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648节


“有什么事?”

一般来说,皇帝陛下既然亲口下令不许打扰清修,那么除非是发生了特别重大的事,否则十分懂这其中规矩的凤彦之是不会随随便便就进来的。

“陛下,太子殿下从草原回来了,稍早些时候过来过。只是那个时辰,陛下正在静修,所以卑职斗胆,自作主张就让他先回去了。”

皇帝微微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脸上神色并没有什么变动。太子虽然已经多日不见,但相比起眼前的这件大事来,皇家父子之情,倒也不必急在一时相叙。

只是,凤彦之说完之后,并没有立即退出去。皇帝看到他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禁有些奇怪。西凤卫大统领素来行事果决,说话言简意赅,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犹犹豫豫了。

“还有何事?”

“陛下,据消息来报,长乐候元召昨夜也回来了……而且,好像长乐塬那边出了点乱子。至于具体详细的情况,卑职正在等待回报,还不能确定。”

凤彦之连忙又重新俯首,果然言简意赅,却并没有说事情的详细。

皇帝刘彻的眉头微微皱了皱,元召和太子一起回来,这是他亲自旨意召回的。虽然回来的这么快有些出乎意料,但这不是重点。长乐塬出了乱子?这个消息倒是让他心中有些疑惑。

不过,他随即想到,既然元召那小子已经回来了,料想一切尽可搞得定。随之释然,便挥了挥手,不再过问。

凤彦之低头退下,只不过在临出门的时候,他的目光与栾心玉微一相触,似乎是毫不相干,但这其中的许多意思,已经彼此心知肚明。

董宴的脸上保持微笑不变,似乎并没有发觉这其中有什么异常。但在无人所知的内心深处,早已经是波澜骤起!

许多长安城中甚至是未央宫内的隐秘之事,他其实知道的清清楚楚。面对着几方势力的示好和某些人的旁敲侧击,他却只是一直敷衍着,并没有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意向。

董宴原来以为,纵然是宫中和朝堂上的某些势力互相勾结,想要达成某些野心。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酝酿和准备过程。却没想到,这些人竟然这么等不及,选择在这么一个即将风云汇聚长安的时候,突然就动手了。

元召,只是第一个必须被铲除的目标而已!只要这个人倒下了,那么与其关系亲密的许多朝堂、军中重要人物都必然会接连的被牵连在内。直到最后剑指建章宫……太子皇后一系!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只要想一想就会让人横生惊心动魄之感。董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心中很清楚,事情必然不会如凤彦之说的那么简单……那么在这个重要的关头,自己到底要如何选择呢?

面貌俊美如同女子的董宴,微不可查的侧了侧头,与一直站立在身后的年轻随从交换了一个眼神。那人目光灵动,正是他最为信赖的心腹之人江充。

人不可能预知未来,如果董宴此时此刻能够知道,在这间静室中身份最为低下而且最不起眼儿的这个年轻人,不久之后将会掀起怎样惊涛骇浪的话,那么他一定不会把他带进宫来,而是在府中当场杀之免除后患!

然而,董宴只是一个凡人,而且是一个一心只想着固宠以保证自己在皇帝心目中地位的凡人。所以,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把这个他认为是精才绝艳的年轻人带进了未央宫,并且把他带到了大汉天子面前。

这世间,有些人的心机深沉,喜怒不形于色,把自己的无尽野望深藏在心底,只是等待一个生根发芽的机会。如果一旦时机到来,那么他们就会以敏锐的眼光牢牢的抓住,翻云覆雨腾空直上,从此成妖成魔,不可复制!

一心沉迷于成仙得道的皇帝刘彻绝对没有想到,就在这三天时间,长安城将会发生一系列裂变或者说是震动天下大事的开端。他重新坐下来,心无杂念开始听仙师讲解仙家道法。

唯一可以佩剑在侧的韩嫣,低垂下头,眼中有隐约的光芒闪现。没有人看到,他咬了咬嘴唇,手不由自主的握紧了剑柄……。

董宴的猜测其实并没有错。未央宫外发生的事情不仅没有凤彦之说的那么简单,而且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急剧地开始发酵。长安西城门外,风乍起,吹皱烟波无数!

元召当然没有兴趣大开杀戒对一些普通人怎么样。不过,如果以韦吉为首的这些人,继续在此纠缠不清的话,他不介意真正的让他们吃些苦头。

至于说大汉廷尉的身份?呵呵,元召脸上的冷笑有些可怕。只要真正的会危及到自身安全的时候,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他也绝不容情!因为在这世间,他早已经不再是孤身一人。即便是不为了自己,只为了背后的所有依赖和信任他的人,他也要义无反顾的去战斗!

看着眼前的乱局,长安令任宽的头上豆大的汗珠淌下来都没有发觉。他感觉到喉咙发紧,不知道下一步要如何办才合适。不过,很快有人解了局,有人替他揽过了这个烂摊子。

“大胆!是什么人在此作乱……胆敢危及朝廷九卿重臣的性命!”

不知道什么时候,一队千骑左右的精甲骑兵出现在了城门左侧,阳光照射盔甲鲜明,弩刀耀眼。为首一将军,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正用马鞭指着这边大声喝问。

在城墙上观望的守城校尉长舒了一口气,九门将军终于来了!这位身受当今天子器重而委以长安九门重任的人,一定可以控制当前的局面。

迎着太阳的光芒,白马背上,元召咪起眼睛,杀机与考验终于要开始了……。

第五百九十二章 负剑袖手辨黑白

很多长安人都还记得,数月之前,当日军情紧急,长乐候元召匆忙结束大婚,以一身大红吉服出长安,奔赴前线。其为国为民之心,长安市井至今令人为之嗟叹。

而今归来,人虽依旧,素衣白衫,征尘遮蔽旧容颜。西城门外,一骑当千,面对刀兵甲光。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元召在心中冷笑,对面全身披挂的将军,他自然认得。非是旁人,正是提前赶回长安一段时日的李璇玑。

皇帝的这一手玩的很溜啊!由此看起来,不管是哪朝哪代的帝王,也不管是怎样的心胸开阔雄才大略,搞权术平衡的手段,却是如出一辙,并没有什么新鲜玩法。

等到与匈奴的最后一战结束之后,凯旋归来的卫青必然会再一次得到极大的封赏。统领着世间最强的一支骑兵,麾下数十员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青壮将领,这样的力量,在整个大汉军中,可以说是无可匹敌。

太子和皇后一系有了这样的羽翼和坚实后盾,在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的同时,却无形之中,已经引起了皇帝目光中的警惕。虽然现在还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但元召早已经了然于心。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帝借故把李璇玑回调长安,委以要职,提前培植他在长安城中的势力,好作为将来在军中与卫氏抗衡的另一股力量。这中间自然有不可明说的奥秘。

天下至尊皇权大位,作为这人世间山河社稷最重要的砝码,皇帝紧紧握在手中,绝不会容许任何人染指半分。而要保证绝对的安全,不管在朝堂还是宫中,蓄意坐观不同的力量之间的对抗,甚至是故意纵容,便在所难免了。

这样的法则或者是潜规则,朝堂上下无不心知肚明,但却无法摆脱。在可控范围之内,不同派系之间的臣子斗得越厉害,皇位就越稳固。而恰恰相反,如果朝堂上一派和气,大臣们之间互相包容团结,那坐在皇帝宝座上的人,手中权杖可能就很危险了。

没有人可以摆脱掉荣华富贵或者说是野心的诱惑,因此,虽然明明知道这是出自皇帝的驭下手段,却仍旧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元召冷冷的看着骑马走过来的李璇玑。漱玉宫的野望,自从那位小皇子得到皇帝的特别喜爱之后,就已经疯长的不可抑制。皇权的无情,果然连亲情都是淡薄如许残酷利用。

在军中的时候,他曾经有一次起过杀念,很想提前在很多事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杀掉李璇玑。只不过当时他犹豫了一下,又放弃了。就算是那时候杀了李璇玑,恐怕皇帝还会另找人选,这样的局面终究还会是形成,与事无补。

“元召,是你吗?光天化日之下,竟敢纵马行凶,这些朝中诸位大人都比你年长若多,你竟然如此对待他们!如果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担得起责任吗?哼!”

李璇玑眼角眉梢满含着煞气,他虽然不如其弟李延年心机深沉,但也是行事果断之人。自从听到城门校尉派人报说大略情况,他就心中一动,预感到有可能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到来了。等到他在城门边看清眼前形式后,心中已经下了决断,今日之事,必挫元召!
首节 上一节 648/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