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613节


这个目标当然还很遥远,起码在季心想来应该是如此。不过他并不遗憾,即便是自己没有机会知闻这些世间奥秘,但还有子孙辈呢。家中最杰出的孙儿辈季迦,便是在这样的心理下,被季心亲自出面请求元召答应,随侍在长乐塬上,执弟子礼。

季迦亦正是少年,与李陵、陆浚他们年纪相仿,彼此脾性一拍即合,很快就打成一片,成了铁哥们。

元召这几年忙于各项朝廷事务,又时常出征在外,对于在自己门下的这几个弟子,并没有很多的时间能够悉心教导。因此,负责管理他们的任务,有一大半倒是落在了崔弘的头上。

作为最先与霍去病一起拜在元召门下的崔弘,这些年来其实非常低调。这固然是因为他善于隐忍温厚的性格,而其中另一个并不为人所知的原因,却是来自很早之前元召对他的郑重托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乐塬这块封地,就是元召的根本所在。这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有熟知元召内心广阔想法的人都知道,长乐塬上许多经过他指导已经开始在国家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产业,以及一些只是简单的想法或者是实验还并不为世人所知的东西,在他未来的恢宏规划中,到底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重要原因,有一些人甘愿放弃自身的前途用余生心甘情愿的为他守护着这片根本之地。比如那位胸怀凌云之志的青袍老书生,那位放弃诸侯国相和世间学宗地位的儒学大师,还有那些历尽大半生腥风血雨而最后退隐在长乐塬普通房舍中的前长乐宫守卫们……。

这样的恩情,也许已经超越了世间的普通情义,不是一个谢字能够表达的。元召也从来没有一次对他们表达过什么。只不过,每个闲暇的春日或者秋云午后,偶然相遇或者特别邀请,一盏清茶,一壶春酿,片刻时光,如是而已。

除此之外,元召当然也有自己的暗中布置。而除了赵远所领导的一支暗中力量之外,最先得到元召亲传的崔弘,便是受命坐镇长乐塬保障安全的人。

与已经威震西域、名传天下的霍去病相比,崔弘的名字或许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然而他却有可能是这世间隐然最顶尖的高手之一。

当初那个身负匈奴人血仇的少年,早已经蜕变成宗师风范。重剑“无阙”的锋芒很少在世人眼中闪现光华,不过它每一次的出鞘,带来的都必定是惊天风雨,波澜横江!

明月楼中江湖客,自然也是些普通人居多。孤陋寡闻这个词与他们无缘,道听途说的事却是随口就来。

半夏炎热,正是午间时候,经过大力扩建后的明月楼即便是在主楼左右又分别建起了两座相同规模的三层建筑,但依然是客满为患,一座难求。

除了三楼的重要房间有些安静之外,三座酒楼的一二层之间都是连通的,各种模样不同身份的酒客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呼朋引伴大声谈论,从朝廷军国大事到江湖救急传说,内容五花八门万象包罗,如果走上一圈都记下来的话,简直就是世间百态人生冷暖。

酒肆茶楼客栈妓院这些地方,从来都是消息的来源和传播地。从古至今,无一例外。所以有些皇帝为了详细地了解民情舆论,会特别秘密地派遣心腹之人乔装改扮深入这些地方,打探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以免被身边臣子们所误导和蒙蔽,却是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当然,当今天子有没有这样的习惯,现在还无人所知。在大汉朝的这个时代,即便是大厅广众之下也可以无所顾忌的谈论。“莫谈国事”这样的提醒词,也从来不会出现在酒楼的墙壁上。

一个开放而包容的伟大王朝,这种允许任何人自由谈论国事、抨击时政的氛围,并不需要刻意的去养成。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勇敢,勤劳,善良……几千年以来,尤其是经过春秋战国那个轰轰烈烈大时代的熏陶,“士”气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每个人的心底。

自大秦王朝以来,虽然经过数次的禁锢与刻意的约束,一些当政者试图对这种“士气”加以影响,引导他们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但那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而现在,随着大汉朝的日益强盛,身为国家子民心里的澎湃自豪无法抑制,在这种情况下,再想要用外力的手段去试图压制一些自由谈论的风气,就更办不到了。

大国气度,理应如是!没有人认为未央宫中的皇帝会听不到民间的声音,无处不在的西凤卫难道都是聋子瞎子吗?而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任何迹象表露出风阙龙楼高处的雷声,这本身已经表明了天子的态度。

如果细听下来,除了一些江湖风雨之外,谈论最多的自然还是诸王来长安觐见这件事。各种扬眉吐气发自心底的自豪,从每个人的脸上洋溢出来,这绝不是假装的,而是身为王朝子民的共同荣誉感。

这样的气氛渲染中,当然就应该酒到杯干,喝的酣畅。酒楼的跑堂来回奔忙不休,搬酒上菜,忙的不亦悦乎。

有一些细微的争吵,从主楼的二层传出时,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只不过随后争执的声音开始越来越大起来,然后是杯盘落地酒坛破碎,有人大声的怒斥和喝骂,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的两方人冲突开始升级……然后,刀光闪过,有人的血滴落在明月楼上。

长安明月楼,似乎注定是疾风大浪开始的地方。在此时此刻,还没有人能够预先意识到,这场寻常冲突引起的,到底会是怎样的波澜滔天……!

第五百五十六章 恩仇从来无缘由

追随着淮南楼船的脚步从东海之外归来长安的大商陆恒,可能绝对没有想到,因为几句言语的冲突,会在片刻之后被刀所伤,喋血明月楼。

长安城,他和同行的一众商人们从前也不是没有来过。那一次是在四年多之前,为了详细的了解清楚出海的盛举,许多岭南的商人们北上来到长安,也是在这座明月楼上,那位名动天下的年轻侯爷,曾经亲自请他们喝过一杯水酒。

此时想来,那杯酒中所含的温度,至今记忆犹新。而那一杯酒中所含的价值,更是可抵黄金万两之重。

一行十几个人重新坐在这座酒楼当年位置的时候,还顾今昔之比,心中无限感慨,言辞谈论之间, 自然都充满了兴奋和雀跃。

听说长乐侯元召还在塞上草原征战,短期内可能不能回到长安,这不免让人心生遗憾。他们随着东海诸侯王的船队专程来此,除了亲眼见证长安的盛大场面之外,最大的期盼,便是能够见到元召,相敬一杯酒,聊表心中的敬谢之意。

不过,他们在酒客当中,也听到了另外的说辞。说是这次天下诸王未央宫觐见天子这么隆重的场合,在这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的元侯怎么可能会不在场呢?据说天子早已发出诏令,让他暂且放下北疆的事宜赶回来,共同见证大汉王朝这一胜利时刻。

这样的消息让陆恒这些人又转而欣喜起来。天子脚下,大汉皇都,身为长安人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既然有人说得如此真切,那他们宁愿相信是真的。心情大好之下,饮酒畅谈极为欢快。

不过,在不久之后,从相隔不远处的一处酒席那里传过来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刺耳。陆恒眉头皱了皱,略微细听得几句时,与其余几人对视一眼,心中渐渐升腾起怒意。

隔了三张桌子靠窗的一处绝佳位置,团团围坐饮酒的共有七八个人。看模样都很年轻,衣饰华贵,繁杂不一,倒是看不出具体的身份。这些人已经饮宴多时,都带了些微微的醉意,话语之中十分轻浮,刚开始的时候还没听明白他们谈论的是什么,不过等到后来直接指名道姓,附近的酒客们有些便都侧目往这边望过来,虽然一时没有人说什么,但对这些人所说的话,不以为然的意味显而易见。

“……东海之外有蓬莱仙山,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在那大小不一的千百岛屿中,上面有仙人居住者,更是非止一处。曾经有幸到过那些地方的大机缘者,便被称为人间的仙师。原来的前辈们就先不用去说,只现如今在宫中极为受当今天子信任有加的栾仙师,便是曾经受过仙人点拨的人。他所说的话,当然不容置疑!”

一个身材修长脸色十分傲慢的公子模样人,用手指了指未央宫的方向。他前面已经长篇大论说了半天,终于渐渐转到正题。

能够坐在一起饮酒的,虽然身份不同,见识高低不一,但在对待这件事上,却是心知肚明。彼此背后的势力,早就达成了共识,而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提前造势,利用一切机会,在长安民众的心目中形成一种大汉朝有祥瑞在东海之外的感觉。

“李兄所言极是!我听师父曾经说过,他当初在海上遇到仙人出蓬莱,曾经有幸蒙其点化,这才自身具有了大神通。那位仙人明确说过,汉朝方兴未哀,有祥瑞之兆。如果能够求得其长久的护佑,那么必当社稷安稳,如此盛世持续发展,千年的兴旺不在话下……。”

称呼那公子为李兄的人,束发宽袍,大袖飘飘,再加上十分年轻,倒颇有几分出尘的模样。此人生得一份冷傲的面容,可能是因为喝了酒的缘故,说话之时脸上倒是有些笑意,显得与平日不同。

李公子名叫李征,正是当今漱玉宫李夫人的远房表弟,虽然只是在朝廷的某个职司处领了一个散官的职务,并没有多少显赫的权力,但因为李家的关系,他在一众相熟的子弟当中,倒是隐隐然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 随便说出的话也会受到其他人的追捧。如此一来,便养成了他自大自傲的习惯。

“哈哈!栾仙师当然是有大本事的人,否则也不会受到当今天子那么的看重!他说的话自然是不会错的。东海之外仙山宝岛众多,祥瑞之兆,紫气东来,这等重要的地方……不知道尊师对皇帝陛下有没有提起过什么好的意见呢?”

自称为宫中供奉仙师栾心玉弟子的人,听到李征问起,故意沉吟了半响,颇有些仙家之事不可轻易外泄的模样。然后摇头叹息间,旁边早有人等不及,急切相询。

“听说东海之外不仅有仙山仙人,那些岛屿之上更有遍地的黄金宝藏……如此重要的地方,岂能任凭几个过气的诸侯王随意割据?似栾仙师正应该劝说皇帝,赶快收归朝廷所有。这样不仅可以派人去探寻仙人踪迹,更可以大大的增加国家库府收入啊!难道尊师没有对天子提及这样的事吗?”

见旁边的几个人也不知道是因为乘着酒意,还是真心实意的为皇帝和朝廷着想,显出一副忠心耿耿为君王国事忧虑的模样。栾仙师弟子微微一笑,终于开口大声说道。

“这样浅显明白的道理,我师父在与皇帝陛下讲经论道的时候,想必早已经说与陛下知道。这个不劳诸位操心,陛下对师尊所提出的事,向来都无比重视……至于这最后的决定嘛,当然是有待皇帝陛下与一众大臣们商议过后,一切都考虑周全了,才会公布天下的!所以大家就都放心好了。呵呵!”

这位年纪并不大的弟子,趾高气昂言辞肯定,俨然是权威发布的样子。在博得同坐之人大声夸赞的同时,却不知道,早已在附近的一些人心中,引起了深深的忧虑和愤懑。

如果只是现在为止,也倒不至于引起什么冲突发生。然而世间事就是如此,人一旦得意忘形,往往就会口无遮拦胡说八道起来。以李征为首的这边酒席上人,接下来话题一转,说起了其余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613/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