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744节


想到这里,先无暇杀人。白衣染成红色的朴永烈强忍住伤口的疼痛和胸中气血翻腾,当机立断一刀把马车辕杆劈断,拉着太子跃上马背,狠狠地用刀背拍了一下,那匹马吃痛,嘶鸣一声斜刺里就冲了出去。

挡在正面的伏杀者猝不及防,还没有来得及组织起有效的抵挡呢,刀光裹着马身已经一冲而过,沿着大街没入黑夜中,只留下遍地伤残和痛苦的叫喊。

“没想到……太子身边竟然有如此人物!不过这样也好,正好可以名正言顺的杀之了……哼!”

看着那逃亡的身影越过人群,相隔几十丈之外的江充皱了皱眉头。太子刘琚的侍卫中有这样的绝顶高手,是他先前没有料到的。不过也问题不大,这次太子想要逃出长安,势比登天还难!

“烟波殿那边,这会儿应该有消息来了吧?”

果然,他心中刚刚浮现出这样的念头,灯笼闪处,有属下引领着宫中太监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皇帝陛下有旨,令传喻各处,太子琚有违圣意,关闭长安九门……若有知其行踪者,立即追捕来报……钦此!”

江充心中大喜。他知道,自己的那几位盟友终于成功的蒙蔽圣听,使皇帝相信了太子谋反的传言。大事成矣!只要有了皇帝的这道旨意,就可以从中行很多“便宜”之事了。

“速去!把这个消息告知钩弋宫知道……。”

江充唤过一个心腹,低声密语。他相信,那位工于心计的钩弋夫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的。如果连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都抓不住,那这位未来的后宫之主就太令人失望了。

“另外,去告知那些江湖人物,让他们去全城宣扬,把太子谋反这件事弄得人人皆知……就算是将功补过了!”

严峻的面容下,绣衣卫指挥使大人又冷冷的吩咐一句。这些人的生死只在他的一念之间,不过既然还有点儿用处,他便暂时熄灭了把他们全部用弩箭击杀在黑夜中的念头。

“命令!全城大索,协同捉拿太子!”

他对所有属下做出了最后一道命令,然后从容而去。皇帝陛下一定在等着详细的情况汇报,这最后的一把火,自己可一定要去烧的更旺些才好!

长安城就这样被惊动了。无边的夜色中,不管是睡去还是清醒着的人们,都被到处叫嚷呐喊的声音惊醒。

“太子起兵,意图谋反……!”

这样的叫喊声充满了全城。许多根本就一无所知的人们瞪大了惊愕的眼睛,不知道怎么会忽然之间就发生了这样的事。不管是王公贵戚豪华府第,还是普通民众寻常人家,在这一夜都充满了惶恐不安。所有人都意识到,一场巨变,已经不可避免。明日之后,局面会如何?没有人知道。

“侯爷所担心的事……最终还是来了!唉!”

夜色浓重,明月楼头无星无月。季英听着远近传来的嘈杂喊声,长安城的黑暗中密布刀光剑影,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声。不由得转头望向城西方向,虽然看不清什么,但心中的焦灼期盼在此刻却无比强烈。

“元侯!既然早已经有所预料,为什么还不出手呢?”

和季英有同样疑问的,在长安城内外还有很多人。夜光与寒意溯河而上,伴随着今夜的消息来到渭河岩边的时候,衣袖凝霜的主父偃也问出了相同的问题。

抱膝而坐在岩石上已经很久的元召微微的眯了眯眼睛,似乎他的目光能够穿透夜色看到许多遥远的东西。

“因为……火候未到啊!做成夹生饭就不好了……。”

主父偃和身边的许多人愣了愣神儿,有些不明白元召这简单一句话中包含着怎样的意思。不过还没有等他们追问,却忽然看到元召脸上在火光中崭露出笑容,随后,他轻松的站起身来。

“好了,大家都准备好了吧?那么,一刻钟之后……我们一起进长安!”

决断来得如此突然,所有人都惊愕的抬起头来,却看到迎风而立的青年男子披襟当风,用手指了指渭河上游的方向,淡淡说道。

“纵横草原西域的大汉健儿们,他们凯旋回来了。呵呵!以此震慑长安,诛灭宵小,省却许多刀兵之苦,正当其时也!”

话语虽轻,却重若千钧。心中巨震的人群随着元召手指的方向望过去,果然片刻之后,水浪翻滚,帆影重叠,已经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无数的大船顺流而来。

“太子殿下,莫要怪我来迟啊……希望经此生死劫难之后,对你的心灵深处会有最大的触动吧!这样一来,以后的许多大事就会好办多了呢……。”

良苦用心的人喃喃低语了一句。风过无痕,没人听见。

第六百八十九章 刀光剑影

距离长安城北门三十里,就是北军大营所在地。军事重地,戒备森严。大营之内,全副戎甲在身的伏寿候董宴,此刻的心情很是激动。

作为皇帝特使来到北军大营的这位宫廷宠臣,本来就生了一副阴柔女子模样,面目俊美。坊间传言他与当今天子有断袖之癖,却并不是空穴来风无稽之谈。

说起来很奇怪,汉朝的几位皇帝好像都有这样的嗜好。汉高祖有审时其、籍儒,孝惠皇帝有闳孺,文皇帝有邓通,汉景帝有郎中令周仁……等等,不一而足。

老刘家的这个“优良传统”到了当今天子刘彻这里,更是被发扬光大。在宫廷之中先后因为以柔媚侍上而被赐以富贵甚至封侯拜爵者,大有人在。

虽然传说中的名声并不好听,但在荣华富贵面前,想要走这条捷径而得到圣宠的人趋之若鹜。只不过,能够如董宴这般年纪轻轻便成为朝野瞩目的人物,除了自己的本事之外,更需要莫大的机缘。

大军营地的气势果然与别处不同。风吹大旗猎猎作响,甲光生寒金鼓隐约,无形当中就平添了一股肃杀之气。人生天地间,手掌将军印,年少万兜鍪!虎贲貔貅,令行禁止,男儿正当如是也!

伏寿候董宴束甲披风装扮起来,果然是世间第一流人物。既然掌了兵权,就要杀人立威,方能服众,这既是惯例,又是规矩。就在刚才,北军大营军中司马,刚刚被砍了脑袋,成了第一个倒霉蛋。

命令杀人之后的董宴在侍卫和心腹幕僚的簇拥中,冷峻的目光重新扫视了一遍中军大帐里所有站立的将军校尉们一眼,出口的话语虽然仍旧显得有些阴柔,但其中包含的杀气已经令人不敢再小觑半分。

“那么,诸位……现在还有可质疑的吗?”

大帐之内鸦雀无声,唯有燃烧的火把发出噼啪之音。有人偷偷的用目光撇了一眼供奉在军案上的那把天子剑,又低下头来。这位爷下手可够狠的,军中司马只不过对他刚刚发布的连夜整兵出营命令提出疑问,就被喝令斩首。血淋淋的首级就呈现在众人面前,谁还敢再多说一句呢?

“刘洵将军,你意下如何?”

董宴把目光转向与他面对而立的北军大营主将,淡淡的问了一句,语气中却并没有多少客气。

北军大营现任主将军刘洵,也是皇氏宗亲。自从不久之前李璇玑在终南山上林苑被霍去病杀死后,他便被暂时委任统领这三万兵马,屏障长安。

刘洵其实心中有一万个不愿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由自己去率兵参与长安乱局。多少年前,诸吕之乱时,他的祖上刘辟疆就曾经领兵负责清除宫禁。这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差事,搏取天大的富贵和遭受灭顶之灾,只不过相隔一线。而过河拆桥,成为替罪羊,更是司空见惯之事。
首节 上一节 744/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