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371节


为了这件事,未央宫中的皇帝特意找出了元召给他画的那几张地图,仔细看了看辽东边境与真番等邦国的情况,他的脸上掠过不以为然的神色。在他想来,像真番这样的弹丸之国,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县大小,能有多大的战斗力?在当地组织起一些披甲士卒,让他们知难而退,也就是了,那么寒冷偏僻的地方,他的目光并没有多做停留。

然而,世间的事本来就没有想当然这么简单。皇帝万万没有想到,就因为他的这一眼轻视,两万多大汉健儿,血染冰雪,魂丧辽东,就此埋骨他乡,不得生还!

第二百八十六章 狼子野心当诛杀

刚刚在长乐塬上待了没有几天的元召,又跟随着传旨的内侍匆匆返回了长安,甚至没有来得及了解辽东兵败的整个过程,余下的,是在马上听完的。

他没有想到,只不过是短短几个月时间,辽东形势已经恶化到如此地步。大汉朝到目前为止仅有的一只水上军旅,在渡海作战以后,就在真番国的大同江上陷入埋伏,所有战船被焚之一聚,全军覆没!

近万水军连同船上搭载的万余步军,或者在船上被烧死,或者因为被截断后路被真番军队团团包围,最后在大同江边战死,除去极少数重伤被俘虏之外,两万多的从水路进击真番的这一路汉军,尽皆落得如此悲惨下场……。

而另一路从辽东陆路出发的一万多汉军,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入真番腹地之后,惊闻水路军覆灭的消息,知道两路合击的计划已经失败,领军主将连忙组织全军后撤之际,却已经为时已晚,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出现在战场上的数千匈奴骑兵阻断了他们的退路,而一路佯败的真番军队忽然掉头攻击,前后夹攻之下,汉军大败,死伤近半,剩下的人在主将率领下拼死杀出重围,撤退到附近的一座山上,踞险以守,至今生死不知。

风寒扑面,元召心中更寒。令他有些意外的是,东北方的那个邻居,在现在已经有了这么强的战力了?自己还是有些大意了,在去西域之前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没有详细地过问一下,以至于造成这样无法弥补的遗憾。对那些死去的将士,他感到很内疚。

无论是真番还是东瀛,上下几千年对于华夏造成的只有麻烦。元召有些时候想起来,会感觉很奇怪,按说这些地方人最开始的祖先,都是从中原华夏因为各种原因流亡过去的,怎么就会养成了那么样的狼子野性呢?难道真的是什么土长什么苗?

想起两万多大汉健儿的惨死,又想起记忆中的某些夙债,有一个念头在他的心中冒出来,而且越来越坚定,等到他看到长安城巍峨的城墙就在眼前的时候,已经彻底的下定了决心。既然早晚会养虎遗患,那就为了后代子孙的安宁把隐患种子彻底的铲除吧!

未央宫宣室阁中,元召终于看到了这次朝廷发起东征始末的全部资料,事态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皇帝刘彻脸色阴沉的坐在那儿,不知道是为自己的这次轻率而后悔,还是为了死去的那些将士悲痛。而一边的韩嫣这次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失去了往日的那份骄傲劲儿, 元召进来时撇了他一眼,看到这位脸色苍白的宠幸之臣双腿竟然有些发抖。

先顾不得理会韩嫣的异常,元召又重新把手上的所有资料从头看了一遍,心中不由得暗暗叹息,因为自己的参与,加速了许多事的进程,大汉这几年发展的太顺也太快了,以至于从皇帝到臣子们心中都产生了一种自大的情绪。这种情绪也传染到了出征的将士身上,让他们产生一种错觉,真的以为大汉兵威所至处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敌人就会望而披靡了!

两万几千大汉将士就这样死去了,死在了异国的战场上,这个消息还并没有传开,只有几个朝堂重臣们知道。这是自从平定七国之乱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而且是败在一个弹丸小国手上,皇帝刘彻心中是怎样的滋味,不用猜也可想而知。

真番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的属地,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周武王兴兵伐纣灭殷后,把殷朝王子箕子封于真番,箕子是个贤德之人,他教会了当地土著礼仪、耕作、采桑以及各类规矩,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后来到了战国时期,燕国派兵占领了真番,并在那里设置官吏,修建边塞。自秦朝灭燕后,真番便属于辽东郡边界外的一片地区,后来秦末大乱,这里便失去了朝廷管理,陷入混乱中,成为流民和亡命之徒的聚集地。而汉朝建立后,高祖皇帝和他的群臣们认为那里距离长安太远,犹如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平常利用不上,有战事时,防守又极为困难。因此,便修建了辽东郡边塞,以坝水为界,归属在燕王管辖之下。

没想到几年之后,燕王卢绾起兵造反,兵败后逃入匈奴。他手下的大将卫满便帅领着残兵败将冲出边塞,度过坝水,占据了秦朝时候所设置的上下要塞之间的这块地方,天长地久,依靠武力渐渐的征服了聚集在这里的当地土著和从燕、齐两国逃亡到这里来的汉人,卫满在此自立为王,建都王险城(今天的平壤)。

高祖皇帝死后,汉朝开始进入无为而治时期,无暇顾及其他,因此,辽东太守就与卫满签订了一个条约,卫满做汉朝的外臣,可以治理塞外所有属下的民众,但不能越界盗劫,并且特别指出不得阻拦他治下的那些少数民族君长来汉朝朝觐天子。这一条约经过当时皇帝批准后,汉朝算是正式承认了卫满作为真番王的地位。

人的野心是会逐渐膨胀的,等到了有一定实力的时候,便会想得到更大的好处。几十年过去后,当今天的真番王卫右渠即位的时候,真番的国土已经扩展到了方圆数千里,治下臣民几百万。真番王想要彻底摆脱汉朝的约束,下达严令,禁止他属下的所有民族部落君长再与汉朝接触,并且开始逐渐的纵容属下进入汉朝境内抢劫杀戮,双方的冲突开始越来越严重起来。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何赦奉命来到了真番,试图以大汉皇帝的威严,迫使真番王收起他的野心,再度臣服在大汉王朝之下。然而,早已暗中得到匈奴人支持的卫右渠,哪里还会理睬他的意思呢!

双方关系急速恶化之后,卫王征兵五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就大举进入汉朝境内,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对苍海郡内的十几个县进行了血洗。几千军民死在了这些真番人的刀下,沧海郡守和留下来的钦差使何赦率领着残余的将士死守城池,却最终被攻破了。没有人能够活下来,残暴的真番军队割走了何赦与几位汉朝官吏的头颅之后,放火焚烧了这座城。

当长安城中的君臣,终于接到了从辽东八百里加急传回来的急报后,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皇帝大怒,他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恶气,立即召集丞相和群臣商议。对于这样的小附属国竟敢来作乱侵犯,听到消息后的文武大臣无不义愤填膺,从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张汤以下,大家的意见是一样的,出兵!去好好的教训真番王一下,不给他点颜色看看,还真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在有过平灭东越和西南夷经历的君臣眼里,这真番小国也不过与那几处相仿而已,当初的那几场仗打得那么轻松,也不过出动了万余地方驻军,真番国竟然敢如此作恶,那就不妨给它点狠的尝尝,经过朝堂商议决定,这次就出动兵马,彻底把那片地方收回来,重新划归大汉管辖,也好一劳永逸地消除隐患。

朝廷君臣终归还是有些轻视真番的,既然要出兵,镇守在北部边关的精锐汉军自然是不能轻动的,长安附近的几支军队也责任重大,不能远离。最后的决定是,皇帝陛下旨意,命令从各诸侯国驻军中抽调兵员,以这些地方部队组成两万东征军,拜左将军荀羽为征东将军,从陆路奔赴辽东。

然后又下一道旨意,命令驻扎在五湖的大汉水军,由楼船将军杨仆亲自率领,沿大江而下出海,从水路星夜去往真番,形成两路夹攻之势。意在一鼓作势,干净利落地消灭卫右渠的军事势力。

这支南方水军,是大汉朝唯一的一支水上军事力量。它的前身和拥有的大型船只,都是秦朝遗留下来的。当初始皇帝求仙问道,不惜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打造了好几支大型的船队,其主要目的就是用来帮他出海访仙山寻求神仙术的。汉朝转为军事用处后,虽然有些破旧不堪,但也还可以装载兵员用来作战。

楼船将军杨仆接到旨意不敢怠慢,集合起全部水军将士,又搭载上南方诸侯国驻军共计两万余人启程,转海路十余日后到达辽东。在与荀羽率领的陆军取得联系后,开始对真番军发动进攻。

在汉朝的土地上烧杀劫掠一番之后退回真番国内后,面对着杀过来的汉军,领兵的真番将军却显得十分软弱无能,到处都在节节败退,几天的功夫,就退到了大同江以南,利用有利地形据险而守。

见战事如此顺利,第一次率军远征的楼船将军杨仆洋洋得意,为了取得首功,早日攻破大同江边的敌军防线,第一个进入王险城,活捉真番王,他并没有按照约定等到荀羽所部来到后,再共同发起总攻。

杨仆命令所有的舟船溯江而入,在江面上摆开了几十里水路的阵势。他的打算是先利用这种强大气势威慑挫败对方坚守的决心,然后趁机强行进攻。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静静埋伏在江岸城墙上的那些真番士卒正用冷冷的目光看着大汉的船队,看着敌人终于进入了一个大大的圈套……。

第二百八十七章 魂魄毅兮难回家

大汉水军的主将之所以被称为楼船将军,是因为这支庞大的船队中,有几十艘朦艟巨舰,因此而得名。这支被称为水军的汉军,虽然还算不上是真正的水上作战部队,但在这个时代来说,船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以运载将士马匹辎重迅速抵达作战地为目标,以保障战争胜利的,这已足够。

这次领兵的杨仆,统领这支水军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船上的将士,大多都是南方人,他们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大战。朝廷养着这支军队,除了偶尔出动过几次剿灭水泊湖泽间的盗匪草寇之外,好像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一支可有可无的军队,受不到足够的重视,将士们从上到下心中的情绪可想而知,领着一份菲薄的军饷混日子罢了,建功立业遥遥无期,许多的水上健儿渐渐地消磨掉了锐气。

然而,一份朝廷的诏令突然就到达了,全军整顿北上辽东,去配合陆上汉军讨伐真番国。这令所有人都有些振奋起来,虽然听说真番也只不过是个弹丸之地,一鼓可平,应该没有什么大仗好打,不过也总算是有了立功的机会不是?总好过整天待在这南方的湖泊间喂蚊子。

怀着这样的心情,在楼船将军杨仆的带领下,总共两万多人踌躇满志的从海路来到了这里。果然,和预期想象的一样,汉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杀得真番军队连连败退,退却几百里之后,来到了大同江畔,与从辽东越界杀来的另一路汉军遥遥相望,两者之间相距已不足两日的路程。

只要攻破大同江对岸的真番军队防线,一日之间就可以直驱国都王险城下了,凭着自己手中掌握的这两万人马,攻破王城只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到那个时候,平叛灭国之功,就手到擒来了!

想到这些,杨仆心中已经急不可耐。当今天子对军功封赏之厚,往往超出想象。想那严助、终军、张骞、司马相如之辈,都是以白衣出身,几乎就是在骤然之间,加官封侯得以富贵,所凭借者,军功也!

他们这些碌碌无名之辈都能取得如此功绩,自己为将多年,好不容易得到这次机会,岂能不好好把握,一战封侯,就在此时。

大军全部到齐之后,在大同江面上拉开阵势,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声势惊人。杨仆和手下几个副将站在大船的船头上,遥望着对面的江岸,指点分派着各自的主攻方向。这次的天气也十分助力,虽然因为寒冷令这些南方健儿们有些不适,但江面上只不过是一层薄冰,一点儿都不阻碍战船的行程。

当杨仆听到士卒来报,说有一艘小舟从对岸而来,舟上有五六人,自称奉了卫王意旨,想要投降和谈的时候,他冷冷的笑了。兵临城下,将至壕边了才来搞这一套,这真番王不觉得有些太晚点了吗?

于是,统帅两万大军十分骄傲自大的这位楼船将军,傲慢的接见了来使,并且提出了要对方无条件投降的要求,他措辞严厉地指出,必须要真番军队全部放弃抵抗,真番王亲自来请降,并且以戴罪之身自缚往长安面见天子,才有可能免去真番即将面临的灭国之祸,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真番使臣点头哈腰态度卑微,承诺一定把大汉将军的意思转告卫王知道,请上国军队暂且停止进攻,好给和谈留出时间。杨仆大手一挥,期限三天!如果三天之后卫王没有答应汉方条件,大汉兵锋将直下王险城!

看着那五六真番使仔细的瞻仰了汉军战船的威风后,面带敬畏之色离去的背影,手下将官有些疑惑的问自家将军,为什么大军都要攻破王城了还要浪费时间干什么呢?杨仆得意洋洋的告诉他们,这只不过是迷惑敌人的缓兵之计尔!谁耐烦和这些化外之民多啰嗦啊,明日一早,大军发起突击,攻城、擒王、灭国才是我们该干的事!

在恍然大悟后的一片恭维声中,杨仆对手下将官分派好了明日的进攻任务,天色已经日暮时分,见岸上水墙后防守的真番士卒稀稀落落的,显得十分冷清。料想是军无斗志,都龟缩起来了,遂吩咐各军今夜好好休息,做好战前准备,明日共建奇功。

载着真番使的那艘小船划到江岸边,几个人登岸之后进入城内,卸去伪装恢复成本来模样,却是几个精明干练的汉子。他们互相对视一眼,脸上露出残忍的笑意。
首节 上一节 371/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