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381节


真番国用作军事用途的较大型船只,也有千八百艘,虽然都是些征集自民间的木船,满员装载不了百名士卒,但也足够用了。偶尔出动到近海,也不过是为了杀灭几个胆大包天劫掠来往商贩的海盗而已。

弓箭、刀、石块、长勾杆……这些,就是他们在船上的武器。这些船,都停泊在永川口外的海面上,有一支五千人的海上军卒,就驻扎在永川口。这也算得上是真番国仅有的一支水军力量了。

要说起来,这么薄弱的海上力量,对于真番国是远远不够的,这四五十年的时间以来,无论是卫满,还是卫右渠,他们的最大愿望,当然是建立一支能够纵横在这片水域的船队,从水陆两个方面,保障真番国的安全。

但没有办法,综合全部的国力,他们也建造不出多少真正的大船。每当想到这个问题,卫王都会有些烦恼,看着三面浩瀚无边的大海,想要借助海运之力来增强国力的雄心,便一天比一天强烈。

当又一轮朝阳,开始升起的时候。永川口内外已经是一片紧张的肃杀气氛。五千真番驻军早已经在领兵将军的大声喝令下,全副武装的登上了他们的战船。而负责留守的,一面加紧戒备,一面紧急派人飞马去报知王险城中的卫王知道,汉军的大批战船来到,请求派兵支援!

其实,名叫崔被的永川口水军将军,在昨日傍晚就已经得到这个消息了。只是当时他并没有太过于重视。因为他认为消息来源并不十分准确,还达不到全军临战的程度。

昨天暮色平西时分,在海边巡逻的一小队士兵发现了一艘自海中漂流而来的小舟,上面躺着一个昏迷不醒的人。带回营地经过随军医官简单救治之后,那个人终于醒了过来。而他开口说出的第一句话,就让他们所有人大吃一惊。

虽然崔被和他手下的士卒们无论如何都不相信,眼前的这个半死之人就是那位名头甚大的“真番英雄”金雪哲,但本着对青瓦山庄和玄刀神的崇敬之意,他们还是派出了十几个人连夜把金雪哲送回了云头山。

人送走以后,真番的水军将军虽然心中也有些惊疑不定,对于要不要立即布置兵力封锁永川口海面有过犹豫,但经过与部下们商议一番之后,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天已经黑了,再说了大汉的船队不一定直接来到这儿,就算来了也不怕他们,自己手下这么多兵马战船,地形有利,本土作战,难道还对付不了区区一支渡海而来的汉军?

有些兴奋的崔被将军,甚至夜里还做了一个梦。汉军果然来到永川口,而自己率领真番水军一战成功,尽数消灭了他们。汉军被全部杀光,所有战船都被自己俘获,卫王传旨,加官进爵……。

可惜,梦终究是梦,而且越是美梦越往往反而成了噩梦。崔被是在黎明时分被手下副将唤醒的。永川口瞭望台上的士卒,远远的发现了大批不明船只,看方向正是朝着这边来了!

还沉浸在美梦回味中的崔被,听到这个消息后,不仅没有感到惊慌失措,反而有些兴奋起来。他一跃而起,一边在侍从的帮助下穿戴齐甲胄,一面大声命令着副将去集合人马,准备打一个大胜仗。

然而,这样的兴奋劲儿并没有维持多久,当他带着人马来到海边,登上高处亲自观望的时候,崔被的心中忽然感觉有些发紧。他隐隐的觉得大事不妙啊!

天光大亮,朝霞初升,一轮红日从海面跃出。光芒斜射在海面上,无数的海鸟盘旋飞舞的,越来越近的船帆之下,一列列巨大楼船的轮廓已经清晰可见。它们如同是海底的远古大鱼忽然浮出水面一般,就那样缓缓地移动着,带着无与伦比的压迫感,夹裹着波涛汹涌,直直向永川口碾压过来……。

崔被感觉自己喊出口的话都有些嘶哑之音,心中的幻想早已经丢到了九霄云外,他声嘶力竭地催促着所有的兵卒赶快登船,散开队形赶上去迎战,那些巨大的汉朝船只肯定不灵活,瞅准机会靠近之后用弓箭射杀船上的汉军,勇敢的登船作战,也许是唯一的取胜之道。

要认真说起来,崔被将军还是有些水上作战经验的。自己一方的船只在对方的那些大船面前,如同小舟一般。如果不积极出战,等着汉军逼近过来的话,那根本没有抵挡之力,要让对方趁机登上岸来,万一有个好歹,再把守卫的永川口丢弃了,那他就必死无疑了。

真番五千水军士卒都是些水性极好的勇猛蛟龙,只要自己的这些船靠近了汉军楼船,那么利用它在水上行动笨拙的弱点,登船作战,崔被对于手下士卒的战斗力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永川口是一座半边临海的水城,这边的城墙,就建造在山石上。崔被手握宝剑,紧张地向海面上张望着,他身边只留下了不到百人的军卒,其余的全部打发出去战斗了。

真番勇士从来都是不怕死的好男儿,越到这样的时刻,他们越是奋不顾身。大冷的天里,水手们赤膊划开大木桨,一船二十个水手把船划得飞快,一道道水线劈开大海,如同一条条水蛇蜿蜒向远方的敌人而去。每条船上满载的勇士们已经刀出鞘、箭上弦,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此时此刻,不管对方是蛟是龙,在这儿,真番健儿才是真正的主人!

东方的地平线已经遥遥在望,真番人的城墙、街市、兵士、行人甚至兵器耀着朝阳的反光,在“望远镜”中都看得清清楚楚。见对方密密麻麻的船只满载了士卒开始出战,元召低声对身边的随军校尉下达了准备迎战的命令。

大将军主战船上的五色旗帜开始摆动起来,所有船上负责瞭望的军士精神一振,他们都经过专门儿的培训,对这一套旗语的每一个动作所表示的意思,都在心里记得一清二楚。这是征东大将军特意教授给他们的一套海上联络方式,行军作战、协调指挥非常实用方便。

果然,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作战命令就通过旗语传达到了每一艘船上,船队开始慢慢的变形,渐渐形成一个环抱形状的样式,在辽阔的海面上排开来,如果从高空俯瞰,会看到这边就如一只大鱼张开了巨大的嘴巴,等待着前方那些密密麻麻的小鱼慢慢的游进来,然后一口吞下!

此时无论是六家诸侯国的将士还是其余的汉军士卒,无不心情振奋。经过这几天海上航程的磨合,整个船队的近三百艘战船已经配合得非常默契,而且元召从长乐塬带过来的那些武器装备都已经安装到位。此前大家都已经见识过其威力如何,这会儿都恨不得赶快开战,好亲手体验一番。

元召静静地站在船头,有片刻的凝思。这片水域,对于他来说其实非常熟悉。那些遥远的记忆中,也曾经有亲密的战友在这儿为了国家的忠诚洒过热血。更有历朝历代的东征将士在这儿壮烈殉国。滔滔东海,蔚蓝天空,时光逆转千年,今天自己站在这里发起战争,也许正是为了避免今后的千百年里无数华夏忠魂的牺牲!

“元哥儿,那些向这边来的船,都是真番人的军队吗?是不是我们马上就要开战?难道不需要等到真番王派来的使臣什么的吗?”

在一边问话的自然是太子刘琚,他先前看元召把那个真番武士放回去,还以为是让他带信给卫王先商谈一下条件什么的呢。他在未央宫中,听那几位老夫子反复讲过的一句话,叫做“大国兴仁义之师讨伐,必先礼后兵,不失风范!”所以,见元召下令准备迎战,这才有些疑惑地发问。

元召微微一笑,他觉着这倒是一个机会,可以让这位将来的皇位继承人好好的明白一个道理。此时的船头上围绕着很多人,淮南王父女、几家诸侯王公子们、偏副将军、两位黑鹰军校尉以及许多军中将士。

“太子,各位,从今天开始,我想请大家记住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本来就没有公平合理可言。世间真理千千万,适用于邦国间关系的,唯有一条尔!”

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茫茫大海,见最前面的前锋船相隔对方的船只已经不到三五里的距离了,大战马上就要开始。

“道理只在刀锋与马蹄的范围之内!太子,就在这条船上好好看着,看我大汉男儿是如何的摧锋破敌,威震东海吧!开始喽!”

元召说完,亲自跃上楼船顶端平台,抄起鼓锤,抡圆了胳膊,重重擂响了第一声得胜鼓!鼓声远远的在海面上震荡出去,然后,上百面战鼓应声而起,东海潮生,碧波翻涌,大汉前锋船发射出了第一轮弩箭……!

第二百九十八章 英雄刀剑分长短

金色飞檐穹顶,王险城中的那座辉煌建筑就是景阳宫了。真番虽然国力并不富强,民间也多有疾苦者,但卫王右渠穷奢极欲,平时生活用度宫廷宴饮无不奢靡无度,极尽繁华。

今日景阳宫大殿之上,卫王正召集群臣议事,得到永川口守将派人飞马来报的消息后,他心中还是有些重视的。尤其是听到三王子卫无忌去青瓦山庄探望带回来的情况,几天前他亲口赐予“真番英雄”称号的金雪哲,竟然这么快就死了?而且当日陛辞而去的十名玄刀神弟子无一生还!这不免给当前的局势蒙上了一层阴影。

难道这次来的汉军真的这么厉害?真番国会不会有危险呢?怀着这样惊疑不定的心情,卫王对下面的几个臣子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被紧急召集而来的,自然都是他最信任的臣子们。当初卫满建立真番朝廷的时候,一切都是仿照的秦朝制度,因此,大多数的官名皆是与中原没有什么区别。

国相崔明贞是个五短身材的中年人,此人素来行事沉稳虑事周全,当初最开始的时候,他并不同意与汉朝交恶,非常熟悉汉朝情况的这位国相,内心深处其实对汉家是十分倾慕的。毕竟他们的先人,都是东渡而来的,在祖辈相传的讲述中,广阔的中原大地才是这世间文明的发源地。

但是卫王出于自身统治的考虑,最终还是这样做了。那个从汉朝逃亡而来的齐王世子,其实也曾经给崔明贞送过重礼,不过他没有收。而卫王终究没有经受住财宝的收买和野心的蛊惑,再加上匈奴人在这个时候添了一把火。于是,与汉朝的战争就此开始了。

崔明贞不相信卫王不知道汉朝有多么强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擅自挑起边衅,不过是一种侥幸心理在作怪。面对这位主上的一意孤行,身为国相的他,想要去阻止,根本是无能为力。

真番大将军全太中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家伙。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卫王给了他荣华富贵,他的这条命便卖给了王室。他对卫右渠忠心耿耿,只要是卫王下令,他统领着手下的兵卒当会遇神杀神,遇魔杀魔,不分对错!

大殿当中还有几个参政的大夫,他们也都是朝廷的世袭贵族,都拥有着不小的势力,在这样的时候,卫右渠当然也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

三王子卫无忌与他的兄长卫离人并排而立,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按照惯例来说,比他年长十岁的卫离人应该是将来真番王位的继承人,朝野民间的大多数人也都属意这位敦厚的离人王子,但这其中的关系有些微妙。

最近几年以来,很多人已经觉察出卫王的心思发生了改变,他对少子卫无忌的关注逐渐超过了卫离人。他曾经在私下场合说过“无忌类我”这样的话,可见他对这个无论行事手段还是心胸都与他本人十分相似的小儿子,是十分器重的。当然,这也与卫无忌与青瓦山庄的渊源有很大关系。玄刀神金永吉的名头,并不只是一个虚名那么简单,卫王在很多事情上还要借重于他们。

在一些持重的大臣看来,卫王的心思在两个儿子之间摇摆不定,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兄弟阋于墙是最可怕的事,尤其是在宫廷之中,这简直就是取祸之道啊!

在中原王朝的历史上,因为这样的事而亡国的例子,简直是数不胜数。远的就别说了,强大的秦朝不就是近在眼底的教训吗?秦始皇帝宠溺少子胡亥疏远太子扶苏,身死之后,终于酿成难以挽回的恶果。如果那位伟大的千古一帝泉下有知,看到身后发生的那些事,估计会懊悔的呕血三升,连续再死上十次吧!
首节 上一节 381/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