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611节


而这其中,最受皇帝重视的,就是去年进宫的夏侯元婴和经过他引荐在几个月之前刚刚来到长安的栾心玉了。

栾心玉其人,不知道是哪里人士,也不知道具体年岁。生的是面如冠玉,十分潇洒。如果只看外表的话,也不过三十多岁年纪。但据夏侯元婴和他自己所言,他们游荡在这世间,都已经是超过百岁的年纪了。

对于这样的话,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谬。但却没有人敢不相信,更没有人敢去质疑。因为皇帝陛下本人,从来对这些来历非凡的仙师们,都是十分信任和虔诚的。

皇帝陛下想要求得长生之术的心思,虽然还是遮遮掩掩没有公开宣扬天下,但即便是长安的任何一个普通民众,恐怕对此都是心知肚明的。

世间长生仙术到底有还是没有?这本来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传说。没有人敢说是没有,但也从来没有人敢保证亲眼见过长生不老的飞升仙人。鬼神之道,就连那些春秋诸子大德学说都含糊其辞未知其可,就更不用说这世间的普通芸芸众生了。

也许皇帝身为天子,秉受上苍的意志,是最有机会能够求得仙术的人吧!时时心中有所感?所以才如此的痴迷?当然,这是普通人在心中对皇帝作为的想法。

不过,对于皇帝刘彻数年来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这些虚幻的东西,在许多忠贞大臣的心中,还是有许多非议的。虽然不会明着作出反对,但暗地里的腹诽,终究是避免不了的。

也许,只有在这些熟悉历史兴衰更替的有识之士眼中,才真正的明白,皇帝痴迷于此道如果越来越深的话,也许有一天,真的会危及到大汉王朝的江山社稷!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活生生的例子摆在前面。远的不去说他,百年之前盛极一时横绝天下的大秦帝国的覆灭,在某些方面来说,就于宫廷之中过度的信任术士和仙师们有着极大的关系。

秦始皇迷恋长生不死之术,笃信命数。于是天下奇谈怪论之徒,如卢生、韩终、徐福、侯生等这些人,都闻风而奔咸阳。尤其是那位徐福,他上书始皇帝,称海中有蓬莱三神山,在虚无缥缈之间,上有仙人可传长生之术。

于是一心想要长生不老的秦始皇信以为真,派他带领三千童男女,乘楼船入海求仙山。后来不知所踪,终究没有消息传回。

这些方士虽然所言虚妄,但终究还没有对王朝造成太大的损害。而后来的术士卢生,就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的造成了秦朝的灭亡。

卢生入咸阳宫见始皇帝时,自称从海外带回来仙书,上面记载清楚,说“亡秦者,胡也!”。

于是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帝国最精锐的长城兵团北去击胡,使皇城咸阳空虚,外重内轻。卢生又劝始皇帝微行以避恶鬼,恶鬼避,则真人至。这使得始皇帝脱离群臣,性格孤僻。

到得后来,卢生自知始皇帝刚愎自用,仙药难求,于是逃离咸阳,不知下落。不久之后,这位功业盖世的伟大帝王死在出巡路上,大秦王朝也终于因为术士的误导而亡国。

其盛也勃,其衰也速!这是历史的悲哀,也是周期循环的无奈。一个王朝和国家,不管是怎样的强大和繁盛,如果帝王的心中开始向往一些虚幻不切实际的东西,并且逐渐加重其份量的话,这便是一个十分危险的预兆。

最近在许多大臣的耳朵里,其实已经隐隐约约听到一些风吹草动。皇帝陛下好像听从了仙师们的蛊惑,准备在这次天下诸王觐见之后,以这样的赫赫功勋诏告天地,出巡四海!

这样的消息虽然还没有得到证实,但所有听说过的人都明白,这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提前透露出如此的风声,也许是出自皇帝本人的授意,想要看看臣民们的反应如何。更也许只是那些怀有个人目的的仙师方士们,提前造势,想要真正的去促成这件事。

不管是怎样的来由,从未央宫中流传出的这个消息,还是在天下郡县的民众当中,引起了许多的议论和莫衷一是。

皇帝陛下如果只是单纯的出巡,看看自己治下的民生如何,那还好说。虽然各地郡县会受些劳累和迎候之苦,不过既然是天子御驾到处,身为王朝子民这些都是应该的。怕就怕是皇帝的目的并不在这里啊!

有无数满含忧虑的目光投向未央宫巍峨的宫殿,却被厚重的宫门无情的阻断,他们看不到在宫内发生的一些事,更看不透当今天子内心最深处的所想。

世间任何重大事件的流传,都不可能是空穴来风。请求皇帝陛下走出未央宫巡游大汉天下山河的提议,来自甘泉宫西露台。具体来说,是出自名叫栾心玉的术士之手。

月朗风清的夜晚,露台高处四周静寂。鹤发童颜的夏侯元婴沉默良久,抬头看了看满天的星辰,然后平静的问打坐在旁边的人。

“你真的决定了?这件事如果一旦开始去做,就必须要拼个你死我活,是绝对没有回头路可走的……你可要想好了!”

一身月白衣衫的男子,长身而立站了起来。他的个头儿比夏侯元婴要高大很多,在这月色之下,宽袍广袖,确实有几分仙人的气概。

“大不了不过一死而已!师兄又何必瞻前顾后呢?更何况,这件事我绝对不会把你牵扯在内。只凭着我自己的力量,就已经足够了。到时候就算是万一事有不协,师兄还可以继续隐忍宫中,等待合适的时机……所以就不必劝说了!”

平淡的话语之中带着几分狠厉之色,就如同他素日的性格一样,既然认准了的事,就去干吧,不死不休。夏侯元婴叹了口气,他其实心底深处并不赞同这位师弟的计划。那样层面的博弈,激起的势必是惊天骇浪。如果处理不好或者是突生变故的话,很有可能会把整个的背后势力都拖入毁灭的深渊。如果那样的话,就再也没有挽回的机会了。

“这位皇帝,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对付……更何况,选择在东海之外发展的那几位诸侯王为突破口,真的妥当吗?”

“师兄,你就请放心吧!皇帝虽然也算的上富有心机之人,但我自然有办法让其入得彀中。至于说为什么要把最先的对付目标对准那几位诸侯王……哼!那是因为我年前在东海外岛上的时候,差点儿死在那个女子手中,当时死里逃生之后,在逃亡大海的木船上已经发下了誓言,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月光之下,白衣男子撕开衣裳,面色狰狞,目光如狼。却只见当胸一道伤痕,为利剑所伤,深可见骨,犹似未痊愈。

第五百五十四章 风过无痕密谋划

那位天子宠臣名叫董晏的男子,确实是人物风流之辈。长安民众虽然并不清楚此人的来历,但自从其身份贵重之后,市井坊间便都在背后称之为“董郎君”。

董晏在朱雀大街中段有自己的府邸,乃是当今天子御赐。皇帝刘彻有喜欢赏赐给臣子们田宅的嗜好,许多贵幸的近臣都曾经被赐予府邸。当然,这其中根据宠信程度不同,厚薄还是有着天差地别之分的。

董郎君虽然是后进晚辈,但在皇帝陛下心目中的分量还是很重的。不仅这座御赐府邸富丽堂皇极尽奢华,而且宫中日常赏赐之物也是应有尽有,隔三差五未曾断绝过。

世间事从来如此,不管你这个人的出身如何,只要是有朝一日发达了,那么自然有无数的趋炎附势之徒找上门来,争先恐后拜伏于门下,甘愿为之驱使。

董晏没有什么亲人,但各怀目的从不同地方而来依附的门客,却是满满当当,连门房都塞满了。虽然没有战国四公子那样食客三千,但常年在此高谈阔论希望得到董郎君的重视而取得上进之路的家伙,从来不乏其人。

不过,别看董晏在皇帝面前能够放下十分身段,曲意奉承。但只要出了未央宫,自然就恢复了高傲的模样。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于府中这些熙熙攘攘的投机客,是十分鄙夷和不屑一顾的。然而为了某种造势的需要,心机深沉的他却不会把这种情绪表现出来。

虽然机缘巧合得到皇帝陛下的恩宠,一朝青云直上随王伴驾,达到世间人一生梦寐以求的地位。但伴君如伴虎这个道理,他却比谁都明白,深深记得心里,言辞行动之间时刻都不敢忘。

如此的小心,目的也只不过是为了保有这终生的荣华富贵而已。每当浮现起这个念头,这位外表柔媚内心其实极想有一番大作为的年轻宠臣,莫名便会有自嘲的笑意。

他从小也曾学得文武艺,想要货卖帝王家。却没有想到,最后走上的是这样一条道路。身份也算是尊贵了,却不是他想要的那种受人发自内心崇敬的尊贵。

退居府中不曾随侍皇帝的时候,董晏时常会登上后院的高台,遥望长安以外的西北方向。这时的神情便会变得有些奇怪。府中人都知道此时是不能过来打扰的,否则有可能会招致这位外表温和的贵人发怒。而一旦发怒的后果,有可能会极其严重。

所以,府中人不管是奴仆还是门客,都很自觉的选择回避,让董郎君自己在安静的想事情。最近这段时间以来,这已经成了一种惯例。

与其他人的小心翼翼不同,府上的门客中有一个人例外。也只有这个人在董郎君想事情的时候能够在旁边服侍,并且有时候简单的对答竟然极为契合主人的心思,所以在董府当中受到特别的重视,也就不足为怪了。

“江充,你可知道长安城内近日最轰动的事是什么?”
首节 上一节 611/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