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471节


骁骑将军右北平太守李广以盛大的仪式,迎接了他们的到来。这一队人马的分量可以说很重了,除了丞相公孙弘之外,刘琚毕竟是大汉太子国之储君,李广担任未央宫卫尉多年,一些规矩知道的很清楚,当然不能马虎。

李广是雁门关大战结束之后刚刚回到右北平来,在这次的大战中,由他统领的北疆汉军成功的阻挡住了十万匈奴骑兵前进的马蹄,并且把他们牢牢的拖在了雁门关前,给取得此次战役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战机和局面,可以说是居功甚伟。

在取得胜利的同时,汉军付出的伤亡也是巨大的。雁门关威胁解除以后,在收敛安葬牺牲将士的同时,大批的伤员被运送到右北平来,进行悉心的照顾和救治。

李广素来是爱兵如子的将军,雁门既然已无战事,因此他也跟着回到右北平,亲自监督伤员的救治,尽量以最大的努力挽救回一些重伤者的生命。

对于皇帝派出如此大的阵容来北疆前线犒军,李广心中还是感到有些惊讶的。毕竟历来战争胜利后,盛大的封赏总是要等到班师凯旋回到长安的时候才会举行的,这一次倒是有些例外。不过他随即想到,这次空前的胜利,是在大汉对匈奴战争中取得的最重大战果,未央宫中的皇帝陛下一定是欣喜若狂,也就释然了。

在将士们的迎接下,进入右北平高大城门的太子,有些新奇的看了看这座著名的雄城,这片烽火连绵百战之地,果然连吹过来的风中都带着铁血的气息,令人胸中自然而然的就生起一股金戈铁马之气。

看着这些大胜之后脸上带着豪迈的将士,想象着他们烈血拼杀时的风采,他心中暗自叹了口气。现在他最想见到的人是元召,可是最怕见到的人,也是元召。

元召是一个怎样重情重义的人,刘琚自从八年之前与他认识开始,就了解得非常清楚。而今他东征西讨立下盖世功勋,为大汉朝开疆扩土,可是,家里却出事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刘琚都感到很惭愧。

父皇让自己亲自跟着以丞相为首的这支队伍而来,即便是临行之前不嘱咐那些话,刘琚也知道如此做的意义何在。不过就是想要以往日的情意羁绊之,让元哥儿不要听到这件事之后发飙嘛!

虽然身为晚辈,不能对江都王说什么,但刘琚心里也是非常愤懑的,如果自己有权力,一定废除他的王爷称号,然后交给元哥儿好好的处置。可是,自己现在无能为力,而且父皇和太后还要袒护与他,企图以丰厚的赏赐和素日的情谊来平息这件事……刘琚并没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他也不知道元召听到消息后会不会就此罢手,不再追究。

如果从皇家的角度来考虑,他当然希望这件事能够平和的解决,最好就如同父皇所希望的那样,元召为了大局着想,能够放宽心怀,接受所有的封赏,不再追究此事。那么这样就两大欢喜,天下太平。

可是从个人的情感和对义气的崇尚来说,太子刘琚又不希望元召会默默地忍下这口气。一直以来,元哥儿都是自己和素汐还有许多人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如果他在这件事上选择了妥协,也许,在很多崇敬他的人心底深处,会留下遗憾和失落吧……这其中就包括他,大汉太子刘琚。

可是如果他那样做的话,一定会再度引起一场大的波澜的,这是肯定的事。江都王刘非的骄横跋扈,天下人都知道。他是绝对不会去低头认错的,而且自己父皇的态度毕竟是偏袒于皇家的,这既关乎颜面也关乎利益。很难会真正的保持公平正义来裁断这件事,元哥儿到时候一定会吃亏的。

太子心中自然是左右为难。丞相公孙弘似乎是早就知道他所处的尴尬,因此在不动声色之间,先对李广悄悄的询问了一遍元召所部现在的情况。听他问起这些,老将立刻显得眉飞色舞,大声的赞叹着,把元召怎样奇袭龙城盘踞河套草原的经过又好好的夸了一遍。

李广作为此战的亲历者,从他口中说出来又与从战报上了解的自然不同。听到精彩处,不光是李敢、凤彦之和那些羽林军将士们击掌而赞,就连丞相公孙弘这样的久经世事之人也不禁连连点头,为元召和黑鹰军将士的勇敢佩服不已。

说到得意处,飞将军领着众人来到那处大沙盘边,用手指点着上面的地形口若悬河,把当时各军作战的情形细说。却没有过多的形容他亲自统领的雁门关外战况,主要诉说的是元召和卫青两军行动的英勇。

不过,他虽然不过多提及自己的功劳,但不管是丞相公孙弘还是西凤卫大统领凤彦之都心中有数。这位飞将军在军中威望甚高,要不是凭着他不畏生死亲自统兵阻击匈奴大军正面,恐怕元、卫二人奔袭匈奴后方的大胜也不会来的如此酣畅淋漓吧!

军中无父子,难得叙私情。李敢已经将近一年没有见到过李广了。大战之后,老将鬓边白发更多了几分,略显苍老的面容上挂满了风霜之色。身上所受的伤虽然不重,但也是新旧伤痕俨然。李敢鼻子有些微微的发酸,眼眶红了起来。却被老父横眉瞪了一眼,吓得他马上停直了身子,不敢再稍做姿态。

“李将军辛苦了。河南战役大胜,匈奴人远遁,北疆前线当又可以有几年时间的安宁了。不久之后,想必当今天子必有恩旨,将军就可以回到长安了,去接受自己应得的功勋,然后好好将养一下身体啦。呵呵!”

李广纵横北疆二十年,被称为当世名将。与匈奴人交锋不下百次,在此之前一直是匈奴最为重视的汉将军。只要北疆前线一吃紧,他必定会被派遣而来支撑大局。不过从现在开始,在许多人的心中也许已经预感到,这位飞将军的时代也许即将过去。因为,有一批锋芒显露的新生力量已经开始勃发出峥嵘。

丞相公孙弘说这话,当然没有别的意思,这位老将军年纪太大了,又劳苦功高,确实应该好好歇歇了。李广心中一动,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然后又迅速的隐去了。

“我虽然年老,但只要国家需要,不管去任何地方,却也是无怨无悔义不容辞!丞相,言重了。”

公孙弘哈哈一笑,没有再多说。他们此行主要的目的还是元召。因此在右北平由太子代表皇帝对受伤的汉军将士们进行抚慰和奖赏之后,并没有多做停留,稍微休息过后,他们马上启程继续向北,出雁门关,经过汉匈大战的主战场时,在此进行了凭吊。随后马不停蹄,进入草原地界,两日之后,代表着大汉朝廷和皇帝意志的丞相公孙弘、太子刘琚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汉朝皇帝诏令从来没有到达过的地方,黄河之滨,河套草原。

从雁门、云中、上谷等各处汇集的将近五万大汉军队,早已经开拔到这里。河之南岸,在水之滨,扎满了连绵的军帐。战马嘶鸣,盔明甲亮,随风飘舞的猎猎军旗下,裹着雪花的凋零,英勇的汉家将士占领了这片土地,这片对汉匈两国来说都极为重要的草原,此刻被他们踩在脚下,握在掌中,从此以后再也不会被蛮族夺取。

“雄壮哉!我大汉儿郎!伟烈哉!我汉家雄风!今日踏足至此,余生死而无憾矣!”

看到对面迎接他们的阵势,大汉丞相公孙弘扑下车来,俯身于地上,感恸肺腑,涕泪长流。

第四百章 塞上雪 大汉风

《大汉帝国史?元公世家》记载:“……是年腊月,兵出雁门关,汉匈大战,史称河南战役。自元公规划目标定计破敌,至十万敌虏授首,河套回归,金戈荡寇,摧枯拉朽,不过十余日尔!此战,汉军大捷,夺地三百八十里,诛匈奴王者三,擒一,其余亡北,单于胆寒,缴获牛羊马匹之属不可胜数。此胜为历次北疆战事之最,功勋伟烈,天下为之震动。帝大悦,钦命丞相与太子犒军,封赐优渥。汉匈国战胜负之转折,兹此始……。”

不管是在当时还是以后,元召在河南战役中所起的作用,没有人能够抹杀。虽然在班师回到长安后,会有一些波澜,但他的这些功绩,早已被天下人所铭记,并被刚直不阿的史官记于史册,百世流传!

长安城中江都王府出事的消息,丞相公孙弘和太子刘琚这些人,是在即将到达河套草原的时候得知的。从长安派出的八百里飞骑日夜不停的接续奔驰,终于追上了他们的脚步,并且把皇帝的最新意旨传达到了他们的手中。

什么什么?!不管是公孙弘、刘琚还是凤彦之、李敢以及随后跟着赶来的李广,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无不目瞪口呆大惊失色。

这件事可太严重了。如果真的是元召干的,那么他就算是立下再大的功劳,也救不了他了。

公孙弘虽然在心底深处对元召暗怀嫉妒,但想到这件事的后果,他还是暗暗祈祷,希望这不会是元召的所为。如此崭露锋芒的名将,可千万不要因为这样的事而折损了。那样的话,对于大汉的江山社稷来说,可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太子刘琚则心中惊疑不定,这样的做法太像是元哥儿的行事手段了!难道他早已经回去了长安?一怒之下去把江都王府灭了……那样的话,自己该怎样选择啊!是帮着他遮掩,还是要据实回奏?想到种种可能发生的可怕后果,他一时间思绪乱如麻忧心更若焚。

与他们的反应不同,老将李广在惊愕过后,却随之就镇定了下来。他早些时候听李敢暗中说了江都王领人火烧长乐侯府的恶行之后,心中早已经为元召愤怒,所以才急着跟了来,想要好好的劝解一番的。还没赶到见着人呢,就又听说了这样的事,他不禁在心中暗赞了一句,活该,报应不爽!

不过,随后听说长安城中王太后等人竟然怀疑是元召去杀的人放的火,他不禁暗自冷笑,冤有头债有主,老天爷在天上看着呢!江都王刘非这些年做的恶还少吗?而今报应来到头上,想要把这笔账算到元召这里来,却简直是胡说八道!

此处离着长安千里之遥,与匈奴人的浴血奋战刚刚结束,他就能飞回去杀人?这件事就算是说破大天来,全军将士也不会有人相信的!如果未央宫中真的有人想要借此把这种祸事转移到他头上来,不要说他李广不答应,就是所有的汉军将士们也绝不会答应的!

不过,李广并没有发作,这件事用不着辩解,前面马上就到河套草原汉军将士们的驻地了,只要见到元召的面,一切不用说就明白。他本人就在这儿呢,难道还会分身术千里杀人?那他可就真是陆地神仙了!

当然,与他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即便是丞相公孙弘、李敢和羽林军侍卫们以及凤彦之差不多也是这样想的。既然皇帝的最新意思是让他们证实一下,那就赶快赶到军中吧,只要见到元召本人确实在这里,那就一切都没有问题。

众人怀着不同的心情,转过最后的一片沙丘,来到了几万大军的中军驻地之前,只见一片平阔宽广的草地上,几个方阵的汉军将士排列的整整齐齐,飞雪之下,旗帜鲜明肃穆凛然,还隔着一箭之地的时候,军中的鼓声开始响起,从单调到激昂,逐渐让人心跳加速,气血喷张。

在这样的气氛中,所有人都收起了别的心思,脸上也同样现出凝重严肃的神情。这得胜的鼓声,是对他们所奉天子意旨的汇报,更是对大汉国威的飞扬。这其中凝聚了无数牺牲将士的魂魄毅兮,更包含了大汉军魂的所向无敌!

太子刘琚率先跳下马来,随后李广、丞相公孙弘、李敢、凤彦之以及所有的羽林军护卫们下马而行。他们虽然是皇帝钦使,但在这些为大汉的安宁立下赫赫功勋的将士们面前,却值得给与任何礼遇。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虽然纷乱的雪花有些遮挡视线,但却遮挡不了热切的心情,对面的阵容也看得越来越清楚起来。在满怀敬意的同时,一些紧张和忐忑也渐渐浮上每个人的心头,他们都很担心,如果在这盛大的阵容中,看不到那个小侯爷的身影,那就真的要有大麻烦了。

走在最前面的太子刘琚,心情尤其紧张,一边呼吸有些急迫的往前走着,他一边使劲的睁大了眼睛,迎接的人群中最前面的那些面孔一个也不放过,挨着看过去。

只见对面几个方阵最当中的那一众气宇轩昂的人中,将旗之下,最显眼的就是十几个身披黑色战袍的身影。一个身材修长,明显比别人高出半头的将军按剑而立,脸上神色淡然,用温和的目光看着最前面的太子,这个曾经他抱在怀中保护过的孩子,如今终于长大了,跋涉千里亲自来到前线劳军。以后就算是为了他的安稳,自己征战天下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辞!
首节 上一节 471/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