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714节


皇后领着几个宫人,正要准备给皇帝服下元召带来的药丸时,却不曾想,他的神智此刻虽然有些混乱,却仍然大声嚷嚷着,挥舞着双手拒绝,把玉盏打翻了一地。

元召面无表情的走到近前,当着所有人,伸手摁住了皇帝胡乱挣扎的胳膊。然后示意把水和药丸递过来。皇后虽然有些吃惊,还是亲自从宫人手中接过给他拿了过来。

“陛下,您现在是病人,病人不吃药什么时候才能好呢?就算是要打要骂甚至要杀,也要等到您能够亲自动手的时候吧?臣得罪了!”

低声说完之后,元召看了一眼皇帝直视着他的那双怒火之眸,没有丝毫的犹豫,伸手捏开他的嘴巴,直接把药丸灌了下去。然后轻拍了一下这位万乘之尊的后脑昏睡穴,皇帝刘彻停止挣扎和怒斥,就此沉沉睡去。

所有的人大眼瞪小眼,看着这位年轻侯爷的胆大妄为。半响的功夫,寝宫内外鸦雀无声。

吃个药还这么费劲!元召暗自嘀咕了一句。察觉到气氛的异常,他回过头来,看到众人的脸色,不以为意。他随手招了招太医让他们过来,淡淡吩咐道。

“别的任何事都不用你们管,只要想办法让陛下按时服用药物就行。吃完这些药丸,应该就没有什么大碍了。”

太医们恭敬地施礼听命,在他们眼中,这个年轻的身影更加显得高大起来。元召又看了一眼呼吸逐渐平稳的皇帝,他现在心中其实还并不能真正的把握这位帝王完全康复之后的局面。心中有一头猛虎的刘彻,到时候会不会吃人呢?

然而,他还是不计一切后果的想要救治好他。不管怎么说,自己现在所占据的这个历史舞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这个人成全的。知恩图报,重情重义,不管是永远的朋友还是转变的仇人,在这一点上,他终生不变。

长安,朝堂震荡。无数人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任何的风吹草动,猜测着接下来的局面。然而有些出乎意料,最新掌权的朝廷新贵,并没有大开杀戒的杀人。

除了最先被当众处死的那批宫中仙师们之外,到现在为止,朱雀门外广场上,还不曾杀过一个人。

所有在那天含元殿上的人,都记得元召亲口说过的话。他说有些帐该好好的算一算了。以御史大夫张汤为首的大批朝堂臣子被分别关押入狱。相关的株连者,也没有能够得到幸免。

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汉廷尉府被暂时封闭了。廷尉府的所有人,据说都在绣衣卫所接受审查。如果说其他的消息还令人有些不安的话,那么廷尉府出事,几乎是令大多数人暗自雀跃了。

从高祖皇帝到今天,大汉廷尉府被称为阎王殿,除了皇帝因为权力平衡的需要,有时候会把廷尉大人当做替罪羊丢出去平息物议之外,没有人敢轻易的招惹他们。就算是皇室亲王,当朝权贵,也避之唯恐不及。

难道说……廷尉府这次真的要倒霉啦?这样的疑问存在于很多人的心头。如果这家阎王殿 真的被彻底整治的话,那可真是大快人心了!当然,要说是从此以后彻底铲除这个机构,这样的想法,恐怕没有人敢去想。

不过,宫廷内外朝野上下以及天下郡县间,可能没有人会想到,有人正是要这样做呢!

“元侯!你真的决定要趁这次机会把廷尉府大从大汉的官制中剔除吗?这、这事关重大,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啊!要慎重,三思而行……。”

长乐侯府内,这几天明显又多了许多白发的丞相公孙弘满脸忧虑地看着元召,对他刚才透露出的意思,吃惊匪浅。

毫无疑问,含元殿朝会之后,丞相公孙弘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如果说很多势力忌惮于元召的厉害,不敢轻易的对他怎么样的话,那么对于丞相公孙弘就不同了。

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骚扰和欲行不轨者,就不必说了。就连平津侯府的大门都被泼了七八次狗屎了。后来要不是弹压长安局面的赤火军闻讯赶来,重重的惩治了一次捣乱者,恐怕还会有更严重的事情发生。

不过,对于这些,早已经历尽沧桑的公孙弘倒是并没有太在意。让他感到忧心不安的,还是朝堂大局。所以他今天主动以丞相之尊来拜访元召,除了了解皇帝的病情之外,就是想要听听他真实的下一步想法。

“公孙丞相,过虑了。呵呵,岂不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余生之年,再与我携手开创一个新局面,如何?”

秋风萧瑟起,满城黄叶落。元召转过身来,笑意盈盈。此间斯人,君子有德,温润如玉……。

第六百五十八章 烈士暮年

丞相公孙弘如果不走仕途,专心于研究学问的话,此人的名望之高,恐怕不会弱于儒学宗师董仲舒。只是很可惜,他终究没有抵挡住世间名利的诱惑,放弃了一半信念的追寻,用另一半来换得红尘富贵。

大半辈子都过去了,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每当昧心自问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

身为三公,位极人臣,这份荣华看上去耀眼无比。但谁又知道,陪伴在君王身侧的那种提心吊胆忐忑不安呢?尤其是当今天子这种权力欲极其强大的人,对待得力臣子,在信任重用的同时,要求也格外的严格,不经意间动辄得咎,往往是寻常之事。

在公孙弘担任丞相之前,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已经换了七八位,而且,不是被杀就是被黜,下场难料,能够得到善终者并不多。

也只有真正的坐在这个位子上之后,冷眼看明白这种情况的公孙弘才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选择,也许是错了。只不过,悔之晚矣!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已经不是想去怎样的辅佐君王建立功业,而是如何顺利安全的脱身,从此归于田园优游林下。

随着年岁的增长,各种功绩的取得,皇帝陛下对待臣子们更加严厉苛责。公孙弘时刻担心,不一定哪一天,因为某件微不足道之事,就会栽下马来了。即便他以圆滑的心智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背黑锅”,但还是悲哀的发现,早晚会有那么一天,自己也将会像许多前任一样,成为皇帝在某件政策失误上的替罪羊。

不得不说,这一次含元殿之变,公孙弘只所以一改往日明哲保身的态度,选择了挺身而出,并且联合元召掀起席卷整个朝堂的波澜,除了受老友主父偃的激励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胸中的郁闷之气已经堆垒了太久太久了。

长安午后,秋日草木姹紫嫣红,好像都想着赶在冬季朔风来临之前,释放出最后的光华。少年时曾经在北海放过猪的这位当朝丞相,收回目光,不动声色地饮完掌中茶,然后对坐在当面的元召淡淡的笑了起来。

“元侯总是能随口说出激励人心的话,真不知道,你如此年纪是从何而来的这些感悟。呵呵,令人佩服啊!”

“丞相不必过谦。我从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公孙丞相的学问和心志,非常人可及。如果好好想一想,你的这一生经历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了。可以预见,在将来的史书上,必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元召带着笑意,语气真诚。秋日的阳光透过珠帘洒在他的脸上,似乎染了一层丰沛之气,无形之中就会令人觉得强大、自信、从容。

听到他这样说,公孙弘脸上的笑意更浓,在他内心深处,虽然素来自视甚高,很少有能让他看得上的人物。但对于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他一向无比重视,听到元召的赞誉之言,自然是心情极为愉悦。

“元侯此话,真的是过誉了!老夫所做的区区小事和元侯比起来,那是远远不及的。这些年你所做的一切,有目共睹,老夫这绝非是敷衍之语,而是世间人的共识啊……!”

公孙弘有些感慨,他的眼光毒辣,见事极明。元召不仅能做事,而且在待人接物方面能够很好的把握分寸,与之交往之间,令人倾心。这样的人物,确实是世间罕有。

“好了、好了……这里没有外人,我们两个就不要互相吹捧了吧?哈哈!只不过,公孙丞相难道真的就对现在所达到的高度已经很满意了吗?”

元召一边笑着摆手,一边亲自给公孙弘斟茶,他的目光中有无限深意,平静的看着这个比他年长将近五十岁的人。公孙弘的手稍微抖动了一下,眼中有光芒一闪,又快速的消逝无踪。

“老夫已经位极人臣,尚有何求乎?更何况,等到长安波澜平静后,老夫的结局,还不知道究竟为何呢!元侯此话,老夫实在是有些不知道怎样回答了。”

“这个无需多虑。丞相大人,我的意思其实很简单……。”

元召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斟酌怎样用词才能把心中所想表达明白。他其实非常清楚公孙弘所担心的是什么。那条现在困在未央宫中的巨龙终究会解脱束缚的,等到鳞爪飞扬怒火升天的时候,恐怕会有一场大灾难降临的吧!

公孙弘看着元召,在等待着他说出什么令人安心的话来。然而就在这时,稍显安静的长安街市上隐约有巨大的呼啸声由远而近,逐渐传来。公孙弘心中一惊,他最怕在这个时候发生什么不可预测之事。刚要站起身来,却看到元召朝他摆了摆手,爽朗的大笑起来。

“今天是个好日子啊!公孙丞相,如果所料不错的话,外面这般热闹,一定是有大喜讯传入长安了!哈哈哈!”
首节 上一节 714/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