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643节


太子刘琚暗中松了口气,连他自己都没有发觉,这一路疾行,看到元召脸上表情的凝重,他竟然感同身受,一直不安于心。

“没想到这些人竟然如此丧心病狂!真是……死有余辜……。”

太子一向仁厚温文有礼,不过眼前所见好几处大火越烧越旺,正是平日里长乐塬几处重要地方的所在。料想损失严重,还不知道人员伤亡如何,也不禁心中怒气。

“是啊。太子,元侯,却没想到长安附近竟然匪类猖獗,幸亏我们正巧赶回来,要不然……后果可真是太严重了!希望一切都还来的及。”

说话的是随后走过来的东方朔。此人绝顶聪明,自从元召突然决定马上和太子启程赶回长安之后,他就心中感觉蹊跷。暗中猜疑了一路,直到在渭河码头骑兵出动之后,他已经明白了七八分。

原来,元召早已经知道了即将发生在长乐塬上的危机!此人的消息渠道竟然如此灵通,而且心机鬼神莫测。东方朔虽然已经猜测到了什么,但在元召没有主动对他提及之前,他是绝对不会从口中泄露半分心中所想的。

元召淡淡的笑了笑,对太子和东方朔这两个人,虽然可以信任。但他这次即将面对的巨大危机,恐怕是从来未曾有过的。至于后果究竟如何,现在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无法预测。所以,他并不打算在现在这个时候对他们说些什么。也许,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需要他们的助力,才是水到渠成的事。

更何况,他看了看长安的方向,接下来的朝堂宫中争斗,与太子恐怕也脱不了干系……自己还要好好的考虑,维护得他的周全,方是最根本的大事。

想到这里,他撇了一眼站在东宫随从中的那白衣少年一眼。玄刀在负的朴永烈眼中灼灼光芒,早些时候他很想随着五百骑兵去一起冲杀,不过,师父的一个眼神制止住了他。他明白那其中包含的意思,从现在开始,他的身份是太子护卫,要时刻跟在太子刘琚身边,严密注视任何风吹草动。这便是他在往后很长一段岁月里的主要职责。

“大汉四境即将平定,外患不存,繁荣昌盛将更胜往昔。在当前天下诸王汇集长安的关键时候,竟然有穷凶极恶之徒出现在长安附近,而且规模庞大人员众多,有司难辞其责!”

元召的语气忽然变得严肃起来。船上的人都听的清清楚楚,不禁心中吃惊。有很多人马上意识到,这位年轻侯爷要出手了!恐怕倒霉的不止是江湖人物。

果然,接下来听到的话,令人不寒而栗。元召,这个在朋友眼中笑容温和的人,只有他真正下决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才会让人想起来,十年时间,死在他手中的敌人到底有多少了!

“大汉疆域内所有的天下郡县,都必须要进行一次大清理了。明日觐见陛下之时,我会当面提及此事的。这既是为了应对长安面临的百王朝贺,更是为了维护整个天下繁荣安定的大好局面……。”

稍后些位置,不同人的表情中,负责护卫太子一行的西凤卫副统领凤九,使劲的咽了口唾沫。他感觉到心中有些莫名的心悸。尤其是当元召的眼睛似有意又似是无意的扫视过来时,他竟然不由自主的低垂下头,不敢直视那锋芒。

作为最熟悉西凤卫势力的人之一,凤九绝不相信长安附近的西凤卫暗卫会没有提前察觉江湖人物的异动。如果连近段时间以来有大批的江湖客汇聚长安这样的事都不知道的话,那作为皇家最精锐力量的西凤卫,真的可以不必存在了。

凤九这几个月护卫太子,远在西域和草原,他亲眼见识过元召在军中的威信和力量的庞大。而现在,有人竟然在这个立下无上功勋的人回来之前,策划突袭他的根本之地。这样的事发生,他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如果有一天,因为某些原因,自己不得不与元召为敌的话,那……又当如何?”

心思缜密的凤九看着十余丈外元召和太子并肩而立的亲密身影,心底深处想得很远。

终于,有几骑战马穿过夜色薄雾,向这边而来。马上骑士收起战刀,对船头等待的人禀报了最新的消息。

元召平静的听完,从始至终,他没有插话问什么,也没有任何愤怒的表现。但一股沉重的气息就那样笼罩在了所有人的心头。雷霆风暴的可怕,从来就不在于当头霹雳,而是在于苍穹之上的酝酿。

“不必再来请示,渭水河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半个时辰之后……请骠骑将军上船,去长安。”

这是元召最后在船头说的唯一一句话。如果不明就里的人,听不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但在场的所有人,都听明白了。在许多惊骇的目光中,头顶大汉尚书令头衔的年轻人轻轻的挥了挥手,近千江湖高手的性命就此断送!

是夜,不管是什么身份的来袭者,当经过五百全副武装的沙场铁骑无情来回绞杀之后,幸存者、跪地求饶者还有死伤当地者,没有任何分别,都被一刀两断,投进了渭河……。

第五百八十七章 尘世仙踪在天涯

东方的晨曦唤醒了长安的黎明,万物苏醒,当又一个白天来临的时候,却无人预知,这个普通的日子,也许注定将会是一系列震动天下大事的开始。

大汉廷尉韦吉,是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得到自己宝贝儿子可能遭遇不测消息的。

认真说起来,韦吉可谓是大器晚成。他从一个普通的郡县官吏平步青云直上,直接被提拔到了九卿之首的位置,执掌大汉廷尉府,受到皇帝的特别信任,这其中自然来不得任何侥幸。

韦氏家族那也算的上是河间的地方豪门。自从韦吉入朝堂担任重要职务后,既富且贵,影响力更是非同小可。不过家中虽然子侄众多,却大多都是庸碌之辈。只有韦吉的这位唯一公子韦丰,聪明好学甚是上进,早就被当做了家族的继承者,寄予众望。

韦吉在儿子身上,似乎看到了家族的未来。封侯拜相,也不是不可能。为了这个目标,他把韦丰送到了长安学院,在这个帝国未来的政坛摇篮里,也许会对他的成长之路,具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说因为从小的娇纵,养成了很深的纨绔习性。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颐指气使这些难以避免,不过韦吉并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事。富贵人家的公子,哪一个不是如此呢?这是一种与生俱来养尊处优的特性,或者说是贵族阶层的特权。

就像是昨日,这位九卿重臣大汉廷尉其实知道韦丰和他的一般同样身份朋友回来过长安。虽然没有回府,但这些年轻人的一举一动,自然逃不过他的眼睛。

在外面吃了亏,找帮手帮忙,去争回这口气,对他们这些身份的人来说,是必须要做的事。而且,这也是算一种能力的培养。在这件事情上,韦吉其实暗中利用自己的关系,多少出了一点儿力。

大量不同身份的江湖人士,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潜入到长安附近,这些信息,许许多多的人都心知肚明。只不过出于各自的立场和这其中的利益关系纠葛,在形势不明之前,还并没有人去轻易的主动招惹这些麻烦。

大汉廷尉府作为朝廷的重要律法机构,按理来说,是绝不能容忍这样具有威胁性质的事发生在眼皮子底下的。不过,潜规则下的暗中操作,却是外人和普通子民所无法了解的。

年轻人的事让年轻人自己去处理,韦吉一点儿都没有觉得担心。对于府中的老管家不放心而自作主张的派出几个人去打探消息这样的事,他也只是不以为然的笑了笑。都是无所谓的小事,即便是儿子和他的那一帮官宦子弟朋友杀了几个人,只要不是太过分,那他自信也完全摆得平。

所谓朝廷律法,还不是在于皇帝陛下的一言而决?可笑有些人还真的相信“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样的口号。这让深谙大汉廷尉府历来黑幕的韦吉不禁暗自冷笑,世间愚人何其多也!

这几天皇帝陛下在宫中忙于自己的事务,并没有朝会召开。不过,朝廷各有司却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用不了再有三五天时间,赴长安觐见的诸王们就要来到了。各项准备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但在没有真正的把这件事完满结束之前,谁也不敢保证,会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所以,虽然皇帝并没有临朝议事,许多手头上已经分配了任务的大臣,这段日子依然忙的不亦乐乎。

韦吉的事稍微轻松一些。毕竟这次威服西域、草原上的这些王们来长安,朝廷制定的总方针是在收伏的前提下示以宽柔。只要以后都乖乖的听话,自然有莫大的好处。这样一来,大汉廷尉府在这其中的作用便不是很大。

韦吉乐得轻松。昨夜府中轻歌曼舞,宴客一会。能够有资格来到大汉廷尉府上做客的,自然也都是些非常人物。这其中不乏在朝堂上具有很大话语权的官员。

廷尉大人非常高兴,奉承的话语,美酒与美人,对未来走向更高位置的期望……这一切,让他很快就有些醉醺醺。等到三更时分,宾客散去,已经不胜酒力,很快就在府中奴婢们的伺候下,沉沉睡去。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韦吉做了一个梦。他梦到自己终于爬上了云巅,坐到了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宝座。不过正在他得意的时候,竟然看到了儿子韦丰惊惧哭喊满身是血的身影……。

韦吉大叫一声,猛然惊醒。夜色深沉,灯光宁静,仍旧是在自己的府中。回想起梦中情形,全身却已经被冷汗湿透。

外面伺候的下人听到动静,连忙进来,正要端茶过来给老爷醒醒酒的时候,却忽然听到从前院有人慌慌张张的跑到后堂来。

“老爷,大事、大事不好了!”
首节 上一节 643/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