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521节


季准正在后面和几个族中管事子弟研究宴席需要上的菜品呢,忽听得有人来报,说是前面楼上打起来了,而且在闹事者都有些来头,请他过去看看。

季准一听当时心中就极其不悦。在这个档口他可不希望出现什么麻烦,看来是有些棘手,否则前楼掌柜尽可摆得平,不用来通报给他。当下二话不说领着人就来到了前面酒楼,想要看个究竟。

前面主楼宽阔的底层大厅里,这时候已经乱成了一窝粥。靠窗户那边相邻的两桌酒客,从一开始的冷言冷语互相斗嘴,到冲突逐渐升级,摔盆子砸碗发展到这会儿的刀剑相向,也不过很短的时间。

身为长安人,那都是见多识广之辈,酒楼中的食客们遇到这样的事,不仅不惊慌失措地逃窜,反而聚集在四周,三三两两两的指点谈论,显得很有兴趣。

酒楼的掌柜是个中年汉子,他领着明月楼的人在旁边焦急地劝解着,让这些年轻人不要把事情搞得太大,一边不住的擦着额头的冷汗,等待着自己的东家赶快到来,好及时制止。

对峙的双方,看穿着打扮都是富贵公子哥儿模样,而且听言辞之间,似乎还都认识。但这些外表平和的家伙一旦酒后发起狠来,刀头溅血剑底伤人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标准的纨绔子弟,皆为此类。

明月楼名头虽大,但一个小小的酒楼掌柜又怎么能拦得住他们涌上心头的火气呢?更何况今日之事事出有因,不挣个青红皂白出来,一个个骄傲的心中哪能罢休!

眼看着互相对骂升级,反而似乎忘了最开始的起因,有几个酒气上涌的舞刀弄剑就要玩真的。还好,就在这个时候,季准带着人赶到了。

季家二公子打眼一看,这帮人却大部分都认识。长安城说大很大,说小又很小。和他同一时代的人都已经长大,不过大多还都是纨绔模样。

“且住手!兴哥,东方贤弟,你们这也太不给明月楼面子了吧?在这儿这么一闹,兄弟还怎么做生意呢!有话好好说,都是一家人,这又是所谓何来呢?”

季准连忙走上前来,挺身拦在中间,把两边的人分隔开。这些家伙一旦打起来没个轻重,要真的出了人命,明月楼恐怕也要担些干系。因为这两边中有几个人的身份极其不简单。

这当然不是说这些纨绔公子们的身份不简单,而是说他们背后的家族,皆是皇室贵胄,季准身为季英的儿子,自然对这些长安城中的关系都了解的很清楚。对于这些人之间的矛盾能当和事佬平息下去的话,还是少惹为妙。

打架的两伙人,都是锦衣打扮,其中一伙儿的为首者名叫刘兴,他和其余几个人的父辈们虽然没有在朝堂上担任什么重要的官职,但他们的身份显赫呐。都是高祖皇帝一脉相传的子孙,皇亲国戚非同一般。而与他们起了矛盾的那些人,除了一些大臣家子弟外,也有几个是宗室后代,那为首的刘东方,却正是河间王的长孙。

见季家二公子亲自出来打圆场,这个面子还是多少要给的,毕竟明月楼是他们经常来活动的地盘,如果真的弄僵了,以后却是不好再来。

“二公子,既然你出来说话了,今天就放过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几个诸侯国来长安的崽子,还想在这儿蹦哒起来?你们这些诸侯现在也不过名存实亡罢了,还以为是前几年那么威风呢?哼!也不自己掂量掂量……长安城岂是尔等撒野之地!”

“呵!你刘兴在狐假虎威什么?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仗着你们家有个当大宗正的老家伙在那儿撑着吗!身为皇家子孙,不思为国家效力,整天混吃等死的领着那些俸禄,哎耶!难道自己不觉得羞耻吗?今天竟然还敢在大厅广众之下公然口出狂言,羞辱安国侯!哼!要不是季二公子站在这里,今天非好好的教训教训你们不可!”

两个人身后跟着的同伴们也在互相争吵对骂,大有继续下去的趋势。季准脸色微微一变,他一边伸手制止着两边的吵闹,一边目视身边的掌柜,大略听他讲完了开始发生的经过。不禁眉头皱了起来。

很明显,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听酒楼中的酒客们都在谈论着那位名动天下的侯爷即将大婚的消息。而专程为了这件事从各地赶来的几位诸侯国公子们,正在明月楼接受长安相契子弟们的接风洗尘宴请,听到议论之声,难免会积极的打听详细。

这几位诸侯国公子,正是前几年受了元召的蛊惑,被一起忽悠出人出力渡海东征的那几位王爷家派来的。世事沧海桑田,谁能想到呢?当初只不过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在淮南王的号召下,派出了各自手中的一部分力量,去探个究竟的.

毕竟,朝廷的推恩令正式实行以后,在当今天子的厉害手段下,只要有些想法的诸侯王,还是想要尽力为后代子孙开拓一条新路出来。在无力对抗朝廷的情况下,只守着那块被零散再分割的封地,也只能是混吃等死坐吃山空了。

时至今日,当初那十几位抱着孤注一掷心理的诸侯王们,心中的万分庆幸和感激是不必多说的。出海四五年的时间里,都已经在海外拥有了自己的地盘儿,为各自的封国带回来了超出想象的财富!而且这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与未央宫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皇帝和他们的关系,已经不再是互相提防和存有敌意,而是互相合作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也!

而这其中最应该感谢的,自然就是长乐侯元召了。因此听到他即将大婚的消息后,这些受过他极大恩惠的诸侯王当然极其重视,特别都派出家中最能干的公子来到长安,以为祝贺。

但谁又能想的到,因为这一趟,平地无端祸起,却引起了一场天大的风波呢。

第四百五十九章 传说蓬莱 曾借灵气三分

发生在明月楼上的冲突,终归还是没有当场打起来。诸位骄矜子弟虽然酒后的情绪都很亢奋,很想要见点血,但季家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刘兴眼珠转了转,对季准打了个招呼,领着人率先走了。

以为这件事就会如此结束的季家二公子放下心来,随后又对几位诸侯王公子好好劝解了一番,说起缘由时,这几个人嘴里犹自愤愤不平。

“安国侯大婚,公主下嫁,对于皇室来说,这本来是一件极其有利的事。我们进的长安来,耳边听到的也尽是祝福之声。却没想到那几个家伙适才在这里口出不逊之词,真是岂有此理!”

“就是!这帮混蛋,打小时候我就跟他们不对付,以前回长安没少跟他们打架……这次竟然说我们来上赶子的讨好元侯,话说的那个难听就不用提了!最可气的是,他们竟然说元侯的这桩姻缘休想能成?季家哥哥,你来评评理,他们该打不该打!”

“……要我说,刚才就该狠狠的教训他们一顿……家里有个当大宗正的老家伙就了不起吗?他能管得了宗室中的不法事,难道还能管得当今天子已经亲口应允的婚事……真是多管闲事!”

以河间王公子刘东方为首的这哥儿几个也不是善茬,一个个气愤填膺吵吵嚷嚷的,大有誓不罢休之势。

季准这会儿已经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他一边陪着笑脸安慰着几个人,让他们继续落座喝酒,既然都是专程为祝贺元侯大喜而来长安的好兄弟,那自然是没的说,明月楼免单,尽情畅饮就是!

几位诸侯公子们这才转怒为喜,大声称赞季家哥哥仗义。他们倒不是缺这点儿酒钱,而是一个面子的问题。

安抚下他们之后,酒楼内复归于平静,所有酒客看罢热闹,议论过后继续欢饮如常。类似这样的事,本来并不算什么,明月楼中时有发生,不足为怪。

季准脸上不动声色,转身出来时,心中已经是暗自吃惊。从刚才刘兴和刘东方这些皇家子弟的争执言论中可以得知,元召的婚事好像会有极大的变数啊!

世界上的任何事都不会是空穴来风。身为季家子弟,季准很好的继承了季家人的谨慎机敏,他从中察觉出了一丝阴谋的气息。虽然尚不能确定,但把这个信息立即透露给元召知道,他觉得很有必要。

于是,半个时辰之后,单骑快马来到长乐侯府的季家二公子,就被引进了侯府的后花园,见到了正在一座奇怪形状的大棚子里小心给种植的作物打杈的元召。

利用几年时间新建起来的这座府邸,负责的管家元一全面的秉承了自家侯爷的意志,不事奢华,崇尚简朴,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做到实用。尤其在这后院,单独辟出了很大的一块地面,作为侯爷特别要求的“实验基地”,来试着种植那些由船队从不同地方按照元召的要求带回来的各种稀奇植物。

这处在后院中单独辟出来的地方,占地也不过几亩,本来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从去年开始,这儿已经被管家元一带领着护卫们划成了一片禁区,没有得到允许,任何人都不准进入私自窥探。

这并不是元召的要求,而是元一和护卫们给府中人定下的规矩,因为在这些质朴的汉子眼中看来,自家侯爷正在这个地方进行着许多夺天地造化的“实验”。这样如同天机一般重大的事,岂能随便泄露!

元召看到他们郑重其事的样子和眼中那敬畏的眼神,不由得感到有些无奈。多大点儿事啊,就值得如此谨慎?不就是他自己心血来潮,感到这么一大片空地闲着浪费,想弄几个蔬菜大棚种点新鲜蔬菜瓜果看看行不行嘛!不过看着这十几个忠心耿耿为侯府舍过命流过血的汉子,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无言地领受了这份忠诚。

其实从几年之前,元召就有这种想法,想要利用后世的大棚种植技术,来种植一些在这个时代还并不为人所知的蔬菜瓜果,逐渐加以普及,使世间多一些可口的美味,也不失为一桩好事。

从前的时候,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随着东西南北商路的逐渐深远,船队也已经能够到达海外诸岛,他所点名要的一些在外人看来奇奇怪怪的东西和物种,也一点一点的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为此,元召特别选派了几个人,替他管理着这些来自海外岛屿或者是岭南江淮的作物种子,准备有条件的时候,再好好的种植,看看在这北方之地能不能成功的繁育。

在长乐塬上种植,本来也算是一处极好的地点,但一直以来因为各种事务缠身,不是出征就是忙于长安学院的事,却未得其便。而且城内城外气候差别很大,他怕贸然在长乐塬上种植的话,万一不行就糟蹋了这些好不容易才辛辛苦苦收集来的物种。因此,倒不如在长安城内自己的府邸后面这大片空地上试验性的种植一点儿,先看看效果如何再说。

第一次在千年之前搞这些玩意儿,对于并不是专业人士的元召来说,他对于成功的期望值并不是很高。毕竟他懂得的农业知识不多,也就是一些基本的理论,具体操作起来,能否成功倒是有一半要凭运气了。

好在运气不错,好像老天爷也在帮他似得。去年秋后开始抽空回府来鼓捣这几个大棚,经过一个冬天又半个春天,从雪花飘到梨花落,待到外面桃花又盛开绿意最初萌的时候,这里面却已经是满目苍翠欲滴,宛如琅琊仙境了。
首节 上一节 521/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