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446节


再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黑鹰军的行动十分果决迅速。在这一天一夜六百里的行程中,大队人马的两侧和前方百里范围之内,元召都派出了军中最为精锐的力量,组成了十几只小分队,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尖刀,收割着沿途所遇到的一切匈奴游骑的生命,借助于九臂连环弩的威力,基本上没有能够逃脱者。这就使得黑鹰军的行动路线一直处于保密状态,没有一点儿消息可以泄露而提前传到龙城这里来。

这就是“兵贵神速”的最好体现了。即便是有匈奴人的漏网之鱼想要来报信,也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说,直到黑鹰军的马蹄踏碎草原之夜的宁静,响起在龙城附近的时候,大多数被惊醒的匈奴人还处于懵懂的状态,根本就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情况。

就是在这样慌乱的气氛中,黑夜的方向有光亮闪起,随后千羽齐发,几千支带着火苗的箭进行了第一轮发射。这些黑鹰军射出的箭枝上,都带着被油脂浸透过的棉布,无论是射在帐篷上还是落在帐篷间的干枯草地上,很快就燃起了一处处的大火,并且借着风势,越烧越旺不可收拾。

随着大单于羿稚邪南来的大批王庭贵族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今夜在龙城这个地方,会遇到突然的袭击。在这个时间点上,有些人已经入睡,而有些人却还在聚会饮酒商谈事情,猝不及防之间忽然惊觉到处燃起了大火,而且黑暗中已经传来响亮的马蹄奔驰和杀伐之音,不禁大惊失色下开始急呼逃避。

当大乱开始的时候,在最中央的金顶大帐之中,匈奴大单于羿稚邪也还并没有歇息,议事结束之后,几个部落王和一众贵臣都纷纷散去,他知道国师张中行必然还有话要说,因此把他留了下来,想要好好的盘算一下明日之后的汉匈战事。

刚说了还没有几句话呢,就见到四周火光冲天,从王帐所在的西南方向马踏如雷,似乎有千军万马正奔着这边杀了过来。单于羿稚邪的脸色登时就变了。

他虽然身为草原帝国的王者,身份尊贵,在做王子的时候,那也是纵横沙场的骁将,作战经验丰富。不用多想,第一反应就是有骑兵夜袭!

果然,马上就证实了他的推测。有防守外围的匈奴将军急忙来报,有大批的骑兵部队杀过来了,虽然黑暗中看不清楚,但听声音必定是汉朝的军队无疑。外面负责警戒的千百匈奴士卒根本就低挡不住,请大单于赶快躲避,以防不测。

羿稚邪单于闻听惊怒交集,他刚要喝令聚集人马准备拼死迎战,张中行已经一把拉住了他,然后厉声大喝赶快保护王上先走!王庭的大批侍从和一部分留守身边的飞火勇士们一起涌了进来,不由分说,连盔甲都来不及披挂,簇拥了匈奴单于跨上马匹穿城而过,直奔北方去了。

不得不说,国师张中行的当机立断非常及时,如果再稍微耽搁半刻钟的时间的话,羿稚邪单于就很有可能成为黑鹰军的俘虏了。这绝对不是妄加推测,因为在这次夜间突袭龙城的行动中,除了单于本人和国师张中行等很少的一部分心腹贵臣们随着逃脱了之外,其余的诸王贵族不是被杀死就是当了俘虏,几乎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幸免于难。

龙城周围不到一千可以作战的匈奴骑兵力量,怎么会是三千虎狼之师的对手呢!更何况对方是带着百倍的胜利信心,夹裹着一路的风尘,如同一支利箭狠狠的射来,兵临城下,不堪一击!

拼死抵抗的匈奴骑兵,如同飘零的败叶一般纷纷坠落在地,然后被马踏如泥,生命的消失在这一刻轻如鸿毛。火光之中,黑鹰军几个校尉按照各自的分工,从不同的方向突破外围的粗木栅栏,带领着自己手下的黑鹰骑士们进入了匈奴王庭在南部草原的所在地,展开了无情的杀戮。

在冲锋之前,所有的黑鹰将士都接到了元召以汉朝大司马名义发布的将令。

“兵进龙城!此战,旨在立威慑敌,故军法无忌,杀伐在己!速胜。”

在大汉军中,这样的命令,从来没有一个领兵将军敢发出来。军法无忌啊……!也就是说元召已经准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作战,只要以最快的速度取胜,对敌人不管用什么手段、杀什么人、杀多少人、是不是有违反大汉军规的地方,他都替大家扛了!

在这样的一道命令下,黑鹰军三千骑兵,从公孙戎奴、张次公、韩嫣以下,直到每一个冲锋的士卒 ,便都化身成了一只只的猛虎,人人奋勇当先。烈焰雄心与汉匈世仇,刀头染血杀戮无算!今夜的这场惨烈屠杀,必将成为匈奴人心中永远的一次可怕回忆。

元召之所以这样做,自然是有其目的的。从打算与匈奴人交锋开始,他就定下来一个基本准则,并把它作为汉匈交战的目标,那就是要“更快,更准,更狠”!

他不希望这场战争成为一场举国参与的国战,更不希望它拖上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大汉帝国经过辛苦发展逐渐将要迎来的盛世,绝对不能因为这样的一场战争而停止前进的步伐或者毁掉。所以他从在真番国活埋那五千匈奴骑兵开始,就是要用这种残酷的手段来深深的震慑匈奴人的内心,让他们感到害怕感到颤抖,直到彻底的屈服!

在野兽的世界里,狼是一种坚韧而残暴的动物,它们好像从来没有被猎人驯服过,所谓“狼子野心、狼性难改”也。但元召想要驯服这只草原上的苍狼,让它乖乖的成为大汉帝国的看门狗……就从这次的龙城之役开始吧!

大单于羿稚邪逃亡了大半夜,在天亮以后好不容易摆脱了身后的追兵,进入了右贤王的势力范围。忠诚而勇敢的飞火勇士和王庭侍从们有许多在这一路逃亡中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为大单于争取到宝贵的时间,这才保住了他和身边一小部分近臣的性命。

当得到消息的右贤王匆忙组织起部落内几万大军,终于接应到单于羿稚邪后,在重兵保护下已经安全了的草原之王,环顾了一眼狼狈不堪随着他逃出来的不到百余人,素来心肠刚硬的他也不禁悲痛莫名。他转身摘下了自己的金刀,双手高高举过头顶,对恭候听令的右贤王咬牙切齿一字一句的发布了命令。

“今日龙城之辱,誓难罢休!右贤王,我以草原大单于可汗的名义赐予你此金刀,令你在今日天黑之前调集附近所有人马,兵发龙城,诛杀元召,报仇雪恨……!”

第三百七十一章 长安动 风云生

世间事本来难料,就在李广、卫青、元召三方面与匈奴人的作战即将面临最紧要关头的时候,长安城中却正在发生着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汉匈大战在雁门关外终于全面爆发的消息,连同此前的几次战报,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接二连三的由急如星火的八百里飞骑驿马传到长安,朝廷内外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

如果说不久之前的兵马调动,已经使汉朝民众预感到战争即将到来的话,那么现在到了真正大规模发生的时候,各种紧张不安、人心惶惶的情绪,还是不能避免的。

匈奴骑兵的残暴,长安和北方的民众记忆深刻。纵兵千里,铁蹄蹂躏山河,兵锋最盛时直到长安近郊!这样惨痛的教训,在大汉朝开国近八十年以来,发生了不止一次。

匈奴骑兵是可怕的,是很难以战胜的,更是防不胜防的。这样的认知,至少存在于汉朝三代人的记忆中。几位先朝皇帝一直采用的防御姿态,更是加深了朝廷内外对于匈奴人的恐惧感。他们最大的期盼,就是汉朝的将士只要把匈奴骑兵挡在长城之外就好,至于说要去主动地展开进攻,甚至想战胜匈奴帝国,这样的事,不要说是臣民们不敢去想,恐怕就连皇帝本人,也没有这个信心吧。

然而这几天传到长安来的消息,打破了一直以来的这种认知。面对着十万铁骑压境的局面,长城之外,汉军在与匈奴人的交手中,连战皆胜,已经铺开了架势,要与匈奴骑兵进行一场从未有过的大战了!

当这样一连串的消息在皇帝陛下的亲自授意下,开始传遍长安城内外的时候,到处都开始沸腾起来。无论在什么时候,战争总是最激动人心的,尤其是当大汉朝发展到今天,天下繁荣昌盛的局面已经开始显现,身为大汉子民想要安居乐业的心情更加迫切,在这样的气氛下,真的是需要一场对北方宿敌的胜利,来安定人心,促进臣民的团结一致,使良好的局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无论是街头闹市还是茶楼酒肆,也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这两天聚集起来议论的,无一例外,都是北疆与匈奴的战事。再加上就在昨天,大汉征伐辽东的军队凯旋而归,从长安得胜门而入,押送着此次的各种缴获,穿越半个长安城,最后献俘于未央宫前。听到消息出来观看的长安民众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当皇帝陛下亲自走出未央宫,在赫赫宫阙之前迎接这支队伍的时候,所有人才知道,原来这次东征,大汉太子刘琚竟然就在军中同行,而且不畏艰险,随军渡海而战,一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样的事,不管人们心中是不是知道这是皇帝的特意安排,还是为太子赢得极大的名声和荣誉。毕竟亲临苦寒的辽东前线,对于自小生长在深宫的太子来说,已经算得上是极大的考验。而且还取得了如此重大的胜利,太子在其中的功劳当然不可抹去。

可怜的真番王卫右渠一旦成为阶下囚,连一个跟随的亲近之臣都没有,可算得上是众叛亲离了。有大臣当众宣读了皇帝圣旨,也就此决定了这位曾经王者的命运。在由尚书台起草的这份旨意中,历数卫右渠狼子野心勾结匈奴人,无故侵略汉境,屠杀军民等罪行,犯下十恶不赦之罪,特此明正典刑诛之,以为后来者之戒。

“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第一次在煌煌圣旨中出现,从此作为一句鼓舞人心的口号,为每一个身属大汉子民的人所熟知,同时,也成为了外邦藩国悖逆不臣者的噩梦!

长安街市高谈阔论者,随处都可见到聚集。在这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从平定东南越、西南夷,一直到收归海外这三千里真番国土,汉朝取得的对外胜利,可谓是一个接着一个,开疆扩土扬我军威,越来越让人心中振奋,身为这个国家子民的荣誉感,不禁油然而生。

今天的明月楼,就似乎显得格外热闹。原来,今日却是季家老爷子季心的九十华诞。季氏双雄,季布季心,季布早亡,季心却活得更加长寿。如此盛大的日子,自然是贺客盈门,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明月楼的掌门人季英满面红光,在恭迎着每一个来到的客人。季家底蕴深厚,黑白两道儿交往颇多,来往的人中既有江湖豪侠,又不乏高官贵戚公侯王爵,因此,绝对怠慢不得。

每年季心老爷子的生辰,都会有许多人来道贺,今年自然也不例外。明月楼外的整条街道上,马车都排的满满当当的。楼上三层都座无虚席,可见季家人脉之广。

明月楼这几年越发的繁盛,天下各地郡县都已经有了它的身影,形成了一个连锁经营,只凭着这酒楼的一项业务,用日进万金也不足以来形容了。不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季家的资产就超越了从前这么多年积累的几十倍还多。季英作为季家的掌门人,真可谓是富可倾城财大气粗了。

季英深深的知道,季家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不过就是因为有幸结识了一个人而已。每当想到这里,他便无比的庆幸自己当初的明智选择,也更加感谢季心老爷子的及时提醒。家族的荣辱兴衰,有时候真的只是在一念之间而已。

季心老爷子的九十华诞,那个人不能来参加,让季家上上下下都不免感到有些遗憾。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国家大事面前,私人的事即便是再重要,两者比较那也算不得什么。

季英看得出来,老爷子对此还是有些失落的。不过当他把最新战报传来的消息告诉季心时,这位曾经担任过河东太守亲自抵御过匈奴骑兵的国之宿将,浑浊的眼神中透出了明亮的光芒。

多少汉家儿郎曾经浴血在北疆,那些葬身沙场的将士中,就有他们季家的子弟。老将已经风烛残年,每当回想起那些惨烈的战斗,对匈奴人的仇恨,无时无刻不在梦中回荡。本来以为会抱憾而终,再也看不到汉家战士对匈奴人开战的那一天了。却未曾想,在此时此刻听到这样令人振奋的消息,老将虽老,白雪盈头,亦可为之拍案而起,大呼痛快!
首节 上一节 446/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