骑军阵中,战马嘶鸣,血花飞溅,完全是以命搏命不顾生死!

即便是久在军中,任安对这样的勇悍也不由得肃然起敬。以一人之力保护着太子试图催破千军夺门而出,虽然知道这完全是不可能办到的事,可此人还是毫不犹豫的去这样做。堪称大勇!蓦然想起那位太史令好友曾经在一次酒后相谈中说起的话,任安的眼中闪现出光芒。
首节 上一节 745/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