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492节


主父偃和董仲舒哈哈一笑,也各自把手中酒饮尽。终究是上了年纪,已经喝不得那种烈酒,这种桃花酒倒是很合他们的品味,清香柔和,多喝一点儿倒是无妨。

桃花树底,风过含香,契阔相谈,甚是畅快。元召看着聚集在身边的这些人,脸上露出真诚的笑意。主父偃和董仲舒这一对经常顶牛拌嘴的老家伙,司马一家三口,这几年一直随他在长乐塬做事的几个弟子崔弘、陆浚、李陵、卓羽、朴永烈,还有灵芝、素汐和泠家姐妹这几个莺莺燕燕,从东海之滨特意赶回来的徐乐,还有自未央宫来的太子刘琚……这些人不论是什么身份,只要来到他的地方,就好像成了一家人,言语之间谈笑无忌,他很喜欢这种感觉。

“元哥儿,最晚明年,就让明珠也过来跟着你吧。早先答应的事可不能反悔啊,呵呵,他跟你可是很投缘呢!”

卓文君笑盈盈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司马明珠在元召的背上爬来爬去顽皮的很,她连忙提醒了一句。明珠已经四岁多了,虽然有些舍不得,但她早已经在来的路上和司马相如商议过了,应该把他早早的就放到元召身边来,也好让他多学些见识。

元召虽然感觉自己这边就快有发展成“幼儿园”的趋势,他还是非常爽快的就答应了下来。大不了把这几个小的丢给灵芝她们去管教好了,再稍过些时候,就把他们都送到长安学院里面去,让他们先去好好学学文化知识,自己抽空的时候自然可以教习他们武艺。

此处正是终南山北麓的一处平缓地带,在这片桃林的边缘就是一小片平整的草地,从这里望下去,一片青翠尽收眼底,在这么好的天气里,就连几十里外的渭水和长乐塬都看得清清楚楚。那一片属于长安学院的新建筑尤其显眼,正在渭水之滨,高原之南。

二三十人席地而坐,不拘小节十分热闹。各种精致的菜肴自然是随身带来的,再加上新采摘来的新鲜野菜,这样的野外聚餐,却是很有气氛。

文君见元召爽快答应,她心情大好。看了看对面在元召身边互相低声私语的两个妙龄女子,一个天姿国色,一个温婉可亲,心中不由得暗自赞叹一声。元哥儿有福啊!两个人眼中对他的情意,任谁都看得出来。只是不知道将来他怎样做到一碗水端平,谁都不辜负呢?

她与苏夫人相识多年,对灵芝更是看着长大的,心底深处自然是希望元召对灵芝更好一些。不过素汐也是真的不错,在众人面前从来没有表现过一点公主的架子,更何况他们几个孩子都是一起相伴着成长起来的,也许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有些为难的事,在他们之间应该不成问题吧!

不过,令她和众人都不知道的是,此时元召的心中想起这些个人感情事时,确实是有些为难的。

他在两年之前,已经行过了男子成人加冠礼。束发而冠,从此标志着他正式成为了大人,可以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了。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灵芝搬到了长乐塬这边来,开始跟着他学习一些各项产业的管理事务,顺便照顾他的起居。

元召当然知道大家极力促成这件事背后的含义是什么,长安城中流传的风声,长乐塬上自然也听得到。无论是主父偃、管家元一、还是梵雪楼的众人,以及崔弘、陆浚他们,心中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把灵芝当做了他的良配。虽然他们对素汐公主也并不排斥,但如果这里面掺杂进了皇帝的意志,那就未免会有些不确定的因素发生,这是让大家有些担心的地方。

毕竟就算是未央宫中,也还是有正宫皇后和妃嫔之分的嘛。如果皇帝强行令元召把素汐公主的地位高过灵芝的话,那么显然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不过这样的话他们当然不会明着说出来,免得元召尴尬和为难。

其实元召心中为难的并不是这个,毕竟个人大事还要等两年才能提起,现在考虑的太多还为时过早,更何况他早已在皇帝面前表明过态度。为此他不惜放弃了在朝堂上更进一步的权利,渡过了这四年相对来说平静的时光。

让他为难的人,在遥远的东海那边,在那海天交界处,在那片叫做东瀛的列岛上。虽然四年的时间里再没有见过一次面,但他了解她的一切。每次眺望那个方向时,在那东边的云霞中,他都会清晰的记起她曾经带给他的激情时刻和细密柔情。

这是一个暂时所有人都不知道的秘密。在他怀中贴近心口地方的那个香囊里,珍藏着两缕丝发,这是有人从大海的那边给他送来的礼物。那一缕长长的青丝曾经在他们两情相悦的夜晚,被他缠绕在指尖,而今缠绕在心口。而另有一小缕属于孩童的柔软细密黑亮头发,用红绳扎着,安静的和母亲的青丝放在一起。

谁能想得到啊!当初与刘姝云桥偷渡数度欢愉,竟然珠胎暗结,有了爱的结晶呢!

这是元召在两年前成人礼的那天收到的一个不知道让他该欢喜还是该吃惊的礼物。当他听完从东海赶回来的元十三汇报完船队东征大海的经过后,那位淮南王身边的贴身侍卫高手韦陀把郡主亲手做的香囊和书信交给了他,元召才知道,自己原来在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儿子。

得知这个消息后的元召有着长久的呆滞。自从阴差阳错来到这个时代后,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生死攸关的事,他都自信有把握可以凭自己超出世人认知的能力去掌控,然而唯有这样的儿女情长,他不知道该怎样处理才是最合适的。而今,在遥远的东海列岛上,那个女子竟然为他心甘情愿的生下了孩子!他心中有些意外的惶恐又有些从来未曾体验过的喜悦。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个和自己血肉相连的小生命呢,不管是在那一世还是在这一世。想起她在信中的柔情和为他们儿子规划的未来,就连元召也不得不佩服一个女人作为母亲的伟大了。那个女子,要为自己的孩子在大海上开创一个王国呢!

当初平定真番国后,元召给了他们详尽的资料,为他们指明了海上方向,元十三和淮南王他们共同组建起来的楼船队伍便向着茫茫东海进发了。经过两年的时间,那片海上经过的岛屿从南至北都插上了他们的旗帜,最终庞大的楼船停泊在了被元召标注为“东瀛列岛”的地方。

那儿的气候温和,环境很美。有着白雪皑皑的山脉,也有着风景如画的海滨。更是按照元召在来往信件中的指点,陆续的发现了大量的矿产、银山、铜矿……也许,一个海上王国的建立,真的不成问题。现在元召唯一有些担心的是,名叫刘姝的那位淮南郡主到底会有多大的野心呢?

“元侯,三天之后,陛下将要亲自来长安学院剪彩。到时候,你会跟着回到长安吗?”

有人打断了他的沉思默想。元召抬起头时,看到的是司马相如那双期盼的眼神,他终于问出了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

第四百二十五章 策马惊鸿 似你温柔剑锋

就在元召他们踏青郊游在桃花坪上谈笑风生的时候,离此不远的黑鹰军驻地大营外,有人却正在气咻咻的发着小脾气。

黑鹰军的大部早已经不在此处驻扎,他们现在的驻地是长安城西的细柳营。而留在原先驻地这边的,只剩了五千人马。这些人并没有参加当初的雁门关大战,而且因为曾经为了某种原因与北军大营汉军发生过冲突,而被朝廷记下大过。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好像已经被与那支得胜归来的黑鹰军割离开来了。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由主将卫青率领下北去的两万黑鹰军主力,在雁门关外大败匈奴骑兵,创下辉煌战绩,归来之后,因为卓越的功勋得到极大的荣誉。现在已经成为了朝廷重点扶持的汉军主力。三四年的时间,已经扩军到将近八万人,他们迁入著名的细柳营大营中,防御长安,虎视北方,被倚为国之干城。

而继续奉命驻扎在长乐塬原来大营的这五千黑鹰军,似乎真的被遗忘了。不仅各种封赏没有他们的份,就连平日里的军事演练也不再有人管他们。

两名带兵校尉李望和张括,在最开始的日子里,心情十分失落。毕竟都是曾经在同一个阵营里摸爬滚打的兄弟,突然之间就分出了高低。这种巨大的落差,不管是手下的兵士还是他们自己,都有些无法接受。

后来元召回到长乐塬的时候,专门儿去到营中召集全部将士,给他们讲了一番道理,让他们要耐心的等待,为国出力上阵杀敌的机会,以后还会有的,到那个时候就是展现他们自身实力的时候。

长乐侯的话,大家还是信服的。虽然曾经被记过大过,但朝廷并没有对他们怎么样,该有的各种军饷供应还和从前一样。这让大家的心情稍微平静下来。再到后来,已经被皇帝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的长平侯卫青来长乐塬上的时候,也过来看望过他们,给了他们很多鼓励。说让他们继续驻扎在长乐塬上,是为了警戒的需要。随着昔日军中同僚们陆续都来走动,虽然有些羡慕他们都已经封侯高升,但心里的落差终究渐渐的平息。

而唯一让这所有五千将士感到巨大安慰的是,从前他们黑鹰军十二名校尉中最小的霍去病回来了。在某一天,已经被任命为骠骑校尉的霍去病单骑回到长乐塬,担任了这五千黑鹰军的主将。

虽然大家都不明白,听说被皇帝最为喜爱的这位冠军侯为什么会舍弃细柳营而重新回到长乐塬大营中来,但所有人都很兴奋。因为以擒王之功而封候的这位元召弟子,早已经成为了大汉军中新近崛起的英雄人物。而这样的人物能够回来担任他们的主将,就给了大家很大的希望。

无论在任何时候,军中最重英雄。在这儿,不管你是什么特殊身份,也不管你是什么高人一等的地位,并没有什么大作用。都是泼肝沥胆的好男儿,只有真正勇敢无敌的人才能受到尊敬和服从。

骠骑校尉,既是长乐侯元召的弟子,更是雁门关大战中如流星般横空出世的年少英雄,这样的人,值得追随。

而在接下来的这几年里,霍去病也并没有让他们失望。这五千骑兵在其手中经受了一番又一番魔鬼般的训练,简直是苦不堪言。仿佛这位骠骑校尉心中藏着一股发不出来的怒火般,让所有经过其亲手操练的人都战战兢兢、服服帖帖。

不服不行,不怕也不行啊!也不是没有人曾经对霍校尉的训练方式提出过抗议。然而他们得到的回答只有一个,手执梨花枪的骠骑校尉立在马上,只是不屑一顾的说一句。

“我的将令不想执行也可以,只要胜得过这杆枪!”

没有人能胜的过那杆曾经在雪花飞舞中破万军擒名王的枪,所以只能乖乖地低头,从此没有人敢再违逆将令半句。五千骑兵如一人,长枪所向,即便前面是刀山火海,人马无惧,没有退却半步者!

霍去病心中确实是压着一把火,而这把火在胸中已经燃烧了将近四年的时间。为此,她不惜违抗大将军卫青的军令,私自单骑跑回长乐塬来。并且任凭元召怎么劝说,都不肯再回去。即便是卫青亲自来,卸下大将军的架子,以舅舅的身份苦口婆心的说过数次,也根本就无济于事。这颗骄傲无比的心,一旦钻了牛角尖儿,是任何人都劝不回来的。

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元召只得遂了她的意愿。和卫青商量过后,卫青以大将军的名义任命霍去病为长乐塬大营五千黑鹰军的主将,也算是万一皇帝问起来,好有个交代。霍去病才不管他们找什么借口替自己掩饰呢,反正朝廷和皇帝是对不起师父,压低了他的功劳,没有给他应得的功勋,这让她替师父委屈和不平,所以才一怒之下发脾气跑回来的。元召既然不在长安朝堂上,她才懒得在那边呢,什么封侯拜将的,根本就不值得在乎。长乐塬才是从前这些年里的家啊!

霍去病回来以后早就听说了这五千黑鹰军的遭遇,她便下定了决心,既然这支骑兵交到了自己的手上,就在师父的眼皮子底下,自己一定要把他们打磨成一支最厉害的强军,要比细柳营的黑鹰军还要强!等到将来有一天,一定要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怀着这样的决心和一直没有平息下来的怒火,这五千黑鹰将士在其手底便开始了炼狱般的磨炼过程,到今天为止,已经将近四年了。

对于长乐塬大营的黑鹰军将士们来说,今天本来是个很好的天气,也并没有拉练的计划,说好了中午的时候要好好的改善伙食的。可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骠骑校尉忽然就派军中骁骑通知李望和张括两个人,让他们赶快集合人马,立即出发,去终南山中进行拉练演习。

虽然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意外,但已经对主将形成服从习惯的两个人不敢怠慢。霍校尉别看年轻,但脾气有时候暴躁的很啊,平常的时候好好的,但一旦开始正规军事行动,那可是说翻脸就翻脸的。军令无情,军中这些人被打军棍,是家常便饭的事。所以将令一下,全军行动敏捷,迅速集合,没有一个人敢拖后腿。
首节 上一节 492/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