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550节


元召淡淡的笑了笑,黄道吉日什么的他还真没放在心上。不过早已经尽人皆知的婚期也是不便再更改,否则,对素汐和灵芝就太不公平。

“微臣的婚事,本来就没想着奢华操办。准备了这么长时间,早已经一切就绪,明日按时举行就好。等到吉时行过大礼之后,我就马上启程,能早一天赶到,战场形势也许就会不同。”

皇帝听他这样说,真的是有些动容了。他放下了皇帝的尊严,认真盯着元召,随后说出的话推心置腹。这一刻,他不再是皇帝,而是素汐的父亲,眼前这个人未来的长辈。

“元召,你知道,明日把素汐给了你之后,朕与你之间的关系就与从前不同了……经过这十几年的观察,朕相信没有看错你。朕不会辜负你们,也希望你们不要辜负朕呢!”

“陛下放心。无论于公于私,从今之后,微臣也只会更加尽心尽力,维护我大汉江山社稷,护佑这片土地上的万民苍生。”

“朕相信,你会的!来,这个给你,凭此物,可以代替朕调动天下任何兵马。好好收着,如果细柳营的兵力还不够用,就去北大营调兵。务必一切都准备充分后,再去也不迟。”

一只小小的紫檀木匣递了过来,元召接在手中打开看时,一股厚重的肃杀之气,直透而出。正是皇家虎符,天下权柄!

虎符长不过几盈寸,剖为两半,勘合方为信物。乃是高祖皇帝亲自所制,传诸于子孙,用于调度天下兵马。凡大汉将校军士,见虎符者,如帝亲临。

虎符峥嵘,元召郑重的把这除却皇帝玉玺之外最重要的威权之物捧在掌中,感受到这上面的重量,心中沉甸甸的。

“臣必定不负所托,此去以尽全功。”

“好!待你功成归来之日,朕必定出城三十里迎接。到时候,再好好的补偿与你,你我君臣,共贺天地!”

未央宫灯火次第,披坚执锐的羽林军侍卫在忠诚的守护。长安城的百姓,经过这段时日朝廷不遗余力的救助,已经逐渐安稳,重新恢复了平静。

皇帝站在高处,看着那个手捧虎符告辞之后,在长长的宫中甬道上越走越远的身影,静默无语,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陛下,难道……真的就让素汐这么潦草的下嫁吗?”

说话的是卫皇后,那终究是她的女儿,一辈子的终身大事如此委屈,她感到心中还是有些愧疚的。

“元召,是个心胸如同云天大海的人啊!朕之所以舍弃这个女儿跟着他,就是要把他那颗心牢牢的拴在皇家。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皇后,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你都要记着这一点,包括以后对太子的教导……。”

在卫皇后惊讶和暗喜的神色中,皇帝与她一起走下露台,回转宫殿,再去细说不提。

竖日,元召大婚,长安城全城轰动。自出未央宫,沿朱雀大街直到南城梵雪楼,再到两座侯府的这几条街上,皆是张灯结彩,红绸飘带,喜气洋洋。

而长安城西细柳营,六千挑选集合起来的大汉精骑早已经列好队形,等待着他们将军的到来。

第四百九十章 红尘丹心 照破山河万朵

长安,斑驳的城墙下,风沙侵染万千历史烟痕,曾经铭刻多少马蹄声声,刀光剑影,还有送别的杯酒与长歌。

汉军在与匈奴人的作战中首战失利的消息,终于传扬开来,在刚刚灾情过后已经平定下来的民众当中,重新引起了恐慌。

匈奴人的威胁,在印象中,也不过淡漠了四五年的时间而已。难道从今天开始,又要重新面临战争的烽火了?

不过这种担心并没有持续太久,马上就迅速的消失了。因为,朝廷的行动,给了所有人巨大的信心。

皇帝陛下亲授虎符与尚书令元召,命其调集兵马出征支援,与匈奴誓死决战。今日就要启程了。

长安城倾城而动,无数的人走出家门,不为别的,只是为了送上自己一次发自内心的致敬!

这一天,有一个为天下普通民众做过很多事的年轻人,他将要迎来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的终身大事。春风十里,红纱披挂,山海为聘,日月为期。

这一天,有一个身穿汉家衣冠的臣子,他将要挽权柄在手,重新跃马执刀,此去千里,荡寇鏖兵,金鼓鸣动。

这一天,有两个身份不同的倾国红颜将要同时入得他的府门,从此栉风沐雨,休戚与共。

这一天,家国大事同时一肩挑起,名叫元召的男子,自二十一岁的年纪,开始更加辉煌的传奇!

朱雀门外,万众瞩目之中,一身盛装的卫皇后放开了女儿的手,眼中含泪,看着素汐拜别之后,一步一步的离开身边,在一群侍女的簇拥中向前走去。她偎依在皇帝手臂间,欣慰的神情中带着点点哀伤,在这一刻,他们也只不过是普通的世间父母,看着长大的女儿终于离去,奔向自己的幸福,背影依稀,不再回头。

而另一边的路口,从南城梵雪楼送亲来的队伍,也停了下来。同样是一身大红嫁妆的梵雪楼大小姐,在一双长得一模一样的姐妹花陪伴下,也同样离开母亲苏红云的手臂,走向那个注定陪伴终生的人,去赴一场生命中最重要的繁花之约。

苏红云自从上次受重伤之后,虽然经过元召换血相救,但终究身体大不如从前。现在梵雪楼的众多产业,她早已经很少亲自过问。她前半生带着灵芝辗转逃亡,受尽了惊吓苦楚,心中最大的愿望,恐怕就是能寻得一处安稳之所,好好的让自己这唯一的女儿活下去。

此刻,她在从青郊外特意赶来观礼的卓文君陪同下,亲眼看着自己那长大成人的女儿越来越走近被她视若亲子的元召,眼中的泪水终于再也忍不住,滚滚而下打湿衣衫。

卓文君也同样感慨,不管是灵芝还是元召,从他们第一次在青郊外酒楼相见开始,她就一直见证着他们的成长,直到今天,终于修成正果,怎不令人激动万分呢!

朱雀门外的广场很大,大到足以容纳几千人。长安附近三县曾经受过元召恩惠的百姓来了很多。他们没有什么可以相送,只是眼中的善意和心底满满的祝福,就足以表达任何感情。

朝中素来交好的大臣,包括窦婴、姚尚等已经归隐的老臣,郡县诸侯派来的道贺者,以及南北各地身聚长安的大商豪门之家……从这些观礼者的脸上可以看得出,祝贺出自内心。

元召在这世间没有亲人。暂时充当他长辈的人便是窦婴和董仲舒,他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人,无论与公与私,都足以担当此事。而大礼全程策划和准备者,是主父偃。

元召静静地站在那里,他终于换上了锦绣织就的礼服,发丝如同墨染,白玉冠高高束起,显得很是精神。他嘴角带着世间男子最温暖的笑意,看着从两个方向一起走来的女子,一个俏丽若三春夭夭之桃,一个清素如九秋之淡菊。他伸出两只手,分别牵住了两人袖间大红的囍绶带。

汉时长安,魏巍宫阙,脚下的土地,还是千年后的轮回,眼前所见,当是华夏的雄风。即便他历尽千帆,生命从虚无中归来,到得此刻,却是豪情又似柔情。

钟鸣鼓乐声响起,大汉的乐章,简洁干脆而振奋人心,即便是喜乐,也没有那些靡靡之音。奏出的,是旷达坚贞和绵远深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嘉礼初成,良缘遂缔。情敦鹣鲽,愿相敬之如宾;祥叶螽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结鸾俦,共盟鸳蝶……。”

在赞礼官高声的吟诵中,以天地为见证,以父母为致礼,以夫妻结同心。就在这万人目光中,简洁而又隆重的大礼遂成,从此以后,她和她便是他的小娘子,他就成了她们的大丈夫。

很奇怪,在这样的情形下,一直以来都非常温婉腼腆的素汐公主竟然没有感到一点儿紧张,也没有感到一点儿的羞涩。她抬起头时,看到灵芝的眼中也是同样的坚定。有些话根本就不必说出来,早就默契于心,此生不渝。

自从元召拉住了她们的手,彼此心中就此明白,以后的生命里,他们便成了一个共同体。欢心如蜜共品尝,风雨来时一起扛。
首节 上一节 550/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