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511节


匈奴骑兵虽然以勇猛直前而闻名,但其中自然不缺乏身手高超的勇士,只要有机可乘,利用牛皮绳索与短刀铁钩等工具,翻山越岭攀爬陡峭山壁和城墙易如反掌。

不过朔方三城注定要成为挡在他们面前的铜墙铁壁。也不知道汉人是用什么方法建成的城墙,摸上去又滑又平,刀砍不动斧凿无痕,不要说是想爬上去了,就连个搭手的地方都没有啊。而后,无一例外,这些人都被及时发觉的汉朝守城士卒无情的射杀了。

从此以后,匈奴人彻底断绝了想来偷袭的念头。汉人竟然有这样的手段!如果以后突进草原,到处树立起这样的坚城,那可就真是没有匈奴人的生存之地了!这样往深处一想,匈奴贵族们从单于可汗以下,无不忧心忡忡。

其实是他们想多了,这些草原上的土包子哪里见识过来自长乐塬上的“高科技”呢!用这个时代的水泥混凝土建造起来的城墙,早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在很多匈奴人心中产生了深深的畏惧之感。

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自匈奴不同部落的骑兵,还是一次又一次的绕远路对汉朝的边境发起了不间断的侵袭,其目的当然是为了财物的需要。没有办法啊!帐篷里的老婆孩子都还等着吃口饱饭呢。

所以这几年北部边疆真实的情况,其实还是战火不断。只不过匈奴骑兵已经很难组织起大规模侵袭到汉朝境内的情形了,对长安更是难以形成威胁。

当然,战争总是互有胜负的。北部边关也曾经经历过好几次危机的时刻,好几支驻扎在北方的汉军奉命出战,就连卫青率领的黑鹰军也已经出动了两次,挺进草原寻机作战。

在匈奴人已经形同拼命的情况下,汉朝军队折损许多人马,多亏了有黑鹰军支撑大局,才避免了局势的恶化。不过总体来说,匈奴这个心腹大患,还是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更大规模的战役,在汉匈之间,早晚都会再次爆发的。

这些具体的军事情况,元召了解的并不清楚。他当初既然主动辞去军中职务,便不会再去插手军中事务,这既是为了避嫌,也是为了使黑鹰军将士在卫青的带领下得到独立的发展。

不过,当今天晚上,卫青对他详细的主动说起这些时,元召还是微微的皱了皱眉头,他抬起头看了看卫青,心中有某种猜测还是随口问了出来。

“如此说来,匈奴在河套以北的活动又日益频繁了?”

“正是。据军中传来的消息,今年以来,小股骑兵活动尤其频繁。就在前几天,聚集起来的近万人突袭鱼阳以西的部分地区,造成大量边民伤亡,就连驻军都尉都被他们杀死了。”卫青并没有隐瞒,这些情报虽然属于军中机密,但对于面前的这个人,却没有隐瞒的必要。

“匈奴人又恢复元气了!而且他们这几年的日子想必过的并不如意。以单于羿稚邪的性格,能忍耐四年之久积蓄力量,应该已经达到他的极限了吧?呵呵!”

卫青听到元召这样说,他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有了预感,元召必定和自己的想法一样!果然,元召随后说出的话,证实了他的猜想。

“汉与匈奴又要打仗了,而且是要打一次大仗!这个日子不会太远了。而且这次他们必定是从南面和西面全面发动。西域各国对汉朝的反应已经说明了许多情况。有鉴于此,我想……青哥你作为大司马大将军应该要提前做好准备啦!要做到先发制人而不受制于人啊!”

卫青有些吃惊,他虽然与元召的想法一致,都认为匈奴人再次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很大。可是现在听元召说起来,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战竟然已经迫在眉睫了?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元哥儿,匈奴人……会这么紧迫吗?而且,他们有能力同时两线作战?”

元召郑重的点点头。草原上的势力范围分布,匈奴王子余丹都曾经对他详细的介绍过,因此他知道的比谁都多。在西部草原,休屠王和浑邪王共同管理的地方,才是匈奴王庭兵力最强盛的地域。如果他们从那个方向出兵,再联合西域几个亲俯国的力量,那么汉朝的玉门、阳关一线,将会极其危险。而曾经在河套草原地区生存的那几个部落自然不甘心他们的失败,这几年在草原北方一定是摩拳擦掌无时无刻不想着卷土重来,夺回他们的那片水草丰美之地。

“如果从现在算起来的话,最迟不会超过今年秋天,秋高马肥之际,匈奴骑兵必定会两路全部出动的。我们可别忘了,整个匈奴草原上,控弦之士在数年之前就有三四十万之多,这股力量一旦全部发动起来,是绝对不容忽视的。我敢断定,经过这四年时间的储备,匈奴单于必定已经具备了破釜沉舟一战的决心。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抓紧准备作战了。”

卫青没等听完,他就已经推翻了自己原先的想法。果然,元召的判断是极其正确的。

“那么这样说起来,你这次劝皇帝马上开始发兵西征,是早就知道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吗?”

卫青已经是满脸佩服之色。元召四年并不与闻军中事,可是他一眼就能看清事情的本质,对手的一切行动似乎尽在掌握,这样的本事,他自叹弗如。

“哦,此前虽然有过猜测,但并不确定。今晚听你说完这些情况后,已经可以基本确定下来。所以说,与其等到匈奴人部署准备完毕发起进攻的时候再去应对,还不如我们先发制人,同时从这两个方向主动进击。这样一来可以出其不意打乱他们的部署,避免承受他们的全力一击。二来嘛,呵呵!说不定还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就是一举把他们打到元气大伤也是极有可能的事。”

卫青眼中光芒大盛,他这几年领兵屡次出战,虽然也取得了几次胜利,但战果并不大。他每次都十分怀念当初和元召并肩作战的日子,有元召的高瞻远瞩指挥全局,似乎胜利来的又痛快又容易。

“元哥儿!你还是回军中吧。我去找皇帝亲自请求,辞去现在的军中职位,只做一个前锋将军足矣!这个大司马大将军的位置,只有你是最合适的。”

他说得十分诚恳。这本来就是他的心里话。只是元召却坚定的摇了摇头,心中暗自叹息一声。卫青作为将军出兵作战尅敌制胜自然是没的比,但是他对于朝堂权谋这一块来说,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门外汉。事情哪有他想的那么简单啊!

“呵呵!青哥,这样的事,是绝对行不通的。不仅是我不可能再回到军中,就连你,恐怕以后在军中的权力也会受到大大的制约。此处没有外人,为了以后我们所有人的安全,有些不能明着说出来的话,我今晚只对你说一次,以后永远不会再提……青哥,你要好好记住!……。”

在长平侯卫青有些惊愕的目光中,元召平静地对他诉说着一些其中的曲折。他的脸色在不停地变换,显示着内心的波澜起伏。如果这其中包括的一些大逆不道的话不是从元召口中对他说出来的话,就算被打死卫青也不会相信的!

可是对他说话的人是元召,这个曾经救过他的命,也救过太子刘琚那一对姐弟命的人,他绝对相信。

第四百四十八章 山河戎马 曾经一段佳话

如果说几年之前,元召还并没有想要介入各种势力纷争中的话,那么到了今天的局面下,他就不得不早做筹谋了。

不管是元召情愿还是不情愿,他的身上,在世人眼中早已贴上了太子党的标签儿。有时候连他自己都很怀疑,自己与建章宫和太子走的这么近,到底是不是正确的选择呢?历史的车轮自有其巨大的惯性,如果驾驭不了它的方向,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粉身碎骨!

历代帝王都以真龙天子自居,龙这种传说中的生物,可是素来变幻莫测反复无常,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吃人的。皇家的无情,是因为权力的需要。皇帝本人的思维有时候会很奇怪,他唯恐自己的继承者不足以担起王朝的重担,于是会给他想尽办法的加注力量。然而一旦其势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又会担心自己的威严受到虚弱,于是,在这样敏感的关系中,便给了许多想要博取富贵者可乘之机,宫闱中的各种悲剧便应运而生了。

太子刘琚的性格果然和历史上记载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喜欢读书、仁德恭顺。这样的性格,在平常人家也许是个好孩子,但在未央宫中,却算不得一个好的皇位继承人。

当然,现在说起这些还有点为时过早,皇帝也还并没有流露出什么别的意思。但在他的心中,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发觉,已经是有了一丝犹豫了吧!

开始对漱玉宫背后的势力加以扶持,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即便现在还没有对太子不满的心思,但他想要在宫中搞那一套和朝中同样的平衡术,已经开始显露端倪,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卫青行军作战的本事自然高于这个时代的所有将军,但要论起参与朝政的能力,他就差得远了。

因为在对匈奴战争中取得的几次胜利,黑鹰军已经成长为所有汉军中最厉害的一支军队。而曾经作为这支骑兵主将的卫青,他的地位也一天比一天重要。建章宫因为有了这个巨大的外援,卫皇后的地位也更加牢固。但与此同时,不知不觉中皇帝投过来的目光里便多了许多审视的色彩。

以李璇玑目前所表现出的才干,担任北军大营的主将一职,显然是有些不够格的。但皇帝却仍旧是这样做了。不仅把这几万人马交到他的手上,而且在去年以剿灭郡县流民叛乱的功劳,赐爵关内侯。要说这背后没有别的意思,元召是绝不会相信的。

皇帝刘彻可是个玩弄平衡术的高手!而且元召相信,经过前几次的教训,现在军中遍布的西凤卫暗探一定已经牢牢地掌握了将校们的思想倾向。所有风吹草动,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就传到皇帝耳中的。这绝不是他的凭空想象,而是根据许多事情的推测得出的结论。

身为大司马大将军的卫青,其实手中并没有什么权力。自从皇帝刘彻逐步改变了军制,继朝政大权独揽之后,军事大权这几年也终于一步一步的握到了手中。所谓大将军,也只不过是一个空头名号,平时根本就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只有在战争发生时,才会由皇帝亲自授权,统领兵马出战。这也是当初元召执意交出兵权退出军中的原因。

今夜元召之所以对卫青说起这许多权力背后的复杂关系,是因为他想要对这位只对战争感兴趣的老实人交个底,让他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不要等到若干年后风云突变的时候,一点儿准备和后手都没有。

而之所以选在这个时机对他说起这些,也是因为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元召心中很明白,皇帝是不会让他长期置身朝堂之外的。这次回到长安,必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而不管他站在朝堂什么位置上,也绝不可能再对卫青推心置腹的说这些话。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如果一个朝廷重臣与一个军中大将军在私下谈论这些含有悖逆内容的东西,那就有谋反作乱的嫌疑了。

元召房中的灯亮了很久,他希望自己今天夜里的这些话,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让这位未来的军中柱石会牢牢地记住。相比起平定周边敌国、开疆扩土这些事,长安城内的风云才是最危险的。

卫青的脸色很凝重。他今天来的目的,本来是要详细的问问元召有关于西征之事的。因为听到这个消息后,黑鹰军中许多将士的心中都有些蠢蠢欲动。他们非常希望能再去西域好好的打一仗。这样的想法,就连卫青也为之心动。
首节 上一节 511/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