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281节


此处正处在长安西郊大道隘口,与西南方向的长乐塬相隔也不远,卓家的庄园与酒类作坊向长乐塬逐渐延伸,食客与运酒的商贾整日络绎不绝。

卓文君早已派人准备好一切,专门清出一层酒楼来招待他们。多日不见元召,这位即将为人母的温婉女子,亲自出来张罗着接待。

元召看着她挺大的肚子和脸上的幸福,心里也替她喜悦。司马相如治理西南夷成效显著,政绩斐然,不仅迅速平息了那片地区的骚乱,使几个蛮族番邦重新归附大汉。而且,利用水路运输的优势,开辟出一条畅通无阻的渠道,使西南夷诸邦所独有的土特产通过江河转运,来到长乐塬上,转化为巨大的财富,成为未央宫中那处秘密内库的重要来源。

这些,外人知之者当然甚少。可是,司马相如仅凭着这一点,已经令皇帝心情大悦,当着元召的面称之为“能臣”!再加上他此前的名声,早已经是简在帝心的人物了。只待秋后西南夷局势彻底稳定下来后,就会有诏命令他回长安述职,可想而知,觐见天子之日,就是委任重任之时了!

元召找了个机会,悄悄把这些情况说给文君知道,好让她安心养胎。她自是惊喜,复又感激。

文君今年芳华已经二十七岁了,她的第一段姻缘并不如意。锦瑟青春,年华虚度。遇到司马相如后,虽然算得上两情相悦,琴音和弦,但良人为了胸中抱负,常年奔波四方,聚少离多,她婉转细腻的心中一直空空落落,没有什么寄托。

而现在,长卿如同展翅的雄鹰,终于飞上了云间。自己在这个年纪竟然也迎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爱之结晶……什么都是这般如意,复有何求!文君看着眼前的少年,清秀的眉间写满了感激。

“元哥儿,姐姐的好运气,都是从认识你之后才开始的呢!呵呵,你就是那种命格中注定的贵人吧?等长卿回来,我们可是要好好谢谢你的了。”

元召听到她这么说,连忙谦逊的摇了摇手:“阿姐无需多言!元召孤身流浪世间,五年前相识之日起,早已把阿姐当作自家亲姐姐一般看待。吉人自有上天福佑,阿姐这么好的人,自然就会得到幸福安宁多多的。”

“借小侯爷吉言了!我家小姐每次私下说起小侯爷来,也是从来没有当成外人过的。即便是家主老太爷,每当听到从长安传到蜀中有关小侯爷的消息,也是要仔细询问详细的。闻喜,则饮酒赞叹,闻忧,则担心难以进食啊!”

在一边恭敬的插话之人,是卓家从蜀中派过来的管家。巴蜀第一豪门自从与元召建立起关系以后,连带着对这个早些年叛逆出家门的女儿也重视起来了。

在详细的了解了元召与青郊外酒楼的亲密关系以及蒸馏酒的巨大效益后,卓逊果断的做出了决定,派出大批家中精干,奔赴长安青郊外,好好帮着自家小姐发展壮大产业,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家人,有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抓住了呢!即便文君生下的孩子是司马家的人,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替外孙创下一份偌大的家业,不也是一桩美事吗?

元召感谢谦逊几句,顺便问侯一下卓逊老爷子的健康。在未来的发展中,卓家还将会是重要的臂助,这个关系需要好好的维护。

苏灵芝从很小的时候,就与文君亲近,此时她围绕文君身边不放,心中有些好奇,文姨肚子里的小宝宝到底是怎么怀上的呢?

被灵芝纠缠不过,也不知道文君在她耳边悄悄说了些什么,元召忽然发现灵芝的脸红了起来,飞快的瞥了他所在的方向一眼,却正遇上少年温和的目光,羞的低下头,再不敢看他。

元召知道灵芝脸皮薄,从来不敢对她随便怎么样。虽然心中暗笑,却装作没有看到。文君与司马相如的这个未出生孩儿,虽然还不知道男女,但早已被他们预定为元召门下弟子了,这是很早以前就订下的事。

说到弟子,元召看了看跟随自己的人,小冰儿已经远赴西域,崔弘、卓羽、关喜、陆浚、李陵在座,年龄大小不一,来历各不相同。接下来是该好好根据各自的特性进行培养了,不出几年,当有大用。

换了一身汉服的余丹今天话并不多。他想留在长安的请求,皇帝已经答应下来。但是他委婉的推辞了皇帝赐予府邸的好意,提出想住在长乐塬上,待到长安学院建成后,匈奴王子想入内学习汉家文化。

皇帝刘彻开心的批准了他的一切请求。在汉匈两国的未来较量中,作为也许会发挥重要作用的这枚棋子,现在需要好好的招待和保护。而把他安排到元召封地,自然是最让皇帝放心的地方。

余丹对于两方的合作,表达了最大的诚意。随扈他万里来到长安的“飞火”勇士们,他只留下了两个人在身边,其余的,都随着大汉赴西域的使团回去了。作为熟悉那边风俗习惯的这些人,会同留守大月氏国的其余忠于余丹王子的勇士们,将会遵照王子的命令,帮助汉使破除一切障碍,使这次伟大的使命能够顺利完成。

元召心里有一个模糊的策划,只是在汉匈还未分出胜负的情况下,现在提出来还有些为时过早,所以,他并没有对皇帝陛下详细的阐述过。不过,这不妨碍提前做些这方面的准备。

匈奴王子想进长安学院学习?这是天大的好事啊!当元召听到皇帝的犹豫,说是朝中大臣们议论,恐怕让蛮夷外族偷学了汉家典籍去,学会了祖宗流传下来的智慧,增长智识,反噬其身,对大汉形成威胁怎么办啊!?

元召当场就对这种弱智的理论嗤之以鼻!这样的大臣,想要依靠他们实现皇帝心中开疆辟土广布圣德的梦想,也真是难为刘彻了。

“弱化其野心,分化其躯干,同化其思想。”这才是对付对手尤其是势均力敌对手的最有效手段!

什么匈奴王子,南越王子入学汉家典籍,这只是开始而已。将来大汉兵锋所指,西域各国王子,楼兰王子、大宛王子、朝鲜王子……等等,都将会汇聚长安的。

到时候,长安学院将会把汉家儒学文化中的“精髓”轮番灌输到他们脑中,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从四德,人伦之道,以德报怨……这些,教会他们膝盖不是用来支撑身体顶天立地的,而是虔诚跪拜,卑躬屈膝的。教会他们头脑也不是用来独立思考表达自我的,而是顺从听话歌功颂德的。

第一次听到这番言论的大汉天子眼神有些呆滞,但他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再更进一步问元召这些话的含义。深深的看了那个少年一眼,刘彻心中有着深深的警醒,还好,他说的这些“儒家精髓”,只是想赠送给异族,如果是大汉天下的子民,被这些学说逐渐教化……想到这儿,不寒而栗!

“把元卿的话,完整的记下来吧!为来者鉴……。”御音昭昭,殿角,早已运笔如飞的司马迁,眼神明亮,纪录的更加认真。

这些君臣对话,在落实之日没有来到之前,不会泄露出一个字。所以,世人一无所知。元召不动声色的看着余丹王子的脸,心中有着淡淡的愧意。

“如果将来,你是大汉真诚的朋友,自然会保你族群富足,草原安宁。否则……。”

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王东来 非友是敌

进入关中后,通往长安城的道路很宽阔,这说的,并不只是城西大道,而是每个方向都四通八达,行路方便。

这些,大部分其实要归功于那位千古一帝秦始皇。百年春秋战国,纷乱不休,而最后之所以是秦国一匡六合,统一天下,当然是依靠秦国几代帝王底蕴的积累。

帝都咸阳的雄阔壮丽就不用多说了,只看方圆百里之内修建的道路,就可知道当时这个帝国的伟大了。宽阔平整,并排可容六辆马车奔驰,笔直进入咸阳,规模令人赞叹!

秦灭亡后,咸阳城毁于兵火,大汉皇都长安,就重建在咸阳旧址附近,这些宽阔的道路,却也正好不用再建了。

秋色宜人,爽风阵阵,在大道之上缓缓行来一队人马。几辆装饰华丽的双辕马车被近百人的卫队扈从在当中,虽然路上的普通百姓并不知道里面的乘客是些什么人,但光看这份气派,就知道不是什么等闲之辈,纷纷躲到路边,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遭受无妄之灾。

齐王刘定国是个胖子,不仅胖,而且肥,这是他们家的世袭标志,是来源于第一代齐王刘肥的基因。

心宽体胖这个词,是说肥胖的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但,刘定国显然不是!在他骄横的面容下,胸襟狭窄,心狠手辣。

每年一次的秋后赴长安,觐见皇帝,祭拜高庙,他是不得不来。除了某些另有所图者之外,大约在每个诸侯王的心里,这一趟是都不愿意来的。

在自己的封地上多威风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和皇帝没有什么两样。已经习惯了抬头看天的王爷,再让他们来对比自己年轻的那个人低首垂拜,心中总是不情愿的。何况还有这么遥远的路途之苦。

虽然满心的不情愿,但,来还是要必须来的,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刘氏子弟不可违背。

其实,离开东海边的齐国,开始西行旅途的时候,齐王的心情还是很好的。他是一个会享受的人,醇酒丽人,音乐美食,这些都是一刻也离不了的。因此,除了随行的精锐护卫之外,几辆车中都装满了他的私爱,以备聊解旅途的寂寥。

从留守长安的世子传回来的消息中,刘定国得知,长安城现在又出现了不少新鲜玩意儿,因此,他对于到达后的享乐还是充满期待的。

所谓每年的觐见,不过就是走个形式而已,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皇帝例行接见一下,说些勉励的话。然后去长乐宫参拜一下老祖宗。再祭拜过祖庙,奉上献金。剩下的就是拜访好友,饮宴游玩儿的时间了。

都是老一套儿,未央宫与诸侯们之间的关系 ,不过就是笼络与敷衍,猜忌与计算,并没有什么新鲜感。唯一值得期待的,就是在长安城中去吃喝玩儿乐了。
首节 上一节 281/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